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卿、黄琳等著的《无线电安全攻防大揭秘》着 眼于无线通信安全领域,以无线通信距离由近及远的 顺序,讨论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协议分析 结合攻防实例,深入介绍安全攻防技术。案例题材囊 括物联网、车联网、移动通信、卫星导航及相关的软 硬件安全。本书共分9章,其中**章介绍作者在无线 安全攻防领域多年来的思路、理念及对该领域未来的 展望;第2~8章分别介绍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攻 防(RFID、无线遥控、ADS-B、BLE、ZigBee、移动通 信、卫星通信等)及实例测试;第9章介绍无线安全研 究的重要手段,软件无线电工具GNU Radio和相关硬 件的详细使用。
希望本书可以为对无线通信安全感兴趣的同学、 从业者、产品研发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安全参考。
杨卿,360独角兽安全团队(UnicornTeam)、360天巡企业安全产品负责人。国内**地铁无线网(Wireless)与公交卡(NFC)安全漏洞的发现及报告者。201 5年31 5晚会WiFi安全环节的“网络安全工程师”及后台技术负责人。美国DEFCON黑客大会、加拿大CanSecWest、韩国POC、中国XCON、ISC等安全峰会演讲者。 黄琳,UnicomTearn**无线安全研究员,软件无线电专家,北京邮电大学博士。擅长无线信号分析和逆向,移动通信安全。国内首部该领域著作《GNURadio入门》的作者。首位实现低成本GPS信号欺骗试验的中国安全研究人员。美国DEFCON黑客大会、韩国POC、荷兰HITB等安全峰会演讲者。
**章 鸟瞰无线安全攻防
1.1 无线安全概述
1.1.1 无线安全的由来
1.1.2 无线安全与移动安全的区别
1.1.3 无线安全的现状
1.2 无线安全攻防思路
1.2.1 常见攻击对象
1.2.2 无线安全攻击手段
1.2.3 无线安全防范思路
1.2.4 无线安全趋势
第2章 RFID智能卡的安全研究
2.1 Mifare Classic智能卡简介
2.2 Mifare Classic智能卡安全分析
2.2.1 RFID芯片硬件逆向分析
2.2.2 RFID芯片加密算法细节
2.2.3 Mifare Classic业界破解过程回顾
2.3 Mifare Classic智能卡破解实例
2.3.1 Proxmark Ⅲ简介
2.3.2 Proxmark Ⅲ固件烧写及使用
2.3.3 Proxmark Ⅲ客户端
2.3.4 Proxmark Ⅲ安全测试Mifare Classic用例
2.3.5 Chameleon-Mini简介
2.3.6 Chameleon-Mini固件烧写及使用
2.3.7 Proxmark Ⅲ与Chameleon-Mini配合模拟Mifare Classic
2.3.8 RFID高频攻防总结
2.4 低频ID卡安全分析
2.4.1 低频ID卡简介
2.4.2 ID卡编码原理
2.4.3 ID卡译码原理
2.4.4 ID卡数据读取
2.4.5 ID卡卡号格式
2.5 低频ID卡克隆攻击
2.5.1 Proxmark Ⅲ模拟攻击
2.5.2 白卡克隆攻击
2.5.3 HackID模拟攻击
2.6 EMV隐私泄露
2.6.1 EMV简介
2.6.2 非接触式芯片卡隐私泄露原理
2.6.3 非接触式芯片卡隐私泄露现象
2.6.4 非接触式芯片卡个人隐私保护
第3章 短距离无线遥控系统
3.1 遥控信号嗅探与安全分析
3.2 遥控信号重放攻击
3.3 车库门固定码暴力破解
3.3.1 暴力破解的复杂度分析
3.3.2 固定码暴力破解的硬件实现
3.4 汽车遥控钥匙信号安全分析
3.5 汽车胎压传感器系统安全分析
第4章 航空无线电导航
4.1 ADS-B系统简介
4.1.1 ADS-B是什么
4.1.2 1090ES的含义
4.2 ADS-B信号编码分析
4.2.1 调制方式
4.2.2 报文格式
4.2.3 高度编码
4.2.4 CPR经纬度编码
4.2.5 CRC校验
4.3 ADS-B信号欺骗攻击
4.4 攻防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蓝牙安全
5.1 蓝牙技术简介
5.2 蓝牙安全概述
5.3 蓝牙嗅探工具Ubertooth
5.3.1 Ubertooth软件安装
5.3.2 使用Ubertooth
5.4 低功耗蓝牙
5.4.1 TI BLE Sniffer
5.4.2 使用手机应用读写BLE设备的属性
5.4.3 模拟BLE设备发射数据包
第6章 ZigBee安全
6.1 ZigBee简介
6.1.1 ZigBee与IEEE 802.15.4的关系
6.1.2 802.15.4帧结构
6.1.3 ZigBee的MAC帧类型
6.1.4 ZigBee设备类型及网络拓扑
6.1.5 ZigBee组网过程
6.1.6 ZigBee的应用层
6.1.7 ZigBee的应用支持子层
6.1.8 ZigBee应用Profile
6.2 ZigBee安全
6.2.1 安全层次
6.2.2 密钥类型
6.2.3 安全等级
6.2.4 密钥分发
6.2.5 ZigBee节点入网认证
6.3 ZigBee攻击
6.3.1 攻击工具介绍
6.3.2 协议分析软件
6.3.3 网络发现
6.3.4 对非加密信息的攻击
6.3.5 对加密信息的攻击
6.4 攻击实例
6.4.1 从设备中获取密钥
6.4.2 利用密钥可进行的攻击
6.5 攻防分析
第7章 移动通信网络安全现状
7.1 GSM系统安全现状
7.1.1 GSM/UMTS系统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简介
7.1.2 GSM加密算法的安全性
7.1.3 GSM攻击
7.2 IMSI Catcher
7.2.1 什么是IMSI Catcher
7.2.2 GSM环境下的IMSI Catcher
7.2.3 UMTS环境下的IMSI Catcher
7.2.4 LTE环境下的IMSI Catcher
7.2.5 IMSI Catcher的缺陷
7.2.6 Stingray 手机追踪器
7.2.7 IMSI Catcher Detector
7.3 Femtocell安全
7.3.1 Femtocell简介
7.3.2 家庭基站的攻击面
7.3.3 CDMA Femtocell漏洞综合利用
7.3.4 基于VxWorks的GSM Femtocell流量捕获器
7.3.5 350元玩转Femto
7.4 降级攻击
7.5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防御措施
第8章 卫星通信安全
8.1 人造卫星概况
8.2 GPS的安全研究
