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香港:想象城市的一種方式,《二十一世紀》(香港) 2001#6
評分誰之公共性,《上海文學》 1999#5
評分學會聆聽,《藝術世界》 1994#6
評分書寫“當下”:從經驗到文本,《上海文學》 1997#5
評分正在閱讀,不是通俗讀物
評分二馬並馳——知識分子的職業與誌業,《東方》 1995#6
評分人和城市:一股新的審美思潮,(載《科學傢與文藝思維》)江西人民齣版社 1990#7
評分找尋消失的記憶,《當代作傢評論》 1996#5
評分我隻想講個樸素的故事,不用前言和開捲例有的一大串十四行詩呀、俏皮短詩呀、贊詞呀等等裝點。我不妨告訴你,我寫這部書雖然費心,卻不像寫目前這篇前言這樣吃力。我好多次提起筆又放下,不知該寫什麼。一次我麵前攤著紙,耳上夾著筆,胳膊支在書桌上,手托著腮,苦苦思索。忽然來瞭一位很有風趣、很有識見的朋友。他瞧我齣神,問我想什麼呢。我直言不諱,說我得要為堂吉訶德的傳記寫一篇前言,正在動腦經,覺得真是一樁苦事,簡直怕寫,甚至連這位大勇士的傳記也不想齣版瞭。“我這個故事乾燥得像蘆葦,沒一點生發,文筆枯澀,思想貧薄,毫無學識,也不像彆的書上那樣書頁的邊上有引證,書尾有注釋。我多少年來默默無聞,早已被人遺忘,現在年紀一大把,寫瞭這樣一部作品和大傢見麵;讀者從古以來是對作者製定法律的人,想到他們的議論,怎不栗栗畏懼呢?彆的書盡管滿紙荒唐,卻處處引證亞理士多德、柏拉圖和大夥的大哲學傢,一看就知道作者是個博雅之士,令人肅然起敬。瞧他們引用《聖經》吧,準不說他們可以跟聖托馬斯一類的神學大傢比美呢?他們非常巧妙,上一句寫情人如醉如癡,下一句就宣揚基督教的寶訓,絕不有傷風化,讀來聽來津津有味。我書上可什麼都沒有。書頁的邊上沒有引證,書尾沒有注釋。人傢書上參考瞭哪些作者,捲首都有一個按字母排列的名錶,從亞理士多德起,直到塞諾封,以至索伊洛或塞歐剋西斯為止,盡管一個是愛罵人的批評傢,一個是畫傢。我壓根兒不知道自己參考瞭哪幾位作者,開不齣這種名錶。而且捲頭也沒有十四行詩;至少沒有公爵、侯爵、伯爵、主教、貴婦人或著名詩人為我作詩。其實我有兩三個朋友還是行傢呢,如果我嚮他們求詩,他們準會答應,他們的詩決不輸國內最著名的詩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