基本信息
书名:八路军史
定价:68.00元
作者:岳思平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2142066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018上半年“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政治类推荐图书!
中国研究八路军*人,写作八路军历史!
综合借鉴、吸收学术界关于八路军新的研究、考证成果,著成新信史,以飧读者!
>>'>
内容提要
本书以作战、建军为主线,以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为依据,同时利用有关研究成果,反映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及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指导方针、作战原则,以及八路军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支援等内容,力图再现历史本来面目,充分记述了八路军的光辉业绩、胜利经验和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
目录
目录
章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
节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和党的抗战路线与战略方针
一、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实行全国性抗战
二、 洛川会议,中国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第二节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彭德怀通电就职
一、 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二、 八路军驻各地办事机构的设立
第三节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八路军成立后的任务和部署
一、 适应全国抗战爆发的新形势,八路军实行军事战略转变
二、 八路军的任务和战略部署
第四节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平型关首战告捷
一、 日军展开战略进攻,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
二、 八路军15师发起平型关战役,首战告捷
第五节八路军在华北日军侧后作战,参加保卫忻口、太原
一、 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忻口正面防御战,在雁门关、阳明堡等地连战皆捷
二、 八路军29师转战正太铁路沿线地区,配合国民党军进行娘子关争夺战
三、 八路军15、29两师主力掩护娘子关方向国民党军撤退,保卫太原
第二章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
节太原失守后的华北战局,八路军的任务和部署
第二节八路军15师和20师各一部创建晋察冀军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的围攻
一、 八路军15师和20师各一部创建晋察冀军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八路围攻”
二、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建成,晋察冀军区在20师主力等部配合下粉碎日军空前大规模围攻
第三节八路军20师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围攻
一、 八路军20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大力扩大主力部队
二、 八路军20师主力粉碎日军围攻,收复晋西北七城
三、 八路军20师一部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扩大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晋绥抗日根据地
第四节八路军29师创建和发展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围攻和“九路围攻”
一、 八路军29师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晋冀豫军区成立
二、 进行正太、邯长路破袭战,粉碎日军对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围攻和“九路围攻”
三、 扩大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发展晋冀豫军区部队
第五节八路军15师主力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并与20师配合后方留守处保卫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一、 八路军15师主力挺进晋西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
二、 八路军15师主力与20师配合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保卫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
第六节八路军一部挺进冀鲁豫平原,发展华北抗日根据地
一、 八路军15师一部、29师主力创建冀南、冀鲁豫边平原抗日根据地
二、 八路军15、29师各一部发展冀鲁边平原抗日根据地
三、 八路军第4纵队在冀热边特委配合下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
第七节山西、河北、山东等省地方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和人民地方武装的建立
一、 山西新军协同八路军开展地方抗日游击战争
二、 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
三、 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成立,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
第八节党加强对八路军的领导和八路军部队的全面建设
一、 党坚持对八路军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
二、 适应敌后游击战争的需要,抓紧进行军事教育和训练
三、 树立独立自给的思想,改进后勤保障工作
第三章八路军发展成为华北抗战的主力军,华北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战场
节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和任务
一、 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二、 广州、武汉失守后的形势,中国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和任务
第二节八路军主力挺进冀鲁豫地区,完成在华北的战略展开任务
一、 八路军15师主力挺进山东,与山东纵队共同发展和巩固抗日根据地
二、 八路军20师主力帮助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巩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
三、 八路军29师主力挺进冀南,15、29师各一部挺进冀鲁豫地区,巩固平原抗日根据地
四、 抗大总校迁至华北敌后办学,大力培养八路军干部队伍
第三节粉碎日伪军的连续“扫荡”,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
一、 粉碎日伪军对华北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二、 粉碎日伪军对冀中、冀鲁豫边平原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第四节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打退国民党顽固派次高潮
一、 国民党顽固派重蹈覆辙,中央确立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二、 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次高潮,八路军和山西新军进行自卫还击作战
三、 打退国民党顽固派次高潮,继续保持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局面
第五节八路军进行整军,全面加强部队建设
一、 八路军各部队分期分批进行整训
二、 在整训的基础上,八路军进行整编
第六节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一、 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战役决策
二、 百团大战的战役意图和敌我双方的部署
三、 百团大战的经过
四、 百团大战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战胜严重困难,坚持华北敌后抗战
节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中央及八路军的方针、任务
第二节1941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一、 八路军展开反“扫荡”作战
二、 八路军开展反“蚕食”斗争
三、 八路军反对敌、第二、第三次“治安强化运动”的斗争
第三节1942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中国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和任务
二、 八路军反对日伪军春夏季“扫荡”,打破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
三、 八路军反对日伪军秋冬季“扫荡”,打破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
四、 八路军的反“蚕食”斗争
第四节1943年八路军的对敌斗争
一、 进一步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蚕食”
