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給水廠處理設施設計計算(第2版)》通過工程性設計計算例題的形式,具體介紹城鎮給水廠單元處理構築物和設備的主要設計計算內容、方法和要求。例題內容包括水的混凝,沉澱,澄清,氣浮,過濾,消毒,去除鐵、錳、氟、藻,微汙染水源水的預處理和深度處理,超濾膜過濾工藝設施,以及配水井和清水池等所需的各種主要單元處理構築物的工程性設計計算,共82個。
《給水廠處理設施設計計算(第2版)》可供給水排水、環境工程及電廠化學等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使用參考。
作者簡介
崔玉川,1934年齣生,教授,曾任太原理工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係主任、全國高校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學會理事、山西省鍋爐水處理學會副理事長、山西省工程谘詢專傢委員會委員、太原智林節水技術研究所所長等。主要研究方嚮為水處理理論與技術、城市與工業節水技術與管理。主持或參加完成11項科研項目,其中兩項為國傢技術攻關項目子課題,四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奬。主編齣版專業著作16部(計660餘萬字),如《淨水廠設計知識》、《低壓鍋爐水處理基本知識》、《水處理工藝設計計算》、《城市與工業節約用水手冊》(獲第七屆石化工業優秀科技圖書二等奬)、《給水廠處理設施設計計算》(第一版)、《工業用水處理設施設計計算》、《純淨水與礦泉水處理工藝及設施設計計算》、《城市汙水迴用深度處理設施設計計算》、《城市汙水廠處理設施設計計算》(第一、二版)、《飲水?水質?健康》(第一、二版)、《水的除鹽方法及工程應用》(獲2010年中國石化工業優秀齣版物一等奬)等,發錶學術論文30多篇。兩次榮獲山西省節水先進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被建設部科技司及全國水工業學會確認為“中國水工業有影響的專傢學者”之一。
目錄
第一章 生活飲用水處理概論
第一節 天然水源的水質
一、原水中的雜質
二、未汙染天然水源的水質特徵
三、水源汙染的情勢
四、飲用水水源的水質分類
第二節 飲用水的水質要求
一、飲用水水質標準的意義
二、我國現行的飲用水水質標準
第三節 飲用水處理工藝技術
一、水處理的意義
二、飲用水處理的目的和方法
三、飲用水的常規處理
四、飲用水的預處理和深度處理
五、飲用水的特種水質處理
六、膜技術和淨水廠處理工藝的類型
第二章 藥劑投配和混閤設施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藥劑配製投加設備
一、溶解池和溶液池
【例2.1】藥劑溶解池和溶液池的計算
二、壓縮空氣攪拌調製藥劑
【例2.2】壓縮空氣攪拌調製藥劑的計算
三、水射器投藥
【例2.3】投藥水射器的計算
四、藥劑倉庫
【例2.4】藥劑倉庫的計算
第三節 混閤設施
一、管道式混閤
【例2.5】管道式混閤的計算
二、隔闆式混閤
【例2.6】分流隔闆式混閤槽的計算
三、機械混閤
【例2.7】槳闆式機械混閤池的計算
第三章 絮凝池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水力絮凝池
一、隔闆絮凝池
【例3.1】往復式隔闆絮凝池的計算
【例3.2】迴轉式隔闆絮凝池的計算
二、穿孔鏇流絮凝池
【例3.3】穿孔鏇流式絮凝池的計算
三、摺闆絮凝池
【例3.4】摺闆絮凝池的計算
四、竪流式隔闆絮凝池
【例3.5】竪流式隔闆絮凝池的計算
五、柵條(網格)絮凝池
【例3.6】柵條絮凝池的計算
【例3.7】網格絮凝池的計算
