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馬剋·吐溫是著名的幽默諷刺作傢,他的幽默諷刺風格彆具特色。魯迅評價馬剋·吐溫成瞭幽默傢,是為瞭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著哀怨,含著諷刺,則是不甘於這樣的緣故瞭。馬剋·吐溫自己則說:“不能一味逗樂,要有更高的理想。”他的幽默諷刺不僅僅是嘲笑人類的弱點,而且是以誇張手法,將它放大瞭給人看,希望人類變得更完美、更理想。
對於自己的自傳,馬剋·吐溫生前就曾明確錶示,要在他去世一個世紀之後纔能齣版,因為隻有這樣他在寫自傳的時候纔能暢所欲言,不受任何約束。不論是對當年美國海外軍事乾涉的痛心疾首,還是對華爾街巨頭的尖銳指責,在自傳中,馬剋·吐溫都錶達得很是露骨。他知道,等到敘述他人生的“最終(也是正確)的計劃”齣版的一天,他已經“死亡,沒有知覺,也不會關心瞭。”因而,自傳中將一個真實的馬剋吐溫展現在我們的麵前,他辛辣,幽默,這一切都體現在這部真實而從容的自傳中,百年遺跡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這位睿智的學者生平,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他的思想,一種他獨有的思維方式。
內容簡介
1910年4月21日,美國作傢馬剋·吐溫因心髒病病發辭世。死前,他遺下5000頁的自傳手稿,因其間有對政治的尖銳批評,因而遺言“身後100年內不得齣版”。在作傢去世100年後,美國加州大學齣版社於2010年11月正式齣版他的完整專業版自傳。而法律齣版社已高價引進中文版權。
馬剋·吐溫有著高超的幽默、機智與名氣,被稱為美國知名人士之一,曾被推崇為“美國文壇巨子”。擅長寫具有諷刺意味小說的他將這種風格帶到瞭他的自傳之中,書中,這位睿智的學者嬉笑怒罵,談笑風生間將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展現給瞭我們。對與自己同時代的文學人物,馬剋·吐溫沒有談及太多,但對批評傢這一行當錶達瞭自己的觀感:“我認為,批評傢的工作是所有職業中腐化墮落的,沒有任何真正價值。”“盡管如此,隨它去吧。”“這是上帝的旨意,我們必須要有批評傢、傳教士、國會議員和滑稽演員,我們必須承受這些負擔。”同時,這本自傳也不乏馬剋·吐溫對私生活的講述,他甚至用瞭很長的篇幅,抒發他對一個女人的憤怒。他似乎是以一種很隨意的方式在書寫自己的人生,想到瞭就說齣來瞭然後記錄下來,可是,細細斟酌之下,字裏行間都包含著他的睿智。
除卻辛辣,馬剋·吐溫日常生活中的“搞笑”天賦也可從自傳中覓得。自傳管理人赫斯特稱:“這份書稿我已經讀過無數次,但每一次都忍不住發笑。這個男人的言談笑罵皆成文學,而自傳則是高潮,是那種創作力的高峰。”
作者簡介
馬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910年),美國著名小說傢、作傢,也是著名演說傢,十九世紀後期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齣代錶。主要作品有《哈剋貝裏·芬曆險記》,《湯姆·索亞曆險記》,《競選州長》,《百萬英鎊》等。
精彩書評
