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拉德·A.帕尔默和莫顿·曼纽斯编写的《成人钢琴自学教程》是一本新颖、轻松、有趣的钢琴学习教材。其独特之处在于每页乐谱之前的“学习指导”。“学习指导”对要掌握的音乐知识提供解释,这些说明和额外的信息可以帮助你*好地掌握弹奏。实际上,它就像你的家庭教师,确保你*加快速地获得成功以及乐在其中的学习体验。 书中所附的CD也非常有价值,它收录了书中每一首歌曲。聆听CD或者跟着它一起演奏不仅是件乐事,还可以巩固节奏、力度和乐句等音乐概念。
弹奏入门
弹琴时的坐姿
手指编号、钢琴的音色
键盘
说出琴键的音名
C音手位
右手C音手位、高音谱表
右手预备练习
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欢乐颂》
左手C音手位、低音谱表
左手预备练习
全音符、《奥拉·李》
大谱表
大谱表、拍号、4/4、全休止符、反复记号
在大谱表上弹奏C—G音
《一起摇摆吧》
《墨西哥帽子舞》
旋律音程:二度、三度
力度记号、p、mf
《月光下》
《孩子们的节奏摇篮》
和声音程:二度、三度
四分休止符、f、《摇摆的音程》
四度和五度旋律音程
《国王温斯勒》
《我的五度》
四度、五度和声音程
《铃儿响叮当》
学习和弦
C大三和弦
二分休止符、《约翰兄弟》、《一首幸福的歌》
左手的B音
两个重要的和弦:C大三和弦、属七和
弦(G7)
同音连线
《友情岁月》
《广板》——选自《自新大陆》
右手的B音
右手的C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G7)
《玛丽安》
新的拍号:3/4、附点二分音符
《火箭》
连线与连奏
《与你分享什么》
左手的A音
F大三和弦
C大三和弦、属七和弦与F大三和弦的预备练习
《圣徒进行曲》
右手的A音
右手的C大三和弦与F大三和弦
C大三和弦、属七和弦与F大三和弦的预备练习
《圣徒进行曲》
G音手位
G音手位、G音手位的音程
《爱上一个人》
《像你这样的朋友》
《毛驴》
升记号
《金钱并非**的》
左手的G大三和弦与D属七和弦
《布谷鸟》
右手的G大三和弦与D属七和弦
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
延音踏板、《羽管键琴曲》
左手的E音
C大三和弦的新手位
G大三和弦、C大三和弦与D属七和弦的预备
练习
《美丽的褐色眼睛》
右手的E音
C大三和弦的转位形式——右手
G大三和弦、C大三和弦与D属七和弦的预备
练习
《阿尔卑斯山之歌》
中央C手位
中央C手位、《大拇指放在C音上》
新的力度记号、《华尔兹时间》
延长记号
《早上好》
八分音符
《祝你生日快乐》
《祈祷》
从头演奏至Fine处(D.C.alFine.)
将中央C手位和C音手位结合在一起
《小礼物》
附点四分音符
带附点四分音符的熟悉乐曲
《阿罗蒂》
5指手位的扩张
六度音程
《蓝色薰衣草》
《孔巴亚》
《伦敦桥》
《麦克划船到岸边》
《击倒他》
六度上下行
《孤独的星星圆舞曲》
断奏
七度和八度音程
《维也纳咖啡》
降记号
《摇摆起来》
全音和半音、四度音阶
大调音阶、C大调音阶
ff
《普天同庆》
和弦的进一步学习
《鸟蛤与贻贝》
C大调的主要和弦
和弦的进行
关于蓝调音乐(布鲁斯)
《弹弹那些布鲁斯》
右手:手位的扩张
《老斯莫基山顶》
G大调
G大调音阶、G大调的调号
一个新技巧
《康康舞》
G大调的主要和弦
《海军赞歌》
切分音符、还原记号
**结尾和第二结尾
《为何我如此忧郁》
F大调
F大调音阶
八分休止符、重音记号
《小水壶》
F大调的主要和弦
《恰本奈卡斯》
《啊,我的太阳》、琶音和弦
a小调
a小调(C大调的关系小调)
a和声小调音阶
*多的切分音
《耶利哥》
接续性踏板
mp
《绿袖子》
三和弦的其他内容、a小调的主要和弦
《去吧,摩西》
d小调
d小调(F小调的关系小调)
d和声小调音阶
pp
《斯卡布罗集市》
d小调的主要和弦
《葡萄干与杏仁》
《他用双手征服了整个世界》
左手的预备练习、《表演者》
八分音符三连音
《不可思议的优雅》
《飞跃彩虹》
《终于》
《雨中曲》
《劳拉》
《圣诞快乐》
编后语
我不得不说,我对市面上很多“速成”类的教程持怀疑态度的,它们往往追求短时间内看到效果,结果呢,基础没打牢,弹出来的曲子总感觉“飘”,缺少灵魂。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位耐心又严格的导师,注重“内功”的修炼。我特别喜欢它关于“触键”和“力度控制”那几章的讲解,文字描述得极其细致入微,甚至用到了很多比喻,比如“像羽毛拂过琴键”或者“像捏起一颗鸡蛋的力度”,这些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变得具体可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完全依赖光盘,虽然附带了,但我更偏爱它在书本上提供的那些“自检清单”。你可以在练习完一个段落后,对照清单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我的弱指是否到位?”“这句的呼吸感是否流畅?”这种自我纠错的机制,比单纯地跟着录音模仿要有效得多。这本书的选曲也很有品味,不只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典小品,还穿插了一些简单改编的爵士或布鲁斯片段,这让学习过程保持了新鲜感,也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弹快”,而是“如何弹好听”,这种对音乐质感的追求,是很多快餐式教材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钢琴书,说实话,我完全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作为一个已经工作好几年,工作压力大到想找点事情让自己放空的人来说,“成人自学”这四个字简直就是救命稻草。