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專利代理業務基礎知識(修訂本)》依據新修訂的《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和《專利審查指南》進行編寫,重點介紹瞭與專利代理人執業素質、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客體、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以及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條件等有關的基礎知識,全書共五章:第一章為專利代理執業規範與執業素質,第二章為可授予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客體,第三章為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第四章為授予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實質條件,第五章為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單一性。為幫助讀者比較好地掌握《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和《專利審查指南》等法律法規中涉及上述內容的具體規定,《專利代理業務基礎知識(修訂本)》主要采用舉例說明的方式,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法律法規的規定。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專利代理執業規範與執業素質
第一節 專利代理機構的專利代理事務
一、專利及法律谘詢事務
二、專利申請及審批期間的專利代理事務
三、專利申請被駁迴後復審程序以及後續專利行政訴訟程序的專利代理事務
四、專利無效程序以及後續專利行政訴訟程序的專利代理事務
五、專利侵權訴訟和其他民事訴訟中的代理事務
六、與專利有關的其他代理事務
第二節 專利代理執業規範和專利代理人的執業素質
一、專利代理執業規範
二、專利代理人的執業素質
第二章 可授予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客體
第一節 可授予發明專利權的保護客體
一、專利法意義下的發明
二、《專利法》第5條規定的不授予專利權的客體
三、《專利法》第25條規定的不授予專利權的客體
第二節 可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客體
一、實用新型專利保護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
二、實用新型專利隻保護産品
三、實用新型專利隻保護在形狀和/或構造上作齣改進的産品
第三章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
第一節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簡介
一、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的組成
二、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的作用
第二節 請求書
一、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請求書
二、PCT國際申請進入中國國傢階段的書麵聲明(PCT/CN/501)
第三節 權利要求書
一、權利要求書簡介
二、權利要求書撰寫的格式規定
三、權利要求書的撰寫要求
四、獨立權利要求書的撰寫要求
五、從屬權利要求書的撰寫要求
第四節 說明書及其摘要
一、發明和實用新型說明書的組成部分
二、說明書應當滿足的總體要求
三、說明書各個組成部分的撰寫要求
第五節 專利申請文件的修改
一、專利申請文件修改的最基本要求
二、權利要求書的修改
三、說明書的修改
四、修改的具體形式
第四章 授予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實質條件
第一節 新穎性——發明與實用新型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條件之一
一、有關新穎性的基本概念
二、審查原則和審查基準
三、對同樣的發明創造的處理
四、優先權
五、不喪失新穎性的公開
第二節 創造性——發明與實用新型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條件之二
一、有關發明創造性的基本概念
二、發明創造性的審查原則和審查基準
三、幾種不同類型發明創造性的判斷
四、判斷發明創造性時需要考慮的其他因素
五、實用新型創造性的審查
第三節 實用性——發明與實用新型授予專利權的實質條件之三
一、實用性概念
二、審查原則
三、審查基準
第五章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單一性
第一節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可閤案申請的條件
一、單一性的基本概念
二、審查原則
三、判斷方法
四、判斷示例
第二節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一、分案申請的提齣
二、分案申請應當滿足的條件
三、提齣分案申請時應當辦理的手續
附錄
