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
原價:128.00元
作者:高振宇,高英姿
齣版社:江蘇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34428470
字數:
頁碼:1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1.0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介紹瞭紫砂陶藝大師顧景舟。本書主要通過對大師本人、親人、徒弟、友人的采訪,瞭解大師的工作場景、工作用具、個人愛好等工作生活背景,挖掘大師的設計理念、傳統技藝、本人絕活、工藝口訣,以圖文並茂、圖文互動的方式,力爭使本書具有史實紀錄的史料性、文獻性、專業性和理論性等多重價值,揭示工藝美術傳統技藝的真諦。
目錄
總序 張道一
前言 高振宇
章 藝術生平
節 紫砂故裏 孕育成長
第二節 砥礪心誌 獻身壺藝
第三節 藝海競舸 嶄露頭角
第四節 藝途多舛 君子自強
第二章 藝術成就
節 格物緻知 規矩方圓
第二節 文化心緒 融於工藝
第三節 授業傳道 奉為宗師
第四節 傳承宏揚 凝煉風格
第三章 藝術觀點
節 《紫砂陶史概論》
第二節 《淺談紫砂壺》
第三節 《壺藝說》
第四節 《壺藝的形神氣》
第五節 《宜興紫砂壺藝概要》
第六節 《簡談紫砂陶藝鑒賞》
第七節 《壺藝的繼承與創新》
第八節 《宜興紫砂工藝陶》
第九節 《論陳曼生》
第十節 《簡談紫砂陶藝鑒賞》
附:顧景舟論文存目
第四章 藝術評價
第五章 大師年錶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當我開始沉浸於“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這本書的內容時,我首先被書中對大師早年經曆的細緻描繪所打動。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時間綫,作者似乎深入挖掘瞭顧景舟大師在那個特殊年代的成長環境、傢庭熏陶以及早期學徒生涯中的點滴感悟。那些關於紫砂壺製作的艱辛與樂趣,關於師傅的教誨與啓發,關於他對泥土的獨特情感,都通過細膩的筆觸躍然紙上。我仿佛看到瞭一個年輕的顧景舟,在紫砂的世界裏,帶著對藝術的虔誠和對技藝的執著,一步步摸索、學習、成長。書中對於當時社會背景的闡述也恰到好處,讓我們更能理解大師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所麵臨的挑戰與機遇,也更能體會他作品中蘊含的堅韌與創新精神。這種對藝術傢成長曆程的深度還原,讓整本書的基調變得更加厚重和真實。
評分這本書在視覺呈現上也做得非常齣色。大量的、高質量的圖片,將顧景舟大師的每一件代錶作都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在讀者麵前。不僅僅是清晰的器型展示,更是對壺的細節,如壺嘴的齣水流暢度,壺蓋的嚴絲閤縫,壺把的握持舒適度,甚至是泥料本身的肌理和光澤,都進行瞭細緻的捕捉。這些圖片不僅僅是插圖,更是對文字內容的有力補充和佐證。在閱讀文字描述的同時,對照精美的圖片,我仿佛能夠近距離地欣賞這些大師級的紫砂作品,甚至能夠想象齣用手觸摸到那些溫潤的壺身時的觸感。
評分總而言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這本書,是一部集學術性、藝術性、思想性於一體的佳作。它不僅為我打開瞭瞭解紫砂藝術的大門,更讓我深深地敬佩顧景舟大師的藝術成就和人格魅力。書中嚴謹的考證、細膩的筆觸、精美的圖片,以及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閤上書頁,我依然能感受到大師作品的溫潤光澤,仿佛它們就在我眼前,散發著永恒的藝術魅力。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味的圖書。
評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本書在描繪顧景舟大師的藝術成就的同時,並沒有忽略他在傳承和教學方麵的巨大貢獻。書中對於他培養的眾多優秀紫砂藝人,以及他對後輩的指導和提攜,都有細緻的描述。這讓我看到瞭顧景舟大師不僅僅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匠人,更是一位富有責任感和遠見的教育傢。他不僅僅是把技藝傳授下去,更重要的是將他對紫砂藝術的理解、對泥土的情感、對美的追求,以及作為一名工藝美術大師應有的品格,都融入到瞭教學之中。這種“傳幫帶”的精神,對於中國傳統工藝的延續至關重要,也讓顧景舟大師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
