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蘑 姬松茸 大球盖菇生产全书

鸡腿蘑 姬松茸 大球盖菇生产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启武,刘健,陈莎 著
图书标签:
  • 食用菌
  • 鸡腿菇
  • 姬松茸
  • 大球盖菇
  • 种植技术
  • 栽培技术
  • 菌菇类
  • 农业技术
  • 经济作物
  • 食用菌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2752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095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世纪菇菌生产技术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9-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7
字数:26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鸡腿蘑 姬松茸 大球盖菇生产全书》以鸡腿蘑生产为重点,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鸡腿蘑与蘑菇的亲缘关系、生物学特性、生存环境、栽培厂的设计、培养料与菌种的制作、栽培模式、发菌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姬松茸生产则侧重其来源、生物学特性、栽培模式、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等,其中栽培模式及产品加工为本部分的优势篇章。大球盖菇生产在介绍其形态、生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条件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国内的主要栽培方式,并简要介绍了大球盖菇在国外的栽培方式。

内容简介

   (一)鸡腿蘑:(二)姬松茸;(三)大球盖菇。重点突出与栽培有关的生产技术,兼顾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销售等。在鸡腿蘑部分,介绍了鸡腿蘑等与蘑菇的联系、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菇厂及菇房设计;菌种与制作、培养料及处理、栽培模式、病虫害及防治;产品保鲜、加工、销售等原理及具体技术方法。在姬松茸、大球盖菇部分,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名称、来源、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栽培模式及实例;对病虫害防治、产品保鲜及加工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三个部分在生产工艺上有着许多相同内容,只在第一部分中重点介绍,其他部分中举一反三,突出各自特点。
《鸡腿蘑 姬松茸 大球盖菇生产全书》内容丰富而翔实,重点突出,融理论性、实践性、先进性为一体,可操作性强,适合于我国城乡食用菌专业户、广大菇民阅读,也可供广大食用茵科技人员、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一、鸡腿蘑
(一)蘑菇的远亲与近邻
1.农林废弃物及垃圾堆上的“宠儿”
2.“蘑菇家族”又添新成员
3.鸡腿蘑的营养价值
4.鸡腿蘑的药理作用
5.鸡腿蘑的消费量
6.栽培历史
7.21世纪的新兴产业

(二)鸡腿蘑的生物学特性
1.菌物界的一员
2.化能有机营养型
3.与其他微生物相伴而生
4.营养体
5.繁殖体
6.繁殖方式
7.生活史
8.营养物质及其吸收与输送

(三)鸡腿蘑与环境条件
1.温度
2.湿度和水分
3.光照
4.通气性
5.酸碱度(pH)
6.其他微生物的影响

(四)鸡腿蘑的栽培设计
1.鸡腿蘑的栽培
2.鸡腿蘑栽培的组织
3.各个栽培阶段
4.产量、质量与效益

(五)菇厂设计
1.菇厂选址
2.菇厂设计
3.菇房类型
4.堆料发酵场地
5.拌料及设施
6.灭菌设备
7.接种室
8.培养及发菌设施
9.消毒及消毒药剂
10.喷药机械
11.给水增湿设备

(六)菌种的制作
1.鸡腿蘑优良菌株介绍
2.菌种及来源
3.菌种分离的方法
4.菌种的纯化和考查
5.菌种的制作
6.菌种质量检测
7.菌种的保藏

(七)栽培料及处理
1.栽培原料的准备
2.栽培料配方
3.培养料的处理
4.培养料的堆制与发酵
5.堆制过程中异常现象及处理办法
6.培养料的后发酵
7.后发酵中几项新技术的应用
8.培养料的灭菌
9.鸡腿蘑麦秸、稻草培养基堆制发酵举例