尖刻、古怪、滑稽、暴躁——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馬剋·吐溫,這都多虧瞭我們在高中時讀的《哈剋·費恩》和《湯姆·索亞曆險記》。但在這部未刪節版自傳中,呈現的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吐溫,他政治立場尖銳,並總樂意充當一個憤怒預言傢的角色。不論他對美國軍隊海外軍事乾涉的痛心與憤怒,還是他對華爾街大亨們的口誅筆伐,這一個吐溫驚人的極具當代精神。
——《紐約時報》
馬剋·吐溫去世前的一個遺囑正得到實現:一部廣博的,坦率的,並具天啓意義的自傳。
——《獨立報》
馬剋·吐溫在一張淩亂的大床上口述瞭這本書的很多內容,讀著這本書就像爬到瞭那張床上傾聽他。
——羅伊·布朗特
說這本書的編輯做瞭極其優秀的工作,有點像說西斯廷教堂的穹頂為教皇擋風避雨做瞭極其優秀的工作。這雖然正確,但是這部巨著的宏偉是它自己的。
——羅伯特·D·理查德森
馬剋·吐溫總是如此不經意的走在他所在時代的前麵,並跨越瞭自己:他從墳墓的另一邊帶給我們這部傳記:一百年前的遺跡卻帶來新的內容。馬剋·吐溫最後的時光在書中預言瞭立體主義,探索瞭次序、序列以及時間和事件的範圍。在這過程中,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告訴我們馬剋·吐溫的人生——那是普通傳記作品的單調陳述——而是他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式。這一點遍布散落的迴憶、睏惑、創作、修訂,以及希望成真的美夢中,巧妙的打亂瞭我們習慣性的重構經曆和感覺的方式。
——羅恩·鮑沃斯
一部亙古未有的無比有趣的傳記。
——《北美評論》
目錄
緻謝
前言
初稿與口述,1870-1905年
1870【田納西土地】
1877【密蘇裏州佛羅裏達的早年生活】
1885格蘭特口述
芝加哥內戰聯邦退伍軍人協會節
【與W.D.豪威爾斯共同拜訪格蘭特將軍】
格蘭特和中國人
格哈特
格蘭特將軍迴憶錄二三事
格蘭特迴憶錄
牧師紐曼醫生
1890 1893-94機器軼事
1897 旅行劄記
1898 維也納隨筆四篇
【美妙的德語】
【評重復錶達和語法】
【一群傭人】
【維也納遊行】
1898 初登文壇
1898-99 賀拉斯·格裏利
1898-99 演講時代
1898-99 拉爾夫·吉勒
1900 我的自傳節選
1900 我的自傳節選:遭遇不幸的手稿野史
1903【書信迴憶】
1903【醫生二三事】
1904【亨利.H.羅傑斯】
1905【簡的故事】
“節選”(剋萊門斯用括號標示)次目錄下那些剋萊門斯沒有標題的文章被編輯加上括號以示區彆
馬剋·吐溫自傳
1906 早期嘗試
1897-98 我的自傳【節選】
1906 最新的嘗試
1906 最終(及正確)的方案
1906 序言來自墳墓的告白
1904 佛羅倫薩口述
【約翰·海】
有關《傻子齣國記》的注釋
【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和托馬斯·貝利·奧爾德利奇】
【科沃多彆墅】
1906 口述自傳1-3月
1906年1月9日 2611906年2月7日 3491906年3月8日
1906年1月10日 2651906年2月8日 3531906年3月9日
1906年1月11日 2701906年2月9日 3581906年3月12日
1906年1月12日 2781906年2月12日 362 1906年3月14日
1906年1月13日 2841906年2月13日 366 1906年3月15日
1906年1月15日 2871906年2月14日 369 1906年3月16日
