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達就是寫過幾本“近距離看美國”的林達,也就是寫作《在邊緣看世界》的那個林達。現在,她帶著一本描寫“革命”的文學名著(《九三年》)奔赴巴黎。在法蘭西的城堡、廣場、宮殿、教堂、博物館,咀嚼著文化的成果,品味著藝術的盛筵,傾聽著曆史的迴聲,感悟著前人在血與火中凝成的思想和智慧——作者於濃厚的法國曆史文化氛圍中,用大量的曆史細節和場景,豐富瞭對藝術、文化,對曆史、社會,以及對“革命”的理解。
《帶一本書去巴黎》的林達又踏上瞭浪漫花都之旅,然而,背負曆史的所在總是沉重的:“一百年,可以積澱、掙紮、反思而産生雨果。一百年,也足以推陳齣新,埋葬一段曆史,因而徹底忘卻,整個民族並不因為經曆瞭什麼而有所長進。巴黎是一個城市,也是一段曆史縮影……你會感受一些他們的曆史觀。”
帶一本書去巴黎
奧斯曼和老巴黎
塞納河上西岱島
巴黎的教堂
巴黎是法國的象徵
聖丹尼和他的頭顱
安布瓦斯的古堡
盧瓦河的地牢和詩人維永
在凡爾賽宮迴看路易十四
凡爾賽宮裏的國會大廳
塞納河邊的伏爾泰咖啡館
拉法耶特的故事
巴士獄還在嗎?
加納瓦雷曆史博物館
尋找雅各賓俱樂部
消失瞭的雅各賓
協和廣場上的盧剋索方尖碑
杜勒裏宮和聖·謝荷曼教堂
斷頭颱的興衰
先賢祠走訪伏爾泰
盧梭手上的火把
從拿破侖迴歸雨果
從拿破侖迴歸雨果
……
1840年底,在拿破侖去世19年之後,那百萬孤魂野鬼依然遊蕩在昔日戰場,他們也許還是一些老人夢中流著眼淚去伸手觸摸的孩子。可是,對於新一代成長起來的法國人,他們已經是被抹去的曆史塵土。而偉人,卻因傳奇而再生。已經到瞭拿破侖“榮歸故裏”的時候瞭。
迎迴拿破侖的法國當政者,是路易·菲力普國王。他的當政,是另一場被稱為“七月革命”的武裝奪權的結果,當然,這還不是法國的最後一場革命。雄壯的凱鏇門剛剛完工幾年,香榭麗捨大道擠滿瞭迎接拿破侖的巴黎人。送葬的隊伍是聲勢浩大的,而對於拿破侖的大軍,他是孤身返鄉。當他在靈柩中獨自穿過凱鏇門,耳邊響起“皇帝萬歲”的呼喊時,不知拿破侖是否想到,這個凱鏇門,原本是他在奧斯特利茨戰場上,留給士兵們的一個虛幻榮光的許諾。
拿破侖的靈柩,走的就是我們今天走過的這條路綫,隻是兩邊的景色和今天完全不同。香榭麗捨當然還遠沒有那麼摩登,大宮小宮是60年後的1900年纔建造的,亞曆山大三世大橋,也是在差不多的時候纔建造起來。這座橋是以俄國的皇帝命名的,這位沙皇曾經親自趕來,為大橋安放瞭奠基石。他的爺爺就是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敗給瞭拿破侖的亞曆山大一世。時過境遷,俄國和法國已經結盟,大橋的命名,就是為瞭紀念他所建立的這個俄法聯盟的。
拿破侖被安葬在榮軍院的穹頂教堂,今天,這裏是又一個需要買門票纔能進去看一眼的地方。這是墓葬設計的經典作品,確實非常值得一看。按說它也是地宮墓葬的形式,可是,設計師顯然巧妙地打破瞭傳統的構造,在安放棺木的位置,打通瞭地麵與地宮的樓層阻隔。拿破侖墓不再給人以陰冷的感覺,肅穆的沉澱和光榮的上升,都以法國人特有的藝術方式,完美地得到瞭錶達和兼顧。
在拿破侖的靈柩穿過凱鏇門的45年之後,這個似乎是專為武士建造的凱鏇門下,第一次舉行瞭一個作傢的葬禮,他就是維剋多·雨果。這一天,全法國舉國緻哀。也許,這是從大革命以來,法國人第一次全體靜默,第一次有機會共同反省和思索。
雨果筆下的大革命,是矛盾的,顯然可以從中看到雨果的心靈掙紮。在《九三年》裏,他列舉著舊製度的殘酷和不公正,列舉著大革命對舊製度的改變,也列舉著同時發生的大革命的恐怖和殘忍。這一切都集中地、典型化地堆積在一起,似乎使人們無所適從。但是在法國,這是無數人看到的事實,這是無數學者列舉過的事實。這似乎是作為文學傢的雨果,也沒有能力解決的悖論。然而,是雨果,第一次把善和人性作為社會進步的衡量尺度,放在瞭法國人麵前。
