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光芒万丈的革命作家形象,这是高尔基的另一面,或者说,这才是高尔基的真实一面。篇篇短文直指政权、政党和民众的精神实质、弱点和痛处,笔调尖锐,思想深刻,痛心疾首。称得上他的同志的也许只有鲁迅,乱世的清醒者。 他的思考和洞见在日后的苏联和俄罗斯不断应验,不合时宜的不是他的思想,而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革命现实。指望政权的人了解他的思想已不现实,或者根本不想了解,但他所言对于当今中国也大多适用.高尔基开始写作《不合时宜的思想》时,正值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他于1917年5月担任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国际主义派别创办的《新生活报》编辑。从《新生活报》发刊的第三天起一直持续到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7月16日《新生活报》停刊为止,他都以专栏的形式发表不合时宜的文章,后来文章结集为《不合时宜的思想》并于1988年出版。
评分(俄)高尔基著,余中一、董晓译,作家出版社,1998
评分看高尔基知道一切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都不容易屈服
评分一个完全不同的高尔基,看完吓死你,物美价廉
评分为何要阅读这部尼采早期的作品,而非诸如《善恶之彼岸》、《道德的谱系》等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呢?这部书显然不同于尼采成熟期的风格---使读者眼花缭乱的精神闪电、充斥着夸张与悖谬修辞手法的警句,而是包含有一种纯正的、古典论辩术式的雍容与典雅。这部书在汉语学界的名气与影响甚至远远不及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两部书是尼采早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它们在口吻和结构及论证过程上都极为相近)。而写作它们的期间,《悲剧的诞生》(1872)受到学界的冷遇,尼采的境遇也每况愈下,在一系列身体病痛折磨之下感到愈来愈孤独迷惘,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彷徨。书中的这四篇文章无不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尼采寻找他自己的伟大使命和“特别必然性”的挣扎与努力(尽管在此时尼采还未彻底摆脱古典语文学家的风格)。通篇桀骜不驯、蔑视流俗的挑战口吻表明,尼采是有意识地把这些文章作为自己文化政治和文化批评的宣言书的。
评分文字,图片,纸张都好。
评分名人也是多面的,人品问题
评分了解一下,学习学习,呵呵!
评分不同于光芒万丈的革命作家形象,这是高尔基的另一面,或者说,这才是高尔基的真实一面。篇篇短文直指政权、政党和民众的精神实质、弱点和痛处,笔调尖锐,思想深刻,痛心疾首。称得上他的同志的也许只有鲁迅,乱世的清醒者。 他的思考和洞见在日后的苏联和俄罗斯不断应验,不合时宜的不是他的思想,而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革命现实。指望政权的人了解他的思想已不现实,或者根本不想了解,但他所言对于当今中国也大多适用.高尔基开始写作《不合时宜的思想》时,正值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他于1917年5月担任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国际主义派别创办的《新生活报》编辑。从《新生活报》发刊的第三天起一直持续到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7月16日《新生活报》停刊为止,他都以专栏的形式发表不合时宜的文章,后来文章结集为《不合时宜的思想》并于1988年出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