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学基础

物理光学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少波,赵清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光学
  • 光学原理
  • 波动光学
  • 衍射
  • 干涉
  • 偏振
  • 光传播
  • 光学仪器
  • 电磁波
  • 光学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063844
版次:1
商品编码:1035965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
字数:30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物理光学基础》共5章,第1章、第2章和第3章为经典的波动光学,主要阐述光传播过程表现出的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以及应用;第4章为量子光学,主要讨论光与物质作用时表现出的量子特性;第5章为现代光学,主要介绍现代光学技术前沿及其应用。各章后均配备了思考题和习题,书末备有习题参考答案。讲授全书大约需要64学时。
《物理光学基础》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专业和光电子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是教师备课时很好的参考书和优秀学生的辅助读物。

目录

绪论
第1章 光的干涉
1.1 光源的发光机制 光的相干性
1.1.1 光源的发光机制
1.1.2 光的相干性
1.2 光程与光程差
1.2.1 基本概念
1.2.2 透镜的等光程性
1.2.3 额外光程差
1.3 分波阵面干涉
1.3.1 杨氏双缝干涉
1.3.2 劳埃德镜与半波损失的验证
1.3.3 干涉条纹的变动
1.4 条纹可见度
1.4.1 干涉图样的可见度
1.4.2 两相干光波强度不等的影响
1.4.3 光源大小的影响
1.4.4 光源非单色性的影响
1.5 分振幅干涉
1.5.1 等倾干涉
1.5.2 等厚干涉
1.5.3 牛顿环
1.6 迈克尔逊干涉仪
1.6.1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构造
1.6.2 干涉图样
1.6.3 干涉条纹的位置和类型
1.7 多光束干涉
1.7.1 多光束干涉的光强分布公式
1.7.2 干涉图样的特点
1.7.3 法布里一珀罗干涉仪
本章提要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光的衍射
2.1 光的衍射现象 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
2.1.1 光的衍射现象
2.1.2 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
2.1.3 菲涅耳衍射和夫琅和费衍射
2.2 菲涅耳半波带法
2.2.1 菲涅耳半波带
2.2.2 合振幅的计算
2.3 菲涅耳衍射
2.3.1 菲涅耳圆孔衍射
2.3.2 菲涅耳圆盘衍射
2.3.3 菲涅耳波带片
2.4 夫琅和费单缝衍射
2.4.1 夫琅和费单缝衍射的实验装置
2.4.2 用菲涅耳半波带分析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图样
2.4.3 单缝衍射条纹的光强计算
2.4.4 单缝衍射图样的特点
2.5 夫琅和费圆孔衍射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2.5.1 夫琅和费圆孔衍射
2.5.2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2.6 光栅衍射
2.6.1 光栅
……
第3章 光的偏振
第4章 光的量子性
第5章 现代学及发展前沿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1章 光的干涉
干涉是波的一种特殊叠加效应。所谓干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相遇时,在一定情况下会相互影响,这种现象叫干涉现象。光波是一种电磁波,人眼所能感受的光的波长约在390mm~760mm范围内,所以又称为可见光。满足一定条件的两列或几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相互叠加,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而在另一些区域则始终削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现象,称为光的干涉。在干涉区域所形成的明、暗条纹的分布,称为干涉图样。
光的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实验证据。光的干涉现象是牛顿微粒模型根本无法解释的,只有用波动模型才能圆满地加以解释。由牛顿微粒模型可知,两束光的微粒数应等于每束光的微粒之和,而光的干涉现象要说明的却是微粒数有所改变,干涉相长处微粒数分布多;干涉相消处,微粒数比单独一列光的还要少,甚至为零。这些问题都是微粒模型难以说明的。再从另一角度来看光的干涉现象,它也是对光的微粒模型有力的否定。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物理光学基础》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这份简介不包含任何与“物理光学基础”相关的内容,而是聚焦于其他领域的深度知识。 --- 深空探索与地外生命起源:行星科学与生物化学前沿 导言:超越地球的视野 本书旨在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宏大且充满未知的领域——行星科学与地外生命起源的交叉前沿。我们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地球这颗蓝色星球,而是将视角投向太阳系乃至更遥远的系外行星系统。本书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跨学科的知识框架,融合了天文学、地质学、化学、生物学乃至工程学的最新发现,探讨行星的形成、演化,以及生命(如果存在)可能以何种形式、在何种环境下孕育而生。 我们将系统地审视太阳系内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化学特征,并深入分析当前对系外行星的观测结果,以此来理解行星系统的普遍规律和独特性。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部为严肃研究者和对此领域抱有深刻好奇心的读者准备的深度指南。 第一部分:太阳系内的生命宜居性:从岩石到冰下海洋 本部分聚焦于我们太阳系内最有可能存在生命印记或生命支持环境的几个关键天体。 第一章:火星——古老的水文循环与现代的地下冰 我们将详细解析火星的地质历史,重点讨论其早期温和湿润气候的证据(如古代河床、三角洲沉积物)。