第三節 機械絮凝池
一、概述
二、計算例題
【例3.8】水平軸式等徑葉輪機械絮凝池的計算
【例3.9】垂直軸式等徑葉輪機械絮凝池的計算
第四章 沉澱池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平流沉澱池
一、概述
二、計算例題
【例4.1】平流式自然沉澱池的計算
【例4.2】按沉澱時間和水平流速計算平流沉澱池
【例4.3】按麵積負荷計算平流沉澱池
【例4.4】平流沉澱池儲泥鬥的計算
【例4.5】平流沉澱池進水穿孔牆與齣水三角堰的計算
【例4.6】平流沉澱池行車式排泥機械選型計算
第三節 斜闆(管)沉澱池
一、概述
二、計算例題
【例4.7】上嚮流斜管沉澱池的計算
【例4.8】橫嚮流斜闆沉澱池的計算
【例4.9】側嚮流迷宮式斜闆沉澱池的計算
【例4.10】穿孔排泥管不等距布孔計算
第四節 高效沉澱池
一、工藝原理和構造
二、技術和性能特點
三、關鍵部位設計
四、工程應用
五、計算例題
【例4.11】高密度沉澱池設計計算
第五章 澄清池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脈衝澄清池
一、概述
二、計算例題
【例5.1】真空式脈衝澄清池的計算
【例5.2】虹吸式脈衝澄清池部分的計算
【例5.3】鍾罩式虹吸脈衝發生器的計算
第三節 機械攪拌澄清池
一、工作過程及設計參數
二、機械攪拌澄清池池體計算
【例5.4】機械攪拌澄清池池體部分的計算
三、機械攪拌設備
【例5.5】機械攪拌澄清池攪拌設備工藝計算
四、水力驅動機械攪拌澄清池
【例5.6】水力驅動機械攪拌澄清池動力計算
第四節 水力循環澄清池
一、概述
二、計算例題
【例5.7】水力循環澄清池的計算
【例5.8】輻射穿孔管.環形集水槽式齣水係統的計算
第六章 氣浮池和浮沉池
第一節 氣浮池
一、概述
二、計算例題
【例6.1】平流部分迴流壓力溶氣
氣浮法的計算
第二節 浮沉池
一、概述
二、計算例題
【例6.2】側嚮流斜闆浮沉池設計計算
第七章 濾池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普通快濾池
一、構造與設計要點
二、濾池的錶麵衝洗
三、計算例題
【例7.1】普通快濾池設計計算
【例7.2】固定管式錶麵衝洗係統的計算
【例7.3】鏇轉管式錶麵衝洗係統的計算
第三節 虹吸濾池
一、虹吸濾池的構造
二、虹吸濾池的水力自動控製裝置
三、設計參數
四、計算例題
【例7.4】矩形虹吸濾池的計算
【例7.5】虹吸濾池水力自動控製裝置的計算
第四節 無閥濾池
一、工況概述
二、設計要點
三、計算例題
【例7.6】方形重力式無閥濾池的計算
【例7.7】無閥濾池主虹吸管的計算
【例7.8】壓力式無閥濾池設計計算
第五節 移動罩濾池
一、工況概述
二、設計參數
三、計算例題
【例7.9】泵吸式移動罩濾池的計算
【例7.10】虹吸式移動罩濾池的計算
第六節 單閥濾池
一、工況概述
二、單閥濾池的特點及設計參數
三、計算例題
【例7.11】設池頂水箱的單閥濾池的設計計算
【例7.12】在清水池內設衝洗水箱的單閥濾池的設計計算
第七節 V型濾池
一、構造特點
二、設計要點及參數
三、計算例題
【例7.13】V型濾池設計計算
第八節 濾池的氣水反衝洗
一、工藝特點
二、設計參數
三、計算例題
【例7.14】氣水反衝洗大阻力配氣係統設計
第九節 幾種新型濾池
一、流動床濾池
【例7.15】流動床濾池設計計算
二、翻闆濾池
【例7.16】翻闆濾池設計計算
第八章 消毒設施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氯及氯的衍生物消毒
一、液氯消毒
【例8.1】液氯消毒加氯量及設備選擇的計算
二、漂白粉消毒
【例8.2】漂白粉消毒的計算
三、氯胺消毒
【例8.3】氯胺消毒的計算
四、次氯酸鈉消毒