1906年1月16日 2941906年2月15日 372 1906年3月20日
1906年1月17日 2981906年2月16日 375 1906年3月21日
1906年1月18日 3021906年2月16日 378 1906年3月22日
1906年1月19日 3051906年2月20日 379 1906年3月23日
1906年1月23日 3141906年2月21日 382 1906年3月26日
1906年1月24日 3271906年2月22日 386 1906年3月27日
1906年2月1日 3311906年2月23日 389 1908年3月28日
1906年2月2日 3351906年2月26日 392 1906年3月29日
1906年2月5日 3401906年3月5日 3981906年3月30日
1906年2月6日 3461906年3月6日
1906年3月7日
注解
附錄
文本注解
參考文獻
索引
精彩書摘
格蘭特將軍迴憶錄二三事 1885年春
我希望能記下格蘭特將軍迴憶錄的書成始末。我會通過撰寫序言來間接錶達對此書的看法。在加菲爾德(Garfield)競選時,格蘭特將軍靠著自己的影響力,傾盡 全力幫助 共和黨取得瞭最終勝利。他去許多州為選舉拉票造勢,且主要集中在搖擺 州。宣 傳受到瞭所在州民眾日以繼夜的熱烈歡迎。他每到一處都會聚集大批熱情 的民 眾,誇張一點說,人們幾乎可以通過火炬隊列與煙花映紅的天空位置來判 斷將軍 現在正身在何處。他有次從波士頓前往哈特福德,而我是去波士頓迎接他的委員之一。我也負 責在檢閱哈特福德民眾與士兵時,嚮大傢介紹格蘭特將軍。在前往波士頓 的豪華 專列車廂中,我有幸同格蘭特的長子弗雷德·格蘭特上校相互交談。我和 他很 熟,在談話中漸漸發現,盡管眾人普遍以為格蘭特將軍十分富有,但事實 上他的收 人還不足以維持一個三流內科醫生的體麵生活。格蘭特上校告訴我說將軍在他第二任總統任期屆滿離開白宮時已經一 窮二 白瞭,我想上校的意思是當時將軍已有負債在身,但我對此並不肯定(他說 的是在 其中一次離任時負債45,000美元)。朋友們曾資助過將軍幾所住宅,但最 終還是 喪失殆盡,他自己也沒住在那裏。這無疑是國會之恥,因此我提議把將軍 的睏窘 現狀寫入嚮哈特福德民眾介紹的發言稿中去。我知道國傢的蒸蒸日上使公民領袖獲得瞭無上的榮耀。國傢的力量來 源於 投票的公共選擇,公眾的力量可以使將軍瞬間脫離貧窮且變得異常富有。因此,我指責的並非民眾,而是他們在國會的民意代錶,我的演講也無意侮辱民 眾。我按計劃說瞭,在介紹將軍時,我談到瞭英格蘭給予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的崇高地位與豐厚報酬,與之相對的是我們對國父更為崇高 珍貴的景 仰,即使他能夠一直活在我們心中,而不為他增加任何生活負擔。當然,將軍迴答說國傢對他的補償已遠超自己的預期。他已經無欲無求。幾個月後,我的這篇講稿便不再適用瞭,當時一批富有的公民私下為 將軍募 集瞭25萬美元的捐款,並且規定瞭這筆款項的投資方嚮,無論是將軍本人 還是打 這筆錢財主意的小人都沒法挪用這筆本金。之後,格蘭特&沃德經紀和股票交易公司在紐約華爾街2號掛牌開張。公司的創建人包括格蘭特將軍的幾個兒子和一個叫斐迪南·沃德的滑 頭小 夥。格蘭特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閤夥人之一,但並不處理公司的實際業務。很短的時間內,公司業務迅速擴張,顯然照理來說利潤也應相當可觀。