8.2.1 GPS嗅探与安全分析
8.2.2 GPS信号伪造风险评估
8.2.3 防御方法及建议
8.3 Globalstar系统的安全分析
8.3.1 Globalstar的码分多址技术
8.3.2 Globalstar数据破解
8.3.3 可能的攻击手法
参考文献
第9章 无线安全研究工具—GNU Radio
9.1 软件无线电技术
9.1.1 SDR的强大能力
9.1.2 SDR的用途
9.2 GNU Radio简介
9.3 GNU Radio支持的硬件工具
9.3.1 USRP
9.3.2 RTL-SDR
9.3.3 HackRF
9.3.4 bladeRF
9.4 GNU Radio安装
9.4.1 从源码手动安装
9.4.2 使用PyBOMBS安装GNU Radio
9.4.3 如何*新软件版本
9.5 安装好之后可以做的**件事
9.5.1 如果有硬件
9.5.2 如果没有硬件
9.6 GNU Radio的一些基本概念
9.6.1 流图(flow graph)
9.6.2 信号流中的颗粒(item)
9.6.3 采样率
9.6.4 metadata
9.6.5 传递数据的两种方式:信号流和消息
9.7 初学者如何使用GNU Radio
9.7.1 如何编写流图—Python应用程序
9.7.2 如何编写自己的C++模块
9.7.3 如何编写自己的Python模块
9.7.4 调试代码的方法
9.8 范例解读—OFDM Tunnel
9.8.1 系统框图和MAC帧的构成
9.8.2 物理层
9.8.3 调试方法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行文间流露出的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但同时又不失一种深入浅出的幽默感。在讨论到一些历史上的经典安全事件时,作者的叙述充满了画面感,仿佛带着读者亲身走进了那个充满火药味的战场。比如,他对早期密码学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进行回顾时,那种对智慧的赞叹和对风险的警示交织在一起,读起来酣畅淋漓。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技术,更是在培养一种对信息传输本质的敬畏之心和批判性思维。读完它,我相信自己对这个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无线世界,会有一个全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关于信息安全和网络技术的书籍,很多都陷入了“十年一变”的尴尬境地,很多技术细节和工具介绍早就过时了。但这本书的选材似乎更侧重于那些基于物理定律和底层协议的永恒性知识。从我粗略翻阅的章节来看,它并没有过多纠缠于某个特定软件版本的操作指南,而是专注于讲解原理和思想,比如如何从物理层面去识别和干扰信号,如何构建一个健壮的通信信道等。这种对“内功心法”的强调,意味着这本书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保持得更久,绝对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和研习的宝典,而不是用完即弃的速成指南。
评分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把这本书的目录和前言部分看完,我必须说,这个作者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脉络。从最基础的电磁波物理特性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现代通信协议的底层架构,最后似乎还探讨了一些前沿的量子通信安全问题。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但又对无线电技术领域充满好奇的“跨界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枯燥地堆砌公式,而是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实例来解释复杂的概念,比如他描述信号衰减时,用“信息在空气中奔跑时的疲惫感”来形容,瞬间就理解了。我相信,即便是领域内的专家,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性的思考角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非常现代和清晰,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大量使用图表和示意图来辅助说明文字,这一点尤其值得称赞。我随便翻到一页,正好看到关于频谱分析仪工作原理的插图,那张图做得极其精细,每一个波峰、每一个频率标记都清晰可辨,让我这个对硬件不太熟悉的人也能快速抓住重点。而且,书中的注释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很多专业术语旁边都有简洁明了的解释,避免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频繁查阅其他资料的麻烦。这种以读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在很多技术书籍中是很难得的,体现了作者的教学诚意和对阅读体验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沉的蓝色背景配上简洁有力的金属质感标题字体,透露着一种专业又不失神秘的气息。拿到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体验很舒适,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累。尤其是封面上的那个抽象的电路图纹理,设计得非常巧妙,让人立刻联想到高精尖的电子技术和信息世界。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内容,但从外在包装来看,作者和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这种对品质的追求,让人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充满了期待。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格调的摆设,能瞬间提升书房的科技氛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