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家词选

唐宋名家词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龙榆生 编
图书标签:
  • 唐宋词
  • 宋词
  • 唐词
  • 古典诗词
  • 文学
  • 诗歌
  • 名家
  • 选集
  • 中国古典文学
  • 词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42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01807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6
字数:2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唐宋名家词选》是龙榆生先生有名的编选作品,与《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为姐妹篇。本书共选录唐、宋两代94位知名词人的708首词,大体按作家生年次序排列。入选的作家和作品,思想倾向、风格流派和艺术造诣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对于词的句读和韵位,编选者还作了标注,可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词的格律,也可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

内容简介

《唐宋名家词选》共选录唐、宋两代94位知名词人的708首词,大体按作家生年次序排列。入选的作家和作品,思想倾向、风格流派和艺术造诣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对于词的句读和韵位,编选者还作了标注,可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词的格律,也可供古典文学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又名龙七,别号忍寒居士。江西万载人。1928年起,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著有《中国韵文史》、《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唐宋名家词选》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出版说明
编辑凡例
李白二首
张志和一首
韦应物三首
王建二首
刘禹锡十二首
白居易六首
温庭筠十八首
皇甫松六首
韦庄二十首
薛昭蕴二首
牛峤一首.
毛文锡二首
牛希济一首
欧阳炯五首
顾复五首
鹿虔康一首
阎选一首
尹鹗一首
李徇九首
和凝二首
孙光宪十二首
张泌四首
冯延己二十三首
李璟二首
李煜十二首
潘阆五首
寇准一首
范仲淹三首
张先十四首
晏殊十七首
宋祁一首
张异一首
欧阳修二十七首
梅尧臣一首
韩缜一首
柳永二十五首
王安石四首
王安国一首
晏畿道三十一首
苏轼四十二首
黄庭坚十四首
秦观十九首
张耒二首
贺铸二十九首
晁补之十首
陈师道一首
王秀二首
晁端礼一首
赵令畴四首
李庸一首
晁冲之二首
王观二首
舒宜三首
毛滂一首
李元膺二首
张舜民一首
僧挥五首
李之仪三首
魏夫人二首
周邦彦三十一首
万俟咏五首
曹组四首
苏庠二首
李甲一首
鲁逸仲一首
廖世美二首
陈克二首
李清照十三首
孙道绚二首
张元斡七首
叶梦得七首
汪藻二首
陈与义三首
岳飞二首
吕本中五首
朱敦儒十四首
张孝祥六首
韩元吉二首
陆游九首
范成大五首
辛弃疾四十四首
陈亮五首
刘过三首
姜夔二十三首
史达祖七首
朱淑真三首
刘克庄十一首
吴文英十首
刘辰翁十一首
蒋捷六首
周密五首
王沂孙八首
文天祥二首
张炎十四首
后记

精彩书摘

[传记]白居易(七七二——八四七)字乐天,其先太原人,徙下邦。贞元十四年(七九八),始以进士就试礼部,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盏屋县尉,集贤校理。元和二年(八○七),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执政恶其言事,贬江州司马。十三年冬,量移忠州刺史。十四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转主客郎中,知制诰。出任杭州刺史。秩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出为苏州刺史。太和二年(八二八),转刑部侍郎。三年,称病东归,求为分司官,寻除太子宾客。五年,除河南尹。开成元年(八三六),除同州刺史,辞疾不拜。寻授太子少傅。晚居洛阳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香山,自号醉吟先生,又称香山居士。大中元年(八四七)卒,时年七十六。(参考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一卜六及新唐书列传卷四十四)居易最工诗,其与元九书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贤圣,下至愚膜,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又云:“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其文艺理论,颇合于现实主义精神,所作诗歌,亦力求与群众接近,因有“老妪皆解”之传说,(僧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而为人民所喜爱。居易自言:“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其流传之广如是!惟其接近民众,故对新兴歌曲,亦最易接受而乐为加工。倚声填词之风,至中唐而渐盛,其为刘、白诸人所倡导,可推知也。
……

