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革命的思想起源(1715-1787)

法国革命的思想起源(1715-178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达尼埃尔·莫尔内 著,黄艳红 译
图书标签:
  • 法国革命
  • 启蒙运动
  • 思想史
  • 欧洲历史
  • 18世纪
  • 政治思想
  • 社会思想
  • 历史研究
  • 法国历史
  • 知识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ISBN:9787542636546
版次:1
商品编码:1088341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页数:51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革命类型可以分三种:第一种是贫困和饥饿导致的革命;第二种是聪明而大胆的少数人的革命;第三种是以观念的名义进行的革命。而法国大革命就是属于第三种类型。《法国革命的思想起源(1715-1787)》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二十三章,描述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起源史。

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部分 最初的冲突(1715—1747年)
第一章 1715年的思想状态
I.——天主教和绝对主义理想
II.——本能的抗拒
III.——思想抵制
IV.——政治病态
V.——新观念的传播
第二章 1715年之后:新思想的导师们
I.——隐秘的导师
II.——伏尔泰
III.——孟德斯鸠
IV.——阿尔让侯爵
第三章 新思想在文人中的传播
I.——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
II.——反对盲信主义的斗争:宽容
III.——世俗道德
IV.——政治和社会思想
第四章 普遍传播
I.——反权威斗争
II.——非宗教思想的发展
III.——间接研究:报纸和中学
IV.——几个人物:马蒂厄·马莱,巴尔比埃律师,达尔让松侯爵

第二部分 决定性斗争(1748—1770年左右)
第五章 领袖:公开的战争
I.——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II.——弗朗索瓦-万森·图桑:《道德论》(1748)
III.——百科全书
IV.——爱尔维修
V.——伏尔泰
VI.——狄德罗
VII.——让-雅克·卢梭
第六章 领袖:秘密的战争
I.——伏尔泰的地下小册子
II.——霍尔巴赫的著作及他的合作者
第七章 文人之间的传播
I.——对基督教的攻击。自然神论和唯物主义
II.——自然与人道的道德宽容精神
III.——政治
IV.——虚构作品:小说和戏剧
V.——群体:沙龙和科学院
VI.——结论
第八章 普遍传播:巴黎
I.——作家和权威机构之间的战争
II.——著作的销售
III.——非宗教思想的发展
IV.——政治不满情绪的传播
第九章 普遍传播:外省
I.——外省科学院
II.——各色表现
第十章 间接研究:报刊和教育
I.——报纸
II.——教育
第十一章 几个例子

