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通电子技术基础(附测试卷计算机类)/课课通普通高校对口升学系列学习指导丛书

课课通电子技术基础(附测试卷计算机类)/课课通普通高校对口升学系列学习指导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则萍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基础
  • 计算机类
  • 对口升学
  • 课课通
  • 教材
  • 测试卷
  • 高等教育
  • 职业教育
  • 基础知识
  • 学习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
ISBN:9787121213823
商品编码:1076786402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3-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课课通电子技术基础(附测试卷计算机类)/课课通普通高校对口升学系列学习指导丛书
  • 作者:戴则萍
  • 定价:49.5
  • 出版社:电子工业
  • ISBN号:978712121382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3-10-01
  • 印刷时间:2013-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76
  • 字数:480千字

编辑推荐语

《课课通电子技术基础(附测试卷计算机类)/课课通普通高校对口升学系列学习指导丛书》编著者戴则萍。 本书由电路的基本概念、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容器和电容、晶体管开关特性和反相器、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共7章组成。每章按学习内容分若干小节,每小节均包含学习目标、内容提要、例题解析和巩固练习四个环节。本书还配有阶段测试卷和综合测试卷。

内容提要

《课课通电子技术基础(附测试卷计算机类)/ 课课通普通高校对口升学系列学习指导丛书》编著者 戴则萍。
     《课课通电子技术基础(附测试卷计算机类)/ 课课通普通高校对口升学系列学习指导丛书》是“课 课通”普通高校对口升学计算机类专业系列学习指导 丛书之一,与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 础和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相配套,依据江苏省教育 考试院2010年*新颁布的《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 招生计算机专业综合理论考试大纲》第五部分《电子 技术基础》的要求编写而成。
     本书由电路的基本概念、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 流电路、电容器和电容、晶体管开关特性和反相器、 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共7章组成。每章按学习 内容分若干小节,每小节均包含学习目标、内容提要 、例题解析和巩固练习四个环节。本书还配有阶段测 试卷和综合测试卷。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融入了每位编者的智慧和 汗水。我们希望通过名师的讲解与点拨,精心设计的 优化训l练,能启迪每一位学习者的思维,帮助大家 赢在学习的起点。同时*希望能为广大有志于通过普 通高校对口升学进入大学深造的莘莘学子,搭建一个 强有力的平台。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类对口升学考试 的学习用书,也可作为全国其他中职电类专业学生加 强和完善电子技术理论的自学和辅导用书。
    

目录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 1
1.1 电路、电流 2
1.2 电阻、电压、电位、电动势 5
1.3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12
1.4 电功和电功率 16
第2章 简单直流电路 22
2.1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3
2.2 电阻的串联 29
2.3 电阻的并联 34
2.4 电阻的混联 40
2.5 万用电表的基本原理 46
2.6 电阻的测量 51
2.7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56
第3章 复杂直流电路 61
3.1 基尔霍夫定律 62
3.2 支路电流法 67
3.3 叠加定理 71
3.4 戴维宁定理 77
3.5 电源的等效变换 84
3.6 回路电流法 92
第4章 电容器和电容 97
4.1 电容器和电容的概述 98
4.2 电容器的连接 104
4.3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111
第5章 晶体管的开关特性和反相器 116
5.1 晶体二极管和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117
5.2 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 122
5.3 晶体三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130
5.4 反相器 139
第6章 组合逻辑电路 144
6.1 基本逻辑门电路 145
6.2 组合逻辑门电路 149
6.3 逻辑代数及其应用 158
6.4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163
第7章 集成触发器 171
7.1 RS触发器 172
7.2 JK触发器 178
7.3 D触发器和T触发器 183
7.4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187

测试卷目录
综合高中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测试阶段测试卷(一) 1
综合高中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测试阶段测试卷(二) 9
综合高中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测试阶段测试卷(三) 17
综合高中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测试阶段测试卷(四) 21
综合高中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测试阶段测试卷(五) 29
综合高中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测试阶段测试卷(六) 37
综合高中计算机专业学科测试电子技术基础综合测试卷(一) 45
综合高中计算机专业学科测试电子技术基础综合测试卷(二) 53
测试卷答案 61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74