(八)播种与出菇
1.播种期的选择
2.栽培方式的选择
3.栽培场地的消毒
4.培养料铺料、播种
5.培养料的发菌管理
6.覆土技术
附:[1]泥炭是什么?产在哪里?
[2]我国几种泥炭的主要成分
7.覆土后至出菇前的管理
8.出菇管理
9.适时采收

(九)栽培系统及高产范例
1.室内菇房栽培
2.室内层架式栽培
3.室内框架、塑料周转筐立体栽培
4.室外阳畦栽培
5.室外塑料大棚栽培(一)
6.室外塑料大棚栽培(二)
7.人防地道栽培
8.箱式栽培鸡腿蘑
9.生料袋式栽培鸡腿蘑
10.稻草、麦秸等整料“免浸泡法”生料露地栽培鸡腿蘑
11.玉米芯袋栽鸡腿蘑
12.纸浆厂纤维渣栽培鸡腿蘑
13.苹果渣栽培鸡腿蘑
14.甜叶菊废渣栽培鸡腿蘑
15.白鸡腿蘑的驯化栽培
16.鸡腿蘑的周年生产
17.鸡腿蘑菇床中后期添料栽培法
18.鸡腿蘑栽培中不良因素的克服及防除
19.鸡腿蘑与双孢蘑菇的栽培比较
20.塑料大棚菇房的弊端及改进办法
21.鸡腿蘑适用的营养液配制及使用

(十)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及防治
1.主要杂菌及防治
2.主要病害及防治
3.主要虫害及防治
4.鸡腿蘑的无公害栽培
5.鸡腿蘑栽培厂卫生计划的制定

(十一)鸡腿蘑保鲜、加工及产品流通
1.采收前的护理
2.保鲜方法
3.加工技术
附:出口鸡腿蘑盐水保鲜加工法
4.市场及销售

(十二)鸡腿蘑产品深加工
1.菇柄膳食纤维食品的研制
2.鸡腿蘑软包装食品研制
3.鸡腿蘑油炸风味食品
4.鸡腿蘑营养面条研制
5.菇味人造米的研制
二、姬松茸
三、大球盖菇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鸡腿蘑
(一)蘑菇的远亲与近邻
1.农林废弃物及垃圾堆上的“宠儿”
在北亚热带地区的每年5~10月,只要有充足的降雨量,即使没有人为的接种培养,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麦秸、油菜籽秆、稻草、粪堆及生活垃圾堆上,也会长出形态各异的蘑菇。它们有的形同伞状,有的宛如鹅蛋;或破土而出、或婷婷玉立,以它们各自不同的风姿美化着大自然。据比利时大学农业生物学院J.Poppe教授研究统计,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50种农林废弃物,如谷物秸秆、木屑、棉籽壳、玉米芯、树木枝权、加工废料以及水果、烟草、咖啡等加工副产品,干物总量达6000亿kg,可供生产出3 600亿kg的新鲜蘑菇类产品。
农林废弃物和垃圾中,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蛋白质、淀粉等营养物质,一般情况下,经适当调配营养并经堆制发酵,便可以用来栽培各种食用蘑菇:蘑菇一词。是普通老百姓对所有美味食用菌的泛指,它包括了大多数形态优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独特的野生或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而蘑菇的科学概念,主要指双孢蘑菇,有时也指双孢蘑菇、大肥菇、四孢蘑菇等,以粪草堆料为栽培基质的一类大型食用菌。据国内真菌学家们记载,我国境内分布的蘑菇种约为16-24个。它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蘑菇“家族”,均为可食性种类。近几年在我国一些地区正在得到推广的巴西蘑菇(Agaricusblazei Murrill),商品名姬松茸,也是蘑菇家族的成员。

