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氣(LNG)汽車加氣站技術規範NB T1001-2011

液化天然氣(LNG)汽車加氣站技術規範NB T1001-201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人民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液化天然氣
  • LNG
  • 汽車加氣站
  • 技術規範
  • NB T1001-2011
  • 能源
  • 天然氣
  • 汽車工程
  • 安全規範
  • 工業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1511221072
版次:1
商品編碼:10879032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3
字數:59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液化天然氣(LNG)汽車加氣站技術規範NB T1001-2011》共分為10章和2個附錄,主要內容包括:範圍、規範性引用文件、術語、加氣站分級和站址選擇、站內平麵布置、工藝設施、消防設施及給水排水、電氣、建構築物、采暖通風、綠化、施工與驗收。

目錄

1 範圍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3 術語
4 加氣站分級和站址選擇
4.1 基本規定
4.2 加氣站的等級劃分
4.3 站址選擇

5 站內平麵布置
5.1 圍牆
5.2 道路
5.3 防護堤
5.4 加氣島及罩棚的設置
5.5 防火間距

6 工藝設施
6.1 LNG儲罐係統
6.2 卸車
6.3 LNG泵
6.4 加氣設施
6.5 氣化器
6.6 管道係統
6.7 緊急切斷係統
6.8 可燃氣體報警係統
6.9 LNG移動加氣裝置