掌握电子世界的基石,点燃升学梦想的火炬——《电子技术基础》 一、 洞悉电子技术核心,构筑坚实理论大厦 亲爱的同学们,当您翻开这本《电子技术基础》,您即将踏上一段探索微观世界奇妙规律的旅程。电子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石,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的便捷通讯,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运行,再到航空航天的精准导航,无不闪耀着电子技术的智慧之光。本书正是为您精心打造的,旨在帮助您系统、深入地理解电子技术的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为您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编写,紧密围绕普通高校对口升学考试的知识体系与要求,以清晰的逻辑脉络和丰富的案例,引导您逐步掌握电子技术这一关键学科。我们深知,对于升学而言,扎实的理论功底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力求严谨、系统,避免碎片化和浅尝辄止。 首先,我们将从电工基础这一宏观视角切入。电的基本概念,如电荷、电场、电势,如同电子世界的“万有引力”和“能量势能”,是理解一切后续内容的前提。您将学习到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这些电学世界的基本法则,它们如同物理学的牛顿定律,是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基石。电阻、电容、电感这三大基本元器件,它们的特性、作用以及在电路中的表现,都将被详细阐述。您将明白为何电阻能够限制电流,电容如何储存电荷,电感又如何抵抗电流的变化。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将帮助您建立起对电路最直观的认识。 二、 深入核心器件,解锁电子电路的奥秘 在掌握了基本电学原理之后,本书将带领您深入探索电子技术的核心——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是现代电子学的灵魂,它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小型化趋势。您将学习到半导体的基本特性,了解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的形成及其载流子分布。 二极管作为最基础的半导体器件,其单向导电性和整流作用将被深入剖析。本书将详细讲解二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包括正向导通、反向击穿等关键特性。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二极管,如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您将了解到它们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例如如何用稳压二极管稳定电压,如何用发光二极管发出光芒。 三极管,特别是双极型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将是本书的重头戏。它们是实现信号放大和开关功能的核心器件。您将学习到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理解其放大作用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基极(或栅极)电流(或电压)来控制集电极(或漏极)电流。书中会详细介绍不同组态(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共基极)的放大电路,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此外,对于场效应晶体管,如MOSFET,其在低功耗和高集成度方面的优势也将得到充分体现,为理解现代集成电路打下基础。 三、 构建复杂电路,掌握信号处理与转换 理解了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我们便可以开始构建更复杂的电子电路。本书将引导您学习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您将了解到各种放大电路的类型,如单级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以及它们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性能特点。噪声抑制、频率响应等关键指标也将得到深入讲解,帮助您理解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与优化。 振荡电路是电子技术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是产生周期性电信号的“心脏”。本书将介绍各种类型的振荡电路,如LC振荡电路、RC振荡电路,以及它们产生稳定频率振荡的原理。您将理解振荡电路是如何通过正反馈机制实现的,并能根据需求设计不同频率的振荡器。 信号的产生与处理是电子技术的核心应用之一。本书将介绍信号发生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让您了解如何产生不同类型和频率的电信号,为后续的电路测试和系统调试提供信号源。同时,滤波器作为信号处理的关键环节,其作用是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通过,您将学习到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如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器,以及它们的数学模型和设计方法。 脉冲电路和逻辑电路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本书将深入讲解多谐振荡器(多谐电路)、单稳态触发器(单稳电路)和施密特触发器(双稳电路)等基本脉冲电路的工作原理,它们是构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接着,您将进入数字逻辑世界,学习逻辑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的基本功能和真值表。在此基础上,您将学习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如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减法器等,理解它们如何实现复杂的逻辑运算。 四、 掌握核心技术,为升学与实践保驾护航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升学考试,本书还特别注重实际应用与解题技巧的讲解。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精心设计的例题,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帮助您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我们会通过计算简单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值来巩固概念;在学习三极管放大电路时,我们会通过分析不同工作点下的放大倍数来理解其放大作用。 本书还特别提供了配套测试卷。这些测试卷的设计,严格按照升学考试的题型、难度和考查范围,覆盖了教材的全部核心内容。通过完成这些测试卷,您可以: 全面检测学习效果: 准确评估自己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 熟悉考试形式: 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题型,减少临场紧张感。 提升解题速度与准确性: 通过大量练习,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法,提高答题效率。 检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题,检验理论理解的深度。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他们深谙电子技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以及升学考试的命题规律。力求以最清晰、最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电子技术原理呈现在您面前。本书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生动,图文并茂,旨在成为您在电子技术学习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掌握电子技术基础,不仅是为升学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更是为您打开通往更广阔科技世界的大门。无论是未来继续深造,还是投身于蓬勃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这份扎实的知识根基都将成为您宝贵的财富。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到《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中,点燃您的升学梦想,照亮您未来的科技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厚实,油墨印刷清晰,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查阅、在书上做大量笔记的读者来说非常重要。我习惯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有些劣质的教材一写字油墨就容易洇过去,影响阅读体验,但这本《课课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而且,尽管内容厚实,但它的开本设计得比较人性化,不像一些专业书籍那样过于笨重,放在书包里携带起来还算方便。当然,我更看重的是内容本身带来的价值,但良好的物理载体无疑是提升学习体验的重要一环。这本书的整体制作水平,体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的尊重,愿意投入成本去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不是仅仅追求快速出版。