第三部分 局势的发展(1771年前后—1787年)
第十二章 宗教和政治传统的抵制
I.——宗教传统的抵制
II.——政治传统的抵制
第十三章 文人
I.——启蒙教父
II.——新崛起的明星
III.——鲜为人知的作家们
IV.——虚构的文学作品:故事、小说和戏剧
V.——社会道德和爱国主义
第十四章 普遍传播:巴黎
I.——作家的反权威战争
II.——非宗教思想在贵族和教士中间的传播
III.——普通阶层中的传播
IV.——咖啡馆、文学社、公共课堂,等等
第十五章 普遍传播:外省
I.——画卷上的阴影
II.——贵族和教士
III.——普通阶层中间的传播
IV.——外省科学院、文学社团、公共课堂和图书馆
第十六章 间接研究:教育
I.——教学内容
II.——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状态
第十七章 问接研究:报纸
I.——巴黎的报纸及在国外出版的报刊
II.——外省报刊
第十八章 共济会
第十九章 美国革命
第二十章 几个例证
第二十一章 启蒙思想在大众阶层中间的传播
第二十二章 关于政治原因的几点评论
第二十三章 1789年陈情书中的思想表现
结论
参考文献
《启蒙之火:重塑欧洲的理性之光》 一个关于思想如何点燃革命,关于理念如何撼动世界的宏大叙事。 1715年,路易十四的驾崩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悄然开启了另一段思想激荡的序幕。在接下来的七十余年里,法国,这个欧洲的心脏地带,正孕育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然而,这场变革并非一夜之间凭空出现,它有着深邃的根源,植根于欧洲大陆的思想土壤之中,尤其是在启蒙运动这场伟大的智识洪流里。本书《启蒙之火:重塑欧洲的理性之光》将带领读者穿越18世纪的法国,深入探究那些孕育了法国大革命的深层思想力量,揭示理性、自由、平等这些现代社会的基石是如何在哲学家的笔下诞生,又如何在社会各阶层中悄然传播,最终汇聚成摧毁旧秩序的洪流。 第一章:理性之曙光——从笛卡尔到启蒙思想家 17世纪的理性主义思潮,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为起点,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本书将梳理这一思想脉络,分析理性如何在哲学领域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摆脱宗教教条的束缚,成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要工具。我们将聚焦于洛克、斯宾诺莎等早期思想家的贡献,他们对天赋人权、政教分离、经验主义的论述,为后来的启蒙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第二章:哲人的殿堂——百科全书与思想传播 18世纪中叶,狄德罗和达朗贝尔主编的《百科全书》的编纂,成为了启蒙运动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汇集了当时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哲学、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社会、政治和宗教,大胆地质疑传统观念,倡导科学方法和理性精神。《启蒙之火》将详细剖析《百科全书》的出版历程及其深远影响,探讨它如何打破知识的垄断,将启蒙思想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阶层,激发了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将深入考察书中那些最具影响力的条目,分析它们如何挑战王权、教会和贵族特权,为革命播下了种子。 第三章:政治的迷宫——社会契约与主权在民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是政治思想史上不朽的丰碑,它们深刻地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本书将对这两部划时代的著作进行深入解读,阐释“社会契约”的理念如何颠覆了君权神授的观念,提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同意,而非神圣的委托。我们将分析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探讨其如何为构建一个权力制衡、防止暴政的政治体制提供了理论蓝图。这些思想不仅在知识分子圈子里流传,更通过沙龙、咖啡馆、小册子等多种形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唤醒了人们对自身权利的认知和对政治改革的渴望。 第四章:自由的呼唤——人权与个体解放 启蒙思想家们对个体自由的追求,是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伏尔泰以其犀利的笔触,猛烈抨击宗教不宽容和司法不公,为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呐喊。《启蒙之火》将聚焦于伏尔泰的斗争,分析他如何运用讽刺、幽默和逻辑,揭露封建制度的弊端,呼唤一个更加宽容和开明的社会。我们将考察这一时期关于人权、自然权利的讨论,这些关于个人尊严、基本自由的理念,成为了后来《人权宣言》的思想源泉。 第五章:经济的思考——重农学派与自由市场 18世纪的法国,经济问题也成为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主张农业是国家财富的根本来源,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建议。同时,亚当·斯密的经济学思想也开始传入法国,倡导自由市场和劳动分工。《启蒙之火》将分析这些经济思想的演变,探讨它们如何挑战重商主义政策,为经济自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些经济上的辩论,与政治和社会思想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对旧制度的批判。 第六章:社会的回响——沙龙、咖啡馆与公共舆论 启蒙思想并非仅仅停留在书斋之中,它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在社会各阶层中激荡。《启蒙之火》将生动描绘18世纪法国的社会图景,聚焦于巴黎的沙龙、咖啡馆以及文学社团。在这些场所,贵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艺术家、作家们汇聚一堂,畅谈哲学、政治、文学,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升华。我们将展示这些公共领域如何成为孕育和传播启蒙思想的温床,如何逐渐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公共舆论力量,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七章:思潮的交汇——理性与情感的张力 尽管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但情感在这一时期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卢梭对情感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状态的浪漫想象,与强调理性的思想家们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张力。本书将分析理性与情感在启蒙思想中的并存与互动,探讨情感因素如何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反应,以及如何激发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启蒙之火》将审视浪漫主义思潮的萌芽,以及它在塑造革命者的心灵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第八章:革命的预兆——旧制度的裂痕 18世纪后期,法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旧制度的裂痕愈发明显。王权的衰落、贵族特权的固化、财政危机的加剧,都为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启蒙之火》将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启蒙思想如何成为批判旧制度的锐利武器,以及革命思想如何在社会不满情绪的助推下,变得日益深入人心。我们将考察那些直接预示着革命来临的事件和迹象,并分析启蒙思想是如何为这些事件提供理论辩护和情感动员的。 结论:思想的遗产——塑造现代世界的基石 《启蒙之火:重塑欧洲的理性之光》并非仅仅是一次对历史的简单回顾,它更是一次对现代社会思想根源的深刻挖掘。1715年至1787年间,法国孕育的启蒙思想,以其对理性、自由、平等、人权的不懈追求,深刻地改变了法国,也重塑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本书旨在揭示,正是这些深邃的思想,如同点燃导火索的火花,最终引爆了那场震撼世界的革命,为现代民主、法治、人权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本书,便是阅读我们自身思想的起源,理解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是如何被塑造而成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实在读不下去,一开始就被那晦涩的哲学理论给劝退了。