【例8.4】次氯酸鈉消毒的計算
五、二氧化氯消毒
【例8.5】二氧化氯消毒的計算
第三節 紫外綫消毒
一、設計概述
二、計算例題
【例8.6】浸水式紫外綫消毒設備的計算
【例8.7】橫置光源水麵式紫外綫消毒設備的計算
第四節 臭氧消毒
一、設計概述
二、計算例題
【例8.8】臭氧消毒設備選用計算
第九章 特殊水質處理設施
第一節 水的除鐵除錳
一、除鐵
【例9.1】自然氧化法除鐵的計算
【例9.2】接觸氧化法除鐵的計算
二、除錳
【例9.3】接觸氧化法除鐵除錳的計算
第二節 水的除氟
一、混凝沉澱法
【例9.4】混凝沉澱法除氟的計算
二、吸附過濾法
【例9.5】活性氧化鋁吸附過濾法
除氟的設計計算
第三節 水的除藻
一、藻類的危害
二、除藻方法
三、微濾機除藻
四、除藻設施計算例題
【例9.6】微濾機除藻的設計計算
【例9.7】壓力溶氣氣浮池除藻的設計計算
第十章 微汙染水源飲用水的附
加處理設施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生物預處理設施
一、適用的生物預處理方法
二、生物膜法的適用條件和設計參數
三、計算例題
【例10.1】顆粒填料(陶粒濾料)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計算
【例10.2】人工閤成填料(YDT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池的設計計算
【例10.3】塔式生物濾池用於微汙染水源水處理的設計計算
第三節 活性炭吸附深度處理
一、活性炭的吸附與再生
二、活性炭吸附裝置的設計參數
三、計算例題
【例10.4】顆粒活性炭吸附法用於飲用水深度處理的計算
【例10.5】活性炭吸附塔基本尺寸的計算
【例10.6】粉末活性炭補充量的計算
第四節 臭氧預處理、深度處理及臭氧.生物活性炭聯閤深度處理
一、與臭氧聯用的水處理技術
二、計算例題
【例10.7】臭氧.生物活性炭聯閤處理微汙染水源水的計算
第五節 膜法深度處理
一、膜法的特點
二、膜法的類彆
三、壓力為推動力膜法的應用
四、膜法水處理設計與運行
五、計算例題
【例10.8】以城市自來水製取純淨水機組的設計計算
第十一章 淨水廠超濾膜過濾工藝設施
第一節 超濾膜淨水工藝技術概述
一、超濾膜過濾的特點與應用
二、超濾膜裝置
三、超濾膜係統技術參數
四、超濾膜淨水工藝流程
五、超濾膜淨水工藝設施
第二節 計算例題
【例11.1】內壓式超濾膜死端過濾工藝計算
【例11.2】浸沒式超濾膜工藝計算
【例11.3】在綫清洗浸沒式超濾膜工藝設計計算
第十二章 配水井和清水池
第一節 配水井
一、概述
二、計算例題
【例12.1】圓形堰式配水井設計計算
第二節 清水池
一、概述
二、計算例題
【例12.2】清水池工藝設計計算
【例12.3】清水池消毒接觸時間校核計算
附錄
附錄一《地錶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摘)
附錄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摘)
附錄三《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CJ 3020—93)(摘)
附錄四《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摘)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本書第一版於2003年2月齣版後,受到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的普遍歡迎和關愛,特彆是一些年輕的技術人員和院校的師生都將之當作工程設計、課程和畢業設計的搶手工具參考書。
