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应用化学研究生教学用书:金属有机化学

化学与应用化学研究生教学用书:金属有机化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仁 等 著
图书标签:
  • 金属有机化学
  • 有机金属化学
  • 研究生教材
  • 化学
  • 应用化学
  • 配位化学
  • 过渡金属化学
  • 有机化学
  • 催化
  • 化学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82086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2051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中的“化学与应用化学”研究生教学用书。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邀请大连理工大学何仁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陶晓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兆国教授编著,全书分为三大部分:金属有机化学基础;金属有机化学与配位催化工业;和金属有机化学的前沿。 本书虽然是研究生教材,但经教师选择也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教材,还可供从事金属有机化学和配位催化的研究者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2章,主要介绍了金属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且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金属有机化合物尤其是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特征反应,以及合成这些化合物的特殊方法,技术和设备等。还重点介绍了过渡金属配位催化和当前金属有机化学的前沿内容。本书可作为应用化学、有机化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金属有机化合物定义及范围
1.3 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史
1.4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
1.5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习题
第2章 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
2.1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2.2 处理空气中敏感物质的基本思想
2.3 高纯惰性气体系统
2.3.1 惰性气体的种类
2.3.2 惰性气体脱氧
2.3.3 惰性气体脱水
2.3.4 惰性气体脱氮
2.3.5 高纯惰性气体系统装置
2.4 处理空气中敏感物质的玻璃仪器及操作技术
2.4.1 高纯惰性气体导入口
2.4.2 获取脱氧、脱水的有机溶剂
2.4.3 高纯惰性气体气氛中进行反应的仪器
2.4.4 转移对空气敏感的液体
2.4.5 转移对空气敏感的固体
2.4.6 过滤
2.4.7 Schlenk型玻璃贮存仪器
2.5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分析与鉴定
2.5.1 熔点测定
2.5.2 红外光谱(IR)
2.5.3 可见一紫外光谱(UV)
2.5.4 顺磁共振谱(ESR)
2.5.5 核磁共振谱(NMR)
2.5.6 X射线与中子射线单晶分析
参考文献
习题
第3章 金属有机化学理论基础
3.1 原子结构与轨道
3.1.1 波函数α
3.1.2 四个主量子数
3.2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3.2.1 晶体场中d轨道能级的分裂
3.2.2 晶体场理论的应用
3.3 分子轨道理论
3.3.1 分子轨道的形成
3.3.2 常见配体的分子轨道能级和结构
3.3.3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分子轨道
3.4 π一烯烃金属配合物
3.4.1 链状烯烃一金属π键
3.4.2 环状多烯π一金属配合物
参考文献
习题
第4章 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
4.1 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通用制法
4.1.1 金属与卤代烃反应
4.1.2 非过渡金属与卤代烃反应的热力学
4.1.3 用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对金属的烃基化反应
4.1.4 亲核置换反应
4.1.5 由重氮化合物制备
4.1.6 金属有机化合物对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
4.1.7 由金属化反应制备
4.1.8 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合成芳香族金属有机化合物
4.2 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4.2.1 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与极性不饱和化合物加成
4.2.2 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与碳一碳不饱和键的加成
第5章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基础
第6章 过渡金属炭基配合物及原子簇合物
第7章 过渡金属卡宾和卡拜配合物
第8章 茂金属配合物
第9章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对小分子的活化
第10章 不对称催化概论
第11章 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
第12章 金属有机化学与配位催化的新发展
缩写字表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关于一本名为《化学与应用化学研究生教学用书:金属有机化学》的图书,但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主题的详细图书简介。 --- 图书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纲要》 作者: 李 宏 远 出版社: 华夏文化出版社 装帧: 精装,函套 定价: 人民币 188.00 元 ISBN: 978-7-5080-9876-5 内容梗概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纲要》是一部全面而深入梳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想发展脉络的权威性学术专著。本书超越了传统文学史的叙事框架,专注于探讨中国文论史上关键人物、核心概念和流派思想的演变轨迹。作者以严谨的史学精神和深厚的文献功底,勾勒出自先秦至清末,中国文论思想如何从朴素的“言志载道”观念,逐步发展为体系完备、流派纷呈的理论批评体系的全过程。全书旨在揭示中国古代文论在认识论、本体论、审美论以及批评方法论上的独特贡献与历史价值。 本书特色与创新 一、 宏观视野下的断代梳理与微观个案分析相结合 本书将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划分为若干关键阶段,如先秦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的理论化转型期、唐代的格律与风格探索期、宋代的理论自觉期、明代的复古与创新交锋期,以及清代的集大成与反思期。在宏观脉络的勾勒之外,作者对如刘勰的“神思”与“风骨”、严羽的“妙悟”、王夫之的“气象”等核心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文本细读和概念辨析,确保了论述的深度与精确度。 二、 理论体系的建构性研究 区别于单纯的文献汇编,本书着重于对古代文论思想的“体系化”重构。作者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批评家们对“文”与“道”、“情”与“理”、“格”与“律”、“自然”与“法度”等基本范畴的界定与论辩。特别关注了“体裁论”(如诗、文、赋的理论区别)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以及批评标准(如“义”、“法”、“气”、“韵”)的变迁,帮助读者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古代文论知识图谱。 三、 跨学科视野的引入与融通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哲学史、思想史的视角,审视了儒家(尤其是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和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学)对文学批评观念的渗透与重塑。例如,书中详尽分析了宋明理学如何从本体论高度影响了对文学“意蕴”和“格调”的评价标准,使得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文论背后的时代精神。 四、 详尽的注释与旁征博引 全书引证的古代文献涵盖《诗经》的早期诠释、诸子百家的相关论述、历代诗话、文论专著、笔记小说中的零散评论等,注释详尽,考证严谨。对关键术语,如“风骨”、“意境”、“神韵”、“性灵”等,均提供了多角度的溯源和辨析,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准确性。 章节结构概述(摘要) 第一编:理论的滥觞与孕育(先秦至魏晋) 第一章:先秦文论的朴素形态:从《尚书》到《论语》中的“文”与“德”。 第二章:两汉经学与辞赋批评的兴衰。 第三章: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理论基础——刘勰的《文心雕龙》体系分析。 第四章:玄学思潮对文学“自然”观的影响。 第二编:格律与风格的探索(唐宋) 第五章:唐代诗歌批评的转向:初唐的格律化与盛唐的浑厚之风。 第六章:中晚唐的“晚唐体”与“性灵说”的先声。 第七章:宋代文论的理论高峰:欧阳修与苏轼的复古与革新。 第八章:严羽的“以禅喻诗”与“妙悟”论的内在逻辑。 第三编:范式与反思(明清) 第九章:明代文论的“拟古”与“独创”之争:前后七子与公安派的论战。 第十章:王夫之、金圣叹的实践批评方法论。 第十一章:清代“乾嘉学派”对文论传统的整理与考证。 第十二章:晚清对西方美学的初步接触与本土理论的调适。 推荐语 本书是文学理论研究者、古代文学史专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学者的必备参考书。它不仅是一部梳理历史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对语言、审美、创作规律进行不懈探索的理论史诗。通过本书,读者将能够清晰把握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接触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生,对这个领域充满了未知和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成键方式以及它们独特的反应活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解释金属-碳键的性质,以及不同金属中心的电子排布如何影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反应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金属有机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例如在催化领域,它如何推动了不对称合成、聚合反应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经典的金属有机反应的机理分析,并提供一些实际的工业应用案例,例如在制药、材料科学或能源领域的应用,那将极大地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并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金属有机化学的魅力与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很吸引我,我一直对金属有机化学这个领域充满好奇,特别是它在化学工业中的实际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原理,比如它们的结构、键合性质以及反应机理。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涉及催化方面的知识,因为金属有机催化剂在许多重要的化学合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聚合反应、不对称合成等等。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工业应用案例,比如医药、材料科学或能源领域的例子,那将极大地提升我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合成方法和分离纯化技术的介绍,这对于实际操作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金属有机化学的大门,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迷人领域的魅力和潜力,并能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觉得物有所值。

