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曲保中,朱炳林,周伟红 编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9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33803
版次:3
商品编码:1104426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仍然是12章,即:前4章属于化学原理,是本书的基础部分;第五~七章的内容归属于材料化学范畴;第八~十二章是化学与一些既重大又贴近我们生活的内容,属于社会文明的几个独立的专题。这一次,我们对于各章做了全面的修改、增删,仍然尽可能地向读者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和21世纪以来的主要成果。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是普通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非冶金类专业公共课的化学基础课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共12章,包括化学反应基本规律,溶液与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物质结构基础,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非金属元素与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高分子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生命,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国防。前4章属于化学原理部分,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的基础;后8章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既重大又贴近我们的属于现代社会文明的几个独立的专题。
   在保证教学内容科学性、准确性的基础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向读者提供了化学学科的新科技信息和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主要成果。通过“科苑导读”、“网络导航”这两个全新栏目和互动性设置为学习者开辟了更新的视野,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通道,并且使自学部分得到强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帮助读者通过Internet进入更广阔的`知识海洋。“化学技术”栏目用简单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化学的分离、分析技术,了解化学学科的实验科学水平。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大学化学(第3版)》可以作为本科生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自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节录)
第一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
一、系统和环境
二、相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一、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四、化学反应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二、吉布斯函数变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五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二、反应速率理论和活化能
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科苑导读:物质的第四态、第五态和第六态
科苑导读:飞秒化学——欣赏化学变化的“慢动作”镜头
网络导航:“网络导航”开航前的话——初识重要网站
网络导航:在网上查出所需的化学数据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溶液与离子平衡
第一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三、溶液的渗透压
第三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定义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三、酸、碱的强度
第四节 酸和碱的质子转移平衡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二、一元弱酸的质子转移平衡
三、多元弱酸的质子转移平衡
四、同离子效应
五、缓冲溶液
第五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溶度积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第六节 配位平衡
一、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组成和命名
二、配位平衡
三、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四、配位平衡的移动
五、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第七节 胶体
一、胶体的特性
二、胶体的稳定性和聚沉
三、胶体的保护
科苑导读:硫化氢:救命的毒气!?
科苑导读: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网络导航:专业化学网站
化学技术:现代化学分离分析技术——色谱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与还原
二、氧化数
第二节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
二、电极电势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四、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
五、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三节 电解
一、电解池
二、分解电压
三、电解的产物
第四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一、化学腐蚀
二、电化学腐蚀
三、金属腐蚀的防止
科苑导读:花絮——锂电池
科苑导读:龋齿——发生在牙齿上的电化学腐蚀
网络导航:如何检索科技文章和论文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物质结构基础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一、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二、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三、核外电子分布与周期系
四、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第二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二、共价键
三、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三节 分子间力与氢键
一、分子的极性和电偶极矩
二、分子间力
三、氢键
四、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四节 晶体结构
一、晶体与非晶体
二、晶体的基本类型
三、液晶
四、晶体的缺陷
五、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六、单质的晶体类型
科苑导读:反物质——宇宙中还有一个“反地球”吗?
科苑导读:给分子做个CT检查!
网络导航:周期表探趣
化学技术:基于原子中电子跃迁的技术——发射和吸收光谱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元素概述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二、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三、过渡金属元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钛及其重要化合物
