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韓禮德文集”之《嬰幼兒的語言》,在本書中,韓禮德詳盡研究瞭自己的兒子在九個月到兩歲半之間語言能力發展的情況。他使用的方法就是用紙和筆記下他兒子奈吉爾的話語,積纍成豐富的語料,從功能和語義的角度對語料進行分析。
目錄
Preface
Acknowledgements
PART ONE: INFANCY AND PROTOLANGUAGE
Editors Introduction
1 Representing the Child as a Semiotic Being (One Who Means) (1998)
2 Learning How to Mean (1975)
3 Early Language Learning: A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 (1976)
4 A Sociosemiotic Perspective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1974)
5 Mean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1978)
6 The Ontogenesis of Dialogue (1979)
PART TWO: TRANSITION FROM CHILD TONGUE TO MOTHER TONGUE
Editors Introduction
7 Into the Adult Language (1975)
8 The Contribution of Developmental Linguistic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s a System (1980)
9 On the Transition from Child Tongue to Mother Tongue (1983)
10 A Systemic-Func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Nature and Ontogenesis of Dialogue (1984)
11 The Place of Dialogue in Childrens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1991)
PART THREE: EARLY LANGUAGE AND LEARNING Editors Introduction
12 Relevant Models of Language (1969)
13 The Social Context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1975)
14 Three Aspects of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1980)
15 Towards a Language-Based Theory of Learning (1993)
16 Gramma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Knowledge (1999)
Bibliography
Appendices
Index
前言/序言
嬰幼兒語言發展:從咿呀學語到意義世界 嬰幼兒時期是人類生命中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階段之一,而語言的發展更是其中最為奇妙的旅程。在這個時期,一個個原本隻能發齣簡單音節的稚嫩生命,如何一步步掌握如此復雜精妙的溝通工具,構建起與世界的聯係,探索意義的無窮海洋?本書將深入剖析嬰幼兒語言發展的奧秘,從感知、模仿到理解、錶達,帶領讀者一同見證和理解這一令人驚嘆的過程。 第一章:語言的基石——感知與早期準備 在嬰兒能夠發齣第一個有意義的詞匯之前,他們的感官係統已經在為語言的到來悄然準備。本章將聚焦於嬰幼兒在生命最初階段對聲音和語音的感知能力。 聽覺的敏感期: 新生兒對人聲,尤其是母親的聲音,錶現齣極大的偏好。研究錶明,胎兒在母體內就能聽到聲音,並在齣生後錶現齣對熟悉聲音的辨識能力。我們將探討嬰兒如何從海量聲音中提取語音信息,辨彆不同音素的細微差彆,為日後區分詞匯奠定基礎。這包括對韻律、語調、節奏的早期敏感,這些非詞匯性的聲學特徵構成瞭語言的“音樂性”,幫助嬰兒感知語句的界限和情感色彩。 視覺與口語的聯動: 盡管聽覺是語言輸入的主要渠道,但視覺信息也在早期語言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嬰兒通過觀察成人的口型、麵部錶情和身體語言來輔助理解和學習。我們將闡述麵孔識彆與語音處理的神經聯係,以及眼神接觸在早期互動中的重要性,是如何幫助嬰兒將抽象的聲音與具體的事物和行動聯係起來的。 早期發聲的信號: 從哭聲、咕咕聲到咿呀語,嬰兒的發聲行為並非無意義的噪音,而是充滿信息的情感和交流嘗試。本章將深入分析不同階段的早期發聲,探討它們在錶達需求、情感和吸引成人關注方麵的功能。我們將解析咿呀語的結構特徵,例如重復音節(如“巴巴”、“媽媽”)和音節組閤(如“baba”、“mami”),並說明其在語音多樣性和節奏感上的發展,這被視為通往真正詞匯的關鍵過渡期。 韻律的模仿: 嬰兒早期對語言的模仿並非對詞匯的直接復製,而是對語言的整體韻律和節奏的模仿。他們會模仿語調的高低起伏、說話的快慢節奏,這有助於他們建立對語言模式的感知。我們將探討這種韻律模仿如何幫助嬰兒內化語言的聲學特徵,並為日後準確發音和語感形成打下基礎。 第二章:理解的萌芽——從詞匯到意義 語言的最終目的是傳遞意義,而嬰幼兒對意義的理解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入的過程。本章將探討嬰兒如何開始理解詞匯,並逐漸構建起對世界的認知。 物體的命名: 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是嬰兒開始將特定的聲音(詞匯)與特定的物體、人物或事件聯係起來。我們將探討“命名爆炸”現象,即嬰兒在一段時間內詞匯量急劇增加的現象,並分析其背後的認知機製。這包括對物體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的理解,即嬰兒認識到即使物體不在視綫範圍內,它依然存在,這是詞匯學習的重要基礎。 詞匯的泛化與具體化: 嬰兒在學習詞匯時,並非總是能夠精確地使用。他們可能會齣現泛化(如將“狗”指代所有四條腿的動物)或具體化(如隻將“狗”指代自傢的寵物狗)的現象。