二、 八路军29师和山东军区等部开始攻势作战,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第五节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三次高潮
第六节八路军部队深入贯彻党的“十大”政策,渡过难关
一、 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发挥党政军民整体力量
二、 实行精兵政策,提高部队质量
三、 参加全党整风运动,增强全军团结统一
四、 开展大生产运动,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五、 开展拥政爱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第五章参加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后胜利
节八路军发动1944年攻势作战,正式展开局部反攻
一、 晋察冀军区发动攻势作战
二、 山东军区发动攻势作战
三、 晋绥军区发动攻势作战
四、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发展
五、 晋冀鲁豫边区部队发动攻势作战
第二节八路军一部挺进河南,转战湘鄂赣边区、湘粤赣边区,开辟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一、 发展豫东、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成立河南军区
二、 转战湘鄂赣边区、湘粤赣边区,成立湘鄂赣军区
第三节八路军进行军政大整训,准备全面反攻
一、 中央关于军队整训的指示
二、 八路军进行军政整训与加强后勤工作,全面提高部队素质
第四节八路军发动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扩大解放区
一、 八路军发起大规模春季攻势
二、 中国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八路军再次实行军事战略转变
三、 八路军发动猛烈的夏季攻势
第五节八路军参加全面反攻,向敌占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军
一、 参加全面反攻时的形势和中国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方针、任务
二、 适应新的军事战略转变需要,八路军大力扩建主力兵团
三、 八路军大规模进攻华北交通要道和沿线大小城市
四、 继续进逼敌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重点夺取中小城市和控制广大乡村
第六节歼灭拒降之敌,八路军扩大全面反攻战果
一、 继续夺取华北中小城市,破袭主要交通线
二、 八路军一部挺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
八路军大事纪要
后记
作者介绍
岳思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担任抗日战争研究组组长、国家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成员,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主要成员,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成员,八路军研究会首席专家。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军事发展史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部队的组织结构、兵员素质的培养以及武器装备的迭代。《八路军史》在这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满足感。它清晰地梳理了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八路军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应游击战特点的军事制度和训练体系。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详尽地记录了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枪械的维护、弹药的自制,以及对缴获物资的有效利用,这本身就是一场关于生存智慧和工程创新的体现。此外,关于干部队伍的选拔和培养,也展现了那个时代对人才的渴求和独特的选拔机制,这对于研究现代军队的领导力构建也具有启发意义。它并非一味地赞美,而是冷静地分析了早期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失误,并展示了如何从中吸取教训,进行自我革新,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得全书的说服力大大增强。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官方历史陈述,毕竟涉及到如此宏大的军事和政治主题。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笔触虽然严谨,却充满了人情味和细节的张力。它没有将历史人物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在极端困境下的人性光辉与挣扎。比如,书中对后勤保障的描述,那种物资匮乏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以及士兵们如何靠着坚定的信念支撑下来,读起来让人鼻子一酸。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时而如同激流般紧凑,描绘激烈战斗的场面,让人屏息凝神;时而又转入平缓,侧重于根据地的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支持,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它不像某些历史书那样只是罗列时间点和事件,而是把每一个重要节点都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解读,让人能更立体、更全面地去理解八路军如何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开辟出一条生存和胜利之路。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既有宏观的战略视野,又不失微观的生动描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值得一提,这种细节往往能体现出版社对历史的尊重程度。纸张的质感很好,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内容的组织结构非常清晰,每一章的标题都直截了当,索引和注释部分做得相当详尽,对于想要做进一步研究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个人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口述史片段的引用,虽然篇幅不长,但那种第一人称的叙述,瞬间拉近了历史与现在的距离,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那一代人的热血与坚韧。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的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教条,更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不容磨灭的往事,使得原本厚重的历史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生命力。
评分阅读这部历史著作,我感受到的不只是战争的残酷,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它详细描绘了八路军在敌后根据地开展的各项社会工作,从减租减息到扫盲运动,这些侧面反映了这支军队不仅仅是战斗力量,更是新社会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这种“兵民一家”的深刻内涵,在书中得到了多角度的阐释和佐证,远非简单的口号可以概括。它讲述的是如何在绝境中凝聚人心,如何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和建设的热情。读完后,我合上书本,心中升起一股暖流——那是一种对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的深深的感激与敬意。这本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历史记录,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信念、毅力和人民战争的教科书,值得每一代人都去认真品读和铭记。
评分这本厚厚的历史读物,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敬意。我特意选了一个安静的周末,泡上一壶浓茶,准备沉浸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里。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老照片,黑白的世界里,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让我瞬间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作者的叙事非常扎实,没有过多煽情的渲染,而是用大量详实的史料和清晰的逻辑,勾勒出八路军从组建到壮大,从浴血奋战到最终胜利的全过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战略战术转变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在描述“打了什么仗”,更深入地剖析了“为什么这么打”,以及在极其复杂的内外环境下,指挥层是如何审时度势、做出至关重要的决策的。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想象当时的情境,那种对历史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对于想深入了解中国现代军事史和民族解放斗争历程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极具参考价值的案头佳作,它就像一把精密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那段峥嵘岁月的一扇厚重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