評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顧景舟大師晚年心境的描繪。在功成名就之後,大師依然保持著一顆謙遜和熱愛藝術的心。書中記錄瞭一些他晚年對紫砂藝術的思考,對未來發展的展望,以及他對年輕一代的殷切希望。這些文字透露齣大師對中國傳統工藝的深厚情感和責任感,也展現瞭他作為一位藝術大師的博大胸懷。這讓我感受到瞭,真正的藝術大師,其偉大之處不僅僅在於技藝的巔峰,更在於他們對藝術的終生追求和對文化傳承的擔當。
評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顧景舟大師的傳記,更是一部關於中國紫砂藝術發展史的縮影。通過顧景舟大師的視角,讀者可以瞭解紫砂行業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以及傳統工藝如何在時代變遷中得以傳承和發展。書中對紫砂泥料的科學性、對不同時期紫砂工藝的特點、對紫砂作品市場價值的演變等方麵的探討,都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視野來理解紫砂藝術。這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對一位藝術傢個人的介紹。
評分閱讀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天時、地利、人和”對於一位藝術大師成長的重要性。書中詳細介紹瞭顧景舟大師所處的曆史時期,紫砂行業的興衰,以及他所處的地理位置——宜興這片“紫砂的故鄉”,是如何為他提供瞭得天獨厚的創作條件。同時,書中也提及瞭他遇到的那些對他藝術生涯産生重要影響的人物,包括他的傢人、朋友、同行以及藏傢。這些“人和”的因素,共同促成瞭顧景舟大師藝術生涯的輝煌。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讓讀者對大師的成就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書中的文字,不僅僅是關於工藝和藝術,更是一種對人生哲學的探討。我從顧景舟大師身上,看到瞭“精益求精”、“持之以恒”這樣樸素卻深刻的品質。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拔高,而是通過大量的史料和訪談,展現瞭一個真實的大師形象。他對待泥土的態度,對待每一把壺的投入,都體現瞭一種對職業的尊重和對美的追求。我被書中描述的大師在創作過程中,反復打磨、不斷修改的場景所感動。這是一種近乎嚴苛的自我要求,也是對藝術的負責任。這本書讓我思考,在當今這個追求效率和速成的時代,我們是否還能保持這樣一種沉靜專注的態度去對待自己所熱愛的事業。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就足夠吸引人瞭,厚重而典雅,封麵的設計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顧景舟大師的名字以一種沉靜而有力的方式呈現,旁邊點綴著恰到好處的圖案,似乎在訴說著大師作品的質感和精神。拿到手中,就能感受到紙張的細膩與厚實,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翻開扉頁,印製的清晰度讓人驚喜,每一處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仿佛能透過紙張觸摸到那些穿越時空的紫砂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進入這本書的篇章,去探尋那位被譽為“壺藝泰鬥”的顧景舟大師的人生軌跡和藝術精髓。我相信,這本書的每一個字、每一張圖,都將是我理解中國工藝美術,特彆是紫砂藝術的一扇重要窗口,是對大師最好的緻敬,也是對我自己藝術視野的一次拓展。
評分這本書對於顧景舟大師各個時期代錶作品的分析,簡直是紫砂愛好者的一場盛宴。作者沒有停留在僅僅展示作品的照片,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解讀每一件作品的創作背景、設計理念、工藝特點以及它在顧景舟藝術生涯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喜歡他對“紫砂七老”之一的顧景舟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性貢獻的闡述。書中對“掇球壺”、“仿古壺”、“僧帽壺”等經典器型的深入剖析,不僅僅是描述其造型,更是挖掘瞭其內在的哲學思考和美學追求。例如,在分析一件經典的“掇球壺”時,作者詳細描述瞭壺體、壺蓋、壺嘴、壺把的比例協調,泥料的選擇如何影響壺的質感,燒製過程中的溫度控製如何呈現齣獨特的色澤。這種對細節的嚴謹考究,讓我對這些曆久彌新的紫砂作品有瞭全新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