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善功德,因靜而生”,注意這幾個字,一切善行、一切功德,非定不可!你要想成就,非修定不可,等於科學定律,沒有辦法變動。
評分宗教與哲學。“對哲學瞭解點皮毛會走嚮無神論,而深入研究哲學會把人推嚮宗教。”難以探討齣處的一句話,卻清晰地說明瞭宗教和哲學之間密切的關係。在科學昌明的現代社會,對於世界的本源等問題,正在科學傢的探索下逐漸得到解決。這時候的哲學和宗教,在傳播的過程中更多地擱置瞭世界本源的問題,而是從完善人的內心的角度去發揚其基本理論。
評分人生是苦。佛學是人生是苦的最早哲學齣處。其以“苦聖諦”為本體論,認為人生有五苦——苦苦、壞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彆離苦。既然人生是苦,其苦的因由又是什麼?佛曰:欲望。因此,瞭卻苦源,必須捨棄欲望,斷除欲望,離開欲望,破除一切的欲望之後,就可從所有的煩惱和善惡之中解脫齣來。尼采強調人生之苦,更多的是積極的,認為正是人生是苦,我們更應該習慣苦難,更應該珍惜幸福,要在苦難中去前進。而對於欲望,尼采認為這是人生進步、完善的動力、必不可少。我的理解是,欲望,個彆不可為的斷欲,使自己能達到“自在”,個彆可為的要“自性”從而積極嚮前。
評分四大皆空。佛學認為構成世界的元素都是虛幻的,我們感受的有限存在並非真實的存在,乃是虛幻的存在,因此,無須對各種“渴望”如此執著。從而去掉苦因,瞭卻煩惱。這點我同意,既然知道煩惱的形成,何不換個角度來認識?其目的就是要實現佛教中的“心自在”——一種自我平靜的狀態。提及空,就要說明一下“無我”。佛學認為,人類的煩惱多過於其他的動物,隻因為人類的自我觀念,比其他的動物更強烈。一方麵注重自我的獲得,另一方麵注重外在的認同。我的理解是,無我,不涉及、不評價,任由世界在身邊經過,與己無關,肉體與世界一道,隻有思想在飄蕩。其中不評價,是剋裏希那穆提禪學裏的基本理論,是通往心靈自由的路。尼采的理論,在酒神文化上,也涉及到忽視外在評價和認同,從而發揮自己的能力的內涵,但無專門論述。
評分好書,物流速度快。服務態度好
評分禪。佛學上記載瞭很多種修行的方法,去引導信徒去達到心靈的平和,從而明白到世界的本質。其中瑜伽、冥想、坐禪是現今中西方較為流行的方法。我曾經接觸過呼吸療法,所以對此也是十分推崇。個人認為,佛學上的苦陀、戒律、誦經等皆為一種藉求外在的方式,去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心誌堅定的方法,皆有其用處。
評分慢慢學習,學海無涯樂作舟!
評分法寶莊嚴,阿彌陀佛。送貨迅速
評分收到瞭,理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