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 | 運動解剖學圖譜(第3版) | 開本: | 16開 |
| 作者: | 顧德明//繆進昌|繪畫:丁譽聲//丁山 | 頁數: | 291 |
| 定價: | 60 | 齣版時間: | 2013-09-01 |
| ISBN號: | 9787500943815 | 印刷時間: | 2013-09-01 |
| 齣版社: | 人民體育 | 版次: | 3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3 |
顧德明編著的《運動解剖學圖譜(第3版)》是一 本擁有1000餘幅彩圖,配以簡明文字說明的實用性圖 譜。《運動解剖學圖譜(第3版)》中主要描述人體運 動的執行體係(運動器官係統)的骨、骨連結《關節) 和肌肉(骨骼肌)的形態結構和機能,以關節為中心結 閤體育動作描述關節的運動,並對運動關節的肌肉機 能進行具體的分析,提齣鍛煉主要肌肉的手段和方法 。在介紹骨、骨連結、骨骼肌的基礎上,對上肢、下 肢、頭頸、軀乾等部分的關節和骨骼肌的機能做瞭綜 閤性概述,並對肌肉工作進行瞭分析。為瞭瞭解人體 的整體性,對人體運動的管理、協調、保證體係(消 化、呼吸、泌尿、循環、神經、感官、內分泌等器官 係統)用彩圖做瞭簡明介紹。本書中還有骨齡的x綫照 片、關節滑膜囊、關節活動的體育動作圖,並附有支 配人體運動器官的主要運動神經圖錶,以及運動係統 英漢解剖學常用名詞英文索引和運魂器統漢英解割學 常用名詞漢語拼音索引。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 | 運動解剖書(運動者*終要讀透的身體技能解析書) | 開本: | 16開 |
| 作者: | (法)布朗蒂娜·卡萊-熱爾曼|譯者:張芳 | 頁數: | 298 |
| 定價: | 69 | 齣版時間: | 2015-03-01 |
| ISBN號: | 9787530474624 | 印刷時間: | 2015-03-01 |
| 齣版社: | 北京科技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我對天體物理學的興趣一直停留在科普讀物的層麵,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認知。它聚焦於“暗物質”和“暗能量”這兩種宇宙學中最神秘的實體,但敘述方式卻充滿瞭哲學的思辨性。作者沒有一味地堆砌晦澀的數學公式,而是著重探討瞭科學傢們在麵對“已知”與“未知”邊界時的思維模式和實驗設計思路。讀到關於早期宇宙暴脹理論的描述時,那種人類試圖用極其有限的觀測數據去重構萬物起源的努力,讀起來讓人熱血沸騰。這本書的優秀之處在於,它能將復雜的理論轉化為清晰的邏輯推理過程,讓你理解“為什麼”科學傢會提齣這樣的假說,而不是僅僅接受“是什麼”。它迫使你思考,我們所能感知的物質,在整個宇宙中究竟占據瞭多小的比例,這種謙卑感是閱讀其他學科書籍時難以獲得的。最後的章節對未來觀測技術的展望部分,更是讓人對人類探索的步伐充滿信心。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曆史愛好者,我對探討特定技術如何影響社會變遷的著作情有獨鍾,而這本關於“印刷術在文藝復興初期對歐洲知識傳播效率的量化分析”的論文集,絕對是近年來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之一。它避開瞭對古登堡本人的浪漫化敘事,而是著眼於實際的生産成本、識字率提升的麯綫模型以及手稿到印刷品之間的信息冗餘度變化。其中一篇關於威尼斯印刷産業如何成為信息集散地的研究尤為精妙,它通過對比不同城市的書目發行量和價格波動,清晰地描繪齣信息權力是如何從教會和貴族手中嚮新興資産階級手中轉移的過程。這本書的嚴謹性體現在每一個腳注和引用的文獻上,它幾乎構建瞭一個可以被其他研究者檢驗和重復的分析框架。閱讀它,你不會覺得是在聽一個故事,而更像是在參與一場嚴密的偵查,通過冰冷的數字和圖錶,還原瞭知識爆炸前夜的真實脈動,對於理解現代信息社會的起源,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評分對於一本專注於當代城市規劃理論的著作,這本書展現瞭一種罕見的宏大視野和對細節的執著。作者並沒有陷入空洞的宏觀敘事,而是將復雜的城市發展模型與具體的案例研究巧妙地結閤起來,形成瞭一種非常紮實的論證體係。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慢行交通網絡”構建的章節,它詳細分析瞭幾個歐洲典範城市是如何通過精密的街道尺度設計和綠化覆蓋率來重塑居民的齣行習慣,這不僅僅是關於交通工程,更是關於城市社會形態的重塑。書中的圖錶製作極其專業,那些復雜的空間關係圖和數據可視化分析,即使是初次接觸該領域的人也能迅速把握其核心邏輯。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探討科技對未來社區的影響時,提齣瞭一個“數字人文主義”的視角,即技術必須服務於提升人的生活質量和社區的歸屬感,而不是一味追求效率最大化。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紮實,邏輯鏈條清晰得令人佩服,它強迫讀者跳齣日常對“城市”的直觀感受,去用更科學、更具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審視我們居住的環境。
評分這本關於經典文學的選集簡直讓人愛不釋手!我一直對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思潮抱有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的編排恰到好處地捕捉瞭那個時代的精髓。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那些耳熟能詳的作品,更巧妙地穿插瞭當時作傢的書信和日記片段,讓讀者得以窺見那些偉大的思想傢在創作背後的掙紮與靈感湧現的瞬間。比如,對拜倫詩歌的解讀部分,作者沒有停留在錶麵的激情澎湃,而是深入剖析瞭其作品中潛藏的對社會虛僞的深刻批判,這一點非常值得稱贊。裝幀設計也十分考究,那種略帶陳舊感的紙張和精緻的燙金字體,拿在手裏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充滿變革與藝術爆發的年代。我尤其喜歡其中收錄的幾篇關於早期哥特小說的評論,它們不僅拓寬瞭我對該流派的認識,還引導我去重新審視現代驚悚片中的諸多母題,原來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敘事手法,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那麼早的文學探索中。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那個時代精神風貌的文學愛好者來說,這絕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評分這是一本關於中世紀音樂史的入門級教材,但其內容深度遠超同類書籍。我曾嘗試閱讀過一些更學術化的專著,但往往晦澀難懂,而這本則以一種近乎講故事的口吻,將那個時期的宗教聖詠、世俗歌謠以及早期復調音樂的演變過程娓娓道來。作者在解釋“對位法”這種復雜概念時,采用瞭非常生動的比喻,比如將不同聲部的綫條比作河流的交織,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音樂結構變得觸手可及。書中附帶的音頻鏈接(雖然我需要自己去查找對應的麯目編號)是極大的加分項,因為脫離瞭聲音去談論中世紀的復調音樂是蒼白的。特彆值得稱贊的是,它並沒有將目光局限在西歐的主流發展上,而是用相當篇幅介紹瞭拜占庭音樂和早期斯拉夫地區的唱頌傳統,極大地豐富瞭讀者的知識光譜。閱讀下來,我感覺自己仿佛跟隨一位和藹的導師,一步步走進瞭那個充滿燭光與吟唱的修道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