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你所认识的,并非真正的你;反倒是你怎么想,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思想是快乐的,我们当然就是快乐的;如果想得凄惨,我们就会凄惨;有恐惧的想法,就会产生恐惧;病态的思想真的会令人生病;想到的如果是失败,我们就注定会失败;如果总是自怜,人人都将唯恐避之不及。”
不要认为我是在宣扬天真的乐观主义,人生还不至于那么单纯。我只是提倡以积极的态度代替消极。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关心自己的问题,而非只是忧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吗?每次我走在纽约街道汹涌的人流中,我都很注意安全,但并不担忧。人生同样如此,关键是要认清问题,并冷静地采取步骤处理它,而忧虑只是慌乱地兜圈子。
内容简介
《快乐的人生》卡耐基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心灵中注入快乐,消除错误思想,比割除身上的肿瘤和脓疮还重要。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选择。人的心态变得积极,就可以得到快乐,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乐观豁达的人,能在平凡的日子中找到生活的情趣,能在沉重的生活中活得轻松洒脱,能把苦难的光阴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项变得简单可行……这时候,快乐已经来临!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平安快乐的项法则
选择正确的思想
坚守自我,拒绝模仿
从悲伤中走出来
学会放松,解除疲劳
克服忧虑的心理
活在真实的今天
勿存报复之心
施恩不图报
时刻怀有感恩的心
将酸柠檬变成甜柠檬汁
每天都要带给别人快乐
没有人愿意踢一条死狗
不要被批评伤害
学会自我批评
第二章 如何把自己修炼成成熟有魅力的人
成熟,从勇于担当开始
困难不等于不幸
摆脱生活中的不幸
拥有自己的信仰
你就是唯一
了解并喜欢自己
坚持自我本色
不要做令人讨厌的人
先使自己让人喜欢
第三章 步走出孤独忧虑的人生
解开忧虑之谜
减少生意上50%的忧虑
消除思想上的忧虑
不要为小事而烦恼
不要杞人忧天
勇于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给忧虑设置底线
不要试着去锯木屑
第四章 抛却名利带来的烦恼
一生最重要的决定
抛却工作和金钱的烦恼
夫妻间的职业冲突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平安快乐的14项法则
选择正确的思想。
保持自我本色,不要模仿别人。
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会感受到快乐。
学会放松和享受,不要让忧虑摧毁我们。
活在一个真实的今天,你才会获得平安快乐。
永远不要对敌人心存报复,那样对自己的伤害将会大过对任何人的。
不要期望他人感恩,并在付出过程中享受施与的快乐!
选择正确的思想
创世纪中,上天赐予人类统治大地的权力,这是一份伟大的赐予,我却对这种伟大的权力没有什么兴趣。我只希望能统治我自己——控制自己的想法,克服自己的恐惧,控制我的心智与精神。
人生的平安与喜乐,不是因为我们身在何处,或在做什么,或我们是谁,完全只是由我们的心境所定。
几年前,我曾读到过詹姆斯·艾伦所著的《思想的力量》一书,这本书对我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改变对事与人的看法,事与人就对他发生改变……如果一个人的想法有激烈的改变,他会惊讶地发现生活中,自己的状况也有急速的变化。人的内心都有一份神奇的力量,那就是自我……所有的人都是自己思想的产物……人提升了自己的思想,才能上进,并完成某些事,拒绝提升思想的人只能停留在悲惨的深渊中。”
几年前,有人问我:“你一生中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很容易回答。迄今为止,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人的思想的重要性。如果我了解你的思想,我当然就了解你这个人。我们的思想造就了我们这个人: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我现在百分百确信,我们所需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几乎也是我们所需面对的唯一问题就是——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就已经走上解决问题的捷径。
马卡斯·奥理欧斯,不但是统治罗马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只用了一句话就涵盖了人生——这也是决定人类命运的一句话——“思想决定一生”。
诺曼·皮埃尔说:“你所认识的,并非真正的你;反倒是你怎么想,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思想是快乐的,我们当然就是快乐的;如果想得凄惨,我们就会凄惨;有恐惧的想法,就会产生恐惧;病态的思想真的会令人生病;想到的如果是失败,我们就注定会失败;如果总是自怜,人人都将唯恐避之不及。”
不要认为我是在宣扬天真的乐观主义,人生还不至于那么单纯。我只是提倡以积极的态度代替消极。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关心自己的问题,而非只是忧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吗?每次我走在纽约街道汹涌的人流中,我都很注意安全,但并不担忧。人生同样如此,关键是要认清问题,并冷静地采取步骤处理它,而忧虑只是慌乱地兜圈子。
