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百三十五卷,是中国先秦至隋代的诗歌总集,逯钦立先生编辑校勘。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①取材广博。隋代以前的作品,除《诗经》、《楚辞》外,凡歌诗谣谚,悉数编入。
②出处详明。每诗必注明见于何书何卷,无一例外。
③异文翔实。各书的异文,或一书不同版本的异文,乃至前人的校勘成果,凡足资参考者统予记录。
④考订精审。书中按断多有独到见解。
⑤编次得当。依据作者生卒先后分卷编次。
本书以其搜罗之完备、校勘之严谨、考订之精审,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此次新版,附录常振国、绛云二位先生所编的“作者篇目索引”,有音序、四角号码两种;并对诗篇作者歧互、辑校者加案语注明者,以及作者的字号爵谥等,均编入索引,将逯钦立先生的学术匠心,用索引的方式体现出来,极便查阅。
索引之用,不止查检应急之便,并可获得一种全新的进入文本的阅读方式,丰富和提升了我们的阅读体验。比如古人多同题诗,通过“篇目索引”,同题之作突显纸上,如《喜雨诗》有曹植、谢惠连、谢庄、鲍照、魏收五人之作,像是一场异代同席的雅集盛会,争奇斗艳,应接不暇。
本书封面恢复了1983年一版一印时的风格,布脊纸面,雅致可喜。内文用黄胶纸印刷,温润悦目。
凡例
引用书目
先秦诗
汉诗
魏诗
晋诗
宋诗
齐诗
梁诗
北魏诗
北齐诗
北周诗
陈诗
隋诗
后记
作者篇目索引
这套书的“上古至隋代千余年的诗歌谣谚大全”这个定位,让我体验到了时间跨度的震撼。阅读这套书,就像是坐上了一台时光机,从周秦的质朴庄重,过渡到汉乐府的民间疾苦,再到魏晋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与挣扎,直至隋朝气象的汇集。这种连续性的阅读体验,对于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一脉相承”的本质至关重要。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审美趣味是如何在历史的巨变中慢慢演化、融合和沉淀的。它不是孤立地展示作品,而是将每一首诗都放置在了它诞生的历史背景之下,这种宏大叙事感,让人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
评分篇目索引的设置,简直是研究者的福音!过去看一些大型古籍选本,查找特定作者或特定主题的作品时,往往需要翻遍每一册,效率极其低下。但这套书附带的索引做得非常详尽和清晰,基本上涵盖了作者姓名、篇名甚至一些关键的体裁提示。这使得我能够非常快速地定位到我感兴趣的特定朝代或诗人群体。比如,我最近想对比一下陶渊明与谢灵运在田园诗上的差异,有了这个索引,我能立刻将两人的作品并置对比,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研究效率和阅读的连贯性。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它也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入门路径,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或时代进行深入探索。
评分虽然是繁体竖排,但其注释和文字整理的严谨性,也值得称道。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的解释,编者并没有采取“一笔带过”的态度,而是提供了详实且有据可查的注解。我发现,即便是那些看似简单的古诗,在深入了解其用词的精确含义后,其艺术感染力都会陡然增强。例如,某个形容词在先秦和魏晋时期含义的微妙变化,通过这套书的细致处理,便能被我清晰捕捉。这保证了即使是初次接触先秦或六朝文学的读者,也不会因为语言障碍而望而却步,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完美地兼顾了读者的友好性,做到了雅俗共赏,实属难得。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实在是没的说,精装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透着一股子“老字号”的气派。我一直觉得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是受书籍实体品质影响的,这套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尤其是繁体竖排的设计,完全是为我们这些习惯了传统阅读方式的人量身定做的,读起来有一种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的感觉。光是翻阅时,那墨香和纸张的触感,就足以让人心神安定下来,进入到那个先秦到南北朝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去。装帧上的用心,绝非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一种对所收录内容的尊重,让这本浩瀚的诗歌选集,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看着这四册书整齐地摆在书架上,那种满足感,是单纯的电子阅读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最欣赏的是这套书的编选尺度和广度。我们知道,从先秦的《诗经》到魏晋风骨的“建安七子”,再到六朝的玄言与山水,诗歌的发展脉络极其复杂,想要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代表性、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难度极高。这套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不仅收录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更将一些在主流选本中相对冷门的优秀作品也囊括进来,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特别是对于那些地域性或流传下来的民间歌谣的收录,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仿佛听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真实回响,而不是被文人雅士的笔墨所过滤后的声音。这种兼顾主流与边缘的平衡艺术,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养和对“大全”二字的深刻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