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实现*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艰巨的任务。
本书紧密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精准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五大发展理念与脱贫攻坚、贫困标准与脱贫攻坚、把握好脱贫攻坚的重大关系等相关内容,剖析了福建宁德、陕西、贵州等地的16个扶贫典型案例,集中回答了“扶持谁”“怎么扶”“钱怎么花”“路怎么选”“谁负责”“怎么退”等精准脱贫攻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及时、准确、全面、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央提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策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阐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读本,是党政干部、社会各界部署、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备书。
国家行政学院,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是培训高中级公务员的新型学府,是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开展公共行政和政府经济管理等领域理论研究的重要机构,发挥着公务员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和政府参谋咨询的思想库作用,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端智库之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也不能到了时候我们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果是那样,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国际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也必然会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我们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习主席
(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放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采取超常规措施,拿出过硬办法,确保实现脱贫目标,绝不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落伍掉队。
——李克强
(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导论 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齐心协力打赢脱贫决胜攻坚战………………… 马建堂
第一讲 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二、充分认识脱贫攻坚面临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第二讲 扶贫开发的提出与走过的历程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广义扶贫期(1949-1977年)
二、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大规模缓解贫困期(1978-1985年)
三、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期(1986-2011年)
四、扶贫开发进入精准扶贫期(2012年至今)
第三讲 五大发展理念与脱贫攻坚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二、坚持创新发展,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三、坚持协调发展,推动贫困地区持续健康发展
四、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实现贫困地区永续发展
五、坚持开放发展,推动贫困地区走向繁荣
六、坚持共享发展,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
第四讲 贫困标准与脱贫攻坚
一、全球贫困标准不一,大多采用绝对贫困标准
二、我国贫困标准符合国情,与国际标准逐步衔接
三、结合世情国情,完善我国贫困标准
第五讲 把握好脱贫攻坚的重大关系
一、脱贫标准和全面小康的关系
二、精准到户和整体推进的关系
三、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四、“输血”和“造血”的关系
五、扶贫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六讲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二、精准安排扶贫项目,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三、精准使用扶贫资金,解决“钱怎么花”的问题
四、精准落实扶贫措施,解决“路怎么选”的问题
五、精准派驻扶贫干部,解决“谁负责”的问题
六、精准衡量脱贫成效,解决“怎么退”的问题
第七讲 打好脱贫攻坚主战场战役
一、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破除脱贫发展瓶颈
二、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结合生态保护脱贫
三、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实施特色产业脱贫
四、深化贫困地区结构性改革,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五、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
第八讲 保障和改善贫困地区民生
一、推进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推进就业扶贫,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三、实施健康扶贫,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
四、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解除贫困人口的后顾之忧
五、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九讲 健全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与动力机制
一、加快构建精准多元的财政扶贫治理体系
二、完善多位一体的金融扶贫机制
三、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
四、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五、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
六、大力营造全社会良好氛围
第十讲 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
一、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二、强化领导责任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
三、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精准选配村第一书记
四、严格扶贫考核督查问责,全面依法推进扶贫开发
典型案例 部分省市精准脱贫的探索与实践
一、综合案例
二、专题案例
后 记
导论 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齐心协力打赢脱贫决胜攻坚战
马建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描绘了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2015年11月,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做了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一、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
党的历史使命和不懈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我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高压下,国家羸弱,人民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党抓住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扭住土地革命这个根本,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确定为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在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使广大贫苦农民获得了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土地关系的根本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这也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是农民。为改变大多数农民的贫困生活,走上共同富裕的路子,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让农民拥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此基础上,党开始探索如何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到1956年年底,我们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绝大多数农民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彻底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生产激情,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农村极端贫困的状况,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但是,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的偏差,再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错误干扰,到1976年,我国农村贫困状况依然比较严重,真正解决农民群众的温饱、进而实现小康还要留待历史的车轮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
翻开《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十讲》的书脊,一种朴实而坚韧的气质扑面而来。我猜想,这本书并非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用最真诚、最直接的语言,讲述那些发生在寻常百姓身上的不平凡故事。它或许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却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我好奇,书中的“十讲”究竟会如何展开?每一讲又会聚焦于哪些关键点?是深入剖析某个地区的扶贫模式,还是聚焦于某个群体(如山区居民、留守儿童)的脱贫困境?我期待能从中看到那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那些克服重重困难的生动细节,以及参与其中的无数普通人的身影——他们或许是基层干部,用脚步丈量着土地;或许是志愿者,用爱心点燃希望;或许是贫困户自身,用汗水改变命运。我更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力量,一种不畏艰难、不懈奋斗的精神,一种“小我”融入“大我”的家国情怀,从而引发我对人生价值和责任的更深思考。
评分初读《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十讲》,我首先被其宏大的叙事所吸引。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史诗般的气魄,让人联想到国家层面的巨大努力和深远影响。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单从书名来看,便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它似乎预示着一场关乎亿万人民福祉的伟大变革,一场在人类发展史上可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壮举。想象一下,当翻开书页,是否就能看到那些具体的案例、感人的故事,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与决心?它或许会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洪流,去探寻贫困的根源,去理解那些在艰难环境中奋斗的人们,去见证他们如何一步步走向光明。我期待它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大地发生的深刻变化,也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思考何为真正的“精准”,何为真正的“攻坚”。这种初步的预感,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仿佛即将踏上一段充满未知却又意义非凡的旅程。
评分《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十讲》这个书名,仿佛是一扇通往中国乡村腹地的窗口。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并非宏大的政策宣讲,而更多的是那些土地上朴实的面孔,和那些为了改变生活而付出的点滴努力。我试图去想象,在“十讲”的脉络中,是否会穿插着那些接地气的案例?比如,一个村庄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走出贫困,一位年轻人如何返乡创业改变家乡面貌,亦或是某个家庭如何在一个又一个政策的扶持下,慢慢地将泥瓦房变成了砖瓦房,将饥饿变成了温饱。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在精准脱贫这场伟大的实践中,那些看似微小的个体,是如何汇聚成改变命运的磅礴力量。它或许会教会我,扶贫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援助,更是精神上的鼓舞,是激发内生动力的过程。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个体命运的尊重,是我对这本书最深的期待。
评分从《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十讲》这个书名,我仿佛听到了时代强音,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脉搏。它不是一本单纯的理论著作,而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我预感,书中的“攻坚”二字,蕴含着无数的挑战与考验,而“精准”则意味着科学的方法和精细的执行。我好奇,它会如何描绘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是聚焦于那些最艰苦的地区,那些最困难的人群,还是那些最创新的扶贫模式?我希望,它能为我揭示那些“为何”和“如何”的问题,让我理解这场战役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同时也看到中国人民在国家政策指引下的强大凝聚力与创造力。它或许会让我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尺,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评分《中国精准脱贫攻坚十讲》这个名字,勾勒出了一幅关于希望与改变的宏大画卷。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曾经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们,以及他们如何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一步步走向了更好的生活。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感人至深的瞬间。它或许会深入探讨“精准”的内涵,是如何找到贫困的症结,并对症下药。我期待,它能让我看到,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那些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让我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充满了由衷的赞叹。
评分书还挺好的,可以继续再买,哦
评分好
评分东西很不错,值得拥有,关键对工作很有帮助
评分还好
评分书收到了,是正版,不错
评分精准扶贫此书必备,绝对正版
评分书很好,也快
评分真的也很一般,浪费钱?
评分一般般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