2006年,我國頒布瞭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淨水工藝和設施提齣瞭更高的要求,此書中的內容需要進行相應加強。近些年來,新型水處理工藝技術和設施不斷齣現,也應在書中補充介紹。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各地給水廠的建設如火如荼,客觀上也加大瞭對該書的需求。
該書第二版編寫的原則仍是以水的淨化處理為主(不包括廢水和泥渣處理),保持原來的初衷和體例風格,內容上與時俱進,進行必要的增加、刪減和整閤。具體內容變化如下。
(1)新增“生活飲用水處理方法概論”、“淨水廠超濾膜過濾處理工藝設施”和“配水井和清水池”共3章。
(2)刪除瞭壓力式孔闆計量投藥器、分流隔闆式混閤槽、單級鏇流式絮凝池、人工排泥平流式沉澱池、輻流式沉澱池、同嚮流斜闆沉澱池、懸浮澄清池、壓力濾池和淨水廠工藝設施係統設計計算實例等現在給水廠已較少采用或為重復性的處理構築物計算內容。
(3)整閤強化瞭“特種水質處理設施(鐵、錳、氟、藻的去除)”和“消毒設施(氯、紫外綫、臭氧等法)”共2章。
(4)對絮凝、沉澱、過濾部分增加瞭新的池型計算例題,如網格絮凝池、平流沉澱池移動式機械排泥、高密度沉澱池、流動床濾池和翻闆濾池等。
另外,第二版對原書的框架章序也進行瞭調整和整閤。
本書由崔玉川任主編並統稿,劉振江、何壽平和陳宏平任副主編。參加編寫的人員還有員建、曹昉、張國宇和王艷芳。具體編寫分工為:第一、八、九章為崔玉川、曹昉;第二、三、五、六章為員建、崔玉川、曹昉;第四章為員建、崔玉川、劉振江、曹昉;第七章為陳宏平、崔玉川、劉振江、曹昉;第十章為陳宏平、崔玉川、曹昉;第十一章為何壽平、張國宇、劉振江、王艷芳;第十二章為劉振江、曹昉。附錄為崔玉川、劉振江、曹昉。
本書的宗旨是通過工程性設計計算例題的形式,主要對處理構築物的設計計算內容、方法和要求進行具體介紹。其中的主要設計參數應隨著新頒布的技術法規標準進行更新替代之。
本書係給水處理設計參考書,可供給水排水、環境工程及電廠化學等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使用參考。鑒於我們的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缺點和錯誤,敬請同仁批評指正。
崔玉川
2012年5月於太原&給水廠是城鎮供水的生産工廠,按照水源不同,分地下水和地錶水兩類水廠。地下水水廠的處理工藝較簡單,一般隻經消毒處理即可。若地下水中所含鐵、錳或氟超標時,還需進行除鐵、除錳或除氟處理等。
地錶水廠也叫淨水廠,其常規處理工藝為:原水、混凝、沉澱(澄清或氣浮)過濾、消毒、飲用水。主要是利用物理�不�學作用使渾水變清並去除緻病菌,使水質達到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由於水源水質的韆差萬彆,所以處理工藝可有多種組閤和選擇。但過濾和消毒是不可缺少的。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水源成分更為復雜,特彆是有機物汙染,采用常規處理工藝是不能去除的。為此,對常規工藝往往還應增加預處理或深度處理的工藝技術措施纔行。
本書意在通過計算例題的形式,對給水廠工藝中的各類基本處理構築物的設計計算內容、方法和要求進行具體深入介紹。以使讀者仿照例題即可完成一般的設計計算工作。書中共有單元處理構築物設計計算例題85個,內容包括水的混凝、沉澱、澄清、氣浮、過濾、消毒、除鐵、除錳、除氟,以及微汙染水源水的生物預處理和活性炭吸附、膜分離等深度處理所需各種主要單元處理設施的設計計算。同時,對淨水廠常規工藝的係統設計計算,還列齣4種實例。這些例題,不少是在實際工程資料基礎上加工整理而成的。
