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和孩子谈谈性:2~12岁性教育读本
作 者:萝莉·伯金坎,史蒂夫·阿特金 著,梁田 译
I S B N :9787510113178
出 版 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3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3年3月第1次
字 数:100000字
页 数:126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220克
定 价:29.00元
编辑推荐
小时候,不清楚自己究竟从哪里来的,问妈妈被搪塞一番,问爸爸被呵斥几句,以致于到十几岁了我还相信就像邻家小孩儿说的那样,我们都是从野外捡回来的!
当年一个淘气的发小儿,恶作剧般掀起一女孩的裙子偷看,被女孩妈妈投诉,盛怒的爸爸把他揪回家就是一顿暴揍,那场景我和我的小伙伴是真的惊呆啦!
忘了小学几年级,班里一男生和一女生因为课桌上的“三八线”打架,情急之下男生上去抱着女生摔了一跤,女生向老师哭着告状:“我要怀孕了怎么办啊?”
…… ……
往事历历,如今我们都已为人父母,面对现在的孩子,该如何让他们面对性的话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呢?《和孩子谈谈性》,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图书策划编辑一枚 5个月女孩的爸爸
本书中结合中国性教育的现状,向社会提出了对2~12的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本书中所说的“性”,并不完全意味着成年人的性行为。在本书中,这个词汇更多地是指孩子在不同年龄和发育阶段中相关的性器官和对与性相关的一些概念。本书引导广大教育者走出对孩子的性教育的误区。书中在如何和2~青春期的孩子谈性方面,作者为父母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建议,书中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你急需的答案。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为什么要跟孩子谈性
怎么使用这本书
怎么样才能更好地跟孩子聊天
章 那是什么呀
学步期宝宝眼中的“性”
认识身体的部位:尽量使用正式名称
认识性别
这是我的身体,我想看就看
我不喜欢在孩子面前裸体,会觉得很不安
孩子为什么喜欢抚摸自己
如厕训练的时候
性别角色扮演:兰博VS卡罗尔布雷迪
管好自己的身体
推荐的游戏和活动
男孩可以做什么?女孩可以做什么
常见的一些问题
学步期的孩子期望了解什么
第二章 你吃了你的宝宝吗
和学龄前的孩子谈性
总之: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
小孩从哪里来?他是怎样到那里去的
我的孩子压根就不问这类问题怎么办
孩子提问设计父母的隐私怎么办
我在卫生间,请勿打扰!帮助孩子建立关于保护自己身体的
底线
别看着我
我要和妈妈结婚
如果孩子仍然喜欢摸自己的隐私部位怎么办
保护自己的身体:别人不能碰你的隐私部位!如果有人未经
允许这么做,赶紧离开他去告诉父母
推荐的游戏和活动
常见的一些问题
学龄前的孩子应了解什么
第三章 哇,真是好恶心
6~9岁的小学生在想什么
大原则:没有规矩肯定不行(就算是圣诞老人也有圣诞老人
的原则)
男女有别:男生、女生小团体
孩子们的新发现:身体的多重功能
开始和孩子聊聊吧
要学会跟孩子保持沟通
是时候和孩子谈谈性和其他敏感话题了
爱就是拥抱和吻吗
新规矩: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
推荐的游戏和活动
常见的一些问题
6~9岁孩子应该了解什么
第四章 我不想跟你聊这个
高年级小学生怎么看
原来真相是这样
什么时候跟孩子讨论“热”这件事
生活场景:我从哪儿来的?父母没有朋友有用
身体的变化:小姑娘长大了
告诉孩子月经是怎么回事
男孩也同样需要关照
社交原则和身体隐私
“噢,宝贝”——媚俗的小孩
不要恶语伤人
同龄人的压力:好的、坏的和流行的
改变对话的方法:多倾听
子沟通的心理战术:旁敲侧击
做他的父母,而不是朋友
和十多岁的孩子交谈和活动建议
常见的一些问题
10~12岁的孩子应该了解什么
第五章 有问必答
有的放矢地回答问题
婴儿吃从哪里来的?是妈妈拉出来的吗?
什么是性?
能让我看看阴茎放进你身体的哪儿了吗?我能看看我是从哪儿
被生出来的吗?
你什么时候“造”的我?
你什么时候会做爱
要到多大才能生小孩呀,我现在可以生一个吗?
你在哪里做爱呢?
为什么我的阴茎会变硬,什么时候才会软呢?
射精是什么意思
孩子问及一些听来的关于性交的词汇,想知道什么意思,
怎么办?
什么是同性恋
我怎么才能知道我是不是同性恋?什么时候才可以知道?
“小鸡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阴茎有这么多叫法?
如果别人的阴茎碰到我的腿,我会怀孕吗?
怎么才能知道我已经可以生宝宝了呢?
什么是月经?
我什么时候会来月经
卫生棉条是干什么的?
为什么男孩没有月经?
为什么男孩不能生孩子?
什么是避孕?
避孕套是干什么的?我觉得像个气球。什么是安全的性行为?