但實際情況是,觸手所及之處,沃德都會不遺餘力地榨取格蘭特兄弟 或是彆 的任何人,使公司賺不到一分錢。將軍對此並未起任何疑心,還認為自己賺瞭一大筆錢,但其實他隻是 將自己 的錢送給瞭沃德。我記得大約是1884年5月5日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使格蘭特傢的幾位成 員 發現自己已身無分文。沃德甚至曾覬覦過格蘭特25萬美元的基金,但一兩天就打消瞭這個主 意。格蘭特將軍告訴我說,那個月是他生命中第一次用支票付傢務賬單。支票被 很恥辱地退迴到他的手中。他告訴我說沃德沒放過他傢中的任何一個遠親,他盜 走瞭將軍所有的財産,包括以他妻子紐約房産作抵押藉來的45,000美元,還有格 蘭特夫人最近賣掉的一所贈給將軍的房産所得的65,000美元以及將軍在西 部窮 睏潦倒的侄子剛繼承’7000美元遺産,這也是他們世上全部的財産瞭——總而言 之,沃德席捲瞭格蘭特傢族所有人的一切。為瞭糊口必須立即有所作為。國會對恢復格蘭特將軍頭銜以及支付退役軍隊元帥的全部薪酬的議案 已經 被擱置瞭很長一段時間——可鄙的吝嗇是國會的一貫風格。靠此紓解將軍 的財 政危機看來是不可能瞭,當時國會正想藉此報格蘭特將軍否決亞瑟總統的 菲茨一 約翰·波特法案的一箭之仇。在此之前的幾個月,世紀雜誌的編輯們想到瞭一個絕妙構思,采訪南 北雙方 尚在的內戰英雄,將他們的個人戰爭迴憶作傳刊登在雜誌上;然而這齣喜 劇卻最 終不歡而散。部分英雄願意寫下他們的戰鬥迴憶,但他們堅持必須滿足一 個前提 條件,即要是戰爭主角寫的話,他們纔會跟著一起寫。①但格蘭特將軍對 所有的 勸說與議論都無動於衷,他拒絕寫作迴憶錄;因此這一計劃泡湯瞭。然而現在,情況發生瞭轉變,格蘭特將軍已經傢無餘糧瞭(並非言過其 實,事 實即是如此)。當世紀雜誌社的員工再次來找他時,他非常熱情地答應瞭下來。雜誌 社迅速 打齣瞭係列戰爭迴憶錄的廣告。盡管當時我經常去將軍傢做客,抽煙聊天,但對這事卻一無所知。然而1884年11月初某天晚上,我在奇剋林會堂朗誦,離開時我們夫婦 兩人 偶遇瞭世紀雜誌社的編輯吉爾德,並受邀到他傢共享遲來的晚餐。我們在 那裏待 瞭一兩個小時,在談話中吉爾德提到格蘭特將軍已為雜誌社寫瞭三篇戰爭 迴憶文 章,並正準備寫第四篇。這引起瞭我的注意。吉爾德繼續描述說格蘭特將 軍熱情 地接受瞭寫作提議,樂於賺些支持生活花銷的小錢,付給第一篇文章的500 美元 支票顯然使他十分高興,生活負擔得以稍有喘息。這件事深深地震撼瞭我,吉爾德肯定是個好人,為人正直,但他從未 意識到為 雜誌文章付給格蘭特將軍500美元不僅是19世紀的恥辱,更是整個人類曆史 上 的恥辱。他應該清楚即使給格蘭特10,000美元的支票,將軍也會不屑一顧 的;為 他每篇文章支付20,000美元也仍顯寒酸;而為他雜誌上刊登的戰爭迴憶文 章支 付30,000美元也根本不能稱其為“稿酬”;如果他為文章支付40,000美 元,那他 仍欠將軍不少。吉爾德又說幾個月前讓將軍哪怕寫一行字也仍是天方夜譚,但現 在一旦開頭,卻再不可能讓他停筆瞭。事實上,格蘭特將軍正開始寫作他 的完整 迴憶錄,並準備以書籍方式齣版。隔天早上,我徑直來到格蘭特將軍傢,並轉述我所聽到的話。他證實 這都是 事實。在1881年勸他寫作時,我就預測說過這本迴憶錄必定價值連城。現在 仍是 如此。我問他會讓誰齣版迴憶錄,他確定地迴答說是世紀齣版公司。我又問他是否已簽訂閤同?他迴答說已草擬瞭閤同,但尚未簽字。我告訴他說對於寫書和齣版自己有著豐富而又慘痛的教訓,如果可以 的話他 是否能讓我看一下草擬的寫作閤同,或許我能幫上忙。他說沒有理由可以拒絕我的要求,那閤同隻不過是一紙有關細節的討 論,雙 方對此並未有過保證或承諾。他補充說自己認為世紀雜誌社齣價公道,他 也準備 接受,不願再討價還價或者另立新約。他大聲地念齣草擬的條款,聽得我哭笑不得。如果齣版商認為一個不知名作傢的作品存在齣版銷售的可能,那麼他 們願意 冒險為其支付10%的版稅,這也正是格蘭特得到的待遇。即使版稅方麵能 夠作 齣讓步,那麼在其他地方他也不應該一退再退瞭。P76-78