二、铬及其重要化合物
三、锰及其重要化合物
四、稀土元素
五、合金材料
第三节 金属材料的化学与电化学加工
一、化学镀
二、化学蚀刻
三、电镀与电铸
四、化学抛光与电解抛光
五、电解加工
科苑导读:抗菌不锈钢
科苑导读:神奇的金属玻璃
网络导航:探访研究材料的科研机构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非金属元素与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 非金属元素概述
一、周期系中的非金属元素
二、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三、非金属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非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一、卤化物
二、氧化物
三、含氧酸及其盐
第三节 耐火、保温与陶瓷材料
一、耐火、保温材料
二、陶瓷材料
第四节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半导体材料
二、超导材料
三、激光材料
四、光导材料
科苑导读:“化害为利”还是“昭雪沉冤”?——硝酸盐与NO研究的新发现
科苑导读:盐可能是天然的抗抑郁剂?
网络导航:通向专利的便车道
化学技术:基于分子振动转动的技术——红外吸收光谱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高分子材料
第一节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高分子化合物
二、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
三、高聚物的性能
第二节 有机高分子材料
一、塑料
二、合成橡胶
三、合成纤维
四、功能高分子
五、复合材料
六、高分子材料的老化与防老化
科苑导读:纳米立体微电池
科苑导读:第三代橡胶
网络导航:进入材料科学大世界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化学与能源
第一节 能源概述
一、能量的形态与能量的转换
二、能源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燃料能源
一、燃料概述
二、几种常见的传统燃料
第三节 化学电源
一、原电池
二、蓄电池
三、燃料电池
第四节 新能源
一、氢能
二、核能
三、太阳能
四、生物质能
科苑导读:糖取代石油?
科苑导读:可以发电的公路
网络导航:能源发展的目标
化学技术:基于元素质荷比的分析技术——质谱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化学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
一、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
一、大气污染
二、水污染
三、土壤污染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
一、大气污染的防治
二、水污染的防治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四节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一、烟尘的综合利用
二、废气的综合利用
三、废水的综合利用
四、垃圾的综合利用
五、废渣的综合利用
科苑导读:气候变暖与低碳生活
科苑导读:臭氧是有益气体还是健康杀手?
网络导航:关心我们的环境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化学与生命
第一节 核酸、DNA与遗传
一、核酸
二、DNA的结构
三、DNA的复制
第二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合成
一、蛋白质的构成
二、蛋白质的结构
三、蛋白质的合成
四、酶
第三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程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发现
四、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应用范围
二、DNA的重组技术——克隆
三、转基因作物与食品
四、基因诊断与基因疗法
科苑导读:DNA测序技术
科苑导读:合成生命——“合成生物学”
科苑导读: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
化学技术:基于质子自旋磁矩的技术——核磁共振波谱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一章 化学与生活
第一节 膳食营养
一、六大营养素
二、膳食营养平衡
三、食品添加剂
第二节 安全用药
一、药物的一般概念
二、常用药物举例
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第三节 常用化学品
一、表面活性剂
二、洗涤剂
三、牙膏
第四节 常用油品
一、车用汽油的使用性能
二、车用柴油的使用性能
三、润滑油(脂)
科苑导读:小心身边的“反营养物质”
科苑导读:开启血脑屏障的药物载体
网络导航:五彩缤纷的化学网站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二章 化学与国防
第一节 火药和“军事四弹”
一、火药与炸药
二、“军事四弹”
第二节 化学武器
一、化学武器及其危害
二、化学武器的特点
三、化学武器的防护
四、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第三节 核武器
一、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
二、原子弹
三、氢弹
四、中子弹
第四节 现代武器装备与化学
一、高能炸药
二、反装备武器
三、军用新材料
科苑导读:未来的军服
网络导航:国防高科技与化学
思考题与习题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100.000kPa时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附录二 一些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
附录三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附录四 标准电极电势
附录五 一些物质的溶度积
附录六 常用符号表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BasicPrinciplesofChemicalReactions)
研究化学反应(化学变化)主要是要研究反应过程中物质性质的改变、物质间量的变化、能量的交换和传递等方面的问题。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人们更关心物质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事实上,虽然化学变化纷繁复杂,但是其基本规律是十分简单而清晰的。掌握这些最基本的规律,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可以认识、利用,甚至是可以控制和设计的。本章介绍了几个基本规律,包括反应的质量和能量守恒、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这些基本规律在一些重要反应(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机高分子反应等)中的应用,将在后面的章节中陆续介绍。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SomeFundamentalConcepts)
为了便于讨论,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一、系统和环境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物质世界是无限的,物质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把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称为系统
(system)。例如,研究烧杯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烧杯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以及反应产物就可作为一个系统。