各章思考與練習題參考答案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現結閤前麵的【實例3-3】作一說明。對於可以將瓶口處密封薄膜開啓的瓶蓋這一件發明或實用新型,即使在說明書中僅描述瞭一個相當於第(4)個技術方案的實施方式,隻要現有技術中從未齣現過頂錶麵上設有帶尖凸起的瓶蓋,則作為獨立權利要求來說,隻要寫明瓶蓋頂錶麵上設有帶尖凸起即可,因為由這些技術特徵構成的技術方案已經能夠解決本發明或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利用該帶尖凸起就可將該密封薄膜戳開一個孔,從而無需其他工具就可方便地將瓶口處的密封薄膜打開,且這一技術方案已經區彆於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在這種情況下,在說明書實施方式中所寫明的“該瓶蓋的頂部外緣設有與瓶蓋連成一體、且嚮上伸齣的圓環狀套裙”、“帶尖凸起為非對稱的且前端帶有一個刃口”以及“該帶尖凸起與圓環狀套裙之間的間距等於或略大於瓶口的厚度”這些技術特徵並不是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徵,因此不必寫入獨立權利要求中。
當然,如果現有技術中已經齣現過如目前一些賓館中提供的小管牙膏,在這些牙膏蓋的頂錶麵上設有帶尖凸起,且該瓶蓋的頂部外緣設有與瓶蓋連成一體、且嚮上伸齣的圓環狀套裙,則本發明或實用新型相對於此現有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應當為“無需其他工具就可將瓶口處的密封薄膜完全打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按照前麵所述的第(1)個或第(2)個技術方案寫成獨立權利要求,則該獨立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就未與賓館提供的小管牙膏這一現有技術區彆開來,而且該技術方案隻能在密封薄膜上戳開一個孔,而不能將密封薄膜完全打開,因此這樣的獨立權利要求缺少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徵,至少應當將“該帶尖凸起與圓環狀套裙之間的間距等於或略大於瓶口的厚度”這一技術特徵寫入到獨立權利要求中,即至少應當按照第(3)個技術方案來撰寫獨立權利要求。
前言/序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知識經濟的深入發展,知識産權在國際經濟、科技和綜閤實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齣,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3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我國知識産權事業取得瞭快速發展,知識産權法律法規逐步完善,知識産權執法工作紮實開展,知識産權中介服務進一步規範,知識産權保護工作不斷推進,對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傢和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瞭積極的推動作用。2007年10月15日,鬍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齣“實施知識産權戰略”。2008年6月5日,國務院頒布實施《國傢知識産權戰略綱要》,知識産權戰略已經上升為國傢重要發展戰略。我國知識産權事業麵臨新的曆史機遇和挑戰。
專利代理製度是專利製度有效運轉的重要支撐,是專利工作的重要內容,是知識産權中介服務體係的核心組成部分。專利代理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對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我國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經過30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專利代理管理體係,製定頒布瞭《專利代理條例》《專利代理管理辦法》《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基本形成瞭國傢、地方兩級行政管理和行業自律相結閤的管理機製,提高瞭專利申請服務的運行效率,逐步完善瞭專利代理人資格考試製度,孕育齣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專利代理機構。
專利代理人作為從事專利申請、企業專利戰略和政策谘詢、專利法律服務等相關業務的專業人員,是專利代理服務的具體承擔者。專利代理人執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專利代理業務的質量與服務效果。30年來,通過實施專利代理人資格全國統一考試製度、完善專利代理人執業培訓製度以及製定實施專利代理管理製度,我們已逐步培養起一支年輕化、專業化的專利代理人隊伍。截至2009年年底,全國共有1萬餘人取得專利代理人資格,執業人員6000餘人,全行業從業人員約17000人。但是,由於我國知識産權事業起步較晚,專利代理人隊伍建設相對滯後,專利代理人隊伍的業務水平和規模還難以適應我國經濟社會和知識産權事業快速發展的要求,高層次、復閤型、國際化的專利代理人纔匱乏,專利代理人隊伍的執業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規模仍需進一步擴大。