前言/序言


《鸡腿蘑、姬松茸、大球盖菇生产全书》:一本涵盖珍稀食用菌产业核心技术的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从事或已投身于食用菌栽培事业的生产者、技术人员、研究者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生产技术解决方案。本书不涉及纯理论的学术探讨,而是聚焦于实际生产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从优良菌种的选育与改良,到高效、环保的栽培模式设计,再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与采后商品化处理,力求做到详实、精准、可操作。 一、 菌种选择与培养:万丈高楼平地起,优良种源是根基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深入剖析鸡腿蘑、姬松茸、大球盖菇这三种具有极高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的食用菌的优良特性,并重点介绍如何识别和获取高产、抗病、品质优良的栽培菌种。内容将涵盖: 菌种特性深度解读: 详细介绍鸡腿蘑(如杏鲍菇)、姬松茸(如巴西蘑菇)和大球盖菇(如紫丁香蘑)在形态、生长习性、营养成分、风味特点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以及它们在不同市场领域(如鲜食、加工、保健品)的应用前景。 优良菌种的选育与改良: 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菌种选育方法,包括形态学选育、生物化学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对于如何在家或实验室进行简单的菌种复壮、提纯和杂交育种,提供详细的图文步骤和注意事项。 商品化菌种的鉴别与采购: 指导读者如何从正规渠道采购优质商品化菌种,包括菌种的纯度、活力、含水量、杂菌率等关键指标的检测方法。揭示市场上的常见菌种陷阱,帮助生产者避免经济损失。 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作与管理: 详细阐述不同代次菌种的制作流程、培养基配方、灭菌方式、接种操作、培养条件控制(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强调不同代次菌种的保存与复壮技术,确保每一批次栽培种的稳定性和高产量。 二、 栽培基质配方与准备:承载生命的沃土,科学配比是关键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重点围绕鸡腿蘑、姬松茸、大球盖菇的生长需求,提供科学、经济、环保的栽培基质配方,并详细介绍基质的准备、灭菌与接种过程。 不同菌种的基质需求差异化分析: 深入研究鸡腿蘑(常采用木屑、棉籽壳等)、姬松茸(常采用稻草、麦秆、木屑、玉米芯等)和大球盖菇(常采用秸秆、树叶、木屑、畜禽粪便等)对基质的营养成分、碳氮比、pH值、持水性、通透性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经典与创新基质配方大全: 提供针对三种菌种的多种成熟的基质配方,并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原料的可获得性,指导读者进行灵活调整。例如,针对鸡腿蘑,会详细介绍以木屑为主要原料,辅以麦麸、玉米粉、石膏、碳酸钙等配比的优化方案。对于姬松茸,会提供以稻草和秸秆为主,配合豆粕、米糠、过磷酸钙等成分的配方。大球盖菇的配方则会侧重于有机质的丰富程度。 基质处理技术: 详细介绍原料的预处理(如粉碎、发酵、堆置)、混合均匀性、水分调整(最佳含水量测定与控制)、pH值调节等关键步骤。 高效灭菌技术: 详细阐述常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化学药剂灭菌等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操作要点与安全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如何根据基质种类、装袋量、灭菌设备等条件,选择最优灭菌方案,彻底杀灭杂菌,为菌丝生长创造洁净环境。 科学接种技术: 讲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介绍不同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枪、接种器)的使用方法。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基质状态、菌种活力、接种量等因素,进行最优接种,确保菌丝能够快速、均匀地定植。 三、 菌丝培养与管理:温床期的精细呵护,产量品质的决定性阶段 本部分将详细讲解菌丝在培养期间的生长规律,以及如何通过精确的环境控制来促进菌丝健壮生长,为后续出菇打下坚实基础。 菌丝生长规律与环境调控: 详细介绍鸡腿蘑、姬松茸、大球盖菇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环境因素的响应。讲解如何通过调整培养室的通风、加湿、控温设备,维持最适宜菌丝生长的条件。 培养过程中的观察与判断: 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观察菌丝的颜色、密度、生长速度、是否有异味或杂菌等现象,来判断菌丝的生长状况。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发菌期的常见问题及防治: 详细列举菌丝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菌丝生长缓慢、偏斜、变色、染菌(毛霉、青霉、黑根霉等)等,并提供针对性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发酵期与转潮期管理: 针对需要发酵的基质(如大球盖菇),详细介绍发酵过程的温度、湿度、翻堆等管理要点。讲解菌丝从基质表面向内部蔓延的“转潮”过程,以及如何促进其均匀、快速完成。 装袋(杯)与覆土(针对部分品种)技术: 详细介绍不同规格的栽培袋(杯)的制作、装填、封口技术。对于需要覆土的菌种(如大球盖菇),详细介绍覆土材料的选择、配比、消毒以及覆土厚度、时间等。 