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

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尼古拉·阿多拉茨基 著,阎国栋,肖玉秋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055602
版次:1
商品编码:1074979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出版时间:2007-08-01
页数:32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自问世以后便以其丰富的征引文献而闻名学术界,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不仅在当时受到关注,也得到当代学者的重视。作者按照其提出的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早期历史分期方案将全书分成上下两编,共12章。上编题为《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头一时期(1685—1745)》,下编题为《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第二时期(1745—1808)》。作者在第一章中概括了传教团的历史,并对其实质和作用进行了简要评述。第二章和第三章叙述了中俄雅克萨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俄国俘虏被解送至北京后的日常生活及宗教活动。从第四章一直到第十二章,作者依次叙述了第一届至第八届传教团的组建、构成、派出、给养、(北京)接收、教堂、教产、俄罗斯佐领、传教团成员命运和换班过程,同时介绍中俄关系的发展、耶稣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与俄国政府和俄国传教士的微妙关系。除作为引言的第一章外,在其余各章中,作者主要试图通过征引大量文献来反映俄国传教团早期在华活动图景。

目录

译者序
《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提要
上编 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
第一时期(1685—1745)
第一章 东正教及驻华东正教传教团之状况
第二章 阿穆尔问题之出现及阿尔巴津之历史
第三章 达斡尔地区之东正教北京阿尔巴津人之情况—
马克西姆神父之传教活动
第四章 俄国政府对阿尔巴津人之关怀向北京组派
首届东正教传教团—该传教团之活动
第五章 列夫·伊兹马伊洛夫与萨瓦·弗拉季斯拉维奇
为建立中国东正教主教区出使中国—
天主教士在中国之状况
第六章 《恰克图条约》向北京组派第二届传教团
该传教团之活动
第七章 向北京组派第三届传教团—该传教团之活动

下编 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
第二时期(1745—1808)
第八章 第二时期开始 向北京组派第四届传教团
该传教团之活动耶稣会士在中国
第九章 向北京组派第五届传教团—该传教团之
活动外交问题—天主教士在中国之状况
第十章 向北京组派第六届传教团—该传教团之活动
第十一章 向北京组派第七届传教团—该传教团之
活动—天主教士在中国
第十二章向北京组派第八届传教团—该传教团之
活动—天主教传教士及其教徒之状况
补遗
附录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在华活动的历史评价

用户评价

评分

  四大海之外,有金刚山,一名铁围山。金刚山北又有黑山,日月循山而转,周回四面,一昼一夜,围绕环匝。于南则现,在北则隐;冬则阳降而下,夏则阳升而高;高则日长,下则日短。寒暑昏明,皆由此作。

评分

梁武帝在位48年,绝大部分时间可算“海晏河清”,梁朝虽偏安江左,但仍能在相当程度上以华夏文化正统的继承者自居。大约在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前后,梁武帝忽发奇想,在长春殿召集群臣开学术研讨会,主题居然是讨论宇宙模型!这在历代帝王中也可算绝无仅有之事。

评分

同学推荐我买的这个果然不错,花了2个通宵通读了一遍!同学推荐我买的这个果然不错! 真心给力的一本书,喜欢这个作者!书质量很好,纸张不错!而且是活动买的,便宜啊。。。京那个东出品。正版。。。收藏用。物流挺好,派送迅速。快递态度ok。送货上门,服务好 速度很快,包装精美,每一本都有塑封,书很新 今天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

评分

快递小哥超级给力,辛苦啦!

评分

了解东正教中国史必备!!

评分

作者依次叙述了第一届至第八届传教团的组建、构成、派出、给养、(北京)接收、教堂、教产、俄罗斯佐领、传教团成员命运和换班过程,同时介绍中俄关系的发展、耶稣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与俄国政府和俄国传教士的微妙关系。除作为引言的第一章外,在其余各章中,作者主要试图通过征引大量文献来反映俄国传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不仅在当时受到关注,也得到当代学者的重视。

评分

  “盖天仪”之名,在中国传统天学仪器中从未见过。但“盖天”是《周髀算经》中盖天学说的专有名词,《隋书·天文志》说梁武帝长春殿讲义“全同《周髀》之文”,前人颇感疑惑。我多年前曾著文考证,证明《周髀算经》中的宇宙模型很可能正是来自印度的。故“盖天仪”当是印度佛教宇宙之演示仪器。事实上,整个同泰寺就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盖天仪”,是梁武帝供奉在佛前的一个巨型礼物。

评分

了解东正教中国史必备!!