本書係給水處理設計參考書,亦是一本設計方法入門讀物。可供給水排水、電廠化學和環境工程等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使用參考。
本書由崔玉川主編。各章執筆人為:第一、二、三章為員建;第四、八、九章為陳宏平;第五、六、七章為崔玉川。全書由崔玉川統稿。
由於我們水平所限,書中錯誤和不妥之處,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城市供水係統工程技術手冊》 內容簡介 《城市供水係統工程技術手冊》是一部麵嚮給水工程設計、建設、運行及管理人員的綜閤性技術參考書籍。本書旨在係統性地闡述城市供水係統的核心組成部分、關鍵技術環節、設計規範要求以及運行維護要點,為構建安全、高效、經濟、可持續的城市供水體係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本書內容涵蓋瞭城市供水係統的全生命周期,從水源的勘察與選擇,到水廠的處理工藝,再到管網的輸配與末端用戶連接,以及整個係統的智能化管理與運行維護,力求做到全麵、深入、實用。 第一篇:城市供水係統概述與規劃 第一章:城市供水係統概論 本章將係統性地介紹城市供水係統的定義、重要性、發展曆程及發展趨勢。 詳細闡述城市供水係統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以及其麵臨的挑戰,如水資源短缺、水質安全、能源消耗、老齡化管網等。 探討供水係統在保障居民生活、工業生産、公共服務等方麵的核心作用。 介紹不同類型城市供水係統的構成要素,包括水源工程、取水構築物、輸水工程、淨水廠(水處理廠)、配水管網、二次供水設施等。 展望未來城市供水係統的發展方嚮,如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海綿城市建設、水資源循環利用等。 第二章:城市供水規劃與設計原則 本章將深入探討城市供水係統的規劃編製方法、技術要求以及規劃過程中的關鍵考慮因素。 詳細介紹城市供水規劃的依據,包括人口預測、用水量預測(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公共事業用水、特殊用水等)、經濟發展水平、城市發展規劃等。 闡述供水係統規劃的總體目標,如供水保證率、水質標準、管網壓力、水量分配、係統冗餘度等。 詳細講解供水係統規劃的原則,包括可靠性原則、經濟性原則、靈活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可持續性原則。 分析不同規劃層級(區域性、市級、區縣級)在供水規劃中的定位與作用。 介紹供水規劃的技術方法,如水量水質平衡分析、管網水力計算、係統優化模型等。 重點強調供水規劃在應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設備故障)方麵的應急預案和風險管理。 第二篇:水源工程與取水設施 第三章:城市水源勘察與評價 本章將係統介紹城市水源的分類(地錶水、地下水、非常規水源等)以及水源勘察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詳細闡述地錶水源的勘察,包括水源地水文情勢調查、水質監測(物理、化學、生物指標)、汙染源調查、土地利用狀況分析等。 深入講解地下水源的勘察,包括區域地質構造調查、含水層分布與特徵、地下水位動態監測、地下水化學類型分析、水質評價、地下水資源量計算等。 介紹非常規水源(如雨水、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的開發潛力評估與技術可行性分析。 強調水源評價的關鍵指標,如水量穩定性、水質適宜性、開發利用成本、環境保護要求等。 介紹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定原則與管理要求。 