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小说史

中国散文小说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平原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学
  • 散文
  • 小说
  • 文学史
  • 中国历史
  • 古典文学
  • 文化
  • 历史
  • 文史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64211
版次:1
商品编码:1026894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博雅英华·陈平原著作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1
字数:3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散文小说史》是一部阐述中国散文和小说发展历史的专题著作。全书分“绪论”和上下两编。上编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散文发展的过程;下编则以类型的演进,阐述中国小说发展的轨迹。

作者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第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09)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等著作30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目录

新版序
绪论 中国散文与中国小说
一 关于“散文”
二 关于“小说”
三 文类边界的建立与超越
四 本书的叙述策略

上编 中国散文
第一章 史传之文与诸子之文
一 从言辞到文章
二 从直书到叙事
三 百家争鸣
四 诸子遗风

第二章 辞赋、玄言与骈俪
一 两汉辞赋
二 魏晋玄言
三 六朝骈俪
四 山水与纪游

第三章 古文运动与唐宋文章
一 唐代古文运动
二 宋代古文运动
三 赠序、墓志与游记

第四章 八股时代与晚明小品
一 八股文体
二 文必秦汉
三 独抒性灵
四 晚明小品
五 从山人到遗民

第五章 桐城义法与学者之文
一 选本的魅力
二 古文与时文
三 桐城文章
四 学者之文

第六章 从白话到美文
一 报章与白话
二 译文与美文
三 杂感与小品
四 孤独与生机

下编 中国小说
第七章 史传精神与小说笔法
一 古小说的起源与分类
二 博物与琐言
三 逸事与志怪
四 随笔杂录与姑妄听之

第八章 作意好奇与诗人情怀
一 唐人小说的渊源及体式
二 女性魅力与游侠精神
三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四 从记录见闻到自述生平

第九章 说书人与叙事者
一 话本小说的酝酿与独立
二 庶民的悲欢与听觉的艺术
三 文人的介入与叙事者的呈现
四 教诲、游戏与讽谕

第十章 英雄与历史:以民间叙事为根基
一 重建社会秩序——以《三国演义》为中心
二 落寞英雄路——以《水浒传》为中心
三 神魔与游记——以《西游记》为中心
四 侠义与公案之分合——说书风格的滞留

第十一章 儿女与社会:以文人想象为主体
一 欲望与家庭——以《金瓶梅》为中心
二 才子佳人的新变——以《红楼梦》为中心
三 女性命运之关注——清代小说的另一侧面
四 士人心态与社会风情——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第十二章 中国小说之转型
一 域外小说的刺激与启迪
二 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三 小说的书面化倾向
四 两代人的事业
主要参考书目
人名及书名索引条目
生命中必须承受的“重”——《中国散文小说史》上海版后记

精彩书摘

不管此抱负能否真正实现,其“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的气魄,确实接近先秦诸子。《淮南子》成于众宾客之手,却有明确的主导思想,那就是作为官方哲学对立面的“黄老之学”。强调中央集权的汉武帝独尊儒术,希望发展地方政权的淮南王刘安则标榜黄老。其借黄老之学表达政见,抵制儒学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除此之外,“贵身”、“保真”、“省事”、“节欲”等观念的强调,以及关于天下无为而治、百家之学各有所本之类的说法,都有其独立的思想价值。《淮南子》中不少言论源于《庄子》,但表述时却没有后者的纵逸跌宕,多用术语典故以及排比对偶,取代原先妙趣横生的“重言”与“寓言”,使得《淮南子》的文学价值远不及《庄子》。但既然讲“淡泊无为,蹈虚守静”,文章自是不会过于拘谨:其思想的活跃与辞采的富丽,在汉文中仍别具一格。
王充和王符均生于汉末,又都“才高见屈”,以在野身份“闭门潜思”,专心著述。其著作虽也“指讦时弊,讨谪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却非直接的对策研究,乃相对独立的理论思考。二王思想都不拘泥于其时夹杂阴阳灾异的“正统儒家”,王充甚至有《问孔》之作。相对来说,王充学术上辨伪、政治上立异的意识比王符更为明确,其“独抒己见”、“不避上圣”的姿态也更为后人所激赏。
……

前言/序言

  写大书难,写高度浓缩的小书也不容易。用三十多万字的篇幅,描述两千年来“散文”、“小说”两大文类在中国的演进,实在是冒险之举。撰写此书,不仅促成了我学术视野、趣味及笔调的转化,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中必须承受的“重”。
  此书初刊本,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推出的《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因从属于大型丛书,不能自作序跋。为弥补这一缺憾,2004年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专题史系列丛书”时,我抓住机会,撰写了“新版后记”。如今作为“陈平原著作系列”的一种,改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刊行,免不了多说两句“闲话”。
  八年前,因上海人民出版社退回原稿,我得以仔细比勘,发现出版作业中的若干问题,因而撰文,提及“对于编辑的改动,我既感激,又抱怨——感激其消灭了原稿上的若干错漏,抱怨其下笔时不够谨慎”(参见《编辑的“积极”与“消极”——读原稿有感》,原刊2001年8月4日《文汇读书周报》,《新华文摘》2001年第11期转载)。







用户评价

评分

  抒情性散文小品的勃兴发生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觉醒的知识分子挣脱封建主义束缚,思想感情获得大解放,他们热烈追求新的人生理想,积极探索个人和社会的出路,但同时也“更分明的看见了周围的无涯际的黑暗”(鲁迅语), 更真切地感到觉醒的痛苦和前途的渺茫,更敏锐发觉理想追求与现实社会的尖锐对立,大多处于梦醒之后而无路可走的苦闷彷徨状态。这种社会心态促成了抒情散文的蓬勃发展。第二个十年的散文继承和发扬“五四”文学期刊的传统,适应时代需要,在现实生活土壤中不断拓展散文的疆土,充分发挥了散文反映现实轻便自由的特长,在现代散文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评分

老作品。。不错。

评分

确实也是少有人做,不知道做得如何

评分

目录

评分

老版新版都买了,看有啥区别

评分

非常好的学习资料,很喜欢陈平原的著作

评分

  “五四”记叙抒情散文率先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创作和独立的文学形式,形成了以它为文学散文主体的新的发展格局。这是“五四”散文艺术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散文的语言形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人们不仅用白话写作议论文、杂感文,而且用白话创作叙事抒情散文,不仅写得平易畅达,自然活泼,而且也能写得简洁缜密,优美隽永。在20世纪20年代末,杂感短评因为形势严峻,不能不由正面交锋变为旁敲侧击,由锋芒毕露变为隐晦曲折。散文小品领域也发生明显的分化和变化:茅盾等人的抒情小品曲折表达自己对大革命失败的情感经验和理性反思,沉郁顿挫,含蓄蕴藉;周作人等人开始改弦易辙,往闲适、趣味一路发展。游记方面出现了流亡、避祸、销忧之类的新内容。这种种变迁的迹象预示着20世纪30年代散文将迎来一个更为丰富复杂、五光十色的发展前景。

评分

怎么说呢?书很脏,就像地摊货,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

评分

1978年我师从谭其骧时,他还是大家眼中的高薪阶层,因为我们一般仅50多元工资。但当了他的助手后,我逐渐发现他的收入与他应有的地位越来越不相称,他的开支也越来越紧。这位誉满海内外的学者、复旦大学的名教授不仅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就是在本校也往往遇到不愉快的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