评分

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自问世以后便以其丰富的征引文献而闻名学术界,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不仅在当时受到关注,也得到当代学者的重视。作者按照其提出的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早期历史分期方案将全书分成上下两编,共12章。上编题为《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第一时期(1685—1745)》,下编题为《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第二时期(1745—1808)》。作者在第一章中概括了传教团的历史,并对其实质和作用进行了简要评述。第二章和第三章叙述了中俄雅克萨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俄国俘虏被解送至北京后的日常生活及宗教活动。从第四章一直到第十二章,作者依次叙述了第一届至第八届传教团的组建、构成、派出、给养、(北京)接收、教堂、教产、俄罗斯佐领、传教团成员命运和换班过程,同时介绍中俄关系的发展、耶稣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与俄国政府和俄国传教士的微妙关系。除作为引言的第一章外,在其余各章中,作者主要试图通过征引大量文献来反映俄国传教团早期在华活动图景。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自问世以后便以其丰富的征引文献而闻名学术界,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不仅在当时受到关注,也得到当代学者的重视。作者按照其提出的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早期历史分期方案将全书分成上下两编,共12章。上编题为《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第一时期(1685—1745)》,下编题为《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第二时期(1745—1808)》。作者在第一章中概括了传教团的历史,并对其实质和作用进行了简要评述。第二章和第三章叙述了中俄雅克萨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俄国俘虏被解送至北京后的日常生活及宗教活动。从第四章一直到第十二章,作者依次叙述了第一届至第八届传教团的组建、构成、派出、给养、(北京)接收、教堂、教产、俄罗斯佐领、传教团成员命运和换班过程,同时介绍中俄关系的发展、耶稣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与俄国政府和俄国传教士的微妙关系。除作为引言的第一章外,在其余各章中,作者主要试图通过征引大量文献来反映俄国传教团早期在华活动图景。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自问世以后便以其丰富的征引文献而闻名学术界,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不仅在当时受到关注,也得到当代学者的重视。作者按照其提出的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早期历史分期方案将全书分成上下两编,共12章。上编题为《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第一时期(1685—1745)》,下编题为《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第二时期(1745—1808)》。作者在第一章中概括了传教团的历史,并对其实质和作用进行了简要评述。第二章和第三章叙述了中俄雅克萨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俄国俘虏被解送至北京后的日常生活及宗教活动。从第四章一直到第十二章,作者依次叙述了第一届至第八届传教团的组建、构成、派出、给养、(北京)接收、教堂、教产、俄罗斯佐领、传教团成员命运和换班过程,同时介绍中俄关系的发展、耶稣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与俄国政府和俄国传教士的微妙关系。除作为引言的第一章外,在其余各章中,作者主要试图通过征引大量文献来反映俄国传教团早期在华活动图景。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自问世以后便以其丰富的征引文献而闻名学术界,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不仅在当时受到关注,也得到当代学者的重视。作者按照其提出的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早期历史分期方案将全书分成上下两编,共12章。上编题为《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第一时期(1685—1745)》,下编题为《驻北京传教团历史之第二时期(1745—1808)》。作者在第一章中概括了传教团的历史,并对其实质和作用进行了简要评述。第二章和第三章叙述了中俄雅克萨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俄国俘虏被解送至北京后的日常生活及宗教活动。从第四章一直到第十二章,作者依次叙述了第一届至第八届传教团的组建、构成、派出、给养、(北京)接收、教堂、教产、俄罗斯佐领、传教团成员命运和换班过程,同时介绍中俄关系的发展、耶稣会士的在华活动及其与俄国政府和俄国传教士的微妙关系。除作为引言的第一章外,在其余各章中,作者主要试图通过征引大量文献来反映俄国传教团早期在华活动图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