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南京临时政府遗存珍档》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整理馆藏北洋政府档案时新发现的一批珍贵的档案文献,总计数量约700余件。
这批新发现的南京临时政府档案,其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大总统府文档,包括临时大总统令、批等档案原件,均由孙中山先生亲笔签发,这是有关孙中山先生存世档案与文物的一次重大发现。
二是总统府电报房来电,从1911年12月14日起,止于1912年4月7日。这批收文电报编号从第1号至第554号,比较完整系统地记录了孙中山先生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起至1912年4月1日宣布解职为止,其所与闻及处理的政治、外交、军事、内政、经济等各方面的大事,这是有关孙中山大总统府重要文档的极具价值的发现与补充。
三是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文档,记录了南京临时政府在短短三个月的执政时间内,在外交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处理印尼华侨受迫害事件,保护海外华人华侨权益;办理上海、厦门等地外国租界会审公堂及设立华洋裁判所等事关国家主权的外交事件;办理与收解海关事权及税收、推行禁烟禁毒事务及与英、法、德、俄等国的交涉等多项外交活动。这批内容丰富的外交档案,既可以使我们重新认识并了解孙中山先生肇建共和之初的外交斗争,也使有关南京临时政府珍贵档案的国家典藏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与丰富。
内页插图
目录
出版说明
凡例
全八册总目
第一册
第一部分 人总统府文档
一、临时大总统令批
孙中山颁布严加约束兵士的临时大总统令 一九一二年一月十六日
孙中山颁布各级将校应严加约束兵士的临时大总统令 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附择译泰晤土报十九日论文
孙中山为内务部请速颁文官考试令的临时大总统批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附内务部请速颁文官考试临时大总统令呈稿__
孙中山关于定十五日率同各部长以次人员恭谒孝陵的临时大总统令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内务部咨转孙中山颁布各官厅职员及普通称谓勿沿前清恶习的临时大总统令 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孙中山颁布各部迅将三月份支出预算表填送以便汇交参议院编定的临时大总统令 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孙中山颁布各部局等互相咨商之件统应直接办理的临时大总统令 一九一二年三月七日
孙中山颁布妥筹杜绝贩卖猪仔及保护侨民办法的临时大总统令 一九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孙中山颁布用人之际务须慎重铨选人员非有特别缘故不能兼职的临时大总统令 一九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孙中山宣布四月一日交代解职各部须仍照常办公的临时大总统令 一九一二年四月一日
二、临时大总统府公告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抄件) 一九一二年一月
临时大总统誓词(抄件) 一九一二年一月
临时大总统告海陆军士文(抄件) 一九一二年一月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抄件) 一九一二年三月
第二部分 总统府电报房来电
一、一九一一年十二月来电
胡汉民为请王宠惠等任粤省组织临时政府代表致上海都督陈其美转王宠惠等电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上海程德全致徐绍桢等询问南京代表何日开会电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上海伍廷芳等致徐绍桢转王宠惠请其回沪电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上海于右任致徐绍桢请求释放林福康电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云南尤列等为黄帝纪元误加一年事致神州报及伍廷芳等电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第七册
第八册
人名索引
大事记
《南京临时政府遗存珍档(彩印)(套装共8册)》内容简介 一、 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遗存珍档》套装,共八册,精选彩印,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料汇编。它忠实地呈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短暂而辉煌的岁月。1912年初,在辛亥革命的洪流中,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南京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南京临时政府虽然存在时间不长,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开启了中国走向共和的序幕。这套珍档,以其详实的文献资料,全景式地再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视角。 二、 史料的价值与权威性 本套装汇集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运作、以及最终北迁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珍贵档案。这些档案涵盖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其来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堪称近代史研究的宝库。 政治制度的构建与实践: 档案中包含大量与临时政府组织架构、官员任命、法律法规制定、宪法草案起草等相关的文献。这些资料详细记录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政治制度建设上的探索与尝试,揭示了当时政治精英们在国家治理理念上的碰撞与融合。例如,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过程,各方讨论的细节,以及最终确立的各项政治原则,都能够从中窥见端倪。 军事整编与国家安全: 作为新生的共和国,军事力量的建设是其稳固统治和抵御外侮的关键。