前言/序言
《探尋失落的文明:古巴比倫的榮耀與黃昏》 一部深度挖掘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核心的宏偉史詩 引言:尼羅河的喧囂之外,兩河文明的沉寂迴響 當我們談論人類文明的搖籃時,目光往往聚焦於尼羅河畔的金字塔群。然而,在更東方的廣袤土地上,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交匯的衝積平原上,誕生瞭一個同樣輝煌,卻也更早步入黃昏的偉大帝國——古巴比倫。這不是一本講述文學巨匠生平的溫馨迴憶錄,而是一部深入骨髓、剖析權力、信仰、科技與戰爭的編年史。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數韆年的塵埃,重返那個楔形文字刻下第一道痕跡的時代,去親曆蘇美爾城邦的誕生、阿卡德帝國的崛起、古巴比倫王國的鼎盛,直至它最終被曆史的洪流所吞噬。 本書聚焦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特彆是巴比倫城邦(包括前巴比倫時期、古巴比倫時期、加喜特時期及新巴比倫帝國時期)的核心議題,旨在勾勒齣其社會結構、宗教信仰、法律體係、科技成就以及導緻其衰亡的內部與外部因素。 --- 第一捲:泥土上的曙光——蘇美爾與阿卡德的奠基 本捲追溯瞭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源頭。我們首先探討瞭史前聚落如何因灌溉農業的需要而演變為城邦,從烏魯剋、烏爾到拉格什,這些早期城市的政治形態、經濟基礎以及神廟的中心地位。 章節焦點: 1. 文字的革命: 詳細剖析瞭楔形文字(Cuneiform)的産生、演變及其在行政管理、商業記錄和文學創作中的作用。重點研究瞭蘇美爾神話(如《吉爾伽美什史詩》的早期版本)如何反映瞭早期人類對自然和死亡的理解。 2. 神權與王權的分野: 分析瞭蘇美爾“恩西”(Ensi,城邦祭司王)和“盧伽爾”(Lugal,大人物/國王)之間的權力動態平衡。我們審視瞭早期泥闆記錄中對契約、土地分配和戰爭動員的描述。 3. 薩爾貢的鐵腕: 深入研究瞭薩爾貢大帝如何通過軍事徵服,首次將美索不達米亞的眾多城邦統一於阿卡德帝國之下。探討瞭阿卡德語言和文化的滲透,以及這是如何為後續更宏大的帝國形態奠定基礎。同時,也分析瞭其帝國解體的原因——內部叛亂、氣候變化和來自紮格羅斯山脈的古提人的衝擊。 --- 第二捲:漢謨拉比的遺産——律法、秩序與帝國的重建 本捲是全書的重心,聚焦於巴比倫城作為區域霸主的確立,尤其是在第六任國王漢謨拉比統治下的黃金時代。 章節焦點: 1. 巴比倫的崛起: 分析瞭伊辛、拉爾薩等競爭對手的衰落,以及漢謨拉比如何通過精妙的外交手腕和決定性的軍事勝利,將巴比倫打造成瞭“世界的中心”。 2. 《漢謨拉比法典》的結構與哲學: 這一部分將法典本身視為一種社會契約的藍圖。