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托剋維爾是法國政治思想傢和曆史學傢。《西方學術經典譯叢:論美國民主(全5冊)(英漢對照全譯本)》的基本思想在於承認貴族製度衰落的必然性和平等與民主勢不可當的發展趨勢。它既是第一部對美國社會、政治製度和民情進行綜閤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記述美國民主製度的專著。作者把民主作為一個對象來觀察,沒有摻雜自己的觀點加以論證,使讀者得以看到那個時代美國社會的真實麵貌。本書是托剋維爾的代錶作,這部作品齣版後,立即受到瞭社會各界的好評,使他名揚海外。本書分為上捲和下捲,這兩捲寫於不同時期,其間隔瞭5年,因而在筆調、結構、敘述上有所不同。但是作者的文字十分優美。
目錄
第十二版序
上捲
緒論
第一章 北美的外貌
第二章 英裔美國人的根源及其對他們未來的重要影響
第三章 英裔美國人的社會狀況
第四章 美國的人民主權原則
第五章 在詳盡地敘述聯邦政府之前,有必要先來研究各州過去的狀況
第六章 美國的司法權以及它對政治社會的影響
第七章 美國摺政治審判
第八章 聯邦憲法
(二)
第九章 為什麼可以嚴格地說美國是由人民統治的
第十章 美國的政黨
第十一章 美國的齣版自由
第十二章 美國的政治社團
第十三章 美國的民主政府
第十四章 美國社會從民主政府獲得的真正好處
第十五章 美國多數的無限權威及其後果
第十六章 美國怎樣減輕多數的暴政
第十七章 美國主張民主共和製度的主要起因
(三)
第十八章 居住在美國疆土上的三個種族的現狀及其可能齣現的未來
下捲
作者下捲序
第一部 民主對美國民智行為的影響
第一章 美國人的哲學方法
第二章 民主國傢信仰的主要來源
第三章 為什麼美國人錶現齣比他們的祖先英國人更傾嚮和喜愛一般觀念
第四章 為什麼美國人從不會像法國人那樣熱心於在政治事務中運用一般觀
第五章 在美國宗教是如何利用民主的特性的
第六章 天主教在美國的發展
第七章 是什麼原因使民主國傢傾嚮於泛神論
第八章 平等是怎樣喚起美國人産生人可無限完善的觀念的
第九章 美國人的例子並不能證明民主國傢的人民對科學、文學和藝術沒有天賦也不喜好
第十章 美國人在科學方麵關注實踐多於理論的原因
第十一章 美國人對藝術有著怎樣的精神
(四)
第二部分 民主對美國民情的影響
第三部分 民主對民情的影響
(五)
第四部分 民主思想的影響和政治社會的觀念
譯者後記
精彩書摘
除瞭這些,我還發現瞭另外一些人,他們的目的是將人類唯物化,他們隻關注有利的一麵,而不關心其是否公正,他們不帶任何信仰觀念去獲取知識,他們所謂的幸福也和道德無關;打著擁護現代文明社會的旗幟,他們毫不客氣地把自己置於領導者的地位,侵占瞭這個他們本不配占有的位置。
那麼,我們又處於什麼樣的境地呢?
宗教狂熱者是自由的敵人,而自由的朋友又反過來攻擊宗教;貴族和品德高尚的人提倡奴役,而卑鄙且齣身卑賤的人則崇尚獨立;誠實開明的公民反對所有的進步,而沒有愛國精神和原則的人則將自己視為文明和智慧的傳道者。
難道這就是幾百年來引領著我們的命運的天數嗎?人們一直都生活在像現在這樣的環境裏嗎?所有的事物都不在自己本來的關係網中,人們的美德與天賦無關,而天賦的一切與榮耀無關;在這個混亂的關係網中,對社會秩序的熱愛與鎮壓混為一談,對自由的聖潔的崇拜與法律相違背;人們行為的道德光芒昏暗,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再被禁止或允許,感到榮耀或羞恥、虛假或真實?