眼前的挫折并不妨碍你仍然昂首阔步,正常度日。劳维尔·托姆斯就是这样。我很荣幸认识他并推荐过他的影片。他与助手们起码到过六处战场拍摄纪实片,其中包括艾伦比征服圣地的影片。他以“巴勒斯坦的艾伦比与阿拉伯的劳伦斯”为主题的演讲,在伦敦及世界各地都引起了轰动。伦敦的歌剧旺季因他而延后六周,好让他继续在皇家歌剧院娓娓叙述他惊心动魄的故事并展示影片。之后,他又携影片在世界各国连连掀起一场场轰动。后来,他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印度与阿富汗拍摄纪录片。但这时不幸的事却接踵而来,最不可能的事发生了:他在伦敦宣告破产,当时我跟他在一起,我记得我们只能在一起吃顿便宜的晚餐——如果不是托姆斯去向一位朋友借了点钱,我们连那一顿饭也吃不起。我想说的是:劳维尔·托姆斯在巨大的债务与挫折下,也只是关心他自己的问题,而并非真正的忧虑。他知道如果被击倒,对任何人他都将一文不值,包括他的债权人在内。每天早晨出门前,他一定会提醒自己抬头挺胸。他积极,有勇气,拒绝被挫折击倒。对他来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你要达到成功的巅峰,这将是一种有意义的磨炼。
关于心理状况对我们的生理能力的影响,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弗莱德做过一次有关的实验,他后来对我说:“我请来三个人,对他们测试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我们用测力计来测量。”
他请他们双手用力握住测力计,在3种不同的情况下做一对比。在正常清醒的状况下,他们平均抓力为101磅。当他们被催眠,并告诉他们都很虚弱时,就只有29磅的抓力了——只有正常体力的1/3(3人中有一个是拳击冠军,在催眠中告知他现在很虚弱后,他便觉得自己的手臂很瘦弱,像婴儿一样)。
第二次催眠后,他告诉他们,他们都非常强壮。这时他们的平均抓力可达142磅。也就是说,当他们心中充满积极有力的思想时,每人平均都提升了近50%的体力。
心理的力量真是不容忽视。举个例子来说,因为思想的力量而改变的奇妙事件,就发生在我的一个学员身上。他精神崩溃过,原因就是忧虑。
这个学员告诉我:“我担心每一件事,我担心自己太瘦,担心自己掉头发,担心永远没钱成家,我想我当不了一位好父亲,我怕失去我想娶的女友,我担心过得不够好,我担心别人对我的印象。我内心深处的压力不断地在增加,像个没有安全阀的压力锅。最后,当压力大到我再也无法承受时,终于爆发了。如果你精神崩溃过……不过希望你永远没有过,任何生理上的病痛都不能与心理上的痛苦相提并论。
“我当时的情况极为严重,甚至与家人都无法正常交流。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一点小小的声音都会令我惊跳起来。我逃避所有的人,无缘无故的,我就可以号啕大哭一场。
“对于我来说,每一天都是煎熬,我觉得所有的人都遗弃了我——甚至包括上帝,我很想投河了此余生。
“后来我决定到佛罗里达,希望换个环境会有所帮助。我下火车时,我父亲交给我一封信,告诉我到了那里才能打开来看。我到佛罗里达时正是旅游观光的旺季,由于订不到房间,我就租了车房。我到迈阿密去找工作,但没找到。于是我就整天在海滩上消磨时间,但感觉比在家里的时候还惨。
“我打开信封想看看父亲说些什么。纸条上写着:‘孩子,你已离家一千五百里,不过并没有什么改变,对吗?我知道,因为你把你的烦恼也带去了,那烦恼就是你自己。你的身心都很健康,打败你的不是你所遭遇的各种事情,而是你对这些事情的想法。一个人的想法将决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当你想通了这一点,孩子,就回家来吧!因为你必已康复。’
“父亲的这封信把我惹火了,我不想得到任何指示。我气得当时就决定绝不再回家。当天晚上我在迈阿密街头游荡时,经过一座教堂,里面正在做弥撒。反正无处可去,我就进去了,正听到有人念道:‘战胜自己的心灵比攻占一个城市还要伟大。’
“我坐在天主的圣殿里,听着跟我父亲信上所写的同样的道理,这些力量终于扫除了我心中的许多困扰。这一生我第一次神清气爽。我发现自己愚不可及,认清自己后,使我吃了一惊,原来我一直想改变整个世界及其中的每一个人——其实,唯一需要改变的只是我的想法罢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收拾行李,打道回府了。一周后,我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四个月后,我娶了那位我一直怕会失去的女友。现在我们已经是有着五个孩子的快乐家庭。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我都受到眷顾。精神状况不佳的那段时间,我担任晚班工头,是个只有18个人的小部门。现在,我在卡通公司任主管,辖下有50多位员工。人生越来越富足。我知道自己已掌握人生的真谛。即使有时会有一些不安的情绪,我会告诉又该自我调整了,于是又能平安无事。
……
前言/序言
卡耐基生前总是建议读者把本书与《人性的优点》放在一起阅读。
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性的优点》主要告诉人们克服忧虑的一些基本原则,《快乐的人生》则更多的是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快乐。
在本书中,卡耐基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心灵中注入快乐,消除错误思想,比割除身上的肿瘤和脓疮还重要。快乐是一种心态,一种选择。人的心态变得积极,就可以得到快乐,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乐观豁达的人,能在平凡的日子中找到生活的情趣,能在沉重的生活中活得轻松洒脱,能把苦难的光阴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项变得简单可行……这时候,快乐已经来临!