第四章:取水構築物設計 本章將詳細介紹各類取水構築物的類型、結構設計、水力計算及施工要點。 地錶水取水構築物: 取水泵站: 介紹不同類型的取水泵站(如岸邊泵站、中間泵站、離岸泵站),設計選型原則,進水渠、進水閥門井、格柵(粗格柵、細格柵)設計,泵房結構、通風、防洪、消能等設計要點,泵機選型與安裝。 取水建築物: 介紹取水閥井、集水井、進水管等的設計,考慮流量、流速、防淤積、防吸入空氣等因素。 圍堰與導流: 在施工過程中,介紹不同形式的圍堰(如土質圍堰、樁圍堰、鋼闆樁圍堰)及導流工程的設計與應用。 地下水取水構築物: 水井(井群)設計: 介紹不同類型的水井(如管井、滲井、井廊),井壁結構、濾膜層設計、過濾材料選擇、齣水能力計算,井群布置優化,抽水試驗與成果分析。 地下水取水泵站: 介紹地下水取水泵站的設計,潛水泵、離心泵的選型與安裝,集水井設計。 非常規水源取水構築物: 再生水取水: 介紹雨水收集池、初期雨水截流井、再生水迴用廠的進水構築物設計。 海水淡化取水: 介紹海洋取水口(如海灘取水、海底管道取水、海上平颱取水)的設計,考慮海洋環境影響、防堵塞、防腐蝕等。 其他考慮: 介紹取水構築物的防腐蝕、防凍、防撞擊(船舶)、泥沙防護等設計細節。 第三篇:水廠處理工藝與構築物 第五章:給水廠總體布置與構築物類型 本章將係統介紹給水廠的規劃設計原則、工藝流程組成以及各類構築物的基本功能和技術要求。 給水廠選址原則: 考慮水源可達性、地形地貌、交通便利性、地質條件、環境保護、區域發展規劃等因素。 給水廠總體布置: 詳細講解廠區劃分(進水構築物區、水處理區、加藥區、淨水構築物區、清水池區、齣水構築物區、汙泥處理區、管理區、生活區等),物料運輸流綫、水流流綫、人流流綫、汙泥流綫、空氣流綫的設計。 給水廠構築物類型: 介紹沉澱池、過濾池、消毒構築物、曝氣池、調壓水池、泵房、加藥間、汙泥脫水間、化驗室等。 構築物結構形式: 介紹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金屬結構等在不同構築物中的應用。 工藝流程組成: 介紹不同水源和水質對應的典型工藝流程,如混凝-沉澱-過濾-消毒(常規處理)、預氧化-混凝-沉澱-過濾-深度處理(如活性炭吸附、膜處理)-消毒等。 第六章:預處理工藝與構築物 本章將深入探討給水廠預處理階段的關鍵工藝和相應構築物的設計。 篩濾與圍堰: 介紹進水泵站前設置的粗格柵、細格柵的結構形式、間距、清渣方式,以及用於保護取水構築物和施工區域的圍堰結構。 曝氣: 介紹曝氣的作用(去除溶解性氣體、氧化還原性物質、改善水體溶解氧等)和曝氣構築物(如充氣曝氣池、淋水填料曝氣器、鼓風曝氣池)的設計,包括曝氣強度、供氣量計算、填料選擇等。 預沉澱: 介紹預沉澱池的作用(去除部分懸浮物,減輕後續處理負荷),包括平流式預沉澱池、竪流式預沉澱池、輻流式預沉澱池的設計,沉澱時間和排泥方式。 第七章:混凝與沉澱工藝及構築物 本章將詳細講解混凝反應和沉澱分離的機理,以及相應的構築物設計。 混凝反應: 介紹混凝劑(如硫酸鋁、聚閤氯化鋁、聚閤硫酸鐵、有機高分子絮凝劑)的選擇、投加方式與地點,混凝池的設計(包括快速混閤池和慢速反應池),混閤方式(如機械攪拌、水力混閤),反應時間、混閤強度、反應效果控製。 沉澱分離: 沉澱池類型: 詳細介紹平流式沉澱池、竪流式沉澱池、輻流式沉澱池、斜管/塊沉澱池的設計。 設計參數: 講解錶麵負荷、水力停留時間、沉澱區流速、排泥方式、排泥周期等關鍵設計參數的確定。 構築物結構: 介紹池體結構、進齣水構件、排泥構件、集泥槽、颳泥機/吸泥機等的設計。 氣浮法: 簡要介紹氣浮法的原理、工藝流程及氣浮設備的選型。 第八章:過濾工藝與構築物 本章將深入分析過濾的原理,並詳細介紹各類過濾設備的結構、性能與設計。 過濾原理: 介紹截留、吸附、慣性碰撞、擴散等過濾機理。 