我們不僅僅是羅列法條,而是深入探討瞭“以眼還眼,以牙還牙”(Lex Talionis)背後的社會階層考量——貴族、自由民和平民之間的法律差異。分析瞭法典在規範貿易、婚姻、繼承和奴隸製度中的具體作用,以及它對後世法律思想的潛在影響。 3. 星辰與預兆: 詳細闡述瞭巴比倫天文學和占星術的結閤。巴比倫的祭司不僅是記錄者,更是解釋神意者。研究瞭他們如何係統地觀測金星、月食,並建立瞭精確的曆法係統,以及這些知識如何被用於政治決策。 --- 第三捲:徵服與抵抗——赫梯人的閃電戰與加喜特人的漫長統治 古巴比倫並非一成不變的平靜之地。本捲關注的是外部衝擊如何重塑瞭巴比倫的政治格局。 章節焦點: 1. 赫梯之劍: 細緻描繪瞭公元前1595年,赫梯國王穆爾西利一世對巴比倫的毀滅性突襲。探討瞭赫梯帶來的鐵製武器(盡管普及有限)如何象徵著軍事技術的代差,以及這次突襲如何永久性地終結瞭古巴比倫的王朝。 2. 加喜特的“文化整閤”: 在赫梯撤退後,來自紮格羅斯山脈的加喜特人(Kassites)占據瞭權力真空。本捲分析瞭加喜特統治的特點——他們統治時間長達數百年,卻相對“安靜”。我們考察瞭他們如何成功地吸收並延續瞭巴比倫的行政體係、宗教傳統和楔形文字文化,甚至在官方記錄中大量使用阿卡德語。 3. 貿易路綫的重構: 研究瞭加喜特時期與埃及、赫梯以及東部伊朗高原的米坦尼王國之間的外交往來(如著名的阿瑪爾那信件中巴比倫的角色)。 --- 第四捲:星辰之巔的帝國——亞述的陰影與新巴比倫的復興 在經曆瞭亞述帝國的長期霸權和壓製後,巴比倫在迦勒底人的領導下,迎來瞭其曆史上最後一次也是最絢爛的輝煌——新巴比倫帝國。 章節焦點: 1. 亞述的統治邏輯: 簡要迴顧瞭巴比倫在亞述統治下的抵抗與反抗曆史。分析瞭亞述的軍事化管理模式(如提格拉特-帕拉薩三世、薩爾貢二世)如何與巴比倫根深蒂固的城市和神權體係産生衝突。 2. 尼布甲尼撒二世的黃金時代: 重點解析瞭這位偉大的國王。他不僅摧毀瞭耶路撒冷(猶太人大流亡),更將巴比倫城推嚮瞭建築與工程的巔峰。我們將詳細描述宏偉的伊什塔爾城門、宏偉的埃特曼安基(傳說中的通天塔)以及“空中花園”的真實麵貌、功能和可能的地理位置。 3. 宗教的中心地位: 探討瞭“馬爾杜剋至上”信仰在帝國擴張中的重要性。馬爾杜剋神如何從一個地方神晉升為眾神之王,以及王權如何依賴於對這座神聖城市的維護和裝飾。 --- 終章:黃昏的挽歌——波斯人的入城與文明的遺産 本捲以公元前539年居魯士大帝的徵服為終點,總結瞭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章節焦點: 1. 被遺忘的陷阱: 分析瞭新巴比倫帝國晚期的衰弱,包括納波尼德的宗教改革(對馬爾杜剋崇拜的相對冷落)和貴族階層的離心。 2. 居魯士的“解放者”形象: 探討瞭居魯士二世如何利用巴比倫對現狀的不滿,通過和平進入的方式接管城市。重點研究瞭《居魯士圓柱文書》如何展示瞭波斯人比前代徵服者更具包容性的統治策略。 3. 不朽的遺産: 總結巴比倫留下的持久印記——從六十進製(時間、圓周)到基礎代數、天文曆法,以及其文學藝術對希臘、羅馬乃至更晚期文明的潛移默化。 --- 本書特色: 本書嚴格依據齣土的泥闆文獻、考古發掘報告和古代近東的比較史料,力求還原一個立體、復雜且充滿內在矛盾的古巴比倫世界。它將曆史的宏大敘事與微觀的日常生活相結閤,使讀者不僅能看到國王的敕令,也能窺見底層工匠的生活、商人的賬本,以及神廟祭司的秘密儀式。這是一次對人類早期智慧與權力循環的深刻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