我从小就对钢琴有种莫名的向往,但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那个黄金学习期,总觉得现在拿起键盘有点晚了。拿到书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略带复古的封面设计,很有质感,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个可以陪伴你慢慢沉淀下来的伙伴。我最欣赏的是它开篇对“成人学习者心理”的探讨,它没有直接甩出一堆五线谱和指法练习,而是先和你聊聊天,告诉你学琴不是和孩子比进度,而是和自己较劲,这种贴心的引导,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让人觉得“对,我就是需要这样的鼓励”。里面的排版也特别清晰,字体和间距都考虑到了中年人阅读的舒适度,这点很多年轻化的教材都没能做到。而且,它很注重乐理和实践的结合,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把理论融入到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简单曲目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点。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这个零基础的“老手”也感到信心倍增。我感觉它真正做到了“零门槛”的承诺,让人愿意打开,愿意去尝试。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是冲着它“原版引进”的名头去的,我一直相信国外的教材在系统性和科学性上通常更胜一筹。拿到手后,确实感受到了那种严谨的结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节奏训练的处理,很多自学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是,手指会弹,但节拍器一响就乱套。这本书里关于复合拍号和切分音的讲解,不是简单地在五线谱上加一堆小符号,而是用图表和情景模拟的方式来解释,比如将一个复杂的节奏分解成“走路-停顿-再走三步”这样的动作序列。这种将抽象时间概念具象化的方法,对我这个“节奏黑洞”简直是醍醐灌顶。而且,它的曲目难度递进非常平滑,你几乎感觉不到自己是在“爬坡”,而是在“走斜坡”,每学完一个小单元,你回头看自己弹奏的进度,会有一种“原来我能做到这个程度”的成就感。我尝试对比了市面上几本国内编写的教材,那本的节奏部分常常让人望而却步,而这本则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把最难啃的骨头啃下来了,确实体现了引进教材的专业水准。
评分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装订工艺,虽然是技术层面的东西,但对于一个经常需要翻阅和在琴边摊开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它的内页采用了哑光处理,即使在台灯下练习也不会有反光刺眼的问题,这一点对于长时间伏案学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更不用说,这本书的装订非常牢固,我经常需要把它完全摊平在琴架上,很多书开本大了就会出现书脊断裂或者页面合拢的情况,但这本即便是全开,也能保持平整,这保证了我在练习过程中不用频繁地用手去按压书页。除了硬件上的优点,它的目录设计也极其人性化,每个章节的标题都清晰明了地标注了预计需要掌握的时长和难度等级,这让我可以根据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来灵活安排进度。比如,如果我今天只有半小时,我可以直接选择一个标注为“15分钟速览”的章节进行回顾,而不是被动地跟着一个固定的章节顺序走。这种高度的灵活性和对学习者时间成本的尊重,使得它成为了我近一年来最常翻阅的工具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装饰品。
评分对于我这种追求效率和性价比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的“全面性”是它最大的亮点。很多教材要么侧重于技巧,让你弹得快但音乐性不足;要么侧重于视唱练耳,让你听得懂但手指跟不上。而这本教程几乎没有短板,它像一个完整的音乐素养构建体系。比如,在练习基础音阶和琶音的时候,它会非常精心地穿插对应的小练习曲,这些练习曲不仅仅是为了锻炼手指的独立性,更是为了让你在实际演奏中体会这些音型在和声中的作用。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和弦的转位,它没有直接给出图表,而是让你先弹奏一个简单的旋律,然后告诉你这个旋律背后的和声进行,最后让你自己尝试用不同转位的和弦来伴奏这个旋律。这种“先感知,后理解,再创造”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音乐感知力,让我不再是机械地移动手指,而是真正理解自己正在演奏的“声音结构”。它不仅仅教你弹钢琴,更像是帮你打开了通往古典音乐世界的一扇门,让你从一个单纯的“演奏者”向一个“聆听者”转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