過濾設備類型: 快濾池: 詳細介紹快濾池的設計,包括濾層結構(石英砂、無煙煤、改性砂等)、濾層厚度、粒徑級配、反衝洗係統(水衝洗、氣水聯閤衝洗)、濾闆結構、集水係統、氣源設備、水泵、閥門等。 慢濾池: 介紹慢濾池的結構特點、過濾原理及適用範圍。 其他過濾設備: 簡要介紹壓力過濾器、虹吸過濾器、陶瓷過濾器、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膜過濾器等。 過濾運行與維護: 講解過濾器的濾速控製、衝洗周期、衝洗強度、濾層管理等。 第九章:消毒工藝與構築物 本章將重點介紹飲用水消毒的目的、方法、消毒劑的選擇以及消毒構築物的設計。 消毒目的與要求: 消除病原微生物,保障飲用水衛生安全,達到國傢飲用水水質標準。 消毒劑種類與選擇: 詳細介紹氯消毒(液氯、次氯酸鈉、二氧化氯)、臭氧消毒、紫外綫消毒等。分析不同消毒劑的殺菌效力、副産物生成、運行成本、安全性等。 氯消毒構築物: 加氯間設計: 介紹加氯設備的選型、安裝、通風、安全防護措施。 接觸池設計: 介紹接觸池的作用(保證消毒劑與水體充分接觸,達到滅菌效果),接觸時間、容積計算,池體結構、進齣水方式(如迷宮式、隔闆式),防止短流措施。 臭氧消毒: 介紹臭氧發生器、臭氧投加係統、臭氧反應器(如鼓泡塔、噴射器)的設計,臭氧的應用範圍。 紫外綫消毒: 介紹紫外綫消毒器的選型、安裝、運行參數(紫外綫劑量、水流量、水質要求),紫外綫燈管的維護。 第十章:深度處理工藝與構築物 本章將介紹飲用水水質提升所采用的深度處理技術及其構築物。 吸附處理: 介紹活性炭吸附(顆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的原理、吸附容量、吸附床設計、再生/更換周期,以及活性炭過濾器(承壓式、重力式)的設計。 膜處理技術: 介紹微濾(MF)、超濾(UF)、納濾(NF)、反滲透(RO)膜的性能、應用範圍,膜組件選型、膜係統設計(如預處理、錯流/順流操作、膜清洗、濃水處理)、膜汙染與防護。 離子交換: 介紹離子交換樹脂的類型、再生過程、設備選型及在軟化、除鹽中的應用。 高級氧化工藝: 介紹臭氧-活性炭聯用、紫外綫-臭氧、過氧化氫-紫外綫等高級氧化技術在去除微量有機汙染物、消毒副産物前體物方麵的應用。 第十一章:汙泥處理與處置 本章將聚焦給水廠産生的汙泥的性質、處理方法、設備選型與處置技術。 汙泥性質分析: 介紹給水廠汙泥的來源(如沉澱池汙泥、砂濾池衝洗水汙泥)、含水率、固形物含量、有機物含量、化學成分等。 汙泥濃縮: 介紹重力濃縮池、氣浮濃縮機、離心濃縮機等設備。 汙泥脫水: 詳細介紹闆框壓濾機、帶式壓濾機、離心脫水機、真空過濾機等脫水設備,瞭解其工作原理、操作參數、脫水效果。 汙泥乾化: 介紹自然乾化場、機械乾化設備(如滾筒式、迴轉式乾化機)的設計與應用。 汙泥處置: 探討汙泥的利用(如作為建材、農業肥料)與安全處置(如填埋、焚燒)的技術要求和環保法規。 第四篇:輸配水管網與二次供水 第十二章:輸配水管網規劃與設計 本章將深入闡述城市供水管網的規劃布局、水力計算、管材選擇與施工要點。 管網規劃: 介紹管網的骨乾網、配水網、引入管等組成,規劃原則(如環狀管網、死端管網的優缺點),管網布置與城市發展規劃的銜接。 水力計算: 詳細介紹管網水力計算的常用方法(如公式法、圖解法、數值模擬法),計算參數(管徑、流量、流速、水頭損失、壓力),並介紹相關的計算軟件應用。 管材選擇: 介紹鑄鐵管、球墨鑄鐵管、鋼管、塑料管(PE管、PVC管)、復閤管等常見管材的性能、優缺點、適用範圍,以及管材選擇的經濟性、耐久性、連接方式等考量。 管網節點與水泵: 介紹管網中的閥門(如蝶閥、閘閥、止迴閥)、消火栓、測壓點等設備的設計與布置,以及管網水泵(如增壓泵、補壓泵)的選型與運行控製。 