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区域海洋学》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我国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成果,并以海洋基本自然环境要素描述为主的科学巨著。内容包括海洋地貌、海洋地质、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渔业海洋、海洋环境生态和海洋经济等。《中国区域海洋学》按专业分八个分册。《中国区域海洋学:生物海洋学》为“生物海洋学”分册,系统叙述了我国近海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等方面的生物海洋学特点,并对一些特定生境的生物海洋学特征进行了概述。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供海洋管理、海洋开发、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环境保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阅。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篇 渤海
第1章 渤海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
1.1 叶绿素a
1.1.1 叶绿素a分布特征
1.1.2 叶绿素a季节变化
1.2 初级生产力
1.2.1 初级生产力分布特征
1.2.2 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
1.3 小结
第2章 渤海细菌和其他类群微生物
2.1 渤海细菌的种属组成
2.2 渤海细菌丰度和生物量分布及其时空变化
2.2.1 周年变化
2.2.2 季节及空间变化
2.3 渤海病毒丰度分布及其时空变化
2.3.1 周年变化
2.3.2 季节及空间变化
2.4 小结
第3章 渤海浮游植物
3.1 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主要类群的丰度与分布
3.1.1 微微型浮游植物
3.1.2 聚球藻
3.1.3 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
3.2 渤海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主要类群、丰度分布
3.2.1 物种组成及主要类群
3.2.2 空间分布
3.2.3 季节变化
3.2.4 年际变化
3.3 小结
第4章 渤海浮游动物
4.1 渤海微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分布
4.1.1 浮游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
4.1.2 莱州湾的微型浮游动物
4.1.3 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
4.2 渤海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及其丰度和生物量分布
4.2.1 种类组成
4.2.2 群落结构
4.2.3 浮游动物生物量
4.2.4 主要优势类群和种类
4.2.5 浮游动物的摄食
4.3 小结
第5章 渤海底栖生物
5.1 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栖息密度与生物量分布
5.1.1 物种组成
5.1.2 生物量分布
5.1.3 栖息密度分布
5.1.4 群落结构分析
5.2 小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栖息密度与生物量分布
5.2.1 类群组成与数量特征
5.2.2 空间分布
5.2.3 环境因子相关分析
5.2.4 底栖桡足类群落
5.3 小结
第6章 渤海特定生境的生物海洋学特征
6.1 黄河口区的生物海洋学特征
6.1.1 浮游植物
6.1.2 浮游动物
6.1.3 底栖生物
6.2 黄河口区生态系统的年际变化
……
第2篇 黄海
第3篇 东海
第4篇 南海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2004年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各类群在调查海区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主要有以下特征:浮游植物(硅藻和甲藻)细胞丰度在10m层出现最大值,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次表层最大值,因为调查区中出现10m采样层的站位大多数都是近岸水层不超过20m的区域,这些10m层是底层水样,而且这样的站位占整个调查站位的少数。所以,总体的浮游植物垂直分布还是表层最大,随着水深增加,丰度逐渐减少。平面分布主要有以下特征:调查区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表层,一般仅对表层浮游植物的平面分布进行表述。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分布格局是靠近珠江口南部的近岸海域较高,向外海逐渐降低,浮游植物(硅藻和甲藻)密集区分布在陆架区表层水体;在114。E以西的外海水域,细胞丰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外海南部海域表层水体也出现了浮游植物(硅藻和甲藻)密集区。这种分布格局是由硅藻、甲藻和金藻的共同分布格局决定的。
夏季时南海北部硅藻和甲藻的比率越靠近外海越低,说明在大洋中甲藻的比重增加。受夏季太平洋的高温高盐水团和黑潮水的影响(苏纪兰等,1999),使得近海性浮游硅藻物种和数量大大减少,而大洋暖水性浮游硅藻和甲藻则显著增加。较高的盐度(大于30)和温度(大于30℃)会限制浮游植物生长不利于近岸低盐种的生长繁殖,而对于耐高盐、大洋暖水性的浮游植物(以甲藻类和蓝藻类为主)则有利。而在海南岛东北部由于受冲淡水的影响,盐度低于30,浮游植物的近岸物种多,尤以硅藻类明显。
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特征是细胞丰度从沿岸向外海迅速减少,在海南岛东北部和珠江口附近存在几个细胞丰度的高值区,出现这种分布特征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珠江口附近海区丰度较高,是因为河口径流带来丰富的陆源物质,不断补充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营养盐,从而使浮游植物的生长不存在营养盐的限制,故会出现密集区。海南岛东北部受到沿岸水(珠江口径流大量人海)和西北太平洋外海水以及西南季风的作用和影响,海南岛东北沿岸区域营养盐丰富,水体肥沃且相对稳定,给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带来了有利条件。而且该海区还存在上升流区,带来富含营养盐的下层较冷海水(袁叔尧和邓九仔,1998),也是形成浮游植物密集的主要原因。
……
中国区域海洋学:生物海洋学 [Regional Oceanography of China Seas:Biological Oceanography]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区域海洋学:生物海洋学 [Regional Oceanography of China Seas:Biological Oceanography]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区域海洋学:生物海洋学 [Regional Oceanography of China Seas:Biological Oceanography]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评分
☆☆☆☆☆
该书适合海洋生物生态相关研究工作人群阅读。该书引用了最近十年各个海区的生物学研究相关内容,但作为908专项系列丛书,书中未能以908调查资料为基础,而且,区域海洋学的理念没能在其中充分体现,有些遗憾。
评分
☆☆☆☆☆
中科院海洋所的所长负责主编,
评分
☆☆☆☆☆
资料很丰富,
评分
☆☆☆☆☆
资料很丰富,
评分
☆☆☆☆☆
中科院海洋所的所长负责主编,
评分
☆☆☆☆☆
送货速度很快~ 就是书不够精致啊~
评分
☆☆☆☆☆
很有用的工具书,要是能做成硬面的就更易于保存了。
评分
☆☆☆☆☆
该书适合海洋生物生态相关研究工作人群阅读。该书引用了最近十年各个海区的生物学研究相关内容,但作为908专项系列丛书,书中未能以908调查资料为基础,而且,区域海洋学的理念没能在其中充分体现,有些遗憾。
评分
☆☆☆☆☆
中科院海洋所的所长负责主编,
中国区域海洋学:生物海洋学 [Regional Oceanography of China Seas:Biological Oceanography]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