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矚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沒有階級、地位、血緣、道德等任何附加條件的弱者。他把社會如何對待弱者,作為一個社會進步的標誌,放在瞭世界麵前。
45年前,巴黎人傾城而齣,送過凱鏇門下的,還是一個站在雲端的“偉人”。45年後,他們相隨送過凱鏇門的,是為法國所有弱者呐喊的一個作傢。幾韆年歐洲文明的積纍,纔最後在法國完成這樣一個變化。
從這一天起,法國人終於明白,不是因為有瞭拿破倉,而是因為有瞭雨果,巴黎纔得救瞭,法國纔得救瞭。
……
這本書的社會觀察角度達到瞭令人發指的精準度。它毫不留情地撕開瞭現代都市中産階級的虛僞麵具,但手法高明到讓你在被刺痛的同時,又忍不住拍案叫絕。作者似乎擁有一種X光般的透視能力,能看到人與人之間那些精心維護的禮儀背後,隱藏著的權力鬥爭和情感操控。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數字時代下的孤獨”的描繪。書中的主角之一,一個著名的算法工程師,他能計算齣宇宙的膨脹速度,卻無法理解鄰居一句簡單的問候。這種智力上的巨大反差被刻畫得淋灕盡緻,讓人不寒而栗。全書的基調是清冷而剋製的,情緒的爆發往往是內斂的,通過環境的描寫來側麵烘托。比如,描述一次傢庭晚餐時,所有的對話都圍繞著股票市場和最新的科技突破,而桌布上的一滴紅酒漬,卻被用來象徵某種無法挽迴的“汙點”或“原罪”。閱讀這本書就像置身於一個極其安靜、裝修考究的博物館,你被允許觀看,但任何不閤時宜的舉動都會被警示。它不是一本讀起來讓人感到舒適的書,但它絕對是一麵我們這個時代最誠實、也最殘酷的鏡子。
評分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類型小說,那麼請繞道而行。這部作品的魅力,在於它對日常細節的近乎病態的捕捉和放大。作者有一種罕見的魔力,能將一個普通的早晨、一次排隊買咖啡的經曆,升華為對現代人異化狀態的深刻反思。書中的核心綫索,圍繞著一個失蹤的舊式留聲機展開,但這個留聲機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對它的“尋找”——這個尋找的過程,映射瞭每個人對“過去確定性”的集體懷舊和無望追逐。我花瞭很長時間纔適應作者那種不規則的句法和跳躍的視角切換,有時候一句話會橫跨三個不同的時間點,強迫你的大腦進行實時高速的同步處理。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的層次感:錶層是關於尋物的故事,中層是關於代際衝突的隱喻,底層則是對“意義是如何被構建的”這一終極問題的追問。我讀完後,久久不能從那種被細節淹沒的滿足感中抽離齣來,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生活中那些被我忽略的、被我視為理所當然的“背景噪音”。
評分這是一本關於“沉默的重量”的文本。書中幾乎沒有激烈的爭吵或戲劇性的錶白,所有的衝突和愛戀都以一種近乎無聲的方式進行著。作者對“未說齣口的話語”的描繪達到瞭齣神入化的地步。通過角色的肢體語言、他們迴避的眼神,以及他們選擇在何時沉默,來構建齣比任何對白都更具爆炸性的情感張力。例如,兩位主角在麵對一個共同的悲劇時,他們選擇在同一片星空下,各自沉默瞭整整一夜,那無聲的共處,比任何哭訴都更令人心碎。這本書的文學性體現在它對“留白”的精妙運用上,它提供瞭一張畫布,但畫筆卻握在讀者手中。你必須填補那些缺失的情感和背景,你的個人經驗決定瞭你從這本書中能獲得多大的共鳴。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部需要反復閱讀的作品,因為第一次讀,你可能隻看到瞭故事的骨架;而第二次、第三次,你纔能逐漸感受到那些被精心隱藏在字裏行間的,關於脆弱、關於救贖的微妙情緒的脈絡。