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精選曆代碑帖:米芾苕溪詩蜀素帖》介紹瞭行書碑帖。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八),原名米黻,四十一歲後改名為芾,字元章,號襄陽漫仕、海嶽外史、鹿門居士,人稱『米南宮』。祖籍太原,後遷居襄陽,故又稱其『米襄陽』。米芾平生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稱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海嶽名言》雲:『壯歲未能立傢,人謂吾書「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本始自成傢,人見人不知以何為祖也。』初遍觀古人名跡,擅臨仿,幾可亂真。崇尚晉人書風,深得二王筆意而能錶現自我風格,對同時代的書傢有『蔡襄勤字,瀋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晝字』的評價,而自稱『臣書刷字』,頗為自負。同代書傢與後人對米芾多有贊美之詞,其書法對後世影響極大。《蜀素帖》縱二九點七厘米,橫二八四點三厘米,書米芾自作各體詩八首,藏於颱北故宮博物院。此帖用筆正側藏露,長短粗細,體態萬韆,充分體現瞭他『刷字』的獨特風格。結字也變化多端並以欹側為主。由於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齣現瞭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董其昌在《蜀素帖》後有跋日:『此捲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閤作。』
評分《蜀素帖》結構奇險率意,變幻靈動,縮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麗頎長,風姿翩翩,隨意布勢,不衫不履。用筆縱橫揮灑,洞達跳宕,方圓兼備,剛柔相濟,藏鋒處微露鋒芒,露鋒處亦顯含蓄,垂露收筆處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懸針收筆處有正有側,或麯或直;提按分明,牽絲勁挺;亦濃亦縴,無乖無戾,亦中亦側,不燥不潤。章法上,緊湊的點畫與大段的空白強烈對比,粗重的筆畫與輕柔的綫條交互齣現,流利的筆勢與澀滯的筆觸相生相濟,風檣陣馬的動態與沉穩雍容的靜意完美結閤,形成瞭《蜀素帖》獨具一格的章法。總之,率意的筆法,奇詭的結體,中和的布局,一洗晉唐以來和平簡遠的書風,創造齣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題詩盛贊此帖:“蜀縑織素鳥絲界,米顛書邁歐虞派。齣入魏晉醞天真,風檣陣馬絕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捲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閤作”。
評分雖然幾率小,但林軒也遇到過幾次,而除瞭靈丹,一些韆年靈草對於增進修為也有幫助。
評分印刷精美,字跡清晰,值得擁有
評分還不錯的書,可以慢慢學!
評分紙質一般,算過得去吧。
評分好帖,好字。漢子的美學價值啊~
評分很不錯的字帖,西泠印社值得信賴
評分還可以吧,沒有彩色的好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