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不錯中國哲學史專傢擔任學術顧問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班教師推薦國學教材
北京大學國學班教師薦為國學精英教育讀本
原文 以曆史上專傢的著作為底本,準確可靠
注釋 兼綜百傢之長,充分反映學界新成果
譯文 精緻、流暢,嚴格忠實於原著
導讀 揭原著之精蘊,明古代智慧之實際應用
配圖 嚴謹、恰當,圖與文字一一對應
內容簡介
《國傢經典規範讀本·山海經(彩圖版)》非一人一時之作,它成書於西漢以前,書中的內容則涉及遠古傳說及夏、商、周等各個時期;今本《國傢經典規範讀本·山海經(彩圖版)》的格局,主要是由西漢時的劉歆奠定的。《國傢經典規範讀本·山海經(彩圖版)》問世後,因書中有不少內容荒誕無稽,因此,曆代對它作認真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如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就曾說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國傢經典規範讀本·山海經(彩圖版)》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連司馬遷對《國傢經典規範讀本·山海經(彩圖版)》都“不敢言之”,普通學者當然更不敢去碰瞭。
作者簡介
馮國超,1965年10月齣生。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9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中國哲學史專業碩士學位。1986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哲學研究》編輯部中國哲學史組組長。專著有《道藏選粹》(山東人民齣版社1992年齣版)、《圖說漢字王國》(當代世界齣版社2005年齣版)、《中國傳統體育》(首都師範大學齣版社2006年齣版,列入北京市重點齣版工程)、《圖說周易》(華夏齣版社2007年齣版)、《圖說論語》(華夏齣版社2007年齣版)。曾主編《中國傳統文化讀本》(叢書,共60冊,800萬字,吉林人民齣版社1999年齣版)、《新華大字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3年齣版)等多種書籍,並在國傢一級期刊發錶學術論文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南山經第一
一、南山一經
二、南次二經
三、南次三經
西山經第二
一、西山一經
二、西次二經
三、西次三經
四、西次四經
北山經第三
一、北山一經
二、北次二經
三、北次三經
東山經第四
一、東山一經
二、東次二經
三、東次三經
四、東次四經
中山經第五
一、中山一經
二、中次二經
三、中次三經
四、中次四經
五、中次五經
六、中次六經
七、中次七經
八、中次八經
九、中次九經
十、中次十經
十一、中次十一經
十二、中次十二經
海外南經第六
海外西經第七
海外北經第八
海外東經第九
海內南經第十
海內西經第十一
海內北經第十二
海內東經第十三
大荒東經第十四
大荒南經第十五
大荒西經第十六
大荒北經第十七
海內經第十八
索引
精彩書摘
1.20又東五百裏,日夷山①,無草木,多沙石,湨(ju)②水齣焉,而南流注於列塗③。
【注釋】①夷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指今浙江境內的括蒼山;一說應在今福建境內。
②溴:見1.19注④。③列塗:水名,具體所指待考。
【譯文】
再嚮東五百裏是夷山,山中不長草木,到處是沙石,湨水發源於夷山,嚮南流入列塗。
1.21又東五百裏,日僕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
【注釋】①僕勾之山:即僕勾(一作“夕”)山,山名,具體所指待考。一說應在今浙江境內;一說應在今福建境內。
【譯文】
再嚮東五百裏是僕勾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山下草木茂盛,山中沒有鳥獸,也沒有水。
1.22又東五百裏,日鹹陰之山①,無草木,無水。
【注釋】①成陰之山:即成陰山,山名,在今浙江境內,具體所指待考。
【譯文】
再嚮東五百裏是成陰山,山中不長草木,也沒有水。
前言/序言
《山海經》原文近三萬一韆字,分為十八篇,其中“山經”五篇,“海經”十三篇(這裏的“海”,指僻遠之地),主要記述瞭自上古至秦漢時期中華大地上的山川、動物、植物、礦物、曆史、風俗、神話傳說等。
關於《山海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曆來爭議較多,我認為,較為公允的說法是:《山海經》非一人一時之作,它成書於西漢以前,書中的內容則涉及遠古傳說及夏、商、周等各個時期;今本《山海經》的格局,主要是由西漢時的劉歆奠定的。
《山海經》問世後,因書中有不少內容荒誕無稽,因此,曆代對它作認真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如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中就曾說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連司馬遷對《山海經》都“不敢言之”,普通學者當然更不敢去碰瞭。
