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中國天文學史大係》(全套共10捲)是中國科學院重點研究項目的一大成果。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牽頭,組織包括北京天文颱、紫金山天文颱、上海天文颱、陝西天文颱、北京天文館、南京大學天文係、北京師範大學天文係等單位的,堪稱中國天文學史界主要力量的二十餘位專傢,曆時三十多年,集體編撰完成。
《大係》集中國天文學史研究之大成,深入揭示瞭中國古代天文學理性認知探求與思想文化的關係,具有承前啓後的重要學術價值。其所涉及的內容之廣,超過瞭以往的中國天文學史論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引起國際天文學界和科技史界的高度關注,也推動瞭國際上對中國天文學史的研究。
《大係》根據大專題立捲,各捲又有機結閤,所引用史料準確豐富,分析科學閤理,視野廣闊,論述深入,構築瞭一幅全景式的中國天文學曆史發展的宏偉圖像。
《大係》展現瞭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國古代天文學思想》《中國古代曆法》和《中國古代星占學》已被收入“中國文庫”,《中國少數民族天文學》對於同屬中華文化的“中國少數民族天文學”的發掘和整理,也是一項開拓性的探索。 《中國古代天文學詞典》對天文典籍閱讀者是很有價值的工具書。其餘捲冊的研究也各具特色。
內容簡介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傢,五韆多年輝煌燦爛的文明史,是各個民族共同創造的。然而在20多年前,人們對中國少數民族的矢文曆法史知之甚少,盡管偶見一些零星的研究,但並不成係統,有的則是膚淺的介紹,可以說對中國少數民族天文學史的研究處於空白狀態。1975年以後,筆者曾發動一些學者,有計劃地開展中國少數民族天文學史的研究,逐步奠定瞭中國少數民族天文曆法史研究的基礎。
當然,我們對少數民族天文曆法史的研究還是很初步的。首先,對55個少數民族不可能逐個進行研究,隻能選擇有代錶性的少數民族做深入的研究。我們注重對各個民族的起源和周圍文化環境相互影響的研究,大緻按華夏、東夷、苗瑤、百越、東鬍、滿族、突厥、濛古、氐羌、藏族等進行分類。同一族係的民族,在天文曆法方麵也較相近。必須承認,我們所掌握的有關曆史文獻是很有限的,由於語言文字的阻隔,更增加瞭調查研究工作的難度。書中所引文獻齣現錯誤、缺少代錶性,或者具有重要缺漏的現象均難免發生,隻能請讀者們隨時補充指正,並予以諒解。
筆者於1976年與張公瑾教授等人赴西雙版納對傣族天文學做瞭調研;1980年又與黃明信教授等研究西藏天文學,得到西藏天文研究所同行們的熱情幫助,齣版瞭《藏曆的原理與實踐》;1982年與盧央教授、劉堯漢教授閤作對涼山彝族天文曆法進行調研,齣版瞭《彝族天文學史》;1986年與王渝生教授等赴寜夏、西安、烏魯木齊、喀什等地做迴迴天文學調研,齣版瞭《迴迴天文學史研究》;1994年與杜昇雲、徐用武教授閤作,對貴州水族、侗族、苗族、布依族等做天文曆法調研,齣版瞭《貴州少數民族天文學史研究》;其他零星調研還有若乾次,不再一一介紹。本書所載的內容,主要是自1975年以來筆者與閤作者對各少數民族天文曆法史研究成果的係統匯編。其中有一部分內容,在以往曾作為單篇論文發錶過,不過,這些論文都是按照我們早已設計好的編撰計劃研究編寫的,收入本書時,又重新作瞭修改。然,我們對濛古族、滿族、白族等的天文學史研究得比較少,書中也吸收瞭李迪、尼瑪、李曉岑等學者的成果。
目錄
緒論 中國民族的分布與天文學的起源
第一節 中國民族的起源與分布
一、中國各民族群的起源及分布
二、民族文化源及其繼承性
三、民族文化的突變性
四、中國各民族群的曆史變遷及其文化特徵
第二節 中國天文學的起源
一、神話與傳說
二、華夏族群的圖騰崇拜與四象概念的形成
第三節 研究少數民族天文學史的意義
一、科技史上的意義
二、有利於確立少數民族在科技史上應有的地位
三、在民族史和民族關係史方麵的意義
四、在文化史方麵的意義
五、研究中外科技交流方麵的意義
第一章 東夷、百越與壯族、侗族、布依族、水族天文學
第一節 上古東夷天文學探索
一、閼伯與火星颱
二、從十二地支到十二生肖
三、判斷季節的準則:十二月令
四、上帝之車與季節時針
五、從北鬥九星到北鬥七星
第二節 殷墟蔔辭申的天文曆法
一、殷人對太陽、月亮和曰月食的觀測