生命的可贵,不在于我们成功或者失败,逆风还是顺水,而在于我们从中感悟到多少快乐。这些亘古常新的人间智慧将帮助我们认清真正的人生和真正的快乐。
人生漫漫,让我们翻开这本书,迈入人生的乐土。
《心灵的指南针》 内容简介 我们是否常常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到迷失方向?在追逐名利、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内心深处的渴望是否被日渐淹没?《心灵的指南针》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找回内心宁静、重塑生活意义的深度探索之旅。它并非一本提供速成技巧的“成功学”读物,也不是一本宣扬享乐主义的“心灵鸡汤”,而是一份邀请,邀请您一同踏上一次深刻的自我认知和心灵疗愈的旅程。 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认识到,真正的满足和幸福并非来自外部的物质累积或社会评价,而是源于内在的平和、清晰的自我认知以及与世界建立有意义的连接。作者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笔触,剖析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焦虑、空虚和疏离感,并深入探讨了这些情绪的根源——我们常常将自我价值建立在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上,对“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真正想要”做什么感到困惑,以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过滤噪音,倾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第一部分:倾听内心的低语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被海量的信息和不断涌现的需求所裹挟,内心的声音常常被淹没在嘈杂的喧嚣中。第一部分《倾听内心的低语》正是为打破这种现状而设计。它鼓励读者放慢脚步,重新学会感知和理解自己内在的情感和需求。 认识“假我”与“真我”: 我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塑造出适应环境的“假我”,但我们真实的“真我”——那些最原始的渴望、天赋和价值观,却可能因此被掩埋。本书将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性思考和练习,帮助读者辨识出自己生活中哪些行为和想法是出于外在压力或期待,哪些才是真正源于内心深处的驱动力。这并非否定社会化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在适应外界的同时,不丢失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情绪的语言: 情绪并非洪水猛兽,它们是内心发出的信号,告诉我们某些需求得到了满足,或某些需求未得到满足。然而,许多人习惯性地压抑、否认或恐惧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其反复出现并可能演变成更深层次的心理困扰。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常见情绪的生成机制,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情绪管理和转化技巧,教导读者如何以接纳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它们,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价值观的灯塔: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常常感到迷茫,不知该往何处去。这种迷茫往往源于对自身核心价值观的不清晰。本书将引导读者深入挖掘和定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将它们视为指引人生方向的灯塔。通过一系列反思性问题和案例分析,读者将学会如何识别那些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情,并以此为基础做出更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选择。 觉察力的培养: 觉察力是与内心对话的关键。它意味着能够有意识地注意到当下发生的一切——包括身体的感觉、内心的想法和周围的环境,而不带评判。本书将提供多种培养觉察力的方法,例如正念呼吸、身体扫描、日常冥想等,帮助读者提高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思绪模式和行为习惯,为后续的改变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重塑内在的风景 一旦我们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下一步便是着手重塑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让其成为滋养生命、抵御风雨的沃土。第二部分《重塑内在的风景》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刻的内在改造。 