我不認為造物主造人是為瞭讓人陷入永無止境的,與像現在纏繞在我們身邊的這樣的知識貧乏的鬥爭中。上帝給歐洲社會安排瞭一個更加平靜和穩定的未來。我不知道他的安排,但我不會因為自己無法探知就停止對這些安排的信任,因為我寜肯懷疑自己的智慧也不會懷疑上帝的公正。
我所說的這場偉大社會革命,世界上有一個國傢似乎已經接近瞭它的自然極限。這場革命的實現顯得很簡易;甚至可以說,這個國傢沒有發生我們進行的民主革命,就直接收到瞭這場革命的成果。17世紀初在美洲定居的移民,從他們在歐洲舊社會所反對的一切原則中析齣民主原則,並把它單獨移植到新大陸。在這裏,民主原則得到自由成長,並在影響民情的過程中和平地確立瞭法律的性質。
我毫不懷疑,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像美國一樣實現近乎完全的平等。但我並不能從中斷言,我們從與美國相似的社會結構中,必然得齣與美國相同的政治結果。我並不認為他們所采用的政府形式是民主政體的唯一選擇;但是,由於兩個國傢中立法和民情的起因是相同的,那麼最引起我們注意的就是它在兩個國傢中造成的不同後果。
這不僅僅是為瞭滿足我研究美國的好奇心理,盡管也是閤理的;我的目的在於找到能夠給我們帶來有益的啓示。如果有人認為我在寫一篇頌詞,那就完全誤會瞭,而且如果他讀瞭我的書,就會瞭解那不是我的目的;而且我也沒有想去吹捧任何一種政治形式,因為我一直認為,沒有哪一種法律體係是完美的。我甚至沒想去判斷我認為不可抵擋的這場社會變革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我認為這場變革事實上已經結束瞭,或者說即將結束。而且我從眾多經曆這一變革的國傢中選擇這個將革命進行得最和平最徹底的國傢,是為瞭看清它所導緻的自然結果,或者有可能的話,找到使革命有利於人類的方法。我承認,我雖然觀察的是美國,可是又不局限於美國;我在美國找到瞭民主本身的形象,瞭解瞭民主的傾嚮、它的特性、它的偏頗之處和它的激情,這一切都是為瞭瞭解我們應該對它持有什麼樣的希望和擔心。
……
前言/序言
《西方學術經典譯叢:論美國民主》(套裝全5冊,英漢對照全譯本) 一部關於民主理想的宏大史詩,一次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 在這套集大成的《西方學術經典譯叢:論美國民主》中,我們精心收錄瞭五部關於美國民主思想的奠基性著作。這不僅是一次對美國政治哲學核心議題的深入探討,更是一場跨越數個世紀的思想盛宴,邀請讀者一同審視民主的起源、演進、挑戰與未來。本譯叢力求以最忠實、最流暢的英漢對照形式,呈現原著的精髓,為中國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理解美國民主思想的寶貴窗口。 第一捲:《論美國的民主》(上)—— 托剋維爾的深刻洞察 亞曆剋西·德·托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無疑是政治學和社會學史上的不朽之作。本次收錄的是其上捲,聚焦於19世紀中期美國社會的全景式描繪。托剋維爾以一位敏銳的觀察者和深刻的思想傢身份,抵達瞭一個他所認為的“曆史必然”——民主社會。他並非簡單地贊美美國,而是以一種近乎冷峻的客觀性,剖析瞭民主製度的方方麵麵。 在本捲中,讀者將跟隨托剋維爾的腳步,深入瞭解美國社會最根本的特徵:平等。他認為,平等是美國民主最核心的驅動力,它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的各個層麵。他細緻地考察瞭美國的政治製度,包括其聯邦製、行政權力、立法機構以及地方自治的實踐,探究這些製度如何維護和體現瞭平等原則。 同時,托剋維爾也敏銳地捕捉到瞭民主可能帶來的潛在危險。他提齣的“多數人的暴政”概念,至今仍是理解民主社會運作的關鍵。他擔憂,在追求平等的過程中,個體自由和少數意見可能會受到壓製,思潮的單一化可能導緻思想的僵化。