7 消防設施及給水排水
7.1 滅火器材設置
7.2 消防給水係統
7.3 排水

8 電氣
8.1 供配電
8.2 防雷、防靜電

9 建構築物、采暖通風、綠化
9.1 建構築物
9.2 采暖通風
9.3 綠化

10 施工與驗收
10.1 一般規定
10.2 設備和材料的檢驗
10.3 土建施工
10.4 工藝設備安裝
10.5 管道工程
10.6 電氣、儀錶施工
10.7 防腐、絕熱工程
10.8 預冷、保冷及試車
10.9 竣工驗收
附錄A 計算間距的起訖點
附錄B 加氣站內爆炸性氣體環境危險區域範圍劃分
本規範用詞說明
附:條文說明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一本不包含《液化天然氣(LNG)汽車加氣站技術規範NB/T 1001-2011》內容的圖書的詳細簡介,旨在提供一個全麵且深入的替代性技術領域概述。 --- 圖書簡介:現代城市軌道交通係統運營與維護管理 導言:構建高效、安全、可持續的城市脈絡 本書《現代城市軌道交通係統運營與維護管理》旨在為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專業人士、工程技術人員、規劃設計人員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學者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與時俱進的技術與管理框架。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軌道交通已成為支撐現代大都市高效運轉的生命綫。本書聚焦於軌道交通係統從規劃設計導入、日常運營管理到全生命周期維護保障的各個關鍵環節,力求將最新的國際標準、前沿技術應用與嚴謹的管理理念相結閤,確保城市軌道交通係統的安全、可靠、高效與可持續發展。 本書內容完全脫離瞭關於燃氣能源(如LNG/CNG)基礎設施建設與安全規範的範疇,而是專注於電力驅動、信號控製、車輛動力學、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監測以及乘客服務優化等核心領域。 --- 第一部分:軌道交通係統規劃與基礎設計集成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現代軌道交通係統的基礎,強調瞭在初期規劃階段如何實現係統集成性和前瞻性設計。 第一章: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與選型 詳細探討瞭城市軌道交通網絡規劃的層次結構,包括不同製式(地鐵、輕軌、有軌電車、APM)的適用性分析。重點闡述瞭客流預測模型(如四階段法、基於AI的動態預測)的應用,以及如何根據城市發展目標確定綫路走嚮和站位布局,確保客流承載能力與城市空間的協調一緻。 第二章:牽引供電係統設計與能效優化 本章集中討論直流及交流牽引供電係統的設計規範,特彆是高壓直流(HVDC)和現代交流供電係統的架構選擇。內容涵蓋接觸網/第三軌係統的設計裕度、動態載荷分析、以及能量迴饋技術在降低運營能耗中的作用。特彆強調瞭變電站的冗餘設計和電能質量控製標準。 第三章:土木工程與環境控製 深入解析盾構法隧道、明挖暗挖結構、高架橋梁等土木工程的結構設計規範。重點關注地下結構的空間控製、防水設計、以及隧道環境控製係統(通風、火災排煙、排水)的集成與聯動機製。對於高烈度地震區的減隔震技術應用進行瞭詳細論述。 --- 第二部分:車輛係統性能與健康管理 車輛是軌道交通係統的核心移動資産。本部分聚焦於車輛設計、性能驗證及預測性維護策略。 第四章:高速軌道車輛動力學與可靠性設計 係統闡述瞭高速列車(如350km/h及以上)的輪軌關係、轉嚮架設計、以及車輛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分析。詳細介紹瞭車體結構疲勞分析(S-N麯綫、有限元法)和碰撞安全標準(如EN15227)。 第五章:列車控製係統(TCMS)與列車網絡架構 本章是關於現代列車電子電氣架構的深入探討。內容涵蓋TCMS的層次結構、數據采集與診斷、列車總綫協議(如MVB、以太網)的應用。詳細介紹瞭車輛故障診斷(FDD)係統的設計原則,為預測性維護提供數據基礎。 第六章:車輛狀態監測與預測性維護(PdM) 本書引入瞭基於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分析的車輛健康管理(PHM)框架。講解瞭軸承振動監測、接觸網磨耗在綫檢測、以及牽引製動係統關鍵部件的壽命預測模型。側重於如何從設備健康狀態齣發,優化維修計劃,減少非計劃停運。 --- 第三部分:運營組織與安全保障體係 本部分側重於軌道交通係統日常運營的精細化管理、安全控製以及應急響應。 第七章:信號與列車自動控製(ATP/ATO)係統 詳細解析瞭現代信號係統,特彆是基於無綫通信的列車控製係統(CBTC)的原理、架構和安全認證流程。探討瞭自動駕駛等級(GoA 0至GoA 4)的實現路徑、旁路安全機製、以及聯鎖關係的設計邏輯。 第八章:運營組織與行車組織優化 本章是關於如何平衡運能與資源效率的藝術。涵蓋瞭運行圖的編製原則、高峰期與平峰期的行車間隔調整策略。重點分析瞭基於實時客流信息的動態發車策略和空跑控製技術。 第九章:應急管理與安全風險控製 係統論述瞭火災、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等突發事件下的應急響應預案。內容包括站颱屏蔽門係統在緊急情況下的聯動控製、乘客疏散模擬(基於Agent-Based Modeling),以及跨部門的協同應急指揮體係的構建與演練。 --- 第四部分:基礎設施的維護與壽命管理 本部分專注於固定設備的長期性能維持與資産管理。 第十章:軌道與道岔的無損檢測及養護技術 重點介紹軌道幾何狀態的在綫監測技術(如軌道檢測車的數據采集與處理)。詳細闡述瞭道岔的電動解索機構維護、關鍵部件的疲勞壽命評估,以及預防性打磨策略在延長軌道壽命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區間與車站環境設施的維護 涵蓋通風空調係統(HVAC)的能耗管理與淨化技術、自動扶梯/電梯的可靠性維護(RCM)策略,以及站颱屏蔽門(PSD)係統的精確定位校準技術。 第十二章:資産全生命周期管理(ALM)與數字化孿生 本書的終章展望瞭軌道交通維護的未來趨勢。探討瞭如何利用BIM(建築信息模型)與GIS(地理信息係統)集成構建軌道交通係統的數字孿生平颱,實現從設計到報廢的全過程數據驅動決策,以最大化資産價值和運營效率。 --- 總結: 《現代城市軌道交通係統運營與維護管理》是一部立足於係統工程、電氣傳動、先進控製和現代資産管理理論的綜閤性專著。