前言/序言


《千年雅韵:宋词风华》 一、 时代之音,词的演变与繁荣 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分支,以其婉约细腻、深情委婉的独特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是宋代社会风貌、士人情怀、审美情趣的生动载体。本书《千年雅韵:宋宋词风华》旨在深入探寻宋词的起源与演变,描绘其在北宋和南宋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勾勒出宋词由初期的市井俚歌,逐渐走向文人化、精致化,最终达到艺术巅峰的完整图景。 回溯历史长河,词的雏形可追溯至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以及唐代的“燕乐”和“曲子词”。早期歌词多为歌者填词,内容多为描写男女情爱、离愁别绪,旋律性强,充满生活气息。而到了唐代,随着文人对这种新兴体裁的关注,词开始脱离纯粹的歌唱,逐渐融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皮日休、温庭筠、韦庄等唐代词人,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词的意境营造和艺术雕琢,为宋词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真正将宋词推向艺术高峰的,是北宋的文坛巨匠们。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生活的丰富,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科举制度对文人阶层的塑造,共同催生了宋词的“黄金时代”。文人词的创作,不再局限于狭隘的男女情爱,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活领域,注入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苏轼的豪放旷达,柳永的铺陈叙事,晏殊的清雅闲适,周邦彦的精工雕琢,欧阳修的温厚平和,李清照的凄婉哀绝,辛弃疾的慷慨悲壮……这些大师们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作风格,共同铸就了宋词的辉煌。 本书将细致梳理宋词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词风特点。我们将一同感受唐代词人如何为宋词打下根基,如何在新生的宋朝,文人词家们如何将个体的情感抒发与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创作出既有个人色彩又具普遍意义的杰作。南宋时期,虽然政治局势动荡,但词的创作并未因此衰竭,反而出现了辛弃疾、陆游等一批充满爱国情怀的豪放派词人,以及姜夔、吴文英等在艺术上追求极致的婉约派词人,宋词的艺术生命力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 群星璀璨,四大词宗的艺术魅力 宋词的辉煌,离不开那些闪耀文坛的大家。本书将重点聚焦宋词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词人,深入剖析他们的创作风格、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婉约派的代表——柳永与李清照: 柳永,被誉为“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尤其擅长描写城市生活、羁旅之思、男女情恋,语言通俗易懂,旋律流畅,深受市民喜爱。本书将深入解读柳永词的“铺叙”手法,分析其如何将细碎的生活场景加以描摹,以及他词中浓郁的市民气息和人情味。我们还将探讨柳永词的艺术局限性,例如有时过于追求辞藻的堆砌和感伤情绪的渲染,但其在传播和普及词体方面所做的贡献不容忽视。 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无可争议的“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将婉约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其词风清丽,感情真挚,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细腻感受,以精炼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画面。从少女的娇憨、新婚的甜蜜,到国破家亡后的凄凉,李清照的词作,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她坎坷而坚韧的一生。本书将重点分析李清照词中的“比兴”手法,她如何以花鸟虫鱼、四季更迭来寄托心绪,以及她词作中“愁”的多种维度和表现形式。我们还会探讨李清照在词学理论上的贡献,以及她如何挑战当时男权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展现出独立而强大的女性精神。 豪放派的巨擘——苏轼与辛弃疾: 苏轼,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豪放派词的开创者。他的词作,题材广泛,境界开阔,气势磅礴,将词的抒情功能推向了新的高度。无论是描写壮丽山河,还是抒发人生感慨,苏轼的词都充满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本书将深入分析苏轼词的“以诗为词”的特点,他如何将诗歌的宏大意境和哲理思考融入词中,以及他词作中“旷达”与“洒脱”的精神内核。我们还将探讨苏轼如何通过词作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哲理的体悟,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雄心壮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生哲学。 辛弃疾,南宋词坛的一代豪杰,被誉为“词中之龙”。他的词作,充满了爱国情怀和报国壮志,笔力雄健,气势恢宏,将豪放词风推向了新的巅峰。面对山河破碎,国家沦丧,辛弃疾以“笔当剑,墨当血”的激情,创作了大量充满战斗精神和悲愤情绪的词篇。本书将重点解读辛弃疾词中的“用典”艺术,他如何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来抒发情怀,以及他词作中“英雄气”与“悲凉感”的交织。我们还会分析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例如其“以议论为词”、“以故事为词”等创新手法,以及他如何通过词作来表达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 除了四大词宗,本书还将提及周邦彦、欧阳修、晏殊、秦观、黄庭坚、陆游、姜夔、吴文英等其他重要的宋代词人,勾勒出宋词群星璀璨的图景,展现宋词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三、 艺术之美,词的格律、意境与情感 宋词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更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技巧。本书将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宋词的艺术之美。 词牌与格律: 词最初是配合音乐演唱的歌曲,因此其结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要求,形成各种各样的“词牌”。本书将介绍一些主要的词牌,如《沁园春》、《水调歌头》、《念奴娇》、《蝶恋花》、《声声慢》等,并简要解释词牌对词作内容和风格的影响。同时,我们将探讨词的格律,理解这些规则如何在限制中创造出音乐美和节奏感,以及词人如何巧妙地运用格律来达到艺术效果。 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宋词尤其擅长营造优美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的描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本书将分析宋词中常见的意境类型,如凄清冷落的秋景、明媚秀丽的春光、羁旅思乡的愁绪、闺阁寂寞的幽情等,并解析词人如何运用白描、烘托、象征等手法来塑造这些意境。