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機械製圖與零件測繪》是“機電類技師鑒定培訓教材”中的專業基礎教材之一,是依據《國傢職業標準》中部分職業對機械製圖基本知識的要求,緊扣職業技能鑒定培訓的需要而編寫的。《機械製圖與零件測繪》的主要內容包括:機械製圖基礎知識,緊固件和傳動件,零件圖,裝配圖,零、部件測繪指導,其他圖樣和AutoCAD機械繪圖。每章末有復習思考題,書末附有與之配套的試題庫和答案,以便於企業培訓、考核鑒定和讀者自測自查。
本教材既適閤各級職業技能鑒定培訓機構、企業培訓部門、技師學院作為技師鑒定的考前培訓教材,又可作為讀者考前復習和自測使用的復習用書,也可供職業技能鑒定部門在技師鑒定命題時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機械製圖基礎知識
第一節 國傢標準的基本規定
一、圖紙幅麵和格式
二、標題欄
三、比例
四、圖綫及其畫法
五、字體
六、尺寸注法
第二節 平麵圖形分析及繪圖方法
一、平麵圖形的尺寸分析
二、平麵圖形的綫段分析
三、平麵圖形的繪圖方法與步驟
四、徒手繪製草圖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 基本幾何體和組閤體視圖
一、三視圖的形成
二、基本幾何體視圖
三、基本幾何體的尺寸標注
四、組閤體視圖
五、組閤體的尺寸標注
六、讀組閤體視圖
第四節 機件錶達方法
一、視圖
二、剖視圖
三、斷麵圖
四、其他錶達方法
五、機件錶達方法的應用舉例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緊固件和傳動件
第一節 螺紋及其緊固件
一、螺紋的基本知識
二、螺紋的畫法
三、螺紋的標注方法
四、螺紋緊固件
第二節 直齒圓柱齒輪
一、直齒圓柱齒輪各部分的名稱和尺寸關係
二、測繪直齒圓柱齒輪的方法
三、圓柱齒輪的規定畫法
第三節 鍵、銷、彈簧及滾動軸承
一、鍵
二、銷
三、彈簧
四、滾動軸承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零件圖
第一節 零件圖的錶達方法
一、零件圖的作用和內容
二、典型零件的圖樣錶達方法分析
第二節 零件圖上的尺寸標注
一、尺寸標注原則
二、尺寸的閤理標注
三、零件上常見結構的尺寸注法
第三節 零件圖的技術要求
一、錶麵粗糙度
二、極限與配閤
三、幾何公差
第四節 零件圖的識讀
一、識讀零件圖的一般步驟
二、軸套類零件圖
三、輪盤類零件圖
四、叉架類零件圖
五、箱體類零件圖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裝配圖
第一節 裝配圖的錶達方法
一、裝配圖的作用
二、裝配圖的內容
三、裝配圖的錶達方法
第二節 裝配圖的尺寸標注和技術要求
一、尺寸標注
二、技術要求
第三節 裝配圖的識讀
一、識讀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二、識讀裝配圖示例
第四節 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一、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的步驟
二、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示例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零、部件測繪指導
第一節 測繪的目的和步驟
一、測繪的目的
二、測繪的步驟
第二節 常用的測繪工具和測量方法
一、常用的測繪工具
二、常用的測量方法
第三節 零、部件測繪
一、零件測繪
二、裝配體測繪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其他圖樣
第一節 展開圖
一、概述
二、平麵立體的錶麵展開
三、麯麵形體的錶麵展開
四、麯麵的近似展開
第二節 焊接構件圖
一、焊縫的形式及畫法
二、焊縫符號
三、焊縫的標注
四、讀焊接圖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Aut0CAD機械繪圖
第一節 AutoCAD 2008繪圖基礎
一、AutoCAD 2008簡介
二、AutoCAD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
三、AutoCAD 2008用戶界麵及操作方法
四、AutoCAD命令的調用與操作
五、AutoCAD 2008的文件及管理
六、AutoCAD中的坐標係統
第二節 AutoCAD 2008基本繪圖命令
一、基本綫條繪製
二、基本編輯命令
三、添加文字
第三節 繪製機械零件圖
一、設置繪圖環境
二、基本圖形繪製
三、圖形標注
第四節 繪製機械裝配圖
一、塊的概念
二、利用塊操作繪製裝配圖
復習思考題
試題庫
一、判斷題 試題(201)答案(273)
二、選擇題 試題(202)答案(273)
三、簡答題 試題(214)答案(273)
四、作圖題 試題(214)答案(274)
五、尺寸與標注 試題(227)答案(284)
六、讀零件圖並迴答問題 試題(231)答案(287)
七、零件測繪 試題(254)答案(293)
八、讀裝配圖並迴答問題 試題(257)答案(295)
九、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試題(267)答案(296)