书中充斥着大量关于启蒙运动思想家,比如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分析,但这些分析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生动的史料和具体的情境。我期待的是能看到这些思想是如何在当时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是如何与普通民众的生活产生联系的。然而,书中更多的是对抽象概念的反复推敲,以及对文献的细致解读,这对于一个希望了解革命“如何发生”的读者来说,显得有些空中楼阁。我尝试着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关于理性、自由、平等等核心理念,但它们似乎总是被包裹在层层叠叠的学术术语和哲学辩证之中,难以窥见其鲜活的生命力。我搜寻着能够引发共鸣的细节,比如当时的社会矛盾、经济困境,或者是普通人对不公的日常抱怨,但这些都被“思想起源”这个宏大的框架所遮蔽。或许对于专业的历史学者来说,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是必要的,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通过阅读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和历史洞察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实在太高了,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一扇紧闭的哲学殿堂门前,虽然知道里面蕴藏着宝贵的知识,却苦于无法推开它。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历史视角。我之前对法国大革命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这样的宏观叙事上。而这本书则将我的视野拉回到革命发生之前的漫长岁月,让我看到一个正在孕育、酝酿、甚至是挣扎着蜕变的法国。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极其精细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结构中的种种裂痕,从贵族与平民的巨大贫富差距,到教会的特权与腐败,再到法律体系的不公与混乱,这些都为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让我特别有感触的是,书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引用,展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巨大变化,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权威,开始追求理性与自由,这种思想上的觉醒,我认为是革命最根本的驱动力。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焦虑、期待与困惑,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与诉求。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而革命则是这条河流中的一个巨大的漩涡,它是各种力量汇聚、碰撞、激荡的结果,而我们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漩涡的成因和动力的绝佳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带着我们穿越时空,亲历法国大革命前夕那风起云涌的时代。作者并没有直接描绘血腥的街头冲突,而是巧妙地将我们引入那个思想碰撞、社会暗流涌动的时代。他通过对当时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沙龙聚会、甚至咖啡馆里的闲谈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勾勒出了不同阶层、不同思想流派的观点和碰撞。我仿佛能看到贵族们的享乐与腐朽,资产阶级的勃勃雄心,以及底层民众的疾苦与不满。书中对各个时期重要事件的梳理,比如三级会议的召开、各种改革的尝试,都充满了历史的张力,展现了旧制度衰败的必然性。尤其是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无论是那些引领时代的思想巨匠,还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推涌前进的小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场伟大的革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它的魅力在于,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在于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发生”,并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性、理性和时代的脉搏。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历史教科书,而更像是一部精心编织的文学作品。作者用一种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18世纪法国社会变迁的宏大画卷。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巴黎,耳边是贵族们吟诵的诗歌,眼前是沙龙里辩论的火花,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安与期待。书中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描写,无论是宫廷的奢华,还是街头的喧嚣,都充满了画面感,让我仿佛亲眼所见。更重要的是,作者将复杂的哲学思想,通过生动的叙述和形象的比喻,变得易于理解。我不再觉得那些关于“自然法”、“社会契约”的概念遥不可及,而是能感受到它们是如何一点点地动摇旧有的统治秩序,并为新的社会形态播下种子。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带领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旅行,让我理解了法国革命是如何从一系列抽象的理念,逐渐转化为一股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我常常在阅读时,被作者的文字所打动,为那个时代的智识探索而赞叹,也为即将到来的变革而感到震撼。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法国大革命并非是某个单一的、突然爆发的事件,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代。作者非常细致地梳理了18世纪法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变迁,并着重分析了思想界是如何逐渐孕育出革命的种子。他深入探讨了启蒙运动如何挑战了教会和君主的绝对权威,如何提出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革命性的理念。书中对于不同思想家的观点进行了辨析,并分析了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在社会上传播,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精英阶层,乃至逐渐渗透到更广泛的民众之中。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思想家们描绘成完美无瑕的圣人,而是展现了他们思想中的矛盾与局限,以及他们的思想在被不同人群解读和利用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思想的力量是如何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是推动人类历史的进程。它让我对“革命”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它不仅仅是政治权力的更迭,更是深刻的思想解放和社会重塑。

评分

再次买了一堆书!

评分

第三部分 局势的发展(1771年前后—1787年)

评分

IV.——政治不满情绪的传播

评分

III.——百科全书

评分

IV.——政治和社会思想

评分

第九章 普遍传播:外省

评分

II.——新崛起的明星

评分

第十五章 普遍传播:外省

评分

内容简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