什么是性传播疾病
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图
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
内容推荐
2-12岁的小孩,对自己的身体总是充满了好奇,会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从基本的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到小宝宝如何诞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学会了思考,会有更多疑问随之而来,也会向大人提出更多更尴尬的问题。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既富于养育经验又具备专业素养的专家,在书中,他们以非常实用、科普的文字,帮助父母和不同年龄、不同发育阶段的孩子去讨论让大家难以启齿的性相关的话题。父母在阅读中就可以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和正确的态度解答孩子关于性的疑惑,也让父母提早准备接受孩子青春期的到来,调整父母关于性教育方面的教养态度。
作者简介
作者萝莉·伯金坎:弗蒙特大学英国文学硕士,曾任职于诺威奇大学弗蒙特学院,单独著述并出版的作品有《妈妈,马桶塞住了》,与人合著的有《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2001)等作品。史蒂夫·阿特金: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博士学位。是新汉普莎心理学会伦理学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红十字学会心理健的会员之一。达特蒙斯医学院的儿童心理临床医师。译者梁田:两个孩子的妈妈,搜狐母婴频道副主编。她非常热爱自己这两份与育儿息息相关的工作。经常在育儿杂志撰写专栏文章,并长期在电台中做育儿节目的嘉宾主持,并译有多部育儿书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坚持言传身教,关注孩子与自身的同步成长,强调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作为单独人存在的价值。
说实话,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对我这个“老母亲”来说,简直是一股清流。市面上很多所谓的“亲子教育”书籍,总是充斥着各种焦虑和说教,恨不得用最快的速度把所有知识点塞给你,生怕落后于别人家的孩子。但这本书完全不是这种路数,它的语速很慢,节奏把握得极其老道。我感觉作者是一位真正懂得儿童成长期节奏的教育者。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父母的姿态”。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它强调了,我们谈论什么不重要,我们怎么谈论才重要。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即孩子对性话题的好奇心,往往是被父母的“反应”所点燃的。如果父母表现出惊慌、抗拒或过度保护,孩子就会把这件事定义为“禁忌”或“羞耻”。这本书提供了一整套情绪管理的脚本,教我们在孩子提出“妈妈,我从哪里来”这类问题时,如何深呼吸,用最平静、最科学的语言去回应。我尝试了几次书里建议的对话模式,效果显著,孩子的眼神里没有了试探,只有纯粹的求知欲。这本厚书,我更愿意称之为“亲子沟通的心理调频器”。
评分我给这本书打五星,是因为它在处理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差异上,展现了惊人的细致和专业性。我有一个七岁的儿子和一个刚满三岁的女儿,他们的提问方式和理解能力天差地别。这本书的编排结构设计得非常聪明,它不是一刀切地把所有内容堆在一起,而是清晰地划分了“学龄前(认知身体界限)”、“小学低年级(了解差异与卫生)”和“青春期前夕(初步建立人际关系边界)”三个阶段。对于我家老大的问题,比如关于友谊和界限的模糊地带,书里提供了非常成熟的案例分析,指导我们如何引导他去辨别情感依恋与身体接触的区别。而对于小女儿,它则聚焦于最基础的身体部位名称的准确性,以及“我的身体我做主”的绝对权利。这种多维度的覆盖,让这本书的“保质期”非常长,绝对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会随着孩子成长而不断被重新审视和翻阅的家庭档案。
评分我必须要提一下这本书的“亲子互动性设计”。很多教育书籍,看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知道了知识,但不知道如何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还是回归到原有的笨拙沟通模式。这本书则非常强调“实践出真知”。它在每一章节的末尾,都设计了“给父母的行动清单”和“家庭讨论主题”。这些清单不是空泛的要求,而是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例如“本周练习用三个不同方式赞美孩子的身体能力”或者“一起设计家庭的‘私人空间’规则”。这使得教育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成为了一个持续的、双向的“家庭项目”。我和我的伴侣根据书里的建议,重新划分了家里的物品归属和隐私区域,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们明显感受到了界限被尊重。这本书不是让你“读完”它,而是让你“活出”它。它成功地将一个可能充满尴尬的话题,转化成了一系列充满爱和尊重的日常实践。
评分这本厚厚的精装书,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没有花哨的图案,只有清晰的字体和几张温馨的家庭剪影。我最初是冲着“2-12岁”这个年龄跨度买的,想着给孩子建立一个早期、正向的认知基础。然而,当我真正翻开它,我才发现内容深度远超我的想象。它并没有直接跳入“性”这个略显敏感的话题,而是从身体的认知和自我保护的层面娓娓道来。比如,关于“什么是好的触摸,什么是坏的触摸”的讨论,作者用了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把我以前总是吞吞吐吐、不知道如何启齿的复杂概念,拆解成了孩子能理解的、具体的情景剧。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述“隐私部位”时所使用的词汇,科学且不带任何羞耻感,这让我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也进行了自我修正,学会用更自然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提问。书中大量的插图,画风非常柔和,色彩温暖,完全没有成人化或刻意的引导,更像是绘本,非常适合小年龄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指导家长如何搭建起与孩子之间关于身体的第一个安全对话框架,而不是直接给孩子看的内容。读完前三章,我感觉自己像是重新上了一堂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课。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于社会文化背景的考察和引导。我们身处的环境充满了碎片化的、扭曲的“性”信息,比如网络上的不当内容,或者同龄人之间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这些潜在的“污染源”,而是正面迎击。它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构建一个“信息过滤机制”。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媒体和流行文化中对“美”和“亲密关系”的刻板描绘,并引导孩子去质疑这些表象背后的真实意图。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远比单纯教授生理知识来得重要。我记得书里有一个练习,是让孩子画出他们认为“健康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然后父母再一起讨论,这个过程非常有助于发掘孩子潜意识中对世界运作的理解。这已经超越了传统性教育的范畴,深入到了社会适应和价值观塑造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