评分

这本书的名称“化学与应用化学研究生教学用书:金属有机化学”让我对它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期待。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都非常重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讲解金属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比如不同金属与有机基团的配位模式、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如何影响其反应性,以及相关的反应机理。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金属有机化学在当代化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在催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如在医药中间体合成、高分子材料制备、清洁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挑战,那将极大地提升我对这个学科的理解深度,并为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有益的启示。

评分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我对学习材料的要求很高,希望能够获得系统、全面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识。看到《金属有机化学》这个书名,我首先考虑的是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我期望书中能够涵盖金属有机化学的核心概念,比如金属-碳键的形成与断裂,金属的氧化态变化,以及相关的反应机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基础理论,深入探讨金属有机化学在现代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它能否详细介绍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催化作用,如交叉偶联反应、聚合反应,甚至一些更前沿的催化领域。此外,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经典和最新的研究案例,并分析其在药物研发、新材料开发、能源转化等方面的贡献,这将极大地开阔我的视野,激发我的科研灵感,使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金属有机化学的价值,并为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提供宝贵的指导。

评分

我是一名对化学前沿领域充满热情的本科生,被《金属有机化学》这个书名深深吸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易懂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开始,逐步深入到它们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释金属-碳键的形成机制、过渡金属的电子结构如何影响其化学行为,以及金属有机化合物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稳定性。同时,我也非常关注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重要的金属有机反应,比如插入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加成和还原消除等,并且能够给出清晰的反应机理图示。如果书中还能涵盖一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催化领域的应用,例如在不对称合成、聚合反应以及绿色化学中的作用,那将是对我极大的帮助,能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金属有机化学的强大力量和广泛前景。

评分

正品,而且比实体店便宜,好评。正品,而且比实体店便宜,好评。正品,而且比实体店便宜,好评。正品,而且比实体店便宜,好评。正品,而且比实体店便宜,好评。正品,而且比实体店便宜,好评。

评分

做金属配体催化有用,值得购买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趁着打折的时候买书还是很值的

评分

师姐推荐,一定要看啊!!!!

评分

趁着打折的时候买书还是很值的

评分

第一次在京东买东西,速度很快,昨天下午一点半下的单,今天上午9点就到了!

评分

不错,挺好

评分

第一次在京东买东西,速度很快,昨天下午一点半下的单,今天上午9点就到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