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源,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多样式的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诗经译注》的作者博采古今《诗经》注家之长,融会贯通,筛汰选炼,解题和注释写得简明而精当,本书收入《十三经译注丛书》,是当今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给朋友找了,说是不错的书
评分很好。
评分书的纸张颜色不统一,怀疑是普及本的缘故,开本偏小,相对厚度来说拿着不是很舒服。内容没看。本来就是用来闲暇时读读的到无所谓。收藏不推荐。
评分注释简单了,信息量少,有点像教科书。
评分2.有题解有译文有注释,比较不错。
评分非常好的书,值得拥有
评分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兼有了比喻、象征、烘衬等的手法,但正因“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
评分程俊英的《诗经译注》无疑是极烂的。譬如对颂,她认为“和雅诗中歌颂统治阶级和祭神祭祖的诗一样,其思想内容无甚可取”,而与《关雎》相对的《麟之趾》,她认为“这是一首阿谀统治者子孙繁盛多贤的诗”。这类垃圾评论不胜枚举,攒乱大义,一派五四毒害下的文青嘴脸。
评分这本书籍可能因为比较厚的缘故,所以有点褶皱,不过对阅读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