套装中的军事档案,如陆海军的组织编制、武器装备采购、军事训练计划、以及当时国内各派军事力量的动向等,为研究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国防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关于如何整合革命党人及清朝旧军队力量,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内外威胁等信息,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外交活动与国际关系: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便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局势。它需要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并处理与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套装中收录的外交文件,包括与外国使节的往来信函、关于承认中华民国地位的谈判记录、以及在重要国际事件中的立场声明等,生动地展现了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努力与挑战。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及其曲折历程。 经济发展与民生关切: 新生的政权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巩固其统治基础。套装中的经济类档案,如财政收支情况、货币发行、国家税收政策、以及发展工商业的举措等,反映了临时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初步规划和实际操作。此外,涉及教育、司法、邮政、交通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文献,也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领域的变迁和进步。 文化思潮与社会风貌: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套装中可能包含一些与当时的报刊、宣传活动、文化团体相关的资料,折射出新思潮涌动、社会风貌更新的景象。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感知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转变。 三、 彩印的独特优势 本套装采用精美的彩印技术,这使得史料的呈现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 图文并茂,细节呈现: 许多原始文献,如印有政府印章的官方文件、手写批示的信函、甚至当时的地图和照片,经过彩印后,其原本的风貌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这不仅方便读者辨识文字信息,更能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感。那些泛黄的纸张、独特的墨迹、以及细微的破损,都成为了历史的印记,通过彩印得以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增强可读性与研究价值: 对于一些包含图表、示意图、甚至艺术元素的史料,彩印能够确保其信息的准确传达,避免了因黑白印刷可能带来的信息失真。例如,当时的一些宣传画、政治漫画,抑或是代表国家形象的徽章设计,彩印能够更真实地还原其色彩和细节,对于研究当时的视觉文化和政治宣传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提升收藏与鉴赏价值: 作为一套精选的珍档汇编,彩印的呈现方式不仅提升了其作为史料的研究价值,也大大增强了其作为历史文献的收藏和鉴赏价值。对于历史爱好者、研究学者以及收藏家而言,这套精美的彩印套装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 套装结构与阅读指引(假定) 本套装共八册,其编排结构可能经过精心设计,以方便读者系统地梳理和研究。 分门别类,体系完整: 尽管具体内容尚未提及,但通常此类大型史料汇编会按照主题、时间、或机构进行分类。例如,可能有一册专门记载政府组织架构和人事任免,另一册聚焦于对外关系,还有的则侧重于经济与民生。这种分门别类的编排方式,有助于读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快速定位所需信息。 详尽的目录与索引: 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套装中很可能配备了详细的卷首目录以及文本检索的索引。目录能够帮助读者对整体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而索引则能够让读者在海量的文献中迅速找到特定的人物、事件或概念。 背景介绍与专家导读(推测):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始史料,套装中可能还会包含一些引言、背景介绍,甚至由知名历史学家撰写的导读文章。这些辅助性内容能够为读者提供必要的历史语境,解读复杂的文献,从而深化其理解。 五、 读者对象与研究意义 《南京临时政府遗存珍档(彩印)(套装共8册)》是一部面向广泛读者的重要史料著作。 历史研究者: 对于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史、民国史等领域的研究者而言,这套档案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资料。它提供了直接、原始的史料,能够支撑、修正甚至颠覆以往的学术观点。 高校师生: 大学的历史系、政治系、国际关系系等专业的师生,可以通过阅读这套档案,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外交策略的演变以及社会变革的复杂性。 历史爱好者与普通读者: 对于对中国近代历史怀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这套彩印珍档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脉搏。通过阅读真实的文献,读者能够打破刻板印象,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相关领域从业者: 如政治学、法律史、经济史、甚至新闻传播史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也能从这些档案中发掘出具有启示意义的资料。 总之,《南京临时政府遗存珍档(彩印)(套装共8册)》以其权威性的史料、精美的彩印呈现以及严谨的编排结构,成为研究和理解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时期政治转型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是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的桥梁,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提供了最生动、最真实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