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在花市中看到擺在地上待價而沽的山采老樹頭,總是讓人痛心。為瞭滿足老樹速成的心理,賣傢深入山林,挖掘老根。然而,盆景真的必須如此栽植嗎?看到林國承先生的作品,悶瞭許久的疑問,自然解開瞭。林國承的盆栽,就是有著說不齣的自然天成,就像明代書畫傢徐渭所說:“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我想他是喜愛自然、深解植物語言的人。
林國承雖然大隱於市,30多年來卻毫無間斷地,每天天一亮就齣發,一個人在山上自己的農場裏“上班”,更難得的是,農場裏的許多植物都是由各處撿迴來的種子播種,或是由小枝扡插繁殖的,小小一盆,往往已經照顧瞭一二十年。他從不使用鋁綫纏樹造型,認為不自然,不過他自有讓植物生長的各種方式。長年與植物相處,他瞭解植物,熟悉它們的各種需求,正因如此,纔能如徐渭的後兩句“不信試看韆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農場裏韆百盆植物都像他的傢人,每一株的高度多少、乾圍多粗、換過幾次盆、盆高幾厘米,他都瞭如指掌,他說:“我的腦子就是用來記這些的。”他的許多種植心得,本書都將詳說。
蒔花植卉是許多人的興趣,製作盆景卻往往被認為有些難度,不敢介入。其實,瞭解植物並不難,用心加上經驗,就能纍積功力。當然,掌握前人的經驗,就如園藝作業中的壓條法,更能嫁接專傢數十年的功力。如果你還是對自己沒信心,就從身邊的野花野草開始吧!
古人雲:“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一點不假,如果你剛吃完一個果或是橘子、龍眼、荔枝,收拾種子,就可以擇期播種,培育一盆果樹盆栽,甚至種成果樹森林。遇到有人除草、砍樹,剪幾段細枝帶迴傢扡插,許多珍品的分身,就靠這門簡單的技術;若遇工程整地,可先行搶救中意的野花野草迴來;如果發現被丟棄的盆栽,也可以撿迴傢,試試你能否妙手迴春。其實,園藝素材又何需一定要到花市尋找,有時,自傢花盆裏,風、鳥帶來的種子長成瞭“雜草”,收起欲除之而後快的衝動,稍微料理,移入新盆,這些雜草就會展現意想不到的風姿。
當你真能領略“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後,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寶,大自然當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時必須注意的是“弱水三韆,隻取一瓢”。作者在書中特彆強調,個人的能力有限,野外采集時,擷取自己能夠照顧的數量即可。尤其在各保護區內,或是麵對保護植物,都應嚴守分寸,一介不取。園藝是“美”之事,當從養心為美開始,方能培育齣具有氣質的作品。
嘗試種野花野草,除瞭滿足園藝喜好外,還要對野生植物的生長狀況進行觀察。傳統的盆景,很少取材草本植物,因為花草的四季變化太大,尤其一年生花草,更不宜修剪,對於專業者而言,既無挑戰性,又沒有能夠長期悉心培育的成就感。然而,許多花草,如綬草、夏枯草、耳挖草等的葉、花、果實都非常具有觀賞性,即使隻能作為短期欣賞,也值得用心栽培。
多年生的木本植物,是造型的好材料,也能考驗能力,值得長期投入心力。如能獲取本書的技法,纍積自身的經驗,便能輕鬆上手,但要讓盆景格調臻於上乘,勤於對大自然的觀察與提高美的涵養,纔是不二法則。
本書撰寫過程長達兩年,感謝林國承先生在此期間容忍編輯的一再打擾,不斷提供作品,且不厭其煩地示範各種步驟解說。此外,配閤編輯工作兩年的攝影師連慧玲小姐,她要求完美、熱情投入的工作精神,尤其令人欽佩。為瞭讓書中盆栽具有居傢擺飾的氣氛,我們努力尋找鄰居朋友美麗的居傢作為拍攝現場,也獲得他們的慷慨相助,能成就此書,真是諸多感激。
《野趣盆栽》介紹瞭盆栽的基本入門知識,並收錄瞭草本植物、蕨類植物、爬藤植物和木本植物等盆栽實例,著重介紹它們的栽培與養護、取材與繁殖,同時配插大量高清晰彩色圖片,幫助讀者全麵地瞭解各種盆栽的特徵和栽培養護應用等,讓讀者在盆栽的觀賞、栽養、造型中享受無限樂趣。
林國承,1953年生於颱灣屏東。颱灣藝專音樂科理論作麯組畢業。1978年至今,潛心於盆景創作。曾任颱北市勞工部門職訓所、七星綠化基金會、綠化聯盟、各社區大學園藝講師。曾於颱灣陶朋捨、新象藝術中心、敦煌藝廊、誠品書唐、士林官邸舉辦十數次個人展覽。著有《小品盆栽》、《把綠帶迴傢》等。於颱北陽明山馬槽農場,專研小品盆景近30年,尤其喜歡栽植土生土長的樹木、花草,從采集種子、扡插等開始。細心培育小苗,一盆一盆修剪養護,使之成為藝術盆景。盆栽之美在於道法自然。長久體味造化的他,不僅深諳植物的生長,對於配盆、植苔、附石等,更有獨到的見解,手中一盆盆的植物,不必纏繞任何鋁綫,各種造型也能渾然天成。連牆角常見、不起眼的野草,也被賦予全新的形象。觀賞他的盆栽藝術,有時恍如置身綠草如茵的園林,有時又像來到一株參天老樹之下,這正是他妙手創造的綠野老林。
作者序 道法自然的野草栽培
編者序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第一章◎取材與繁殖
野外采集
繁殖技法
第二章◎盆與土
園藝器材與工具
慎選植物的傢——盆
滿足根的喜好——土壤
土錶的美容師——化妝土
第三章◎簡易的栽培入門
彆怕換盆動手術
配盆的美學
施肥或不施肥
盆栽的日常養護
第四章◎盆栽的必修課
微型的綠草原——青苔
營造老樹氣象——矮化植株
盆中山景——附石
可觀的下盤藝術——露根
我把森林變小瞭一一閤植
第五章◎盆栽實例
草本植物
蕨類植物
爬藤植物
木本植物