评分

对于一个理工科的学习资料来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相当地“接地气”了。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气来引导读者。很多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它都配上了详细的文字注释,解释了每一步变量变化的物理意义,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数学符号。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历史上的经典电路模型时的处理方式,它会告诉你这个模型是如何被发明出来解决当时什么样的问题的,这让冰冷的技术充满了“人情味”和历史厚重感。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心理压力,让我觉得电子技术并非遥不可及的“天书”,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可以通过努力去掌握的技能。读起来感觉非常流畅,甚至偶尔还会被一些精妙的论述所吸引,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一个章节。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有意思的,色彩搭配既专业又不失活力,让人眼前一亮。我本来还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是电子技术基础这种听起来就很硬核的科目,但翻开第一页,发现排版非常清晰,图文并茂的插图和流程图简直是救星。尤其是那些关键概念的解释,作者似乎很懂得我们这些初次接触的“小白”的思维定式,用生活化的例子来类比复杂的电路原理,一下子就打通了任督二脉。比如讲解电阻、电容这些基础元件时,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干巴巴地堆砌公式,而是像老教授在跟你面对面唠嗑一样,让你在轻松的氛围中就把知识点记住了。不过,要说缺点嘛,可能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初期的内容会显得稍微啰嗦一些,但对于我这种需要从零开始夯实基础的人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反而是最大的优点,它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去迎接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总而言之,初次接触这本书,感觉像找到了一把开启电子技术大门的金钥匙,至少在入门阶段,它提供的支持是相当给力的。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升学考试,所以这本书里附带的那些测试卷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测试卷的编排,发现它真的抓住了历年考点和出题的偏好。它不是简单地重复课本内容,而是设计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练习,从基础概念的判断题,到需要动手计算的分析题,再到最后那种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才能解开的压轴题,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合理。更赞的是,每套测试卷后面都附带了极其详尽的解析,解析里不仅给出了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把解题思路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了,连一些容易混淆的陷阱都用特殊标注提醒你。这比我自己对着课本琢磨效率高太多了!我已经把其中几套模拟测试做完了,现在感觉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都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比死记硬背知识点有效得多,实战演练才是检验学习成果的硬道理。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非常注重“连贯性”。它并没有孤立地讲解每一个技术点,而是像搭积木一样,把电阻、电容、电感这些基础元件的特性,巧妙地串联到晶体管、放大电路等更复杂的应用中去。这种宏观的视角非常关键,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举个例子,当讲解到半导体器件的能带理论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立刻联系到实际PN结的形成和反向击穿现象,让你明白为什么某些设计是必要的。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印证理论”的教学闭环,让学习过程充满了逻辑性和探索欲。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在背诵定义,而是在理解事物背后的运行规律,这对于培养一个工程师的思维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