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常,蘭寶森等主編的這本《中華影像醫學(頭頸部捲第2版)》是在**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再版編寫中對內容做瞭相應調整,增加瞭新的一章神經眼科影像學,還增加瞭頭頸部手術後影像學評估等內容,刪減瞭普通X綫檢查內容,增加瞭多排螺鏇CT多平麵重組和三維重建及高場強磁共振圖片。
**章 眼部影像學
**節 檢查方法
第2節 眼部影像解剖
第3節 眼部外傷
第4節 眼部先天發育性病變
第5節 眼部炎性病變
第6節 淋巴增生性病變
第7節 眼球內病變
第8節 眼部脈管性病變
第9節 眼部腫瘤及腫瘤樣病變
**0節 眼部術後影像學
第2章 神經眼科影像學
笫1節 視路和視皮質解剖及影像定位
第2節 視覺癥狀相關視路疾病的影像學錶現
第3節 眼球運動係統解剖及影像定位
第4節 眼球運動異常相關疾病的影像學錶現
第5節 自主神經係統與神經眼科
第6節 三又神經和麵神經與神經眼科
第3章 耳部影像學
**節 檢查方法
第2節 耳部影像解剖
第3節 發育與遺傳性病變
第4節 外傷
第5節 炎性病變
第6節 顳骨腫瘤及腫瘤樣病變
第7節 耳硬化癥
第8節 麵神經非腫瘤性病變
第9節 耳部常見病手術後影像學
第4章 鼻和鼻竇的影像學
**節 影像學檢查方法
第2節 鼻和鼻竇影像解剖
第3節 發育與遺傳性病變
第4節 外傷
第5節 炎性病變
第6節 良性腫瘤及腫瘤樣病變
第7節 惡性腫瘤
第8節 鼻內鏡術後影像學
第5章 咽部影像學
**節 影像學檢查方法
第2節 咽部影像解剖
第3節 咽部異物
第4節 咽部感染
第5節 腫瘤及腫瘤樣病變
第6節 莖突綜閤徵
第7節 吞咽障礙
第8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閤徵
第9節 咽部常見手術術後影像學
第6章 喉部影像學
**節 影像學檢查方法
第2節 喉部影像解剖
第3節 喉外傷
第4節 喉部炎性病變
第5節 腫瘤和腫瘤樣病變
第6節 喉部病變術後影像學
第7章 口腔頜麵部影像學
**節 影像檢查方法
第2節 口腔頜麵部影像解剖
第3節 頜麵骨骨摺
第4節 頜麵骨病變
第5節 涎腺疾病
第6節 顳下頜關節 疾病
第8章 頸部影像學
**節 影像學檢查方法
第2節 頸部影像解剖
第3節 頸部淋巴結病變
第4節 頸部腫瘤及腫瘤樣病變
第5節 甲狀腺疾病
第6節 甲狀旁腺疾病
第9章 顱底影像學
**節 影像學檢查方法
第2節 顱底影像解剖
第3節 顱底腫瘤及腫瘤樣病變
中英文對照索引
我是一名從事醫學影像教育的教師,在為學生選擇教材和參考書時,我總是非常謹慎。我需要一本既有科學嚴謹性,又有良好的可讀性,同時又能反映學科最新發展趨勢的書籍。《中華影像醫學(頭頸部捲第2版)》無疑是一本符閤我所有要求的優秀教材。首先,其內容組織結構十分閤理,從基礎解剖到各個係統的疾病影像學錶現,再到鑒彆診斷和新技術應用,脈絡清晰,邏輯性強,非常適閤作為教學和學習的參考。其次,本書在細節上的處理也十分到位。例如,對於同一疾病,在不同影像模態下的錶現,書中都進行瞭詳細的對比和分析,這有助於學生建立全麵的影像學思維。書中對於一些復雜影像徵象的解釋,也力求通俗易懂,避免瞭過度使用晦澀的專業術語,降低瞭學習難度。再者,本書在案例的選取上也頗具代錶性,包含瞭大量臨床上常見的以及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病例,通過這些真實的影像資料,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的優秀讀物。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中華影像醫學(頭頸部捲第2版)》,我其實是帶著一種略微忐忑的心情。畢竟,醫學影像這個領域,知識更新的速度著實驚人,而頭頸部又是人體極為復雜精密的區域,涉及到神經、血管、骨骼、軟組織等多種結構,其影像錶現更是韆變萬化。但當我真正沉浸其中,閱讀那些詳實的文字,對照著清晰生動的影像圖片時,我的疑慮便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由衷的贊嘆。本書的編撰者們顯然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他們不僅梳理瞭頭頸部影像診斷的金標準,更將近年來層齣不窮的新技術、新進展有機地融入其中,使得整本書既有經典理論的堅實根基,又不失前沿研究的時代氣息。例如,在顱腦疾病的影像學部分,對於一些罕見病變,作者們不僅列舉瞭典型影像徵象,還詳細分析瞭鑒彆診斷的關鍵點,甚至提及瞭最新的分子影像學研究進展,這對於臨床醫生來說,無疑是寶貴的指導。再者,本書在組織結構上也頗具匠心,各個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清晰,內容過渡自然,使得讀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不會感到信息過載或迷失方嚮。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兼具學術高度與臨床實用價值的優秀著作,對於緻力於頭頸部影像診斷的同行們,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案頭必備。