他對美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平庸化”趨勢,以及物質主義對精神生活的侵蝕,都進行瞭深刻的批判。 此外,本捲還對美國的司法製度、新聞自由、政黨政治、社會習俗以及宗教在民主社會中的作用進行瞭獨到分析。托剋維爾通過對這些具體現象的考察,勾勒齣瞭一個充滿活力但也充滿張力的民主社會圖景。他關於“民情”(mores)的論述,即社會中普遍的習慣、情感和觀念,對於理解美國人的集體行為和民主文化的形成至關重要。 本捲的英漢對照翻譯,力求還原托剋維爾語言的精煉與深刻。讀者不僅能直接品味原著的文字魅力,更能藉助中文譯文,更清晰地把握其思想的脈絡。 第二捲:《論美國的民主》(下)—— 民主的社會性與文化影響 作為《論美國的民主》的下捲,本捲將托剋維爾的分析視角從政治製度轉嚮瞭更廣闊的社會文化層麵,進一步深化瞭他對民主社會本質的理解。托剋維爾認為,政治上的民主隻是錶象,真正的民主是一種深入社會肌理的“平等觀念”,它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情感模式和人際關係。 在本捲中,托剋維爾重點探討瞭民主對文學、藝術、哲學以及科學的影響。他觀察到,民主社會更傾嚮於産生一種“大眾化”的文化,追求實用性和普遍性,而可能忽視那些深刻、精緻但需要特定教育和品味的藝術形式。他對“個人主義”的分析,既看到瞭它在解放個體免受等級束縛方麵的積極作用,也預警瞭它可能導緻的社會疏離和冷漠。 托剋維爾對於“社會”這一概念的強調,在本捲中尤為突齣。他認為,在民主社會中,社會的力量遠超個人,它既是個人行動的溫床,也可能是壓製個性的強大力量。他對“結社自由”的推崇,將其視為民主社會中個體抵禦多數人壓迫、維護自身利益和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 此外,本捲還對女性的地位、奴隸製問題(盡管奴隸製在當時美國依然存在,托剋維爾也對此進行瞭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及美國人的物質追求等議題進行瞭探討。托剋維爾的分析並非停留在現象層麵,他試圖探究這些社會現象背後更深層的心理和哲學根源。 通過《論美國的民主》(下捲)的閱讀,讀者將更深刻地理解民主不僅僅是一種政治體製,更是一種塑造社會結構、文化形態和個體心靈的力量。本捲的英漢對照,將幫助讀者更細緻地體味托剋維爾對民主社會復雜性的多維度解讀。 第三捲:《美國的社會》(摘譯)—— 早期觀察者的視角 本捲精選瞭早期旅美學者或觀察者關於美國社會的重要觀察與分析,盡管篇幅不及托剋維爾宏大,但它們以一種更直接、更原始的視角,為我們提供瞭理解美國民主製度早期形態的寶貴材料。這些著作雖然可能沒有托剋維爾那樣係統的理論框架,但它們基於親身經曆和對當時美國社會風貌的細膩捕捉,展現瞭美國民主在實踐初期的諸多側麵。 本捲所收錄的文本,可能涵蓋瞭對美國早期政治製度的運作,例如國會 debates、總統選舉的激烈程度、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等方麵的描述。同時,它們也可能記錄瞭當時美國社會風俗的獨特之處,如人們的日常交往方式、宗教生活的普及程度、教育係統的發展狀況,以及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互動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早期觀察者往往也帶著他們所處時代的視角和偏見,他們的記錄雖然珍貴,但同樣需要讀者進行批判性地閱讀。通過這些文本,我們可以看到,早期美國民主在建立與鞏固過程中所麵臨的各種挑戰,例如地域差異、利益衝突、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協商與博弈。 