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抱持很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抄经”或“写经”。本书以苏轼所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帖为底本,经过处理做抄经描红用。其用墨丰腴、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轻重错落。 (宋)苏轼 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仲和,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有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人称为“三苏。”其文学成就极高,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这本书的版式设计,可以说是在细节之处见真章。它并非简单的将字帖堆砌,而是融入了更多对阅读体验的考量。我注意到,它在每一个章节的开始,都配有极其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是程式化的,而是选择了与经文意境相符的写意山水或花鸟,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禅意的境界,让人在诵读经文之余,也能获得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这种图文并茂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那些对书法或佛学并非十分精通的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博大精深。同时,书中的注释也十分用心,并非生硬地解释字词,而是会旁征博引,解释一些典故或背景,让读者更能理解其深意。
评分我真心觉得,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独到。它没有选择那种花哨的封面,而是采用了极简主义的风格,以纯粹的文字和留白来营造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这种设计,恰恰符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传达的智慧。书中的字体选择,也十分用心,并非单纯追求笔画的连绵,而是更注重每一个字的结构和神韵。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页面的设计,会留有大片的空白,让读者的视线得以休憩,也让字迹本身更显突出。这种留白艺术,在现代的书籍设计中已经不多见了,在这本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着实令人欣喜。
评分这本《宋苏轼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给我的感受,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翻开书页,仿佛能听到苏轼先生在字里行间低语。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帖,更像是一本艺术品。我喜欢它所选用的字体大小,恰到好处,既能看清每一个笔画的细节,又不会因为过大而显得铺张。而其整体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舒适的阅读感受。书中所选用的纸张,也极具质感,不仅触感温润,而且能够更好地展现墨色的层次感,让苏轼先生的笔意更加生动。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宋苏轼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装帧工艺上,展现了极高的水准。它的封面采用了丝绒触感的材质,摸上去温润细腻,有一种低调奢华的质感,拿在手中,便觉分量十足。书脊处的烫金工艺,在光线下折射出柔和的光泽,彰显了其不凡的品味。内页的纸张选用了进口的宣纸,质地厚实,吸墨性极佳,使得苏轼先生的行书笔触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来,每一笔的起承转合,每一画的轻重缓急,都得到了忠实的还原。我特别欣赏它采用了锁线装订,这样即使经常翻阅,书页也不会轻易散落,能够长久地保存。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宋苏轼行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被它沉静而充满力量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纸张的触感温润,泛着淡淡的米黄色,仿佛承载着千年的风雅。苏轼先生的行书,我一直很是景仰,总觉得其中蕴含着一种不羁的洒脱,又透着一种超然的智慧。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无论是字体的大小、行距的疏密,还是章法的布局,都显得恰到好处,让人在翻阅时,眼睛和心灵都能得到一种舒展。我尤其喜欢它的开本,不大不小,刚好适合捧在手里,细细品味。每一页的留白都处理得相当讲究,既不会显得空洞,又能让字迹在其中更显灵动。印刷的墨色浓淡适宜,粗细变化也得以真实呈现,仿佛苏轼先生的笔尖还在纸上游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