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場感官的盛宴,一次對“存在”本身的哲學拷問。我完全被它那種近乎魔幻現實主義的敘事風格給迷住瞭。你不會在其中找到任何平鋪直敘的介紹,所有的一切都通過意象、象徵和夢境碎片來傳遞。比如,書中關於“一座被遺忘的燈塔”的描寫,那燈光忽明忽滅的頻率,被賦予瞭超越物理意義的象徵——它代錶著信仰的動搖、科學的局限,以及人類麵對虛無時的最後一絲掙紮。我尤其欣賞作者處理“聲音”的方式。書裏有一種反復齣現的低頻嗡鳴聲,起初以為是環境音,但到後半段纔意識到,那是書中主要角色內心深處,對某種終極真理的徒勞追尋所發齣的共振。閱讀過程是一種不斷地“解碼”和“重構”的過程,你需要不斷地在文本的錶層和深層意圖之間來迴跳躍。情節的推進是極其緩慢的,仿佛時間本身都凝固瞭,但每一次微小的推進,都伴隨著一次精神層麵的巨大震顫。對於那些追求刺激性情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會顯得過於“晦澀”或“緩慢”,但對於熱愛沉浸式體驗、享受思想在語言迷宮中穿梭的讀者來說,它無異於一座精神的寶藏。
評分天呐,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讀完瞭這本橫跨世紀的史詩巨著!它沒有一頁提到什麼“帶一本書去巴黎”的輕描淡寫,它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時間的重量與人性的韌性的深刻探討。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構建瞭一個龐大而又令人窒息的傢族圖景,從十九世紀初的東歐戰火,一直延伸到現代都市的霓虹燈下。我尤其被其中對於“記憶的不可靠性”這一主題的挖掘所震撼。書中那位老音樂傢的獨白,那種對逝去鏇律的執著與幻滅感,簡直像一把鈍刀子,緩慢地切割著我的心房。敘事結構是錯綜復雜的,像一張巨大的蜘蛛網,每一個人物看似獨立的命運綫,最終都匯聚在那個關於“未完成的誓言”的中心點上。你會發現,所謂的曆史,不過是無數次微小個人選擇堆砌而成的幻象。語言的運用達到瞭近乎古典的莊重,但偶爾又會爆發齣驚人的現代主義的碎片化錶達,那種強烈的對比,讓人在沉浸於故事的宏大敘事時,又被那些尖銳的個人感受猛然拉迴現實的冷硬。這本書需要你投入極大的專注力,因為它從不喂養你,它要求你主動去挖掘,去拼湊,去承受那種信息量帶來的眩暈感。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剛經曆瞭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朝聖之旅,收獲的不是輕鬆的愉悅,而是對生命本質更深沉的理解。
評分很久不看琳達的書瞭,突然想起以前學生時代看得很開心,乘著活動買瞭看
評分書齣版雖有些時候瞭,依然很實用,對於法國曆史不瞭解的人有個很簡單的科普作用
評分《論語本解(修訂版)》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人文社會科學,2013年)。
評分很好的遊學讀物,不過要先看法國曆史,再看這本,纔能有共鳴。
評分今年京東圖書的活動力度小瞭很多,不過還是去瞭一些好書,也藉這個機會消化消化庫存,希望以後還是能多點優惠活動,畢竟買書如山倒啊?
評分這本書的好是超過我的預期的。文字流暢,插圖精美,思想深邃。三聯的確是品質的保障。尤其喜歡作者自己手繪的插圖。
評分【內容簡介】
評分買給孩子,相信京東自營!品質保障,價格實在
評分瞭解美國最佳的作者,比高曉鬆深刻。也能順便搞清美國的法律精神。林達的全套已經收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