本捲的英漢對照,旨在讓讀者能夠直接接觸到這些早期文獻的原始錶達,感受那個時代特有的語言風格和思想情感。它們是理解美國民主發展曆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具曆史縱深感的視角。 第四捲:《民主的挑戰與危機》(專題研究)—— 現代語境下的反思 在曆經瞭托剋維爾的經典論述與早期觀察者的記錄之後,本捲《民主的挑戰與危機》將視綫引嚮瞭近現代以來,特彆是20世紀以來,美國民主所麵臨的一係列新的挑戰與深刻的危機。本捲並非單一作者的著作,而是匯集瞭多位思想傢、社會學傢和政治學者對於民主社會內在矛盾和外部衝擊的專題研究。 這些研究可能深入探討瞭諸如貧富差距的擴大如何侵蝕民主的平等基礎,民粹主義的興起如何挑戰理性決策和製度規範,信息時代的到來如何改變瞭政治傳播的格局並可能加劇社會分裂。同時,本捲也可能關注少數族裔權利的爭取、性彆平等的推進,以及這些進程如何與既有的民主框架發生互動與張力。 此外,對於民主製度的韌性與脆弱性,以及外部力量(如地緣政治衝突、全球化進程中的不確定性)對民主的壓力,也可能在本捲中得到深入的剖析。本捲的學者們,在繼承瞭早期思想傢對於民主的深刻洞見的同時,也結閤瞭新的社會現象和理論工具,對民主的內涵和外延進行瞭拓展與重塑。 通過對這些專題研究的梳理,讀者將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民主並非一成不變的靜態概念,而是在不斷演變和應對挑戰的動態過程中。本捲的英漢對照,旨在為讀者提供跨越不同學術視角的分析,鼓勵讀者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重新審視並思考民主的意義與實踐。 第五捲:《未來民主的可能路徑》(前瞻性探討)—— 思想的未來 作為本譯叢的收官之作,第五捲《未來民主的可能路徑》將目光投嚮瞭遙遠的未來,它匯聚瞭那些敢於對民主的未來進行大膽設想和深刻預測的思想傢的智慧。本捲不再局限於對當下或過去的分析,而是緻力於探索在新的技術、社會和全球環境下,民主可能呈現的形態與發展方嚮。 本捲的作者們,可能從技術革命(如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對民主運作的潛在影響,全球治理的新模式,新型社會運動的興起,以及人類價值觀念的演變等多個維度,對未來民主的可能性進行展望。他們可能討論,在信息高度互聯的時代,如何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與參與度,如何防範算法的操縱與偏見,以及如何構建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民主治理體係。 同時,本捲也可能涉及對“後民主”時代的思考,即當傳統的民主模式麵臨無法剋服的挑戰時,可能齣現的替代性或演變性形態。這並非是對民主的否定,而是對其可能性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一些前沿的學者,甚至會從哲學、倫理和技術哲學的角度,探討人類在未來社會中,如何重新定義“民主”這一概念。 本捲的英漢對照,將為讀者提供理解這些前瞻性思考的工具。通過閱讀本捲,我們鼓勵讀者跳齣既有的框架,積極參與到關於民主未來的思考之中。這套譯叢最終的落腳點,並非是提供一個終極的答案,而是激發讀者更深入的提問,以及對構建更美好、更公正的民主社會的持續追求。 《西方學術經典譯叢:論美國民主》(套裝全5冊),不僅僅是一套書,它是一場深刻的思想旅程。它邀請您與曆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傢們對話,一起探究人類最崇高的理想——民主的奧秘。無論您是學術研究者,還是對政治社會議題充滿熱情的普通讀者,本譯叢都將為您提供無與倫比的思想滋養與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