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图书,有心人不妨一读。
评分适合学佛人士,书很好
评分若凝停时,弥见沉寂,都无进忍,当计校筹量,策之令起。
评分依这个道理,《楞严经》在指导大家修证佛法的某一阶段上,称万象为幻有,说“幻妄称相”,一切万有的现象是幻妄的,又说“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它的本体真性,称为妙觉明体,告诉我们真与妄之间的关系。“是以若偏执相而成妄”,我们如果偏重在现象这边,太著相,那就掉到虚妄境界的这一边。妄,并不是指妄念,因为大家用妄念这个观念习惯了,很容易把它解释为一个一个念头的妄念。这里的“幻妄称相”和“若偏执相而成妄”,是说我们太著相的这一边、有的这一边去修持,不管你是修哪一种法门,这种偏执就是妄想。“定据性而沈空”,那如果你说我只走形而上本体的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则又往往落在偏空,沉溺在空里,被困住了。所以,我们讲修证一定要避免“沉空住寂,滞壳弥封”。一般人只要一念清净坐在那里便以为这个是道,实际上往往是沉空,是住寂。还有我们做功夫也会患“滞壳”的错误,是什么壳啊?就是这个肉体。你做功夫,唉唷!我清净了,发光了,其实还是在身壳内作文章,这样也就是“弥封”,封口被封住了,超越不了。我们因而生下来,头顶这里有个软软跳动的部分,一长大了,两三岁这里就坚硬地封闭起来,叫“弥封”。你我就是在“滞壳”的情况下被自己封起来,许多人就算他打坐,坐得好,还是不出这么一回事,在“滞壳弥封”中玩来玩去,这是很可笑的事情。
评分非常好的书,服务也很好,很满意!物流很快,赞!
评分送货速度一流,东西保护很好
评分宗性法师的这本《八识规矩颂通诠》,还是不错的。
评分后世讲唯识学的犯了不少错误,把心物两个对立起来了。各位青年同学,你们将来研究这一两百年的唯识要特别注意,别再跟着走入歧途。其实,心不相应行法是属于心法以内的百法里头的一个范围,这个心不相应行法的心不是指本体心。第六意识与二十四种法不相应,它要把时间缩短或拉长了,做不到。可是在本体心那个功能上,是可以做到的,那要真正实证才行。在实证到那个境界,万有不是幻有,而是妙有。《华严经》的事理就是从这一点立足而来的。我经常讲,世界上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灰色的,看这个世界都是悲观的,唯有佛法的华严境界看世界、看人生,永远是真善美,悲哀也是美,你懂得了,年轻固然是漂亮,但不漂亮也有不漂亮的美。究竟的佛法看生死是圆融的,真空妙有是一贯的。所以大家念《心经》就要晓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知道真空妙有是一体。
评分法宝庄严,阿弥陀佛。送货迅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