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法初学宋高宗,中年则学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后又学李北海、柳公权等。赵孟頫以全面向古典学习的方式,肯定了古典风格的价值,以『复古』的思想和实践,矫正了南宋书法学时风、轻法度的巨大缺陷,使书法发展迈入一条较为健康的轨道。而他的书法思想、风格,不仅影晌了整个元代的书法,也直接影响了明代前中期书法的发展。
《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赵孟頫楷书三门记》为元代牟嗽撰文,墨迹、纸本,大德六年赵孟頫书并篆额。赵体楷书的特点,概括有三:其一,赵氏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省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其二,外貌圆润而筋骨内含,其点昼华美道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此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其三,笔圆势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昼需圆润流畅,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撇捺舒展、重心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此帖可以说是典型的『赵体』,用笔苍劲沉稳,点画厚实滋润,结体楷行相参,向背分明,章法布局经纬分明,静穆雅洁。
赵孟頫(二一五四-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赵孟頫以全才冠世,为政清廉,精通文学,熟谙道释,擅长绘画,通晓音律,尤善书法。据载,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卒后封『魏国公』,諡号『文敏』。赵孟頫是元代书法的领军人物,绝大多数书家都受其影响。其书风道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宋室之后
评分不错,还行,比较薄的一个小册子
评分这个很好,个人很喜欢书法,名家字帖很好!
评分而林轩仿佛没有听见一样,神色如常的与他们擦身而过,做大事者不能凭一时冲动,意气用事不是英勇,而是愚蠢,男子汉要忍人之所不能忍,这些侮辱过自己的家伙先记在账上……
评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将赵孟頫引见元世祖。世祖见赵孟頫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大喜,使坐于右丞叶李之上。当时朝廷方设立尚书省,命赵孟頫起草诏书,颁布天下。世祖看了诏书后称赞道:“说出了朕心中所要说的话。”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讨制定刑法。大家认为凡贪赃满至元宝钞二百贯者,论死罪。赵孟頫则认为太重,因为钞法创立后的几十年内,已大幅度贬值,以贬值之钞来决定人之生死,不足采取。有人见他年少,又是来自南方,不了解元朝国情,指责他反对以至元钞来定罪,是想阻碍至元宝钞的流行。赵孟頫页理直气壮地反驳,指出:“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赵孟頫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这人哑口无言。世祖打算重用赵孟頫,但遭到一些人的阻止。[6]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西泠印社精选历代碑帖:赵孟頫楷书三门记
评分这套字帖印刷不错,很喜欢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