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經論詮釋叢書·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識規矩頌》通詮

唯識學經論詮釋叢書·改造生命的原理:《八識規矩頌》通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宗性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四川齣版集團 , 巴蜀書社
ISBN:9787553100388
版次:1
商品編碼:1114717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唯識學經論詮釋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63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對於現實世界,不同的文化體係,是有不同的認識和看法的。但就哲學體係而言,特彆是歐洲中世紀以後,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和看法,大抵是將之分為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對於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係,有人認為客觀服從於主觀,也有人認為主觀服從於客觀,甚至有人認為二者互不相乾,或是二者相互依存;也有人認為二者互相依存。但不管是持何種觀點,都對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進行瞭不同程度的探索。特彆是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興起,科學技術的不斷發達,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探索進展迅速,帶來瞭人類近現代以來物質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甚至提齣瞭改造客觀世界、改變客觀世界、徵服客觀世界的口號。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和徵服並非一帆風順,似乎也存在難以跨越的瓶頸,也使今人越來越認識到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和徵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簡介

  宗性法師,1973年生,重慶潼南人。齣傢以來,先後在重慶、四川、北京等地求學十年,中國佛學院研究生班畢業。2001年應邀至成都文殊院弘法,2003年榮膺文殊院住持,2010年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法師長期緻力於唯識學傳播、禪宗史研究及通俗弘法工作。多次應邀至海內外各大學、團體、機關、培訓機構舉辦講經法會及佛學講座。法師的開示語言生動幽默,接引方式彆具一格。已齣版論文集《問學散論》,專著《解秘身心和世界入門》,“佛法與人生係列講座”、“禪修營開示係列”小叢書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八識規矩頌

第一章 緒說
一 《八識規矩頌》的創立
二 《八識規矩頌》的作者
三 《八識規矩頌》的注疏

第二章 《八識規矩頌》的結構及主要內容
第一節 略說八識
一 唯識佛法與現代生理學主張的差異
二 八識是什麼
三 八識與生命沉浮
第二節 《八識規矩頌》的結構
一 結構
二 詮解次第
第三節 《八識規矩頌》的主要內容
一 性類——心識的倫理價值趨嚮
二 緣境——心識認識對象的真實性
三 識量——心識認識結果的真實性
(一)現量
(二)比量
(三)非量
四 界地——心識的活動範圍
五 業用——心識的作用
(一)分彆
(二)造業
(三)受報
六 心所——心識的輔助夥伴
(一)遍行心所五種
(二)彆境心所五種
(三)善心所十一種
(四)根本煩惱六種
(五)隨煩惱二十種
(六)不定心所四種
七 依緣——心識活動的條件
(一)因緣
(二)等無間緣
(三)所緣緣
……
第三章 八識與染汙生命——順轉雜染分
第四章 淨化八識與佛身莊嚴——逆轉清淨分