摆脱“应该”的枷锁: 社会、家庭、朋友,甚至我们自己,常常会给我们施加各种“应该”的压力——“你应该找到一份好工作”,“你应该结婚生子”,“你应该更有成就”。这些“应该”构筑了一个无形的牢笼,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和可能性。本书将帮助读者识别并挑战这些根深蒂固的“应该”,认识到人生的可能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并鼓励读者勇敢地活出属于自己的“想要”。 宽恕的力量: 过去所经历的伤害、误解和遗憾,如同沉重的包袱,压在我们心头。它们不仅影响我们当下的情绪,更可能阻碍我们走向未来。本书将深入探讨宽恕的意义和过程,它并非是原谅他人的错误,而是为了释放自己,不再被过去的阴影所困扰。通过实际的引导,读者将学习如何放下怨恨,疗愈内心的创伤,重新获得轻盈。 培养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强大的积极情绪,它能显著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当我们学会关注生活中所拥有的,而非所缺失的,我们的视角将发生巨大的转变。本书将提供多种将感恩融入日常的方法,例如感恩日记、感恩冥想等,帮助读者培养一颗充满感激的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内在的丰盛: 许多人将富足与物质财富划等号,但真正的丰盛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它意味着对当下拥有的感到满足,对未来充满希望,以及拥有丰富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本书将引导读者探索内在丰盛的多种维度,包括情感上的连接、精神上的追求、创造力的发挥等,帮助读者认识到,即使在物质条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拥有丰富而充盈的人生。 第三部分:与世界和谐共舞 内在的平和并非孤立存在,它需要与外部世界建立起健康而有意义的连接。《心灵的指南针》的第三部分《与世界和谐共舞》将焦点转向我们如何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与之和谐相处。 人际关系的修复与深化: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人在与他人相处时,常常面临沟通不畅、矛盾冲突或疏离感。本书将提供关于有效沟通、同理心倾听、边界设定等实用技巧,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健康、更深入的人际关系,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能因此受益。 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使命: 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使命,是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探索的课题。本书并非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通过对自身天赋、热情和价值观的深度挖掘,去发现那些能够点燃自己生命之火的事业或目标。它鼓励读者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对社会的贡献相结合,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感。 拥抱变化与不确定性: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充满变化的旅程,而我们常常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感到恐惧。本书将帮助读者培养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认识到它们是生命的一部分,并学会从中发掘机遇。通过学习接受现实、灵活调整策略,读者将能够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活在当下,享受过程: 许多人总是沉湎于过去或焦虑于未来,从而错失了当下的美好。本书将强调“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读者将注意力拉回到此刻,全身心地投入到正在进行的活动中,体会生命过程本身带来的喜悦。 持续的成长与进化: 生命的本质在于成长。本书并非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鼓励读者将书中的理念和实践融入生活,并保持持续学习和自我进化的动力。通过不断地探索、反思和实践,读者将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拓展生命的边界,活出越来越精彩的自己。 《心灵的指南针》是一份邀请,邀请您踏上一次 transformative 的旅程。它不是要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要帮助你“看见自己”,然后,由你来决定“你想怎么做”。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界里,愿这本书成为你手中那份可靠的指南针,指引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喜悦和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