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
原价:128.00元
作者:高振宇,高英姿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34428470
字数:
页码:1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0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紫砂陶艺大师顾景舟。本书主要通过对大师本人、亲人、徒弟、友人的采访,了解大师的工作场景、工作用具、个人爱好等工作生活背景,挖掘大师的设计理念、传统技艺、本人绝活、工艺口诀,以图文并茂、图文互动的方式,力争使本书具有史实纪录的史料性、文献性、专业性和理论性等多重价值,揭示工艺美术传统技艺的真谛。
目录
总序 张道一
前言 高振宇
章 艺术生平
节 紫砂故里 孕育成长
第二节 砥砺心志 献身壶艺
第三节 艺海竞舸 崭露头角
第四节 艺途多舛 君子自强
第二章 艺术成就
节 格物致知 规矩方圆
第二节 文化心绪 融于工艺
第三节 授业传道 奉为宗师
第四节 传承宏扬 凝炼风格
第三章 艺术观点
节 《紫砂陶史概论》
第二节 《浅谈紫砂壶》
第三节 《壶艺说》
第四节 《壶艺的形神气》
第五节 《宜兴紫砂壶艺概要》
第六节 《简谈紫砂陶艺鉴赏》
第七节 《壶艺的继承与创新》
第八节 《宜兴紫砂工艺陶》
第九节 《论陈曼生》
第十节 《简谈紫砂陶艺鉴赏》
附:顾景舟论文存目
第四章 艺术评价
第五章 大师年表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对于顾景舟大师各个时期代表作品的分析,简直是紫砂爱好者的一场盛宴。作者没有停留在仅仅展示作品的照片,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读每一件作品的创作背景、设计理念、工艺特点以及它在顾景舟艺术生涯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喜欢他对“紫砂七老”之一的顾景舟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性贡献的阐述。书中对“掇球壶”、“仿古壶”、“僧帽壶”等经典器型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描述其造型,更是挖掘了其内在的哲学思考和美学追求。例如,在分析一件经典的“掇球壶”时,作者详细描述了壶体、壶盖、壶嘴、壶把的比例协调,泥料的选择如何影响壶的质感,烧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如何呈现出独特的色泽。这种对细节的严谨考究,让我对这些历久弥新的紫砂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总而言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这本书,是一部集学术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为我打开了了解紫砂艺术的大门,更让我深深地敬佩顾景舟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书中严谨的考证、细腻的笔触、精美的图片,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上书页,我依然能感受到大师作品的温润光泽,仿佛它们就在我眼前,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味的图书。
评分当我开始沉浸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这本书的内容时,我首先被书中对大师早年经历的细致描绘所打动。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时间线,作者似乎深入挖掘了顾景舟大师在那个特殊年代的成长环境、家庭熏陶以及早期学徒生涯中的点滴感悟。那些关于紫砂壶制作的艰辛与乐趣,关于师傅的教诲与启发,关于他对泥土的独特情感,都通过细腻的笔触跃然纸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轻的顾景舟,在紫砂的世界里,带着对艺术的虔诚和对技艺的执着,一步步摸索、学习、成长。书中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阐述也恰到好处,让我们更能理解大师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更能体会他作品中蕴含的坚韧与创新精神。这种对艺术家成长历程的深度还原,让整本书的基调变得更加厚重和真实。
评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顾景舟大师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紫砂艺术发展史的缩影。通过顾景舟大师的视角,读者可以了解紫砂行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传统工艺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书中对紫砂泥料的科学性、对不同时期紫砂工艺的特点、对紫砂作品市场价值的演变等方面的探讨,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紫砂艺术。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对一位艺术家个人的介绍。
评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描绘顾景舟大师的艺术成就的同时,并没有忽略他在传承和教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书中对于他培养的众多优秀紫砂艺人,以及他对后辈的指导和提携,都有细致的描述。这让我看到了顾景舟大师不仅仅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更是一位富有责任感和远见的教育家。他不仅仅是把技艺传授下去,更重要的是将他对紫砂艺术的理解、对泥土的情感、对美的追求,以及作为一名工艺美术大师应有的品格,都融入到了教学之中。这种“传帮带”的精神,对于中国传统工艺的延续至关重要,也让顾景舟大师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评分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天时、地利、人和”对于一位艺术大师成长的重要性。书中详细介绍了顾景舟大师所处的历史时期,紫砂行业的兴衰,以及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宜兴这片“紫砂的故乡”,是如何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作条件。同时,书中也提及了他遇到的那些对他艺术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包括他的家人、朋友、同行以及藏家。这些“人和”的因素,共同促成了顾景舟大师艺术生涯的辉煌。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让读者对大师的成就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就足够吸引人了,厚重而典雅,封面的设计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顾景舟大师的名字以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方式呈现,旁边点缀着恰到好处的图案,似乎在诉说着大师作品的质感和精神。拿到手中,就能感受到纸张的细腻与厚实,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翻开扉页,印制的清晰度让人惊喜,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仿佛能透过纸张触摸到那些穿越时空的紫砂泥。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这本书的篇章,去探寻那位被誉为“壶艺泰斗”的顾景舟大师的人生轨迹和艺术精髓。我相信,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将是我理解中国工艺美术,特别是紫砂艺术的一扇重要窗口,是对大师最好的致敬,也是对我自己艺术视野的一次拓展。
评分书中的文字,不仅仅是关于工艺和艺术,更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探讨。我从顾景舟大师身上,看到了“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这样朴素却深刻的品质。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拔高,而是通过大量的史料和访谈,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大师形象。他对待泥土的态度,对待每一把壶的投入,都体现了一种对职业的尊重和对美的追求。我被书中描述的大师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打磨、不断修改的场景所感动。这是一种近乎严苛的自我要求,也是对艺术的负责任。这本书让我思考,在当今这个追求效率和速成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保持这样一种沉静专注的态度去对待自己所热爱的事业。
评分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也做得非常出色。大量的、高质量的图片,将顾景舟大师的每一件代表作都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仅是清晰的器型展示,更是对壶的细节,如壶嘴的出水流畅度,壶盖的严丝合缝,壶把的握持舒适度,甚至是泥料本身的肌理和光泽,都进行了细致的捕捉。这些图片不仅仅是插图,更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和佐证。在阅读文字描述的同时,对照精美的图片,我仿佛能够近距离地欣赏这些大师级的紫砂作品,甚至能够想象出用手触摸到那些温润的壶身时的触感。
评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顾景舟大师晚年心境的描绘。在功成名就之后,大师依然保持着一颗谦逊和热爱艺术的心。书中记录了一些他晚年对紫砂艺术的思考,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以及他对年轻一代的殷切希望。这些文字透露出大师对中国传统工艺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的博大胸怀。这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艺术大师,其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技艺的巅峰,更在于他们对艺术的终生追求和对文化传承的担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