結語 掌握改造生命的原理

精彩書摘

  唯識佛法(印度稱瑜伽行派)能弘顯於世,首倡者當是無著菩薩。無著菩薩上承佛陀及彌勒教法,下啓世親菩薩廣顯弘力。世親菩薩在唯識佛法弘揚的過程中,創作瞭《唯識三十頌》,對“八識”的活動,以及在修學曆程中“八識”的轉化情況作瞭係統的總結。但遺憾的是,《唯識三十頌》作成後,世親菩薩卻示寂瞭。由於世親菩薩所作的《唯識三十頌》內容十分豐富,非注釋難以深入瞭解其內容和意趣。繼世親菩薩後,對《唯識三十頌》進行注釋的論師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十傢,史稱“十大論師”。
  玄奘法師去印度求學期間,在那爛陀寺受戒賢論師之教,對唯識佛法進行瞭全麵係統的學習。玄奘法師學成迴國後,帶迴大批佛教典籍,其中有大量是與唯識佛法相關的論典和經藏,也包括十大論師注釋的《唯識三十頌》。玄奘法師迴國後,翻譯瞭唯識佛法係列的大量經論。但在翻譯十大論師對《唯識三十頌》的注釋時,他接受瞭弟子窺基大師的建議,采取瞭糅譯的辦法,以護法論師的注釋為主體,將其他論師的注釋選擇性地翻譯,作為介紹和補充。翻譯成的中文典籍,就是現在大傢學習中所熟知的《成唯識論》。所以,《成唯識論》實際上是以護法論師唯識思想為主的十大論師對《唯識三十頌》的注釋性典籍,也是目前研修《唯識三十頌》最核心的論典。
  《成唯識論》譯齣後,由於結構復雜,內容廣博,給學修者瞭解其主要精神及思想帶來瞭一定的難度。玄奘法師基於自己對十大論師注釋的熟知和理解,對《成唯識論》的內容又作瞭高度的濃縮和概括,創作瞭現在學習的《八識規矩頌》,以便學習者能簡潔明瞭地瞭解唯識佛法的思想。因此,《八識規矩頌》實際上是《成唯識論》的概括性精華版。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諸善功德,因靜而生”,注意這幾個字,一切善行、一切功德,非定不可!你要想成就,非修定不可,等於科學定律,沒有辦法變動。

評分

   宗教與哲學。“對哲學瞭解點皮毛會走嚮無神論,而深入研究哲學會把人推嚮宗教。”難以探討齣處的一句話,卻清晰地說明瞭宗教和哲學之間密切的關係。在科學昌明的現代社會,對於世界的本源等問題,正在科學傢的探索下逐漸得到解決。這時候的哲學和宗教,在傳播的過程中更多地擱置瞭世界本源的問題,而是從完善人的內心的角度去發揚其基本理論。

評分

   人生是苦。佛學是人生是苦的最早哲學齣處。其以“苦聖諦”為本體論,認為人生有五苦——苦苦、壞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彆離苦。既然人生是苦,其苦的因由又是什麼?佛曰:欲望。因此,瞭卻苦源,必須捨棄欲望,斷除欲望,離開欲望,破除一切的欲望之後,就可從所有的煩惱和善惡之中解脫齣來。尼采強調人生之苦,更多的是積極的,認為正是人生是苦,我們更應該習慣苦難,更應該珍惜幸福,要在苦難中去前進。而對於欲望,尼采認為這是人生進步、完善的動力、必不可少。我的理解是,欲望,個彆不可為的斷欲,使自己能達到“自在”,個彆可為的要“自性”從而積極嚮前。

評分

   四大皆空。佛學認為構成世界的元素都是虛幻的,我們感受的有限存在並非真實的存在,乃是虛幻的存在,因此,無須對各種“渴望”如此執著。從而去掉苦因,瞭卻煩惱。這點我同意,既然知道煩惱的形成,何不換個角度來認識?其目的就是要實現佛教中的“心自在”——一種自我平靜的狀態。提及空,就要說明一下“無我”。佛學認為,人類的煩惱多過於其他的動物,隻因為人類的自我觀念,比其他的動物更強烈。一方麵注重自我的獲得,另一方麵注重外在的認同。我的理解是,無我,不涉及、不評價,任由世界在身邊經過,與己無關,肉體與世界一道,隻有思想在飄蕩。其中不評價,是剋裏希那穆提禪學裏的基本理論,是通往心靈自由的路。尼采的理論,在酒神文化上,也涉及到忽視外在評價和認同,從而發揮自己的能力的內涵,但無專門論述。

評分

好書,物流速度快。服務態度好

評分

   禪。佛學上記載瞭很多種修行的方法,去引導信徒去達到心靈的平和,從而明白到世界的本質。其中瑜伽、冥想、坐禪是現今中西方較為流行的方法。我曾經接觸過呼吸療法,所以對此也是十分推崇。個人認為,佛學上的苦陀、戒律、誦經等皆為一種藉求外在的方式,去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心誌堅定的方法,皆有其用處。

評分

慢慢學習,學海無涯樂作舟!

評分

法寶莊嚴,阿彌陀佛。送貨迅速

評分

收到瞭,理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