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絲的曆史較為悠久,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它是由葫蘆笙演進改造而成的。在構造上仍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製,簫管數目正與三管之龠相同,兩支副管不開音孔也和古簫完全一樣,而發齣持續的五度音程,則與古龠的“以和眾聲”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後世的簫笛非常近似,又顯示齣它在曆史上的飛躍。
評分 評分副主音管無按音孔,因此裝有簧片的副音管一端插入葫蘆主音管左或右兩側,在葫蘆絲吹奏時,如將副音管底端軟塞取齣,裝有簧片的副管音就與主管音一同響起,但副管音隻能發一個音.
評分編輯本段
評分 評分葫蘆絲因其音色獨特優美,外觀古樸,柔美,典雅,簡單易學,小巧易攜帶等特點,近年來受到廣大中小學生,音樂愛好者及中外遊客的喜愛。
評分阿昌族的葫蘆簫和傣族的相似,阿昌語稱“拍勒翁”,用葫蘆和金竹管製成。吹管長6厘米,主管長50厘米,副管分彆長33和17厘米,在兩支副管靠近主管的一側,分彆留有一條竹片,用細竹知與主管捆紮在一起。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