人们把系统之外与系统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物质称为环境
(surroundings)。
系统和环境之间常进行着物质或能量的交换,按交换的情况不同,热力学系统可分为三类:
敞开系统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的交换,又有能量的交换;
封闭系统 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的交换,只有能量的交换;
孤立系统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
例如,把一个盛有一定量热水的广口瓶选作系统,则此系统为敞开系统。因为这时在瓶内外除有热量交换外,还不断产生水的蒸发和气体的溶解。如果在广口瓶上加上一个塞子,此系统就成为封闭系统,因为这时系统与环境只有能量的交换。如果再把广口瓶改为保温瓶,则此系统就接近是孤立系统了。当然,绝对的孤立系统是不存在的。
二、相
系统中的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部分称为相
(phase)。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常以此为特征来区分不同的相。对于相这个概念,要分清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个相不一定是一种物质。例如,气体混合物是由几种物质混合成的,各成分都是以分子状态均匀分布的,没有界面存在。这样的系统只有一个相,称均匀
系统
或单相系统
(homogenoussystem)。溶液和气体混合物都是单相系统。
(2)要注意“相”和“态”的区别。聚集状态相同的物质在一起,并不一定是单相系统。例如,一个油水分层的系统,虽然都是液态,但含有两个相(油相和水相),油-水界面是很清楚的。又如,铁粉和石墨粉混合在一起的固态混合物,即使肉眼看来很均匀,但在显微镜下还是可以观察到相的界面,这样的系统就有两个相。含有两个相或多于两个相的系统称不均匀系统或多相系统(heterogeneoussystem)。
(3)同一种物质可因聚集状态不同而形成多相系统。例如,水和水面上的水蒸气就是两个相。如果系统中还有冰存在,就构成了三相系统。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LawofConservationofMatterandEnergyinChemicalReactions)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获得不同性质的产物并提供能量。化学反应中新物质的生成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本节只讨论化学反应中所遵循的两个基本定律,即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对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1748年,罗蒙诺索夫(M.B.Ломоносов,俄)首先提出了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lawofconservationofmatter):“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等于全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但其总质量不会改变。他的结论后来被拉瓦锡(A.L.Lavoisier,法)通过一系列实验所证实。这个定律也可表述为物质不灭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质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以合成氨的反应为例:
N2+3H22NH3
此反应方程式表述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原子数目和质量的平衡关系,称为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
(stoichiometricequation)。它是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具体体现。在化学计量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前的系数称为化学计量数
(stoichiometricnumber),用符号νB表示,是量纲为1的量。根据反应式所描述的变化,将反应物(如N2、H2)的计量数定为负值,而生成物(如NH3)的计量数定为正值。若以B表示物质(反应物或生成物),则化学计量方程式即可表示为如下的通式:
0=∑BνBB(1-1)按式(1-1),合成氨的反应可写为
0=(+2)NH3+(-1)N2+(-3)H2即0=2NH3-N2-3H2通常的写法是N2+3H22NH3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人们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在任何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这个规律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lawofthermodynamics),也称为能量守
恒定律
(lawofenergyconservation)。
要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必须先掌握状态、状态函数和热力学能的概念以及系统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两种形式――热和功。
1.状态和状态函数
要研究系统的能量变化,就要确定它的状态。系统的状态是由它的性质确定的。例如,要描述一系统中二氧化碳气体的状态,通常可用给定的压力p、体积V、温度T和物质的量n来描述。这些性质都有确定值时,二氧化碳气体的“状态”就确定了。所谓系统的状态
(state),就是指用来描述这个系统的性质(如压力、体积、温度、物质的量等)的综合。可见,系统的性质确定,其状态也就确定了。反过来,系统的状态确定,其性质也就有确定的量值。
如果系统中某一个或几个性质发生了变化,系统的状态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当然,如果一个系统前后处于两种状态,则其性质必有所不同。这些用于确定系统状态性质的物理量,如压力、体积、温度、物质的量等都称为状态函数(statefunction)。
系统的各个状态函数之间是互相制约的。例如,对于理想气体来说,如果知道了它的压力、体积、温度、物质的量这四个状态函数中的任意三个,就能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pV=nRT)确定第四个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有两个主要性质:
(1)系统的状态一定,状态函数就具有确定值。
(2)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现以水的状态变化为例。它由始态(298K,0.1MPa)变成终态(308K,0.1MPa),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如图1-1所示。然而,不管是直接加热一步达到终态,还是经过冷却先到中间态(283K,0.1MPa),然后再加热,经两步达到终态,只要始态和终态一定,则其状态函数(如温度T)的改变量(ΔT)就是定值,即
ΔT1=T2?T1=308K?298K=10K
ΔT2=(T2?T′)+(T′?T1)=(308?283)K+(283?298)K=10K
图1-1 水的状态变化
掌握状态函数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学习化学热力学是很重要的。因为,状态函数的特性是热力学研究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进行热力学计算的依据。
2.热力学能(thermodynamicenergy)是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用符号U表示。系统的热力学能包括系统内部各种物质 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正是我所需要的书

评分

孩子选的教科书,学习拓展之用。

评分

还可以,和学校里的课本一样的

评分

好评

评分

本书与希望一样,不错

评分

很好,打开一扇窗户,推开一扇门

评分

发货很快的,东东也不错。

评分

很好,打开一扇窗户,推开一扇门

评分

不错,贴近生活。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新大学化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