本章將分析這些現象,並探討嬰兒如何隨著經驗的積纍,逐漸精確化詞匯的意義,使其更加貼閤實際。 手勢與早期錶達: 在語言完全發展起來之前,手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嬰兒通過伸手指、揮手、點頭等手勢來錶達自己的意願和需求。我們將分析手勢在早期語言發展中的功能,以及手勢與口語之間的協同作用,它們是如何相互促進,共同構建溝通的。 初步的因果關係理解: 隨著詞匯量的增加,嬰兒開始嘗試理解更復雜的概念,包括簡單的因果關係。例如,他們可能會將“拍手”與“得到贊揚”聯係起來,或者將“哭”與“得到安撫”聯係起來。本章將探討嬰兒如何通過觀察和互動,初步理解行動與結果之間的聯係,為理解更復雜的句子結構打下基礎。 早期指令的理解: 嬰兒能夠理解簡單的指令,如“過來”、“拿給你”,這錶明他們不僅僅是機械地模仿聲音,而是開始理解指令的意圖和行為要求。我們將分析嬰兒對指令的理解過程,以及這種理解如何引導他們的行動,從而豐富他們的語言輸入和互動經驗。 第三章:錶達的綻放——從單字到句子 當嬰兒從被動理解走嚮主動錶達時,他們的語言能力便進入瞭一個全新的階段。本章將關注嬰幼兒如何從發齣簡單的詞匯,發展到能夠組閤詞語,形成有意義的句子。 “電報句”的齣現: 嬰兒在能夠說齣兩個或更多詞語組閤時,常常會省略冠詞、介詞等功能詞,形成簡潔而有意義的“電報句”,如“媽媽抱”、“寶寶奶”。本章將分析電報句的特點和功能,探討其作為早期句子結構的意義,以及它如何反映瞭嬰兒對詞語重要性的判斷。 詞序的初步掌握: 盡管電報句可能不包含完整的語法結構,但嬰兒在詞語組閤中會逐漸展現齣對詞序的敏感。例如,他們可能會將“媽媽抱”和“抱媽媽”區分開來,雖然在早期階段可能存在混淆。我們將探討嬰兒如何從經驗中學習詞序規則,並開始理解不同詞序帶來的意義差異。 語法規則的內化: 語言的復雜性在於其內在的語法規則。本章將闡述嬰兒在日常互動中,如何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潛移默化地內化這些規則。即使他們無法明確解釋語法規則,但他們的錶達會越來越符閤語法結構。我們將討論“過度規則化”現象,如孩子將不規則動詞變為規則動詞(如“走”變成“走光瞭”),這恰恰是他們正在積極習得語法規律的證據。 提問與探索: 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嬰幼兒開始用語言來探索世界。他們會頻繁地提問,如“這是什麼?”、“為什麼?”。本章將分析提問在嬰幼兒語言發展中的重要性,它不僅是錶達好奇心的方式,更是主動獲取信息、深化理解的有效途徑。 敘事能力的雛形: 即使是簡單的“媽媽抱抱,寶寶開心”,也包含瞭敘事的基本要素:人物、動作、情感。我們將探討嬰幼兒早期敘事能力的萌芽,他們如何嘗試用語言串聯起零散的事件和感受,形成初步的敘事鏈。 第四章:互動與環境——語言發展的催化劑 語言不是孤立存在於個體腦海中的工具,而是社會互動和社會環境的産物。本章將強調環境因素在嬰幼兒語言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成人語言的質量: 成人嚮嬰兒說話的方式(“媽媽語”或“嬰兒語”)對語言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將分析“媽媽語”的特點,如語調誇張、語速放慢、詞匯簡化等,並闡述其在吸引嬰兒注意、強調詞匯、引導模仿方麵的積極作用。 互動模式的重要性: 純粹的語言輸入不足以支撐完整的語言發展。積極、及時的迴應,如對嬰兒發聲的迴應、對嬰兒提問的解答、對嬰兒嘗試錶達的鼓勵,是構建有效溝通的關鍵。我們將探討“對話式互動”在語言學習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如何幫助嬰兒理解語言的交際功能。 繪本閱讀的力量: 繪本是嬰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資源。通過親子共讀,嬰兒不僅能接觸豐富的詞匯和生動的語言,還能在圖文結閤中理解故事,培養語感和想象力。本章將分析繪本閱讀對嬰幼兒詞匯量、理解能力、敘事能力以及情感認知的影響。 遊戲中的語言學習: 遊戲是嬰幼兒學習的天然場景。在遊戲中,語言可以自然地融入其中,如在過傢傢遊戲中學習角色扮演相關的詞匯和句式,在堆積木遊戲中學習數量、形狀等概念。我們將探討遊戲如何成為嬰幼兒語言學習的有趣且有效的平颱。 雙語環境的影響: 麵對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雙語環境下的嬰幼兒語言發展也備受關注。本章將探討雙語學習的特點、優勢以及可能麵臨的挑戰,並提供相關指導。 第五章:挑戰與支持——應對語言發展中的睏惑 盡管大多數嬰幼兒都能順利地掌握語言,但也有部分孩子可能會在語言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睏難。本章將關注這些挑戰,並提供相應的支持策略。 常見的語言發展遲緩: 瞭解嬰幼兒語言發展的正常軌跡,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的語言發展遲緩問題。我們將列舉一些常見的語言發展遲緩的跡象,並強調早期乾預的重要性。 聽力問題對語言的影響: 聽力是語言輸入的基礎,任何聽力障礙都可能嚴重影響語言的發展。本章將闡述聽力問題與語言發展之間的緊密聯係,並強調定期進行聽力篩查的必要性。 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 對於有語言發展障礙的兒童,來自傢庭、教育機構和專業人士的支持至關重要。我們將提供一些實用的傢庭支持策略,以及何時尋求專業幫助的建議。 關注特殊需求兒童: 本章還將簡要提及一些有特殊需求(如自閉癥譜係障礙、唐氏綜閤徵等)的兒童在語言發展方麵可能麵臨的獨特挑戰,以及如何根據他們的個體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支持。 本書旨在為傢長、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關心嬰幼兒成長的人們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視角,理解和支持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旅程。通過掌握語言,嬰幼兒不僅能夠更好地錶達自我、理解他人,更能開啓通往知識、情感和創造力世界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