它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清晰的脈絡,來理解如何設計、建造、運營和維護一個復雜、高可靠性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完全側重於電力驅動的軌道交通技術體係。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在排版和圖示的使用上,體現瞭那個年代國傢標準的一貫風格——實用至上,美觀讓位於清晰度。雖然圖例不如現代齣版物那樣色彩斑斕,但那些黑白綫條圖和流程框圖,精準地傳達瞭復雜係統的邏輯關係。它不是一本能讓你輕鬆閱讀的書,它要求你投入時間去“破解”每一個章節背後的工程意圖。我注意到它對環境影響評估和汙染物排放控製也有所提及,這顯示齣標準製定者在聚焦核心安全問題的同時,並未忽視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總的來說,這本書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總工程師在做最後的項目交底,每一個細節都關乎成敗,每一個條款都必須被理解和嚴格執行。它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諾,保證瞭未來無數次LNG汽車安全、平穩地獲取燃料,是行業內不可或缺的基石性文獻。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次對行業規範的“考古式”探尋。作為一名老一輩的石化行業從業者,我習慣瞭過去那種厚重的、基於經驗總結的規範體係,而這本2011年的標準,則清晰地展示瞭我國在LNG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如何開始與國際接軌,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技術語言。它在結構上非常清晰,層層遞進,從總則到具體的設備、管路、控製係統,再到最終的試運行和驗收流程,邏輯鏈條堪稱完美。特彆是其中關於“超低溫介質輸送係統的疲勞分析”部分,雖然涉及高深的工程力學,但其錶述方式非常務實,沒有采用過於學術化的論證,而是直接給齣瞭操作人員必須遵守的“紅綫”。讀完這一部分,我深切體會到,規範化的意義不僅僅是保證功能實現,更是為瞭確保在環境變化和長期運行壓力下,係統的固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會衰減。這本書,可以說是見證瞭中國LNG産業從蹣跚學步到邁入規範化建設階段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文獻。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有時代感,那種藍白相間的配色,讓我想起上世紀末一些重要的行業標準手冊,透露齣一種嚴謹和權威的氣息。光是這個名字——《液化天然氣(LNG)汽車加氣站技術規範NB T1001-2011》,就足以讓人感覺到其中蘊含的巨大信息量。我作為一個剛接觸新能源汽車領域不久的工程師,立刻被它吸引瞭。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晦澀難懂的純理論著作,但翻開之後發現,它更像是一份詳盡的工程操作指南。它沒有過多地糾纏於LNG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而是直奔主題,探討如何將這些特性轉化為安全、高效的地麵設施。比如,我對站場布局中涉及的防火間距和防爆區域劃分部分印象深刻,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從“最壞情況”齣發進行設計,每一個數字、每一條麯綫的背後,都凝聚著血淚教訓和無數次的模擬計算。尤其是在低溫設備的選型和安裝精度要求上,描述得極其細緻,簡直像是在手把手教你如何避開那些看似微小實則緻命的工程陷阱。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普及知識,而在於提供“標準答案”,是那種隻有在項目現場遇到具體難題時,纔會反復翻閱的案頭寶典。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初看起來非常“公事公辦”,充斥著“應當”、“必須”、“嚴禁”這類詞匯,但細品之下,卻能感受到一種深沉的責任感。它不是那種可以用來消遣的讀物,更像是安全部門發齣的嚴肅指令。我注意到規範中對人員資質和培訓要求的部分,篇幅雖然不長,但措辭極為嚴厲,這錶明編撰者深刻理解到,任何技術規範的最終執行者都是人,而人的失誤往往是事故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我在對照我們近期正在升級改造的一個加氣站時,發現書中對接地和靜電消除的要求遠超我們原先的設計基準,這促使我們立即啓動瞭現場的復核程序。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瞭一個高標準的錨點,讓執行者明白,在安全領域,沒有“差不多就行”,隻有“完全符閤規範”。它就像是工程師手中那把衡量尺,任何試圖偷工減料或走捷徑的行為,都會被它無情地量齣來。

評分

坦白講,作為非直接從事加氣站設計和建設的專業人士,初次接觸這本書時,我感到有些“勸退”。那些關於閥門選型、墊片材料兼容性以及壓力容器檢測頻率的細節,對於我這種做宏觀管理的人來說,顯得過於瑣碎和專業化瞭。然而,當我嘗試去理解為什麼這些細節如此重要時,便開始領悟到標準的精髓。這本書就像一個高度濃縮的知識膠囊,把無數次失敗的教訓提煉成瞭幾行規範文字。我特彆欣賞它對“應急切斷係統”的冗餘設計和聯動邏輯描述,那種對多重故障場景的窮盡式分析,展現瞭編撰團隊極高的係統思維能力。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建”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防止災難發生”的教科書。它迫使讀者從功能實現的角度,跳躍到風險控製的維度去審視每一個技術選擇的閤理性,極大地提升瞭對基礎設施安全性的敬畏感。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現在都還沒有用上,隨便翻翻

評分

.3排水

評分

清楚明白,詳細的講解

評分

8.1供配電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正版書籍,買瞭好多 慢慢看吧

評分

本規範用詞說明

評分

還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