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隅,史称岭南。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进人十九世纪的南粤,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斗争中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用鲜血写下了无数彪炳千秋的史诗。业绩煌煌,理当镌刻青史、流芳久远。
翁方纲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廷开设四库全书馆。翁方纲被任命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又担任编修一职。在四库馆任职期间,他与朱筠、钱大昕、桂馥、黄易、丁杰等人常去琉璃厂书肆访书,所作金石拓本日渐增多。
评分资料性强,不错,只是还没有详细阅读。看上去很好的
评分在北京任职期间,翁方纲曾与黄景仁同游陶然亭、窑台,并为陶然亭撰写过楹联。“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这副楹联悬挂在陶然亭正面的抱柱上。此联描写的是古时陶然亭的景致。上联“烟笼”,指烟雾笼罩。整句写白天的清静,古寺被烟雾笼罩,无人到此;下联述夜晚的安谧,深堂处于树林之中,只有明月照映进来。以“无人”与“有月”的对比描写,显现了庵堂幽深绝世的风貌,蕴含着超凡脱俗的韵味。作者是当时的达官显宦,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对世俗的尘嚣,也感腻味,发现城内竟有这“无人”“有月”的古寺,真像进入世外桃源。联语表达了他向往隐居生活的心情。如今,这里已辟为公园,此联也已经不是原联,它是由光绪的老师翁同龢重书的。就连此联所描写的 “静”,也被公园里的笑语欢歌划破了。
评分定价贵,把粤东金石材料重新梳理了下
评分本书校点者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王承略、陈锦春二位先生,审稿人为中华书局编审张忱石先生。《毛诗后笺》和《毛诗传笺通释》此前都曾整理出版,而《诗毛氏传疏》则是首次推出标点整理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诗经》学研究者提供扎实可靠的文本资料,有所裨益。
评分优惠价格,谢谢京东,再接再厉! 优惠价格,谢谢京东,再接再厉!
评分卷一“六榕寺诸刻”第一条拟目“唐王勃碑(闻)”(P33),这是根据正文提到“六榕寺旧有王勃碑”而命名。按,此指王勃所撰《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记》,文章尚见于王勃集,六榕寺门联上句“一塔有碑留博士”亦咏此碑。既然能考出碑名,似不宜用简称。类似情况如卷二“南海神庙碑”系列,开首数碑尚开列全名,其后则径以“元至元癸巳碑”(P120)、“元泰定四年碑”(P121)为标目,这种情况竟有四十余碑之多;其中颇有见在者,如“明成化四年碑”(P125),根据注释,其篆额为“御祭南海神文”,则此碑不妨拟名为“明成化四年御祭南海神文碑”。这样处理,也才与后文“[增补]清同治三年御祭南海文碑”(P133)的命名方式一致。
评分资料性强,不错,只是还没有详细阅读。看上去很好的
评分《粤东金石略》是翁方纲在《两汉金石记》之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原书价值,陈鸿钧先生“前言”概括准确;补注成就,罗韬老师“贯穿两个半世纪的金石之缘”(《南方都市报·南方阅读》 2012年5月13日第8版)揄扬得体。要言之,续书不易,人所共知,晚近金石学著作续书可传者,柯昌泗《语石异同评》,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并此书,鼎足而三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