深入剖析知識産權的基石:《專利代理實務前沿與創新策略》 圖書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前知識産權領域,特彆是專利代理實務中的最新發展、前沿技術應用以及前瞻性的創新策略,旨在為行業專業人士、企業知識産權管理人員以及法學、工程技術專業的高年級學生提供一份超越基礎知識、直擊實務難點的深度參考資料。本書摒棄對基礎法律條文和入門流程的冗餘闡述,而是將筆墨集中於那些決定專利質量、影響商業價值和應對未來挑戰的關鍵議題。 --- 第一部分:專利質量的深度重塑與風險規避 本部分全麵檢視瞭在高度競爭環境下,如何從“授權”思維轉嚮“價值創造”思維,探討瞭提升專利申請質量的精細化操作流程。 第一章:高價值專利的篩選與布局的量化模型 傳統的專利布局往往依賴於經驗判斷,本書提齣瞭基於市場數據、技術路綫圖(Technology Roadmapping)與競爭對手專利池分析的量化篩選框架(Quantitative Vetting Framework, QVF)。詳細闡述瞭如何運用大數據工具對現有技術進行高維度的聚類分析,識彆“白海”與“藍海”區域。重點討論瞭如何設計能夠抵禦“可預見性挑戰”和“清晰度質疑”的權利要求範圍,並引入瞭“功能性界定邊界測試”的實戰案例解析。 第二章:審查意見的深度解讀與反駁策略 本書並未停留在對常見駁迴理由(如新穎性、創造性)的概述,而是深入分析瞭審查員在麵對復雜技術領域(如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集成電路設計)時,可能采用的隱性審查邏輯和潛在的“平衡考量點”。內容涵蓋瞭: 非顯而易見的深化論證: 如何構建跨領域的技術關聯性論證,超越簡單的“技術啓示”範疇。 等同原則在審查階段的預先對抗: 探討在答復意見階段,如何通過對權利要求解釋的曆史記錄(File History Estoppel)進行前瞻性管理,為未來的侵權訴訟奠定有利基礎。 特殊類型審查意見的處理: 針對審查員關於“專利法第25條”(特定客體排除)的嚴格適用,提供瞭基於用途限定和具體實施方案的有效迴應路徑。 第三章:程序正義與國際協調中的代理角色 著重分析瞭在PCT(專利閤作條約)申請、巴黎公約優先權主張等國際程序中,因時差、語言和法律體係差異導緻的實務陷阱。詳細剖析瞭《瑪德裏議定書》對商標布局的影響,以及在多邊條約框架下,如何確保核心專利的全球保護一緻性,避免因程序瑕疵導緻實質權利的喪失。 --- 第二部分:前沿技術領域的專利挑戰與應對 本部分聚焦於當前科技革命帶來的新型專利客體界定難題,提供瞭應對這些前沿領域的實務指南。 第四章:人工智能(AI)生成物的知識産權歸屬與保護 本書探討瞭AI算法、訓練數據集(Data Set)以及AI生成結果這三個核心要素的法律地位。重點分析瞭現有法律框架在界定“發明人”身份時的局限性,並提齣瞭: “貢獻度模型”的構建: 如何在提交申請時,清晰界定人類貢獻與機器自主貢獻的比例,以滿足可專利性要求。 數據權利與專利權的交叉保護: 探討如何通過數據安全、商業秘密與專利的組閤拳,鞏固AI核心技術的壁壘。 第五章:生物醫藥專利的復雜性與生命周期管理 針對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抗體藥物、以及細胞療法等高價值領域,本書深入剖析瞭: 物質專利與方法專利的界限重塑: 麵對司法實踐對“産品-用途”發明的嚴格要求,如何構建無懈可擊的權利要求。 可實施性與支持性要求(Enablement): 在生物技術領域,如何平衡“窮盡式”舉例與“通用性”保護之間的張力。 數據獨占期與專利期的銜接策略: 探討在醫藥研發周期漫長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數據保護和專利布局,最大化産品的市場獨占時間。 第六章:集成電路與半導體技術的“黑箱”保護 分析瞭半導體製造工藝的保密性要求與專利公開製度之間的矛盾。探討瞭針對掩模版(Mask)、晶圓製造流程的保護策略,包括: “抽象化”與“具體化”的平衡: 如何撰寫既能揭示核心技術秘密,又不至於泄露商業敏感信息的權利要求。 源代碼與硬件描述語言(HDL)的保護模式選擇。 --- 第三部分:專利資産的商業化運營與爭議解決 本部分將視角從申請和授權轉嚮專利的實際商業價值實現與防禦策略。 第七章:專利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與價值評估 本書提供瞭比傳統成本法更具實戰性的專利價值評估方法,包括: “交易導嚮的現金流摺現法”(Transaction-Oriented DCF): 基於潛在許可收入或避免的侵權成本來估算專利價值。 專利池(Patent Pool)中的無效性風險矩陣分析: 在涉及標準必要專利(SEP)的許可談判中,如何預判和量化專利池中特定專利被宣告無效的可能性及其對許可費率的影響。 第八章:無效宣告程序(Invalidation)的攻防藝術 無效宣告程序被視為專利生命周期中的“生死之戰”。本書詳細拆解瞭無效宣告請求的各個環節,尤其側重於證據的收集、專傢證人的選用與庭審技巧: 現有技術證據的搜集與溯源: 超越傳統數據庫,探索非正式齣版物(如會議摘要、內部文檔)作為現有技術證據的有效性。 無效理由的聚焦策略: 論述瞭如何避免分散火力,集中資源攻擊最薄弱的授權基礎。 第九章:專利許可與轉讓中的風險對衝 探討瞭復雜的許可協議談判中,代理人需要關注的法律條款,例如:地域限製、子許可權、授權範圍的“迭代”定義,以及違約後的補救措施。重點強調瞭如何通過閤理的“排他性/非排他性”條款設計,確保專利權人或被許可方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避免陷入僵化的閤同條款中。 --- 本書特色總結: 《專利代理實務前沿與創新策略》是一本麵嚮進階實踐者的工具書,它假定讀者已熟練掌握《專利法》、《專利法實施細則》以及審查指南的基礎內容。全書以案例驅動,注重跨學科知識的融閤,旨在培養讀者在麵對快速迭代的技術和日益復雜的國際法律環境時,形成前瞻性的專利戰略思維和精湛的實務操作能力。閱讀本書,將使專業人士能夠有效提升其代理服務對客戶商業目標的貢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