四、 出菇管理与采摘:孕育生命的奇迹,精细操作促丰收 本部分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模拟自然环境,诱导子实体(蘑菇)的形成,并进行科学管理,确保产量与品质。 诱导出菇的生理机制: 深入浅出地讲解影响子实体形成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流通、营养物质等关键因素。 不同菌种的催蕾与出菇策略: 针对鸡腿蘑、姬松茸、大球盖菇,分别制定详细的出菇管理方案。例如,鸡腿蘑的转潮后转入出菇房,进行转潮刺激,控制温湿度;姬松茸的催蕾需要较大的温差变化和适度的通风;大球盖菇的催蕾则需要模拟降雨等环境条件。 出菇期的环境控制: 精确指导如何通过控制温室、出菇房内的温度(昼夜温差)、空气湿度(喷雾、加湿)、通风换气(CO2浓度控制)、光照强度与时长等,来促进蘑菇的均匀、快速生长。 病虫害的预警与防治: 详细介绍在出菇期可能遇到的各类病害(如菇腐病、菇蚊、菇蝇、螨虫等)和虫害,包括它们的发生规律、危害症状。重点介绍物理防治(如诱杀、防虫网)、生物防治(如使用生物农药)和化学防治(谨慎使用,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等综合防治措施,强调绿色、环保的病虫害管理理念。 采摘技术与时机把握: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不同菌种的成熟特征,判断最佳采摘时机。介绍正确的采摘方法,避免损伤菇体和栽培基质,为下一潮菇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讲解不同采摘方式(如整朵采摘、分批采摘)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五、 采后商品化处理与贮藏:保鲜增值,延长市场生命线 本部分将关注蘑菇采摘后的处理,确保其新鲜度、品质和商品价值。 分级与包装: 介绍根据蘑菇的大小、形状、色泽、完整度等进行分级的方法。提供适合不同市场需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包括保鲜袋、托盘、礼盒等,以及包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鲜技术: 详细介绍常用的保鲜方法,如冷藏保鲜、气调保鲜、真空包装保鲜等。讲解不同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适用范围和效果。 贮藏条件与期限: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菌种类型和保鲜方法,确定适宜的贮藏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并告知相应的贮藏期限。 加工利用前景: 简要介绍鸡腿蘑、姬松茸、大球盖菇的深加工产品开发方向,如速冻、脱水、罐头、菌菇粉、提取物等,为生产者拓展市场提供思路。 六、 生产设施与设备:搭建高效生产平台,科技赋能促发展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为读者提供关于建设和维护高效食用菌生产设施与设备的指导。 不同规模生产模式的规划: 根据投资规模和生产目标,指导读者如何规划搭建小型家庭式栽培场、中型合作社生产基地或大型工厂化生产线。 关键设施介绍: 详细介绍栽培大棚、出菇房、菌种培养室、灭菌室、包装车间等关键生产设施的设计要点、选址原则、通风、保温、加湿、照明等系统配置。 常用设备选型与操作: 推荐和介绍生产过程中常用的设备,如灭菌锅、接种箱、装袋机、搬运设备、温控仪、加湿器、排风扇、包装机等,并提供设备选购指南和日常维护保养要点。 智能化生产与自动化技术: 介绍当前食用菌生产中引入的智能化监测系统、自动化控制设备等先进技术,帮助生产者了解如何利用科技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鸡腿蘑、姬松茸、大球盖菇生产全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实践的宝典。它将以清晰的逻辑、详实的案例、精美的图片,贯穿全书,帮助读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蓬勃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中,实现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本书的编写团队汇聚了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和一线生产者,他们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教训和创新成果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读者,力求为每一位踏入食用菌栽培领域的追梦者,提供最可靠、最专业的支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成功地在技术指导和文学叙事之间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点。我发现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技术书,而是在“聆听”一个关于蘑菇生命周期的史诗故事。比如,当描述鸡腿蘑的生长习性时,作者用了大量富有画面感的比喻,将那些肉眼几乎不可见的菌丝生长描绘得如同一场无声的战役,充满了内在的张力。这种叙事技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非专业人士也能对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甚至发现,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充满敬畏的眼光去看待厨房里的这些食材,它们不再只是餐桌上的配角,而是经历了漫长而精密的生命旅程的杰作。这种从技术书到人文关怀的升华,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望尘莫及的成就,它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富有启发性的体验。