管網水力模型: 介紹建立與應用城市供水管網水力模型在規劃、運行、應急響應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二次供水設施設計與管理 本章將重點關注用戶末端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建設、運行與管理。 二次供水概念與類型: 介紹高位水箱、水泵加壓(變頻、恒壓)、氣壓罐等二次供水方式,以及樓宇供水係統的組成。 二次供水設計: 講解二次供水設備的選型(水泵、水箱、控製係統),管路設計、水質控製(防二次汙染)、衛生規範要求、節能設計。 二次供水運行與維護: 介紹二次供水設備的日常巡檢、保養、消毒、水質監測,以及常見故障的排除。 二次供水管理: 探討物業管理、專業化服務公司在二次供水管理中的角色,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末端用戶用水保障: 關注用戶側的用水壓力、流量、水質穩定性,以及服務水平的提升。 第五篇:供水係統運行、維護與智能化 第十四章:供水係統運行管理 本章將係統介紹供水係統的日常運行調度、水質管理、運行優化及應急處理。 運行調度: 講解供水調度策略(如按需供水、分區計量供水、高峰期供水保障),生産計劃製定,運行參數監控(流量、壓力、液位、水質)。 水質管理: 建立健全水質監測體係,明確監測點位、頻率、指標,掌握水質變化規律,及時預警與處理。 運行優化: 采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方法,提高供水效率,降低能耗,減少水頭損失,延長設備壽命。 應急處理: 製定完善的供水事故應急預案,包括管網破裂、設備故障、水源汙染、自然災害等情況的響應流程、搶修措施、人員分工、物資儲備。 第十五章:供水係統維護與檢修 本章將詳細闡述供水設施的日常維護、定期檢修、技術改造及安全管理。 設備維護: 建立設備檔案,實施預防性維護和計劃性維修,包括水泵、閥門、儀錶、電氣設備、構築物等的日常檢查、潤滑、緊固、清潔。 管網維護: 管道巡查、漏損檢測與修復、爆管搶修、閥門操作與維護、消火栓檢查與維護。 技術改造: 評估現有設施的性能,根據技術發展和運行需求,實施設備的更新換代、工藝的優化升級。 安全管理: 供水設施的防盜、防破壞、防汙染、人員安全培訓、特種設備安全管理。 第十六章:供水係統智能化與信息技術應用 本章將介紹供水係統在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方麵的最新進展。 SCADA係統: 介紹數據采集與監視控製係統(SCADA)在供水生産調度、運行監控、信息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包括傳感器、通信網絡、監控中心的設計與應用。 GIS與管網模型: 探討地理信息係統(GIS)與供水管網模型的集成應用,實現管網數據的可視化管理、空間分析、模擬仿真。 漏損監測與控製: 介紹漏損監測技術(如聲波探測、相關儀法、分區計量),漏損管理的策略與效益。 智能水錶與用戶服務: 介紹智能水錶在抄錶自動化、數據分析、用戶服務方麵的應用,以及構建智慧水務平颱的思路。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探討大數據分析在供水預測、故障診斷、優化調度方麵的潛力,以及人工智能在智能決策支持中的應用。 數字孿生技術: 介紹數字孿生技術在供水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應用前景。 附錄 常用給水工程計算公式集 相關國傢及行業標準規範列錶 給水工程常用術語解釋 《城市供水係統工程技術手冊》以其詳盡的內容、嚴謹的體係、豐富的案例,將成為給水工程領域專業人士的得力助手,助力中國城市供水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