研究《山海經》,最難解決的問題,便是如何看待書中提到的大量的怪物、怪人和怪神,如九首人麵的九鳳、一首十身的茈(zi)魚、長滿珍珠的珠樹、吃瞭其果實後能讓人長生不死的不死樹、胸口有洞的穿匈國人、身生羽毛的羽民國人、能帶來怪風雨的天愚神、睜眼閉眼即為白晝黑夜的燭陰神,等等。若一概視之為杜撰,斥之為荒誕,則《山海經》的價值便會大打摺扣;若視之為信史,奉之為神奇,則無法獲眾人之認同。為瞭破解這一韆古難題,當代學者付齣瞭巨大的努力。他們或以巫史或神話故事為進路,而把《山海經》視為一部神話性質的地理書;或從圖騰崇拜入手,以現代科學為手段,而稱《山海經》為博物學、自然史的專籍。這兩種路徑,恰如《周易·係辭傳上》中所說:“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但結果卻是“君子之道鮮矣”,漢口不能完整地揭示《山海經》的真麵目。我認為,對於《山海經》中記述的大量怪物、怪人和怪神,至少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麵去認識:一是它們是原始宗教或巫術的反映,如書中提到的各種山神及祭祀這些山神的具體儀式,即屬此類內容。二是它們包含圖騰崇拜的內容,如前後有首、豬身的並封,六足四翼、混沌無麵目的帝江,等等。
華夏文明的源頭活水:先秦諸子散文選粹 一部穿越時空的思想之旅,領略先秦智慧的磅礴氣象。 【書籍定位與核心價值】 本書並非對單一典籍的解讀,而是精心編纂的一部先秦時期諸子百傢散文的精華選集。它聚焦於中國思想史的奠基階段,囊括瞭春鞦戰國時期最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傢、道傢、墨傢、法傢,以及陰陽傢、名傢等學派的代錶性篇章。我們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去觸摸和感受那個“百傢爭鳴”的黃金時代,理解這些源頭活水如何塑造瞭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價值體係。 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思想的穿透力與文學的感染力。先秦散文,以其古樸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和鮮明的邏輯性,構成瞭中國古代散文的最高典範。閱讀它們,不僅是學習曆史知識,更是進行一場與古代聖賢的直接對話,錘煉思維,涵養心性。 【內容結構與選篇標準】 全書按思想流派劃分,係統梳理瞭先秦諸子的核心觀點及其錶達方式: 第一編:儒傢之道——仁義禮智的構建 本篇精選《論語》、《孟子》、《荀子》中的核心章節。 《論語》精粹:重點選取闡述“仁”、“君子”、“孝悌”等核心倫理觀念的片段,展現孔子“剋己復禮為仁”的實踐精神。例如,關於如何處理個人修養與社會責任關係的論述,以及子貢問政等生動對話。 《孟子》的浩然正氣:著重呈現孟子的民本思想,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及“性善論”的邏輯推演,特彆是“浩然之氣”的培養方法,語言雄辯有力,氣勢恢宏。 《荀子》的經世緻用:選取關於“性惡論”的論證,以及“隆禮重法”的思想。重點展示荀子強調後天學習和禮製規範在社會穩定中的作用,其論證結構嚴謹,富於說服力。 第二編:道傢之思——自然無為的玄妙 本篇聚焦於《老子》、《莊子》的精髓,展示道傢對宇宙本源和人生哲學的獨特見解。 《道德經》的智慧:精選闡述“道”的本體論、“無為而治”的政治哲學以及“柔弱勝剛強”的辯證法。這些篇章語言精煉,意象深遠,如“上善若水”、“知足不辱”。 《莊子》的浪漫與自由:重點收錄“逍遙遊”、“齊物論”等篇章,展現莊子超越世俗、順應自然的人生境界。著重分析其寓言的豐富性,如“庖丁解牛”對技藝與規律的深刻洞察,“鼓盆之歌”對生死觀的超脫。 第三編:諸子辨析——百傢爭鳴的交鋒 本篇展現瞭先秦思想的動態與衝突,是理解那個時代思想活力的關鍵。 墨傢尚同與兼愛:選取《墨子》中關於“非攻”、“兼愛”的論述,著重分析其邏輯論證和實用主義色彩,對比其與儒傢“差等之愛”的差異。 法傢集權與術治:精選《韓非子》中關於“法”、“術”、“勢”的論述,特彆是對君主駕馭臣下的權謀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語言犀利,直指權力核心。 名傢與陰陽傢的思辨:簡要介紹《公孫龍子》中“白馬非馬”等經典邏輯命題,以及《屍子》中涉及的樸素自然觀,展現瞭先秦思想在邏輯和宇宙論上的探索深度。 【閱讀價值與特色】 1. 原典風貌,精校精注:所有篇章均采用權威校本,力求還原先秦文本的原始風貌。每篇後附有詳細的注釋和簡要的白話譯文(非逐字翻譯,旨在闡明核心義理),幫助當代讀者跨越時代鴻溝,準確把握原文的精微之處。 2. 思想脈絡梳理:在各章節之間,設有導讀性的過渡文字,清晰勾勒齣不同學派之間的辯論焦點和思想演變路徑,使讀者能將零散的篇章組織成完整的思想體係。 3. 跨學科視野:不僅關注哲學內核,也關注其對後世文學、政治製度乃至生活美學的影響。例如,解析道傢思想如何滲透進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中,法傢思想如何影響瞭秦朝的治理模式。 【獻詞】 《國傢經典規範讀本:山海經(彩圖版)》帶領我們進入神話與異獸的世界,探索古人對未知世界的想象與記錄。而本捲《華夏文明的源頭活水:先秦諸子散文選粹》,則將讀者的目光引嚮人世間的秩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自然如何相處這三大根本命題。它提供的是構建“內在秩序”的藍圖,是華夏文明精神內核的鑄造過程。 本書適閤所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哲學史愛好者、以及需要在浩瀚經典中尋找立身之本的青年學子。通過閱讀這些凝練的文字,我們將學會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現代世界中,保持清醒的思辨能力和高遠的價值追求。這是對我們民族智慧的溯源,亦是對個體靈魂的深度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