这部分内容将深入探讨水在火星地表和地下经历的相变历史,包括水冰的分布、融化机制,以及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反馈回路。此外,本书还将批判性地评估当前火星车任务(如“毅力号”和“好奇号”)所采集的有机分子数据的意义,区分生物信号与非生物合成过程。我们还将讨论火星地壳深处的地球化学条件,探讨极端微生物生命(Extremophiles)在火星地下环境中的潜在生存策略。 第二章:冰封的卫星:木卫二(欧罗巴)与土卫二(恩克拉多斯) 木卫二和土卫二是太阳系内除地球外最引人注目的“水世界”。本书将集中分析通过“伽利略号”、“卡西尼号”任务以及地面射电观测获得的证据,重建其冰壳结构、内部热源(潮汐加热)机制,以及冰下液态海洋的盐度、化学成分和循环模式。重点章节将讨论欧罗巴的冰层裂缝(Lineae)如何将海洋内部物质输送到地表,以及“卡西尼号”探测到恩克拉多斯喷流中发现的有机分子和二氧化硅颗粒所揭示的深海热液活动潜力。我们将模拟这些深海热液环境中的化学能梯度,评估其对微生物化学合成的支撑能力。 第三章:土星的奇特之子:泰坦——甲烷循环与前生物化学 泰坦拥有浓厚的大气层和地表液态甲烷/乙烷湖泊,被认为是研究“非水基”生命化学的天然实验室。本书将详细介绍泰坦的气候模型、甲烷的液态循环(类似于地球的水循环),以及其表面复杂有机物(如塔纳金,Tholins)的形成过程。我们将探讨在极低温下,基于氮气和甲烷的溶剂体系中,氨基酸等生命基石分子可能如何聚合或自我组织,挑战我们对生命溶剂的传统认知。 第二部分:系外行星的扫描与宜居性评估 本部分将转向对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深入分析,重点关注最新一代望远镜(如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带来的革命性数据。 第四章:系外行星的探测与特征化技术 我们将回顾开普勒和TESS任务的成果,重点分析凌日法和视向速度法所揭示的系外行星的统计学特征(如质量-半径分布)。随后,本书将详细阐述大气光谱学在系外行星宜居性评估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剖析透射光谱、辐射光谱的原理,并探讨如何识别大气中的“生物标记气体”(Biosignatures),例如氧气、甲烷、臭氧和水蒸气的特定组合,以及这些信号的假阳性风险(如火山活动或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假象)。 第五章:超级地球与类地行星的内部动力学 针对目前发现的大量“超级地球”(Super-Earths)和“迷你海王星”(Mini-Neptunes),我们将构建行星内部结构模型。这包括对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硅酸盐的晶体结构演化、磁场起源(发电机效应)的模拟,以及板块构造在不同行星质量和内部热流下的差异。板块构造被认为是地球碳循环和长期气候稳定的关键机制,本书将探讨在非地球质量行星上,是否存在替代性的热量释放和化学循环机制,以维持长期宜居条件。 第三部分:生命起源的跨界化学与理论框架 本部分从物理化学和信息论的角度,探讨生命起源的根本性问题。 第六章:生命起源的化学路径:从单体到复制 我们将回顾地球生命起源的四大假说:RNA世界、深海热液口、粘土催化以及脂质自组装。重点分析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在指导这些路径中的作用。特别关注非酶促聚合反应的效率问题,以及如何在早期地球或地外环境中实现核酸或多肽链的自发、定向聚合。本书将深入探讨“生命”的定义——从单纯的化学系统到具有遗传、代谢和进化能力的复杂系统的跨越,并对比生命信息存储的效率和稳定性。 第七章:自我组织与复杂系统的涌现 超越基础的生物化学,本书将探讨复杂系统理论在理解生命起源中的应用。这包括对自催化反应网络(Autocatalytic Sets)的建模,以及信息论在量化生命系统复杂性方面的应用。我们将分析耗散结构理论(如Prigogine的工作)如何解释生命系统在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稳定存在,以及这是否是宇宙中普遍的物理过程。最后,本书将提出对“生命”现象的普适性检验标准,为未来在其他天体上搜寻生命提供理论指导。 --- 适用读者: 天体物理学、行星科学、地球化学、化学生物学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对宇宙生命探索有深入兴趣的专业人士。本书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大学物理和化学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到这本书中关于光的传播部分,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几何光学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我一直对光的折射现象很感兴趣,尤其是全反射的原理,书中用非常直观的图示和清晰的逻辑解释了为何光线会发生“拐弯”甚至“折射不出去”。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将这些基础原理巧妙地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比如光纤通信中的全反射原理,以及一些光学仪器的工作机制。我个人对激光技术很着迷,而书中对激光的产生和特性介绍,虽然点到为止,但已经足够引发我对更深层次知识的探究欲。它的一些旁征博引,比如提及菲涅尔和惠更斯对光的认识演变,也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碰撞。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对科学精神的传承。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物理光学基础》给我的感受是,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在探讨光的能量和动量时,书中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很容易理解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在光学中的体现。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衍射和干涉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举例,比如全息成像、干涉仪在精密测量中的作用等等,这些都让我看到了物理光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实际价值。这本书的深度适中,既能满足我对基础知识的渴求,又不会让我因为过于专业的理论而望而却步。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书籍,我相信它会成为我光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

