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师徒行于冰天雪地之中,寒冷难耐,便就地生火取暖。火堆被妖怪施法,燃而不热,几人取暖不得。玄奘见八戒哼哼唧唧,状似生病,便让悟空到附近化斋。悟空觉山中雾气有异,用金箍棒划圈将玄奘三人圈于其中,并知会切不可踏出此圈。悟空所划之圈防护严密,兕怪自高空用力冲撞也不得入。 悟空到前方人家化缘,但其面目吓得村民闭门不出。 玄奘三人等候悟空多时,又在圈中不得行动,已饥寒难耐。此时忽然飘来一阵饭香,八戒撺掇玄奘出圈去寻,沙僧虽有阻拦,但最后也只得跟着同去。 悟空耽搁许久,只得潜入村民家中取饭,待回到落脚处,见火堆燃尽,玄奘、八戒和沙僧三人不见踪影。 玄奘三人循着饭香来到一处民宅,八戒先行到宅中探访。宅中积尘已久,仅有尸骨置于屋中,八戒发现三件棉衣,便带出给三人御寒。玄奘觉此举不妥而未穿,八戒与沙僧套上棉衣后被紧紧束住。 悟空遍寻不到玄奘三人,心急如焚,唤出土地。土地告知此山名曰金兜山,山中的金兜洞有个独角兕大王。此妖脾气古怪,但其与小妖终日茹素,且未伤任何性命,土地也不便多管。 金兜洞中,玄奘、八戒、沙僧三人被绑,独角兕大王指责三人偷衣之事,并意欲与悟空一较长短。 悟空到金兜洞救人,兕怪言语挑衅,与悟空比试。两人激烈交战,悟空本已占胜势,妖怪突然祭出金刚镯将金箍棒收走。
评分“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评分较为全面,感兴趣作为了解之用。
评分很不错值得一买,有猎奇心里的人可以看看
评分书不错!!!!
评分此书还是不错的,值得一读。
评分第28集
评分中国最早的书籍,出现于商代,是用竹子和木头做的。竹子和木头是常见并容易得到的东西,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前,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人们就把竹子和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毛笔在上面写字。用竹子削成的狭长小片叫“竹简”,用木头削成的叫“木简”,它们统称为“简”。简上通常只写一行字,如果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所以古代把删改文章叫“删削”,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书籍开本有大有小,古代的简也有长有短,最长的三尺,最短的只有五寸。写一部书要用很多简,把这些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编册多用麻绳,也用丝绳(称“丝编”)或皮条(称“韦编”)。古书中提到的“韦编三绝”,说的就是著名思想家孔子,因为经常阅读《易经》,把编简的皮条都磨断了三次。一册书根据简的长短决定用几道编,一般用二、三道编,多的用四、五道编。表示书的数量的“册”字,便是一个象形字,很像绳子把一根根简编连起来的样子。
评分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是约在公元前 8世纪前后出现的简策。西晋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说:“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这种用竹木做书写材料的“简策”(或“简牍),在纸发明以前,是中国书籍的主要形式。将竹木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统称为简,稍宽长方形木片叫“ 方”。若干简编缀在一起叫“策”(册)又称为“简策”,编缀用的皮条或绳子叫“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