評分作為一個多年從事耳鼻喉科臨床工作的醫生,我深知頭頸部疾病診斷的復雜性,而影像學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以往,我可能更側重於解讀CT和MRI圖像,但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中華影像醫學(頭頸部捲第2版)》的齣現,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視野。《中華影像醫學(頭頸部捲第2版)》在對傳統影像學內容進行深化拓展的同時,更是積極擁抱瞭新的影像技術和理念。書中對於一些高難度、復雜性的頭頸部病變,如腫瘤的早期診斷、良惡性鑒彆、侵犯範圍評估,以及一些罕見感染性、炎癥性疾病的影像學特徵,都進行瞭非常細緻和深入的分析。特彆是對一些新型影像技術,例如功能磁共振(fMRI)、化學位移成像(CEST)等在頭頸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進行瞭前瞻性的介紹和討論,這對我開拓思路、提升診療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啓發意義。同時,書中提供的豐富、高質量的影像例證,以及清晰的文字解讀,使得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復雜的影像學信息,並將其與臨床錶現相結閤,做齣更精準的判斷。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樣需要跨學科知識的應用型醫生來說,無疑是極大的福音,它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影像報告,也能讓我更有底氣地與影像科醫生進行有效溝通,最終造福於患者。
評分我是一名影像科的年輕醫生,在學習和工作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頭頸部病例,尤其是那些影像錶現不典型或者需要多模態影像融閤分析的疑難雜癥。翻閱瞭市麵上不少同類書籍,但總覺得要麼過於理論化,與實際操作脫節,要麼內容更新不夠及時。直到接觸到《中華影像醫學(頭頸部捲第2版)》,我纔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如獲至寶”。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非常注重臨床實踐,幾乎每一個重要的疾病單元,都會從病因、發病機製、影像學錶現(包括CT、MRI、超聲、PET-CT等多種模態)、鑒彆診斷、治療後隨訪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剖析。書中的圖片質量極高,分辨率和清晰度都非常齣色,並且配有詳盡的文字標注,能夠幫助我們準確地識彆和理解影像徵象。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一些復雜結構,如鼻竇、咽喉、口腔、甲狀腺等區域的影像診斷,給齣瞭非常係統化的思路,從解剖結構齣發,到常見的病變類型,再到鑒彆要點,層層遞進,邏輯清晰,極大地提升瞭我對這些區域影像判讀的信心和能力。雖然作為一本醫學專著,其深度和廣度自然毋庸置疑,但其詳實而又條理清晰的論述方式,使得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在專業人士的引導下,逐步掌握頭頸部影像診斷的精髓。
評分說實話,我當初購買《中華影像醫學(頭頸部捲第2版)》是抱著一種“試一試”的心態。作為一名在臨床一綫工作多年的影像大夫,我深知醫學影像學,尤其是頭頸部影像,更新換代的腳步從未停歇。過去的知識體係,如果沒有持續的迭代更新,很快就會顯得陳舊。這本書的第二版,恰恰滿足瞭這一需求。它不僅僅是第一版的簡單修訂,而是根據最新的臨床實踐和科研成果,進行瞭全麵的升級。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新技術的介紹和應用,比如在腦腫瘤的診斷中,除瞭傳統的解剖學描述,還加入瞭對擴散加權成像(DWI)、灌注成像(PWI)、磁敏感加權成像(SWI)等功能性、定量性影像技術的深入探討,以及它們在腫瘤分級、療效評估和復發監測中的價值。這對於我們理解和應用這些前沿技術至關重要。另外,書中對一些疑難少見病的影像錶現也進行瞭詳盡的闡述,並給齣瞭清晰的鑒彆診斷思路,這對於提高我們對罕見病的診斷率非常有幫助。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圖文結閤做得非常到位,大量的精美、高清的影像圖片,配閤精準的文字解釋,使得抽象的影像徵象變得直觀易懂。對於頭頸部影像學領域的研究者和臨床工作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參考文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