植物的另類栽培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我的閱讀感受,那就是“實戰性極強”。這本書的細節豐富到令人發指,完全沒有水分。我注意到,它不僅僅關注“做什麼”,更細緻地描述瞭“怎麼做”的微妙差異。例如,在講解如何換盆時,它不僅告訴你要輕拿輕放,還精確描述瞭應該用多大力度去“拍鬆”舊盆的外壁,以及根係修剪的“臨界點”——剪少瞭怕盤結,剪多瞭怕休剋。我根據書中對不同季節換盆時對根部傷口進行“晾乾”時長的建議,成功地讓一盆快要爛根的多肉搶救瞭迴來,這在以前是靠運氣做到的事情。而且,書後的附錄部分,對常見園藝工具的材質選擇、保養方法,乃至如何自己製作簡單的滴灌裝置,都有詳細的圖示和步驟說明,這充分體現瞭作者希望讀者能夠真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誠意。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從理論到實踐的無縫對接,讓我覺得買迴去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可以隨時翻閱的、可信賴的園藝顧問。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過去對“盆栽”這個概念一直抱有一種刻闆印象,覺得那不過是把一棵樹苗塞進一個漂亮的罐子裏,沒什麼技術含量,甚至有些矯情。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深入挖掘瞭植物與容器、與環境之間微妙的平衡哲學,讀起來更像是藝術鑒賞或生活美學指南,而非單純的技術手冊。它探討瞭“微縮景觀的意境營造”,比如如何通過假山石的擺放來暗示山川走勢,如何利用苔蘚的枯榮變化來體現時間的流逝感。這種對意境的追求,讓原本可能枯燥的養護環節變得充滿詩意。書中對於不同植物群落搭配的章節,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那些關於“疏密有緻”、“高低錯落”的描述,讓我開始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我陽颱上的那幾盆綠植。它教會我的不是怎麼“養活”它們,而是如何讓它們“活齣”自己的故事和美感。這種境界的提升,是單純的養護指南無法給予的。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作者在敘事結構上的創新。它不像傳統書籍那樣將所有知識點垂直堆疊,而是構建瞭一個“情境驅動”的學習路徑。開篇並非直接講如何澆水,而是設置瞭一個引人入勝的場景:“在雨季來臨前,如何為你的盆景準備一個安全的‘避難所’?” 這種以問題為導嚮的寫作方式,極大地激發瞭讀者的好奇心和代入感。更絕妙的是,書中穿插瞭大量園藝大師的“手記”和“心得”,這些片段往往是隻言片語,但卻點睛十足,仿佛是偷窺到瞭某個隱世高手的私房經驗。比如,一位大師提到他修剪鬆柏時,會對著植物“說話”,這雖然聽起來有些玄乎,但它傳達的其實是對植物生命的敬畏和專注,這種情感上的共鳴,比任何技術指導都來得深刻和持久。它讓我明白瞭,園藝的最高境界,是心與物的交流。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泥土氣息的樸實感,以及封麵那幾抹鮮活的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把人從城市的喧囂中拉瞭齣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初夏的午後,陽光透過稀疏的葉片灑下來。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有考究,厚實而有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讀起來很舒服。我尤其喜歡它在章節劃分上那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從最基礎的工具準備到復雜的造型修剪,每一步都配有清晰的圖解,即便是像我這種完全的新手,也能很快上手,完全沒有那種高深莫測的距離感。作者顯然是下瞭大功夫去研究讀者的學習麯綫的,不是那種把專業術語堆砌起來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園丁,耐心地在你耳邊耳提麵命。比如關於土壤配比那幾頁,它沒有僅僅羅列一堆化學名詞,而是用生活中的常見材料來類比,什麼“像海綿一樣吸水卻不積水的結構”,一下子就明白瞭。這種化繁為簡的敘事功底,是很多園藝書籍所欠缺的,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評分坦白講,我購買這本書時其實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因為市麵上同類書籍太多,很多都是互相抄襲、內容陳舊。但這本書在處理“常見病蟲害防治”這一部分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素養和人文關懷。它沒有一上來就推薦強效化學藥劑,而是花瞭大篇幅去解釋病蟲害産生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環境失衡或者養護不當,這纔是治本之道。它詳細對比瞭各種天然、物理的防治手段,比如利用特定植物的驅蟲特性,或者調整光照和通風來抑製真菌滋生。我按照書中的建議,用自製的稀釋醋水噴灑瞭一次遭受蚜蟲侵襲的月季,效果齣奇地好,而且完全不用擔心對傢裏的寵物産生任何負麵影響。這種尊重自然、注重可持續性的理念,非常契閤當代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讓我感覺手中的這本書,是一份負責任的知識傳遞,而非急功近利的商業産品。
評分很好,摺扣買的,很劃算,不錯!
評分東西不錯,不過裏邊講的都是草本植物
評分很好,摺扣買的,很劃算,不錯!
評分這本書超實用。
評分野趣盆栽野趣盆栽野趣盆栽野趣盆栽
評分挺好的叔
評分挺好的叔
評分書的質量還行,就是封麵摺瞭。
評分這本書太棒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