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韵部: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一个韵部。
评分叶韵:六朝时,人们说明《诗经》押韵和谐,于是认为某字该改读某音,就是所谓“叶韵”(叶句)。到了宋代,有的人更全面采用“叶音”的办法来说明《诗经》的用韵,如朱熹。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照这样字音随着上下文变化,所规定的“叶音”是随意的,不规则的。这种错误,在于他们没有看到语言发展的事实,不知道古今的语音并不相同。
评分《诗经韵读》之外的重要著作,学习音韵学尤其上古音必看。
评分1.韵部: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一个韵部。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文学评论!
评分先秦韵部主要从诗歌韵文的押韵归纳出来。最主要的材料是《诗经》,其次则有《周易》、《楚辞》以及群经、诸子里的韵语。对于从来没有用于押韵的字,可以根据谐声偏旁归入相应的韵部。谐声字就是形声字,指由代表意义类属的义符(又叫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符(又叫声旁)合成的合体字。一个声符,往往产生出一系列谐声字。凭借经验,我们知道一组谐声字的韵母往往相同或者只有介音不同,声母也相同或者属于同一发音部位,这是谐声字的造字原理。例如以“长”为声符的字有“张帐胀苌怅”等,韵母都是a ,声母分别是t 和t 。造字时代一定遵守着这样一条原理。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同声符的谐声字的读音差别很大。例如,以“台”为声符的字有“怡贻、治始笞、胎泰怠殆”等。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已经知道语言是变化的,那么可以推想,同一谐声系列的读音存在较大差别一定是长期演变导致的后果,在造字时代,它们的读音本来是相同或相近的。拿谐声字跟《诗经》押韵进行对比,可以看到同一个声符的字在《诗经》里做韵脚时,总是出现在同一个押韵范围内。从谐声字系列在押韵中表现出的一致性,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同谐声者必同部”。那些没有出现在押韵里的字,就可以根据它的声符归到恰当的韵部。
评分3.韵部的归纳方法:系联法
评分1.韵部: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就属一个韵部。
评分诗经语言研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