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卷上文
第一章 朴素之文
《尚书》
〔附〕金石文字
第二章 郁郁乎“文”
《左传》
〔附〕《公羊传》《毂梁传》《国语》
第三章 最初的平民趣味
《战国策》
〔附〕《晏子春秋》
第四章 “春风扇微和”与“猛志固常在”
《论语》
《孟子》
〔附〕《檀弓》
第五章 幻丽之文
《庄子》
第六章 “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老子》
《荀子》
《韩非子》
第七章 志怪意趣
《山海经》
〔附〕《穆天子传》
卷下诗
第一章 “思无邪”
《诗经》
第二章 《风》《雅》寝声,奇文郁起
《楚辞》
后记
引用文献
重印后记
纸质绝佳。。推荐。。
评分很好很超值很不错建议购买
评分“这么说你们除了得知其结构状态外一无所知了,不能判断这个水晶球的功能?”
评分“纳米吗?”我问。刚才梁应物说了毫米微米,想必再往里就更小。
评分“可是,这还不算是彻底搞清楚结构吗?”
评分“水晶球由外而内密度逐步加大的结构使我们的观测大受影响,没办法对其中心进行原子层面的观察。所以我才会那样说。”
评分很有用的书,绝对正版!
评分我脑中想着这些古老东方哲学,穿过工整的园林区,进入禁烟禁火的古城楼大门。前面就是最著名的祈年殿。
评分说良心话,这部《先秦诗文史》可读性很强,一编到手,快速读完,且印象清晰。这样就使我减少畏难情绪,终于敢贸然动笔。况且此书论点,诚“于我心有戚戚焉”。盖不佞自启蒙受书,开始接触《论》、《孟》、《左》、《国》时,便立意把它们当作文学作品来读。后来入大学教书,对先秦古籍,亦试图只“论”其“文”,从“文章”视角切入,然后再考虑其“内容”如何决定“形式”,更进而研求其“艺术形式”是如何体现其“思想内容”的。其实以这种立场观点来研读群经诸子也是“古已有之”,金圣叹的《唱经堂才子书汇稿》便是典型的先例。然而圣叹才思聪慧有余,学养根柢不足,所言终不免浮泛纤巧。而扬之水君却有上承乾嘉余绪的一面,基本上做到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而有之。故“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如说《战国策》富有“平民趣味”,其文风与《左》、《国》迥异。这实际是证明先秦文化自“王宫”之学转入“士庶人”之后的关捩所在。又如说《老子道德经》与《周易》文风有传承关系,而不把它与《论语》的语录体相提并论(前人每以为《论语》和《老子》皆篇幅短小,故往往并论),亦独具卓识。作者是研究《诗经》的专家,故此书谈《诗》部分尤为精彩。“五四”以来,时贤论《诗》大都扬“国风”而抑“雅”、“颂”。而扬之水君独能抉出“雅”、“颂”诸诗的文心诗旨,使读者在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体会出其持论之公允平实。作者《后记》中说:“把此书放在文学史之列,实在很觉得不像。”鄙意亦云然。倘许易名,不如径改为《论先秦古籍的文章美》,乃更为贴切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