刚收到这本《物理光学基础》,翻了几页就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直以来,我对光的世界都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神秘而遥远。这本书的开篇就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那些抽象的光学概念拉近了距离。比如,它讲到光的衍射时,并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公式,而是先从我们生活中司空见见的光的现象入手,比如透过窗帘缝隙的光束,或者彩虹的形成,然后层层深入地剖析其中的物理原理。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相干性和干涉时,用到的那个关于两个水波相遇的类比,一下子就把那种“波峰遇波峰加强,波峰遇波谷抵消”的感觉讲透了。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舒服,插图清晰,公式推导过程详尽,完全不用担心跟不上。我甚至觉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在它的引导下,逐步建立起对物理光学坚实的基础。我尤其期待后续关于偏振和衍射的章节,因为这两个现象在很多高级应用中都至关重要。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光学现象背后深层机理的书,而《物理光学基础》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介绍光的电磁波理论时,并没有让我感到头晕目眩,而是通过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概念性”介绍,让我领略到光是如何与电磁场紧密联系的。书中的一些论述,让我对光的偏振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不同的偏振状态,可以带来如此丰富多彩的现象和应用,比如液晶显示、3D电影等等。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光的量子性的初步探讨,虽然没有深入到量子力学的层面,但它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了解到光的粒子性的一面,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章节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突兀。

评分

这本书在对光的波动性进行阐述时,做到了既严谨又不失趣味。它从干涉、衍射等经典实验入手,一步步引导读者理解光的波动本质,而不是直接给结论。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双缝干涉实验时,对每一个实验步骤、每一个观测结果的细致分析,以及它如何巧妙地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作者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避免了枯燥的专业术语堆砌。我甚至在阅读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尝试在脑海中复现那些实验场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探索光的世界的时代。对于那些对物理学怀有好奇心,但又害怕晦涩理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入门读物。

评分

物理光学基础。。。。。。。。。

评分

。《物理光学基础》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专业和光电子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是教师备课时很好的参考书和优秀学生的辅助读物。

评分

转眼,明月山水图的考验就已经到了第十二个月,也是最后一个月!

评分

这脏兮兮少女当时和他说我的信符够了,这明月山水图世界越往后,活下来的就越厉害。而且很多都是形成一个个小队,我看你小子挺厉害的,我们两个组成一队如何最后一两个月也能轻松点。

评分

我一个小蚂蚁,这种事哪里轮到**心,天塌下来也是有高个子顶着。纪宁很快就抛到脑后。

评分

这脏兮兮少女当时和他说我的信符够了,这明月山水图世界越往后,活下来的就越厉害。而且很多都是形成一个个小队,我看你小子挺厉害的,我们两个组成一队如何最后一两个月也能轻松点。

评分

这个九死真人哪里冒出来的。紫袍青年瞥了一眼身侧的少女,暗暗咋舌,他夏芒奇在‘皇族夏芒氏’年轻一代中那绝对是天之骄子,仅次于夏芒紫山!而且他一直不服气,他总是渴望要压倒夏芒紫

评分

这脏兮兮少女当时和他说我的信符够了,这明月山水图世界越往后,活下来的就越厉害。而且很多都是形成一个个小队,我看你小子挺厉害的,我们两个组成一队如何最后一两个月也能轻松点。

评分

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