评分

我是一位刚从城市搬到乡村,试图探索可持续农业的“新农人”,对于如何将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管理结合,我一直感到很迷茫。这本书中的“规模化管理与病虫害防治”部分,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指南。它的叙述风格非常务实,没有空泛的理论,全是经过实战检验的解决方案。例如,在处理灰霉病时,书中不仅提到了化学防治的方法,更着重介绍了如何通过环境调控(如湿度控制、通风换气)来提前预防,这种前瞻性的管理思维,正是当前许多农户所缺乏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设施农业布局时所采用的逻辑框架,清晰地划分了生产流程中的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环节。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感觉,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坐在你身边,一句一句地传授他的“看家本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尊重和体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泥土芬芳的质感,仿佛直接把人带到了蘑菇生长的田间地头。我记得我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在一家充满书卷气的旧书店里偶然翻到它的,当时的感受就是“终于找到了”。作为一名业余的菌菇爱好者,我以前收集的资料大多零散且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读起来非常吃力。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尤其是那些高清的、色彩饱满的菌株照片,简直就是艺术品。光是看着那些子实体饱满、菌盖油亮亮的图片,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些食用菌倾注的深厚感情。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详细记录,从孢子萌发到出菇的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得非常到位,这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可视化教科书”。阅读过程中,我甚至能想象出那种菌丝在培养基中快速蔓延的生命力,文字和图像的结合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让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对自然界微小生命的赞歌,让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角落。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来以为它会像市面上大多数农业技术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栽培步骤的罗列上,但在阅读了关于姬松茸的遗传特性和适应性气候范围那几章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做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实验室研究,对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域环境下的表现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分析。特别是关于基质配方的探讨,书中列举了不下十种不同的配方组合,并详细分析了每种配方对产量、口感乃至药用价值的细微影响,这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态度,让我这个追求极致的读者感到非常过瘾。读完后,我立刻着手调整了我自己试验田里的配方,结果非常显著,产量和菇型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这本书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照着做”就能体现出来的,它要求读者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学会举一反三,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传承。

评分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后处理与市场定位”这一环节的深入挖掘。很多书籍写到采收和初级加工就戛然而止,但本书却花了大量篇幅讨论如何通过特定的干燥、腌渍、乃至真空包装技术,来最大化地保留和提升不同品种蘑菇的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书中甚至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市场调研分析,对比了不同地区消费者对不同形态(鲜品、干品、即食产品)的接受度和支付意愿。这说明作者不仅仅是一个种植专家,更是一位深谙市场规律的商业思考者。我从中得到的启发是,现代农业的成功,绝不仅仅依赖于高产,更依赖于如何让产品以最高价值进入市场。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解决方案,从土壤的改良到最终的产品包装,每一步都充满了精明的计算和对细节的苛求,这对于任何想把种植业做成事业的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