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的设想,是在各地专家学者们的支持下,全面搜集从徽班进京以来与京剧的诞生以及发展相关的所有重要历史资料。首先确定把剧本排除在外,不是因为剧本不重要,而是是由于京剧剧本流传较多,积累丰厚,前人已经做了很有价值的工作,它们的搜集整理固然仍需努力,却不像史料那么迫切。京剧脸谱和升平署扮相谱等等也是重要文献,但国家图书馆、艺术研究院都已经出版了各自的珍藏,研究者可以轻易得到。我们把资料搜集整理的对象,集中在还散落在各处的史料上,原来的计划,是要把所有重要的京剧历史文献,按时间为序分成近现代两部分,构成一部约1000万字,共分15卷的汇编。毕竟在此之前,研究者最常用的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及其续编,总共不过80多万字,而且其中已经包含了部分民国出版的以清代京剧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史料。
评分谈中国京剧史的一本书,好厚,好专业啊。近一些年来以撰文写京剧知识、京剧研究、京剧艺术家佚事而闻名。作为京剧爱好者,我买了他的很多书,喜欢他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独特的角度写京剧知识和京剧人,感觉很有趣味和文人味道,有一些观点还是很独特的,挺专业的,比较易于大家接受。比较喜欢。这套书有很多优点,唯一不足的是定价较高,但是参加京东优惠购书活动,用60多元买下来还算物有所值。建议广大书友多关注京东图书优惠活动,把自己喜欢的书囤起来,慢慢看,才是生活的一大乐趣。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因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延续,属于古典戏曲的范畴,是“以歌舞演故事”,集唱、念、做、打(舞)于一身,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但与西方的歌剧相比还有本质区别。和单一的歌唱相比较,载歌载舞的表演,更加绚丽多彩,动心怡情。闻声足以赏心,观舞足以悦目。京剧取材广泛,戏剧情节曲折,人物性格突出,戏剧冲突极其尖锐。剧中人按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有严格的表演程式,在规范中自由驰骋。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演员只有具备坚实的基本功,才能逐渐掌握表演技巧,进而塑造人物形象。在表演方法上虚实结合,以少胜多,十分灵活。戏台上的四个龙套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跑个圆场则象征转移阵地,事过境迁。舞台上的一桌二椅的排列组合变化无穷,根据剧情的需要,时而象征拱桥,时而象征高坡,时而作为公案,时而作为梳妆台等等,所以京剧的本质特征不离传统戏曲,表现为程式化、虚拟化、写意化。京剧由孕育、诞生到发展壮大,经历了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一路迤逦前行。在发展过程中,无数艺术家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他们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塑造了许多辉煌的艺术形象,创造了优美动听的唱腔、婀娜多姿的舞蹈、清脆悦耳的念白、矫健敏捷的开打。而文人、剧作家的介入,使原本流行于乡野的民间艺术上了一个新台阶,俨然有了“阳春白雪”的意味儿,成了雅俗共赏的艺术。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不知倾倒了古今中外多少观众。它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们能够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玩味更深的生活哲理,从而实现自己的艺术功能。徐城北说:所谓“迷上戏”有两种解释:一是喜欢看戏,就是掏腰包买戏票,进戏园子看戏;二是由此进一步发展,终于走进剧团,成为专业人士。但是今天想起来,冥冥中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50年代中期一把抓住我,前推后搡着,把我往梨园的圈子里送,自己想稍微慢一点都不成。京剧的“夜明珠”是因为近200年来,它自身经历过那些造就出来的性格呢?它的夜明珠性格为什么时隐时现呢?
评分剧作有《大唐贵妃》、《玄奘出关》、《道观琴缘》以及中日合作的舞剧《杨贵妃》等。学术著述有《京剧丛谈百年录》、《余叔岩研究》、《余叔岩传》。论文有《王元化(京剧与传统文化)注跋》等。是《中国京剧大百科》系列音韵条目的撰写者,《余叔岩与孟小冬唱腔集》的校订者。
评分 评分作者简介
评分 评分作者简介
评分项目真正展开之后,我才渐渐意识到这项工程如此浩大,此前有关京剧历史资料匮乏的印象,与史料存世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计划一再修改,几年时间里,调整了编撰队伍,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逐渐进入视野后又调整了整体设想,确定先完成出版《汇编》清代卷。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清代卷,其规模已经接近我们最初为《汇编》全书制定的方案;经过搜集整理后的文献字数,早就有《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的许多倍。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