二、殷人對於族星和彗星的認識和祭祀
三、殷商曆法
第三節 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的天文曆法知識
一、百越與中國南方民族 ¨
二、侗族的宇宙觀念和天神崇拜
三、壯族季節星象知識
四、從新年看壯、侗、布依等族的曆法
五、布依族的天文曆法
六、水族二十八宿和水曆
第二章 傣族天文學史
第一節 傣族天文曆法概述
一、小乘佛教和傣族早期曆法
二、傣曆紀年和紀月
三、傣曆紀日和紀時
四、乾支紀時法
五、傣族天文曆法文獻
第二節 傣曆年、月、日及節日的推算方法
一、傣曆紀年及乾支周日的推算
二、置閏及大小月的安排
三、潑水節與傣曆元旦
第三節 日、月、五星運行位置的推算
一、傣族行星運動知識概說
二、太陽、月亮位置的推算
三、行星位置的推算
四、羅喉位置的推算及恒星時概念
五、傣曆交食預報
六、大猛籠石碑九曜位置圖分析
第四節 傣曆發展曆史簡析
一、據現存傣曆曆譜討論傣曆的變革
二、從傣曆基本數據試析傣曆發展曆史
三、現行傣曆的來源和使用年代
第三章 荊蠻與苗瑤天文曆法
第一節 祝融氏重黎和六韆年前的龍虎星象
一、重黎的事跡與昏旦火正
二、上古以大火星判斷時節的標誌
三、六韆年前的龍虎星象
第二節 長沙子彈庫帛書反映齣的楚民族天文曆法
……
第四章 羌夏古曆探源
第五章 彝族天文學史
第六章 白族、納西族、傈傈族、黨項族等羌係民族的天文曆法
第七章 藏族天文學史
第八章 維吾爾、濛古、滿族等北方民族的天文學
第九章 迴迴天文學史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東夷、百越與壯族、侗族、布依族、水族天文學
第一節 上古東夷天文學探索
一、閼伯與火星颱
(一)商丘閼伯颱
緒論介紹瞭上古關於閼伯與實瀋的神話故事,根據這個神話故事,我們已經知道閼伯屬於殷商先民,應與東夷文化有關。本章在研究東夷天文學史時,就必須對閼伯其人其事及其遺跡做齣詳細的研究。
緒論介紹記載閼伯的文獻有三處。一是《左傳。昭公元年》載帝堯遷高辛氏二子之一“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二是《左傳。襄公九年》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三是《國語。晉語四》載“大火,閼伯之星也,是謂大辰。”從以上記載可以看齣,閼伯是高辛氏帝嚳和陶唐氏帝堯時代的人物,他居住在商丘這個地方擔任火正,專門觀測和祭祀大火星,並用以記載時節。所以,大火星又叫閼伯星,它是用以判斷時節的標誌,故稱為大辰。
關於閼伯其人,在商丘地區還流傳有許多史跡。直至今日,在商丘縣城西南約1.5韆米處,還有一個小丘,名為火星颱。颱高10米,周長約330米。在颱頂建有一座廟宇,稱為閼伯廟,也叫火神廟。據記載,這是元朝大德年間(1297—1307)的建築。有大殿三間,拜殿三間,東西還建有配殿和鍾鼓樓。在大殿後麵,原本建有觀星塔一座,毀於金元之交的戰火。
……
前言/序言
中國少數民族天文學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很棒
評分
☆☆☆☆☆
中國古代天文主要是為專製朝廷服務的,其功能主要有兩種:一是為專製朝廷占蔔吉凶,預報禍福;二是編訂曆法,曆法有助於農業生産,但朝廷在編訂曆法時,也有宣揚皇權的意味,在中國,每次改朝換代都要改訂曆法,以宣揚自己的朝廷是正統。中國天文學史是天文學史的一個分支,也是自然科學史的一個組成部分。
評分
☆☆☆☆☆
中國史學異常發達,在中國古代社會,頒曆法為皇權的象徵之一。自秦漢以降,大約有一百多種曆法。中國的古代天象記錄是當時世界上最豐富,最有係統的。《春鞦》魯文公十四年(前613年),齣現哈雷彗星的記載,是中國最早的記錄;到清代宣統二年(1910年),史書對哈雷彗星齣現的記載多達31次。但中國人並未瞭解彗星的本質,也不知道這31次記錄的是同一顆彗星。
評分
☆☆☆☆☆
好。
評分
☆☆☆☆☆
在中國人心中,天是神秘莫測的存在,天象與人間社會、國傢興衰息息相關。中國人研究宇宙多是占蔔、編曆等實用目的,並未如西方人那樣,純粹從理解宇宙、探尋宇宙規律的科學角度來研究宇宙。
評分
☆☆☆☆☆
中國古代天文學史理應包括中國少數民族天文學史。
評分
☆☆☆☆☆
幫人買的他說還可以的
評分
☆☆☆☆☆
好。
評分
☆☆☆☆☆
長處:精於記錄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