例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开篇,寥寥数语便营造出深沉的凄凉意境。 情感的抒发: 宋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其对人类丰富情感的细腻表达。从喜怒哀乐,到爱恨情仇,宋词无不涵盖。本书将深入探讨宋词中情感的类型和表现方式,分析词人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以及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的感染力。我们将看到,无论是李清照笔下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尽哀愁,还是辛弃疾笔下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英雄壮志,都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读者。 语言的锤炼: 宋词的语言,典雅而不失生动,精炼而不失韵味。词人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使词句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本书将精选一些典型的宋词名句,分析其语言特色,探讨词人如何通过字词的选择、句式的安排,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境界。 四、 传承与回响,宋词的文化意义 宋词不仅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人生哲学、家国情怀,至今仍对我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审美情趣的塑造: 宋词所展现的含蓄、委婉、隽永的审美风格,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民族审美意识。对景物之美的细腻感受,对情感之深的含蓄表达,都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独具魅力的部分。 人生哲理的启迪: 许多宋词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如苏轼对人生起伏的豁达,《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体现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智慧。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能给予我们启迪和慰藉。 家国情怀的传承: 尤其是在南宋时期,面对外敌入侵,许多词人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创作出大量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辛弃疾“ estaba de vuelta, o tal vez, la fuerza de la batalla, pero la mente está en el corazón de las personas.”的词句,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国人。 现代的视角与解读: 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理解和欣赏宋词?本书将尝试从现代视角出发,解读宋词在当代的文化意义,探讨宋词如何超越时空的限制,触动现代人的心灵。我们将关注宋词的翻译、改编以及在流行文化中的体现,展现宋词的生命力。 《千年雅韵:宋词风华》是一次对宋词艺术的全面探索,一次对宋代文人心灵世界的深度挖掘。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鉴赏的书籍,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先贤交流的旅程。通过本书,希望读者能够领略宋词的无穷魅力,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在字里行间,品味那千年不绝的雅韵。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淘到一本《唐宋名家词选》,真心觉得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之前就对宋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市面上的一些选本,要么过于学院派,要么就太过浅显,难以找到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心中的空白。 翻开目录,就能感受到编者的用心。选录的都是唐宋词坛上的大家,比如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当然还有那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我特别喜欢其中对苏轼词的编排,从豪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到细腻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再到带着些许豁达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首首读来,仿佛能感受到苏子瞻那复杂而又充满魅力的内心世界。编者在词条的选取上,避开了那些过于冷门或者技巧性过强,但情感表达却稍显不足的作品,而是将重心放在了那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展现词人独特风格和人生感悟的佳作上。 读到辛弃疾的词,更是让人心潮澎湃。他的词,总是带着一股悲壮豪迈的气息,仿佛能听到金戈铁马的回响,看到烽火连天的战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里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同时也忍不住为词人报国无门的壮志未酬而感到一丝惋惜。《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是另一番境界,那种蓦然间顿悟的惊喜,以及潜藏在平淡中的深情,都让人回味无穷。这本书在选录辛弃疾的作品时,兼顾了他的豪放与婉约,也让我看到了词人更为立体的一面。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本《唐宋名家词选》,这本书的价值,远超我的想象。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深入了解各个时期文学风格的优秀读物,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 我着重品读了书中关于白居易的词作。白居易以诗闻名,但他的词,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他的一些词作,比如《长恨歌》虽然是长篇叙事诗,但其情感的铺陈和语言的精炼,都与词有着相似之处。而在书中,《忆江南》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寥寥几句,便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图,色彩鲜艳,充满活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江南那独特的魅力。这本书在选录白居易词作时,也选取了一些他描绘日常生活、抒发闲适情怀的作品,展现了他词作更为生活化、更接地气的一面。 我还特别留意了书中对宋代婉约派词人的选录,比如秦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将爱情中的思念和对永恒的追求写得如此深情而又充满哲理。他的词,如同清风拂过,带着淡淡的忧伤,却又蕴含着深刻的智慧。这本书在选取秦观的作品时,也很注重他的婉约风格,但同时也挖掘了他词中更为深邃的情感和思考。让我觉得,婉约词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小女儿情态”,而同样可以承载深刻的情感和人生感悟。