十、畫液壓缸的裝配圖 試題(267)答案(296)
模擬試捲樣例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一、裝配圖的作用
在機械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首先要畫齣裝配圖,以錶達所設計的機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結構形狀,然後根據裝配圖分彆繪製零件圖。而在機械製造過程中,首先要根據零件圖加工齣零件,然後按裝配圖組裝成機器或部件。另外在機械設備的使用或維修中,也需要通過裝配圖來瞭解機械設備的性能、傳動路綫和操作方法,以便做到操作使用正確,維護保養閤理等。因此,裝配圖是反映設計構思、指導生産、交流技術的重要工具。裝配圖和零件圖一樣,都是生産中的重要技術文件。
二、裝配圖的內容
圖4.1所示是螺鏇韆斤頂的裝配圖,參照圖4.2所示螺鏇韆斤頂的分解立體圖,可知一張完整的裝配圖應包括以下幾方麵的內容:
1.一組視圖采用必要的視圖、剖視圖、斷麵圖和其他各種錶達方法,用來說明機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傳動路綫、結構特點以及各零件之間的相對位置和裝配聯接關係。
2.必要的尺寸
一裝配圖上的尺寸與零件圖上的尺寸標注不同。裝配圖中主要標注機器或部件的規格(性能)尺寸、各零件之間的裝配尺寸、安裝尺寸、外形尺寸和其他重要尺寸等。
3.技術要求說明機器或部件的性能,以及在裝配、調試、檢驗、安裝和使用中必須滿足的各種技術要求。在裝配圖中一般用文字或符號將技術要求注寫在適當位置。
4.零件序號和明細欄為瞭便於讀圖和組織生産,裝配圖中對每種零件都要編寫序號,並編製相應的零件明細欄,以說明零件的名稱、材料、數量等。
……
前言/序言
技師是技術工人隊伍中的高技能人纔,是我國人纔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行各業産業大軍的核心骨乾,在加快産業優化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隨著我國逐漸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進程的加快,高技能人纔的總量、結構和素質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彆是在製造、加工等傳統産業領域,高技能人纔嚴重短缺,已成為製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阻礙産業升級的“瓶頸”,企業迫切需要掌握真纔實學的高技能人纔。
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瞭《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纔工作的意見》,提齣高技能人纔工作的目標任務是,加快培養一大批數量充足、結構閤理、素質優良的技術技能型、復閤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高技能人纔,逐步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中、初級技能勞動者比例結構基本閤理的格局。到“十一五”期末,高級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纔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25%以上,其中技師、高級技師占技能勞動者的比例達到5%以上,並帶動中、初級技能勞動者隊伍梯次發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也相應提齣瞭《新技師培養帶動計劃》,計劃在完成“三年五十萬”新技師培養計劃的基礎上,力爭“十一五”期間在全國培養新技師和高級技師190萬名。
大力加強高技能人纔的培養工作,除需要加強高技能人纔培養模式的研究和師資隊伍建設外,還需要開發齣有技師培養特色的實用教材。但由於技師培養模式多樣,教材編寫難度大,因此市麵上這樣的教材實在難尋,我們原來組織齣版的“機械工業技師考評培訓教材”也已顯龍鍾之態。
為更好地為行業服務,滿足行業技師鑒定培訓的需要,我們經過充分調研,決定對我們2001年組織齣版的國內機械行業首套技師培訓教材“機械工業技師考評培訓教材”進行重新編寫,並定名為“機電類技師鑒定培訓教材”。
原來的“機械工業技師考評培訓教材”是為配閤技師評聘工作的開展,滿足機械行業對工人技師培訓和考評的需要,在沒有《國傢職業標準》的情況下,根據到各地調研瞭解的需求情況,為填補市場空白而編寫的。教材齣版後,以其獨樹一幟、適應需求、內容實用、針對性強等特點,受到全國各級技師培訓、鑒定部門的歡迎,在市麵上沒有彆的版本技師培訓教材的情況下,成為各級技師培訓、鑒定部門的不二選擇,許多地方均是采用那套教材作為技師培訓和鑒定用教材,那套教材也因此成為技師培訓和鑒定的品牌教材。
新版“機電類技師鑒定培訓教材”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國傢職業標準》中對技師的要求,根據各地技能鑒定部門、企業、學校對技師能力的要求和培訓培養模式,采用模塊化的形式進行編寫,並在汲取首套技師培訓教材精華的基礎上,在以下幾方麵做瞭改進:
在模塊設置上,除專業模塊外,設置公共基礎模塊和專業基礎模塊。
探尋宇宙的奧秘:現代天體物理學前沿 書籍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現代天體物理學前沿圖景。不同於側重工程技術和實踐操作的領域,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浩瀚的宇宙空間,探索從微觀粒子到宏觀結構的所有自然現象。我們的旅程將從宇宙學的基本原理齣發,逐步深入到恒星的誕生與死亡、星係的演化規律,以及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質探究。 第一部分:宇宙學的宏大敘事 本部分聚焦於宇宙的起源、結構和演化。我們將詳細闡述“大爆炸”理論的觀測證據,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精確測量及其在宇宙學參數推導中的核心作用。讀者將瞭解到弗裏德曼方程組如何描述宇宙的膨脹曆史,以及暴脹理論如何解決早期宇宙中的視界問題和磁單極子問題。 1.1 宇宙的膨脹與測量 我們將深入探討哈勃常數的測定方法,從經典的造父先變星序列到現代的引力透鏡效應和標準燭光(Ia型超新星)。討論不同觀測結果之間的“哈勃張力”,分析其對標準宇宙學模型(ΛCDM模型)的潛在挑戰。此外,本書將介紹利用重子聲學振蕩(BAO)來描繪宇宙中物質分布的尺度依賴性,從而重建宇宙的演化曆史。 1.2 早期宇宙的物理過程 重點探討瞭宇宙誕生後極短時間內的物理狀態。包括誇剋-膠子等離子體的形成與冷卻,早期核閤成(BBN)的預測及其與輕元素(氫、氦、鋰)豐度的精確對比,這是檢驗標準模型物理學的重要窗口。我們將分析CMB的各項異性,理解其如何編碼瞭宇宙的初始密度漲落,並追蹤這些漲落如何通過引力作用發展成為今日的星係團結構。 第二部分:恒星的生命周期與能量來源 本部分將時間軸拉迴到恒星尺度,探究宇宙中最基本的發光天體——恒星的物理機製。 2.1 恒星的形成與主序星 我們將詳細介紹分子雲的引力坍縮過程,以及前恒星階段的物理條件。核心部分聚焦於恒星內部的能量産生機製:質子-質子鏈反應(P-P鏈)和CNO循環。通過詳細的恒星結構方程(質量守恒、能量傳輸、流體靜力平衡),我們推導齣恒星的演化軌跡,並解釋為什麼主序星的壽命與其初始質量呈負相關。 2.2 恒星的終結與遺跡 恒星的死亡方式取決於其質量。我們將區分低質量恒星(如太陽)如何演化為紅巨星、行星狀星雲和白矮星,並應用錢德拉塞卡極限來界定白矮星的穩定性。對於大質量恒星,本書將深入探討超新星爆發(Ia型和II型)的物理機製,包括核心坍縮、中微子加熱以及激波的傳播。最後,我們將考察極端緻密天體——中子星(包括脈衝星和磁星)的物態方程,以及黑洞的事件視界和霍金輻射理論。 第三部分:星係與大規模結構 本部分將視野擴展到數百萬光年尺度的結構,探討恒星如何聚集形成星係,以及星係如何組織成宇宙網。 3.1 星係的形態學與動力學 介紹哈勃序列分類法(橢圓、螺鏇、不規則星係)的物理基礎。深入分析星係的動力學,包括鏇轉麯綫的觀測,這直接引齣瞭對暗物質存在的強有力證據。我們將討論星係內部恒星形成率、氣體冷卻和恒星反饋過程如何塑造一個星係的演化路徑。 3.2 活動星係核(AGN)與星係反饋 重點研究位於星係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及其吸積盤的現象。詳細解釋瞭類星體、射電星係等不同類型的AGN。討論“反饋”機製——AGN噴流和風如何將能量和動量注入周圍的星係介質中,從而可能終止或調節宿主星係的恒星形成活動。 3.3 宇宙網的結構 介紹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從初始的量子漲落到今天的縴維狀、空洞狀的宇宙網。討論模擬宇宙學(如IllustrisTNG和Millennium模擬)如何成功再現這些結構,並對比不同尺度上物質分布的功率譜分析。 第四部分:暗物質與暗能量的未解之謎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聚焦於當前天體物理學最前沿且最具挑戰性的領域——構成瞭宇宙約95%物質和能量的未知實體。 4.1 暗物質的證據與候選者 係統梳理支持暗物質存在的多種獨立證據:星係團的維裏裏係數、引力透鏡效應(強透鏡和弱透鏡)、宇宙微波背景的各嚮異性以及宇宙網的結構形成。隨後,我們將評估主流的暗物質候選者,例如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s)和軸子,並介紹地麵和空間探測實驗(如XENONnT, LUX-ZEPLIN)如何嘗試直接探測這些粒子。 4.2 暗能量的本質與效應 介紹暗能量如何被發現——它驅動著宇宙的加速膨脹。討論其最簡單的形式——宇宙學常數(Λ),並探討其理論上與量子場論真空能之間的巨大差異(精細結構問題)。我們還將探討替代性的暗能量模型,如第五元素(Quintessence)及其動力學性質,以及如何通過測量早期宇宙的物質密度與晚期宇宙的膨脹率之間的關係來區分這些模型。 結論 本書最終將總結現代天體物理學的成就,並展望未來關鍵的觀測任務(如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歐幾裏得任務)將如何幫助我們迴答關於宇宙起源、基本物理定律以及未知物質的終極問題。通過對這些深奧主題的探討,讀者將對我們在宇宙中所處的地位獲得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