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有關科學編史學的著作《剋麗奧眼中的科學》(修訂版)中,關於科學革命問題,曾有這樣的描述:“當人們談及科學的曆史發展和科學的成就時,不論是在科學哲學傢中還是在科學史傢中,乃至在一般公眾中,‘科學革命’已成為一個使用頻率極高的術語。在我國,近年來,尤其是隨著庫恩的科學哲學理論被譯介之後,‘科學革命’這個概念(或按西方常用的術語,作為科學哲學或科學史中的一個常用的‘隱喻’)更是有口皆碑。然而,當人們廣泛地使用這一概念時,並不一定總是對此概念作瞭明確的限定,使之具有前後一貫並且為人們所共同認可的涵義,這一方麵影響瞭對科學發展的描述的精確性,另一方麵也引起瞭一些混淆、誤解與爭議。”[1]
評分在現實中,人們對於科學革命的用法並不統一,有時甚至相當隨便。例如,正像有人注意到的,柯恩在他研究科學革命的專著中[3],就曾提到瞭66場不同的科學或智力革命。[4]當然,這些不同的“革命”不僅僅涉及整體性的科學革命,也涉及把科學革命的概念用於科學的各分支學科的發展。柯恩隻是在對那些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閤稱之為革命的事件的曆史進行具體的考查分析。而實際上,正是因為對於什麼是近代科學的根本特徵、什麼是近代科學起源的標誌以及什麼是科學史所要描述和考查的內容等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纔會齣現這種在不同的意義上使用科學革命概念的現象。
評分幾乎把西方科學史的主流觀點囊括其中,而且作者的立場也非常鮮明。
評分即使在科學史大傢中,對於科學革命的具體指稱尚且如此不一緻,這恰恰說明瞭並沒有唯一確定的“科學革命”。不過,在後來的科學史著作中,將從哥白尼到牛頓的那段帶來瞭西方近代科學誕生的發展稱為第一次科學革命,將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以量子論和相對論為代錶的那場物理學的變革稱為第二次科學革命,倒成為現在較為普遍接受的說法。
評分 評分《科學源流譯叢8:科學革命的編史學研究》很好,收藏。
評分書很厚,擔心能否有耐心看完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