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美人墓誌》布局整齊縝密,結字恭正嚴謹,筆法精勁含蓄。筆筆認真,字字嚴謹,用筆方圓結閤,藏露兼施,骨秀肌豐,既含淳雅婉麗之風韻,又蘊挺拔端莊之氣度。字形多扁方,尚存晉人小楷、北朝墓誌之古韻,在筆意上已脫盡隸意,和隋初的《龍藏寺碑》(開皇六年,586年)相比,雖僅晚十一年,但楷法已成熟瞭許多。《十二硯齋金石過眼錄》稱其“文體婉妙,是陳隋間手筆,字跡端妍含古意,與歐、虞伯仲。”羅振玉對其評價也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誌石,尤稱絕詣。”
評分返迴目錄放大縮小全文復製上一篇下一篇
評分 評分《董美人墓誌》原石於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20)在陝西西安齣土,為當時在陝西興平做官的上海陸君慶所得,陸氏以淡墨精拓,薄如蟬翼,筆畫豐潤,非常準確地反映瞭原碑的風貌,後世稱“關中淡墨本”,流傳極少,最為珍貴,世以得此本為榮。不久誌石即被上海徐渭仁(紫珊)收購,徐氏十分珍愛,從關中把此石攜至上海,自號其齋曰“隋軒”,並廣泛椎拓,據說用墨較濃,字畫瘦細,據王壯弘先生說,徐氏把原碑磨去一層,故字口較細,和關中拓本相比,“驟視之似非一石,細細勘之,石花字畫均閤,乃同齣一石無疑。”這種拓本傳世也不多。可惜《董美人》誌石一如紅顔薄命的墓主董美人,鹹豐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會農民起義,墓石毀於兵燹。
評分為二十三字。清嘉道間齣土於陝西西安,馬上海陸君慶官陝西興平縣時所得,後歸上海徐渭仁,鹹豐三年(一八五三)上海小刀
評分書不錯,上海書畫齣版社,書裏有整塊碑的圖片,字口清晰
評分 評分開本很大,但上下留的邊太大,實際碑帖版麵很小,字也很小,價格奇高,不值
評分書收到瞭,是自己喜歡的書,印刷不錯,快遞很快。謝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