评分

这次购买的《唐宋名家词选》真是一本令人惊喜的书。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系统性地了解中国古代词学发展的著作,而这本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书中对李白词的选录,让我看到了他除了诗歌之外的另一面。虽然李白以诗仙著称,但他的词同样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比如《菩萨蛮》中的“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短短几句,便勾勒出一幅苍凉孤寂的秋日景象,意境悠远,情感充沛。这本书在选录李白词时,也收录了一些他描绘山水、抒发情怀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如何在词作中得到延展和发挥的。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许多我以前接触较少的词人,例如周邦彦。他的词,以格律严谨、辞藻华丽著称,对后世的词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读他的词,能感受到一种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比如《兰陵王·柳》,“ estaba”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凄美迷离的意境,令人沉醉。这本书的编选者在选取周邦彦的作品时,很注重体现他词作在技巧和艺术上的独到之处,让我有机会领略到不同于大家名篇的另一种词学风貌。这种对词坛“群星”的关注,让整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

这次入手这本《唐宋名家词选》,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古代的诗词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瑰宝,尤其是唐宋时期的词,更是将汉语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发挥到了极致。 我特别关注这本书对杜牧词的选录。很多人提到杜牧,可能会先想到他的“七绝”,但他的词也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比如《赠别二首》虽然是诗,但其意境和情感却与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书中收录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那种幽静的夜晚,美人独处的寂寞,以及淡淡的伤感,都写得入木三分。读他的词,总能感受到一种清雅脱俗的气息,仿佛置身于江南烟雨朦胧的画卷之中。这本书在选录杜牧的词时,也考虑到了一些他描绘自然景色的作品,使得整体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不仅仅局限于儿女情长。 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柳永。他的词,以写景状物、抒发羁旅之情而著称,语言通俗易懂,却又情深意切。《雨霖铃·寒蝉凄切》里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将离别时的伤感写到了极致,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的编者在选取柳永的作品时,很注重体现他词作的市井气息和对普通人情感的描绘,使得这些词作读起来更加亲切,也更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共鸣。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鲜活的宋代市井生活,听着那些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评分

收到这本《唐宋名家词选》的快递,迫不及待地拆开。第一眼看到书的装帧,就觉得很有质感,淡雅的封面设计,没有花哨的图案,却透着一股沉静的书卷气,这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期待。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李清照词的选录。她的词,如同一汪清泉,缓缓流淌,涤荡心灵。从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晚》,那种少女初遇的娇憨和无忧无虑,到后来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那种家国破碎、身世飘零的哀愁,李清照的词,就是一部女性命运的史诗。这本书在选录李清照的作品时,很巧妙地将不同时期、不同心境的作品穿插在一起,让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词人从青春年少到饱经沧桑的心路历程。特别是《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女子思念夫君、孤独瘦弱的身影,那种深沉的思念,仿佛能穿透纸背,直抵人心。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人,这本书还收录了一些我之前不太了解的唐宋时期词坛上的佼佼者,比如晏殊、欧阳修。读了他们的词,才发现原来宋词的魅力远不止于苏辛李。晏殊的词,常常带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如《蝶恋花·槛菊愁烟残露时》,“满眼游丝,一样新愁”,将愁绪写得如此细腻婉转。欧阳修的词,则有着一种疏朗的意境,比如《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虽然也写愁绪,却带着一股超然物外的豁达。这本书的编选,让我看到了唐宋词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非常值得细细品读。

评分

这本书还不错,新版重排版,双色印刷

评分

书收到了还可以就是包装不是很好希望卖家下次能把包装弄好点不过还是好评

评分

经典诵读系列教材主要是按照国家“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要求,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着手,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而组织编写的,这套丛书包括:《唐宋名家词选读》、《中国新诗名作选读》、《朗诵艺术技巧与经典诗文朗诵指导》、《普通话技能训练与测试》、《中国书画鉴赏》等。这个系列教材的特点在于内容编写生动形象,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适合学生自学,既重视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又重视学生朗诵技能的锻炼,是一套融诵读、欣赏、练习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评分

铁军摇头道:“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评分

非常好的经典选本,很久以前有一本,再买本新的。

评分

出版时间: 1962年9月

评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评分

前几天一直想看这部书,一直没去找,今天弄到这部书的三个不同版本,开明书店民国廿三年初版三十年八月四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五月第一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中华书局出版1962年9月新1版。其中后两个版本除了版权页不一样之外,内容完全一样,全书326页。定价均为1.1元。古典文学社一印量为1万册,中华为3万册。开明版定价一元二角,317页。

评分

这本书还不错,新版重排版,双色印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