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文博专业本科毕业,南京大学历史系美术考古专业方向博士毕业。工作于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从事玉器的保管与研究工作,现为副研究馆员。因长期工作于博物馆,一直专注于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博士论文《汉代王侯墓葬出士玉器研究》;发表论文《钱裕墓出土元代玉器综述、《新古玉辨——牛毛纹的形成机理初探》、《辽代玉魁考》、《故宫藏红山玉人像考辨》、“两汉用玉思想研究”系列等十余篇。另主编《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明代卷;在《中国传世玉器全集》(8卷)中担任执行主编。
评分其实,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和欣赏,基本不外乎料、工、形、纹四个方面。如果了解历史,能将其放回到历史的大背景下考察,研究的深度就会更进一层。从基本要素看,料只要多看就行,况且许多玉料可以借助科学仪器进行辨别;造型、纹饰的鉴定通过对考古出土玉器及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玉器多加观摩也可逐渐掌握,实在没有机会,通过书籍也可有所帮助。唯有工艺,涉及到治玉技术,专业性很强,不要说外行人,即使是研究玉器的业内人士,也着实觉得难以人手。所以许久以来,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少,常常用一些笼统的语言一笔带过,真正的治玉工艺、治玉工具则少有人关注。
评分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可能早至旧石器时代,人们偶然发现一些美丽的石头做出来的器物具有一种神秘的光泽,其光滑莹润令人喜爱,从而将它们从石器中区分出来,这其中就包括了闪石玉、玉髓、玛瑙、水晶等天然美丽的矿石。慢慢的,古人提高了对玉料的鉴别,从偶然的拾得到专门的寻找,并将玉料专用于制作装饰品及精神层面的象征性礼器。这是玉器出现并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从玉石不分到玉石分化的过程。 玉石分化以后,玉器渐渐不再制成某种生产工具,而逐渐成为远古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不仅仅扮演装饰品的功能,更多的是一种与神或上天沟通的工具。所以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有着精美神秘的纹饰、奇特莫测的造型,这些是石质品中所缺乏的。人们赋予玉器更多的精神因素,成为人神沟通的载体。故治玉工艺虽源于治石工艺,但在雕纹及研磨抛光方面却比治石工艺更进一步,有着自己独特的工艺手法。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专门的治玉手工业,有专门的治玉工匠和一套完善的治玉工序。
评分好
评分新石器时代早期,绝大多数石器已是在打制与琢制的基础上再进行磨制而成,同时钻孔技术逐渐成熟。最初出现的磨制石器并非通体磨光,而只是在石器的刃部或锋部加以砥磨。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段,砥磨技术越来越进步,并得以广泛使用,不仅对石器进行磨制,对骨器、蚌器等也同样进行磨制。各种用途不同的磨制工具出现,如斧、锛、凿、铲、犁等。这一切对新石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评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人将治玉称为琢玉、磨玉、甚或碾玉,而非刻玉,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的制作由粗糙开始向精细过渡。那些尖状器、雕刻器、小刀、石锤、石钻、石镞等加工精细,尖刃锋利,打制规整,显示了打制石器在此时期已相当进步。
评分全彩铜版纸印刷,实用性兼具研究性!
评分内容太没营养
评分古代没有电动工具,如何治玉?通过这本书可以多懂一点关于玉的知识。图书图文并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